登陆注册
30243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戴铭康

这本书是“留学北美的故事”征文选集。这次征文从2010年10月起经过半年的酝酿,由我做义工的留美同学会、美国白领俱乐部、美中上海友好协会,于2011年4月至9月主办,其间要感谢全美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和中国央视网华人频道的支持。自征文举办以来,收到无数来自全美各地及加拿大的征文。

曾有一些朋友问:“为什么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傻地去做这很艰难而赔本的工作?”带有一点理想主义的答案很简单:为留学提供一点参考,为中国留学史留下一些篇章。可是说来话长……

留学,中国出现不断高涨的“热潮”

记得1986年起,我在大学教书之余,兼任《演讲与社交》(后来改名为《青年社交》)杂志社的记者。这本新创办的杂志专门撰写社会上的新动态、新事物,算是在中国“文革”后较早出现的软性青年杂志,很畅销。在我撰写的文章中,以写“出国热”影响最大,影响大到我自己后来也留学美国,还在美国意外地接到过一个难忘的电话。

1994年,我在美国的《世界日报》旧金山社任采访记者。一天接到一位“不速之客”的电话,一上来就问:“你是戴铭康吗?你知道我是谁?”

听着电话里传来的没头没脑的问题,我说:“我是。你是?”

“我是王道一。你还记得吗?”

“哦,记得,初中同学。”那时我们都在上海延安中学上学,下课后一起回家。他很优秀,和我同年级,却不同班。

“我在纽约的邮局工作,找到你的姓名,就知道一定是你。”没等我搭话,王道一又在电话中给我出难题,“你知道我是怎么到美国来的?”

“这?”

“我到美国和你有关。”

“是吗?”天啊,初中毕业后,应该有快三十年没有见面,怎么和我有关?我感到奇怪。

“你还记得你在《青年社交》上写的那篇《出国热》吗?我就是照你上面写的一步一步地做,才出国的。我打电话是要谢谢你!”

真没想到,我的文章居然有如此影响力,不,应该说,是“出国热”这个主题的魅力。这通电话让出国留学的主题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近年来,“出国热”一直在升温。2011年11月14日,美国国务院教育及文化事务局(BECA)和国际教育协会(IIE)公布的报告指出,2010至2011年度在美国各大专院校就读的国际学生,创下773277人的新纪录。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有158000名,比前一年增加了22%。台湾地区的留学生人数排名第五。

“中国教育线上”在北京发表的“2011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指出,2008年起,中国留学生人数连续四年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增长。2010年的留学生人数已比2007年倍增。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近33万(约一半留学美国),由此带动的“留学经济”可望超过人民币600亿元(约94亿美元)。

相比前一波2002年前后的留学潮,这波留学潮呈现两大特点:一、留学生人数增幅惊人;二、18岁以下的小留学生人数增加,出国读高中蔚然成风。——留学热潮逐渐成为一道越来越宽广的洪流。但可惜的是,留学文学却没有成比例地成长和繁荣!

留学,当代中国的一大情结

2011年9月,又一个难忘的电话,也是从美东打来。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打电话给“留学北美的故事”征文办公室,问有没有收到他的征文,又问了一些征文的情况。当他得知,12年前,我曾发起“中国知青洋插队”的征文活动,就问我还记不记得他。

虽然以前从未通过电话,虽然我只在照片上见过他,我却记得他——潘为湘——我第一次发起征文的获奖者之一,他的获奖作品是《通往成功的荆棘之路》。他曾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班,从事国际贸易,现在又兼做留学美国的服务。潘先生的电话令我走入回忆。

1998年,我担任美国中国知青联谊会的创会会长。这一年,我们举办了很多有影响的活动。至今有人说那阵子“真是轰轰烈烈”。像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举办的“虎年护虎国际研讨会”,全球保护老虎的主要组织都来了;得到美国国家动物园协会的支持,在旧金山动物园举办有6千多人参加的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园游会;举办包括万人签名等等的多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大赛;纪念上山下乡的“难忘春秋30年”连演三场,其中一场连站票都卖完;为中国华东地区特大水灾赈灾募捐两万多美元……一个接一个大型活动,足够写厚厚一本书。

发起“中国知青洋插队”征文比赛是其中的活动之一,由《世界周刊》支持。评委包括原香港《大公报》总编辑、作家罗孚,多次荣获文学大奖的著名作家严歌苓,台湾80年代写意派散文的代表作家喻丽清,曾任中国福建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本书的特邀主编、诗人王性初等等。

