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8400000004

第4章 还“程门立雪”以本来面目

——纪念“程门立雪”920周年

游梦熊

一、延平凤池与“程门立雪”

当你走进延平凤池村,很远就能看到游定夫(祠)纪念馆门口八字墙上醒目的红底黄字“程门立雪”四个大字,这是赞颂游酢、杨时尊师重道、虚心求教的家喻户晓、千古盛传的典故。在纪念馆中堂,天井两旁走廊墙壁上有“扶沟执教”、“程门立雪”、“道南学派”、“奥学清节”、“延平答问”、“理学名邦”等六幅彩色壁画,清晰地构成了《程朱理学源流图》,逼真生动地刻画出程朱理学形成的来龙去脉。在游定夫学校门口,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座精美秀丽的亭子,它在红花绿树的簇拥下,就像一个婷婷的少女,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立雪亭。它是为纪念“程门立雪”900周年,以弘扬游酢、杨时“尊师重教”之风尚,由南平市教育局于1993年9月拨款建造的。它由六根红色圆柱拱托而成的双层六边形飞檐仿古建筑,双层亭檐高高翘起,仿佛展翅待飞的雄鹰。屋檐蓝白相间,屋面桔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亭正面悬挂着著名书法家游嘉瑞题写的“立雪亭”三个大字。亭中央立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碑,正面刻着金字“立雪亭记”,记载着“程门立雪”的典故及建亭的主旨,由原南平市教育局局长王其香撰文。《立雪亭记》碑文载:“亭名立雪,意在旌表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游酢(字定夫)与杨时‘程门立雪’之典范……游杨载道南来,经罗从彦、李侗诸贤承传衍益,至朱熹集理学之大成,致广大,尽精微。南平遂有‘理学名邦’之称,游、杨则有‘程氏正宗’、闽学先驱之誉。南宋末年,游氏后裔移居南剑州凤池村,继祖德,承祖训,兴义学,办书院,创建游定夫祠堂,致慎终追远之意,扬兴教求学之风。今逢盛世,政通人和,百业俱兴。游定夫祠堂及书院已修葺一新。游公高德粹行,皎如日星,流风余韵,启人尊崇,海峡两岸游氏后裔,寻根拜祖者络绎不绝,海内外学子仁人,至此瞻仰考察,流连忘返,或著文题诗,或挥毫泼墨,盛况空前。先贤虽逝,风范永存,际兹程门立雪九百周年,市教育局兴建斯亭,旨在纪念先哲,见贤思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俾尊师重教精神世代相传。”大理石碑的背面刻着福建省政协主席游德馨题写的朱熹联句:“道南首豸山学共龟山同立雪,理窟从洛水本归濂水引导源。”(意思是:二程理学向南传播的第一人是游酢,他与杨时同往洛