先是《世界周刊》登载了部分获奖作品,一时洛阳纸贵,造成轰动。接连几个星期天,我到一些售报点去“私行察访”,看到夹送《世界周刊》的《世界日报》销售一空。甚至有家长对孩子耳提面命:“这写的是你老爸老妈的故事,写得好极了,回家我讲给你听。你好好学中文,以后可以自己读。”

同时,我收到来自美加各地,甚至是中国大陆知青的各种各样的来信。——《世界日报》为中国大陆读者提供了征文平台,大陆的读者大大增加。那时在北加州的调查惊人地发现,来自台湾地区的《世界日报》,中国大陆读者竟占了一半。

后来,我将征文选编成书的时候,曾征集书名,一时未找到可用的。无奈之际,自己拍脑袋想题目,还学贾岛“推敲”,在“寻梦北美”、“北美寻梦”两个题目间反复考虑。突然“省悟”,我们是排除万难主动到北美“寻梦”的,当然是“寻梦”在前,于是定题“寻梦北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之后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国际书展,并举行“洋插队研讨会”。再后来,中国名校的教授要研究洋插队,就找到我,以这些纪实文学作为资料。

潘为湘先生在电话中说我先后发起的两次征文,挑起了中国人两个“热门”的时代情结:一个是“知青情结”,另一个是“留学情结”。他还问我,接下来会挑起什么情结?说得我诚惶诚恐。

我自1989年留学美国。那时,很多留学生是“文革”年代的知青。留学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知青情结,又是留学情结,这两种情结纠集在一起,其中的知青情结更强些。这一时期的留学有“文革”造成的两大后遗症:一是学生出国留学时年龄偏大,像“老三届”都奔40岁了。二是自费留学生的学费靠自己打工赚,即使有公费资助或有奖学金,往往也需要打工补贴,所以留学变成“洋插队”。

我们这一代成了当代中国留学的拓荒人。插队的地点不再是中国的某省某县,而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同学间还相互访问做客,美国的跑到欧洲、欧洲的跑到日本……出现了中国留学生国际“大串连”。

感谢《世界日报》当年的赞助和支持,当时的我凭着一股热情发起了“中国知青洋插队”征文活动,获得广泛响应。那是1998年。可惜,当时参加征文的全是中国大陆赴美国和加拿大“洋插队”的留学生,没有台湾地区留学生同胞参加。那时,台湾地区经济已经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中国大陆还处在“万元户”的低级致富阶段。经济上的差距、政治上的歧见,加上两岸多年的不往来,造成两岸留学生交流的障碍。台湾没有什么插队落户,一些台湾同胞对知青的概念还停留在“十万知青十万军”的抗日战争年代。那时,台湾赴美的留学生,很少懂“洋插队”是什么意思。

知青情结、留学情结,包含了高尚的情操、美好的信念、异国生活艰苦的磨炼、刻骨铭心的回忆和巨大的精神财富……正是这两种情结,使得很多留学生有了国际观,而且到了国外变得特别爱国,因为我们深感只有中国强大了,海外华人的腰杆才能硬起来。正是这两种情结,潘为湘先生主动要把本次征文结集成书的事包下来,即使亏本也在所不惜。他公开发邮件给大家,说即使不获奖他也同样会赞助出书,令我颇为感动。可是,他是有功力的。他的作品被5位评审不约而同地看好,排在铜奖的最前列,和银奖仅一步之遥。

其间,我并不因为没有人愿意赞助而放弃正式出版。终于,我们的征文集得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青睐。感谢华东师范大学俞立中校长的推介,感谢出版社王焰社长的支持!华东师大出版社教心分社彭呈军社长的肺腑之言令人感动——他说:“现在有些书编辑后,很快就忘了。可是出版这本书,虽不会赚什么钱,五年后我还会记得。”

留学,中国改革开放史的重要章节

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对中国的教育、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可是,中国的留学史料是零星的、中断的。1847年,布朗牧师带领容闳、黄宽、黄胜三人赴美留学,至今已经165年。其间,从1872年起的“中国幼童留美运动”到现在的留学高潮;从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到民国年间兴起的实业救国;从1949年后归国留学生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遭遇到现在大规模招聘留学生回国创业;从建造铁路的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到诗人闻一多;从留学日本的鲁迅到留学美国的孙中山;从台湾地区的连战、宋楚瑜、陈履安、钱复、马英九到中国大陆当今的海归派……多少留学的重大事件,多少留学的历史人物,而至今没有系统的中国留学史研究。研究的基础是真实的史料,可惜的是留下的留学史料不多,特别是普通留学生的资料保存更少。如果过去的已经难以弥补,那么现在不能再坐失良机。

而今,我留学美国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洋插队”留学时代已成为历史。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起飞,富人和中产阶级涌现了,真正的留学时代开始,单纯留学的情结加重了。留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上由家庭提供。这种“留学热”一波接一波,不断高涨。留学征文的历史条件成熟了。于是,我在“‘留学北美的故事’征文启事”开头写下:“让我们一起用热情来照亮这段难忘的留学史。”

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不再全是中国大陆的留学生,约三分之一是台湾地区留学生的投稿,其中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留学生,十分感人。两岸的新老留学生走到一起,以征文会友。荣获本次征文金奖的谭吴保仁、写了两篇《我的留学生涯》的程阳灿、常在《世界日报》“家园版”发表文章的方醒、和我通了多次电话和电邮的蔡老师、《忆南卡》的作者陈碧玉、把征文改了抄得十分工整寄来的李树人、主动表示愿意为本书做美编的卢惠娟……还有多位和我在电话中商讨过征文修改的朋友,他们都来自台湾地区。

可喜的是还有不少年轻留学生来参加征文活动。来自中国上海的蔡杰琰(Jimmy Cai)20岁还不到,是这次征文比赛中最年轻的参加者,目前在纽约的一所大学读本科,他用英文写了征文寄来。他表示,他参加征文希望能获奖,用奖金来补贴学费。对于这位非富有家庭的孩子,我们特别筹了一点奖学金给他,算是征文活动的“外一章”。而来自台湾地区的黄美惠在纽约的一所大学读硕士才一年,她在征文中写了她留学的感受。我们通电话谈征文修改时,她告诉我,她是高雄附近乡下的穷孩子,为出国留学不折不挠,虽然不像范进中举那般熬到老眼昏花,却也在两年中参加了8次和出国有关的考试,考得头昏脑涨,终于向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到留学贷款。这或许可以入选吉尼斯纪录了。

同类推荐
  • 老子:乱世里的南方智慧

    老子:乱世里的南方智慧

    权势者的欲望无所节制,百姓小民无力对抗。老子用比国君更权威的口气,试图对这种潮流踩刹车。本书再现了言简意赅的道家经典《老子》的思想和语言魅力,认为老子的思想源于谜一样的古老的南方隐者文化,相较于儒家以礼法对抗乱世,老子则主张道法自然、包容万物,这是乱世中的一缕清风。同时,本书将老子放回战国乱世的历史脉络中,纠正了以往大多数人对于老子思想的“反智”“反文明”的指责,试图理清老子及道家思想之核心“无为”的真意,其实是悲天悯人的积极关怀。
  •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字解人生:汉字中的生命智慧

    字解人生:汉字中的生命智慧

    汉字,深沉而博大,古老而神秘,青山绿水中掩映着汉字的形,古刹庙宇间隐藏着汉字的义。本书于浩瀚的字海中择取三百多个常用汉字,用故事串起它们的演变,解释其形与义,辨其异同,与你一同走进汉字的王国,回顾汉字的前世今生,探寻汉字的起源,品味汉字的魅力与人生的智慧。
  • 漫品二十四节气

    漫品二十四节气

    2015年,中国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本书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二十四节气知识进行普及性宣传,对节气内容加以品读赏析,帮助读者感知节气内容的美感和文化魅力。本书寻根溯源,着眼现实,首次对二十四节气及节气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解读,融入了大量历史、人文、气象、生活、自然、物候、传统农耕、典故传说、民谚民俗等各类知识与信息,融入了大量鲜活资料及生活体验,同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及对生活的引领作用,从而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及实用性,使读者感受到节气转换的每一步声息。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适合各层次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阅读。
  •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庙会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古老载体,是传统、历史、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剪影,也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
热门推荐
  •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济苦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济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薄荷夏微凉

    薄荷夏微凉

    青春年少的时光里,懵懵懂懂的少女许薄荷永远忘不掉那个在盛夏的桦树下对自己微笑的少年。那刻少年干净的白衬衫和溢满阳光的笑容便成了许薄荷眼中永不褪色的风景。那么倔强的许薄荷就把心遗落在了何盛的身上,哪怕早知道自己会受伤,也不愿意放弃。干净爽朗的何盛,却从未意识到许薄荷对自己的特别是源于喜欢,辗转多年后,才终于发觉,自己一直想要的幸福就在身边。彼时,许薄荷的身边已经有了骑士,他还来得及挽留这份爱情吗?
  • 夺舍万岁

    夺舍万岁

    新书已肥:《我的病毒大军》,你来了吗?——————神话世界入侵都市世界,从此世界大乱。花果山、蓬莱仙岛从天而降,神农氏、太上老君、女娲等神仙的法宝漫天洒落。野兽返祖,凶兽肆虐,与全球人类争资源,夺生存空间。杨奇身怀夺舍神通,抢劫一切敌人:宝物,献出来!秘密,说出来!发现自己吃错药、练错功、下错令、杀错人?懵逼了吧?这就对了!
  • 蒙哥马利传

    蒙哥马利传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被誉为英国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1887年11月17日出生于伦敦肯宁顿区的一个牧师家庭。其祖父罗伯特·蒙哥马利是军校出身,19岁时被派往当时被英国殖民化统治的印度任职,他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冷静机智,当印度发生起义时,罗伯特凭借沉着的心理素质和巧妙的智慧很快就平息了事端,这让英国国会对他大为赞赏,将他提升为旁遮普省的副省长,直至罗伯特·蒙哥马利以爵士爵位返回英国为止。
  • 你是我刻在心上的名字

    你是我刻在心上的名字

    从相识到相知,十年风雨,青春岁月,都有彼此的陪伴,无形之中,两人却有着捉摸不透的隔阂,少年少女的心事又有谁知晓?又有谁猜得透?唯一不变的,是对一个人日日夜夜里恋恋不忘的坚持……
  • 将女谋凰

    将女谋凰

    国泰民安,后宫空虚。以盛名邀名将伴身侧,为留佳人不惜步步紧逼。婚约如何,追杀怎样凤凰涅槃,杀尽仇敌,屠尽仇族。并江山、和都城。凤凰于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与凤行

    与凤行

    上古神殒,世间只余最后一个神君——行止。传言,这位行止神君数万年来独居天外天,无情无欲。仙魔大战中,他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此后更是杜门却扫,神踪难觅。数百年不过弹指间。身为魔界衔珠而生的女王爷,在她千岁诞辰之际,政治联姻的魔爪劈头盖脸地挠过来。逃婚路上,沈璃被打回凤凰原形,负伤坠落人间。重伤昏迷之际,凡间小贩将她当作肥鸡,拔光了全身的毛,关在笼中待售。沈璃醒来后被此情形气了个仰倒,却又无计可施。正蔫头耷脑之际,一个青衣白裳的清秀男子路过,若有所思地盯了她许久,随即笑道:“我要这只。”两人的命运被一场看似不经意的交易紧紧地扭结在了一起。
  • 鬼医弃后

    鬼医弃后

    他是皇上最为珍爱的五皇子,风流倜傥的帝王之后。她是镇守大将军最为怜惜的妹妹,艳冠天下的一代神医。他费尽心思,弑兄杀父,夺了天下,倾尽所有的讨好她,宠溺她,她躲入青楼不见他。“我负了天下,就为了你俯瞰天下,你不愿意?”他龙袍在身,掩饰不了满眼的酸楚。“那是你要的繁华,不是我应得的尊贵!”她冷漠的别过身,不愿眼泪滑落。他放弃所有,只为了和她双宿双飞,她成了面部绘花的鬼医,“我是个不洁的女人,你值得更好的!”一句话将他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也将她逼入痛苦的悬崖……
  • 落英

    落英

    都市女孩郭夏夏一直暗恋公司老板叶吟风,并在叶吟风遭受意外打击时给予宽慰,却误解叶吟风对她也有好感。叶吟风的堂兄因生意失败而自杀,堂嫂邱文萱带着女儿前来投奔,叶吟风对美貌温柔的邱文萱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情难自禁的叶吟风与邱文萱走到了一起,不但气走了郭夏夏,也遭到了叶家父母的强烈反对,不得已之下,叶吟风和邱文萱分手,却在她即将离开自己时冲动地向她求婚。郭夏夏离开叶吟风后加入群新公司,并邂逅叶吟风的老对手田宁,田宁对她有成见,屡次刁难,两人在唇枪舌剑的工作过程中逐渐生出情愫。叶吟风和邱文萱最终走向了婚姻的店堂,由于家内不和,两人过得并不幸福,而一通敲诈电话更是让叶吟风对邱文萱的身世产生了怀疑,他秘密雇人对邱文萱展开调查,一个令他震惊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逐渐从叶吟风的阴霾里走出来的郭夏夏终于接受了田宁,自以为从此能过得轻松幸福,殊不知危险正悄悄向她靠近……
  • 莎车府乡土志

    莎车府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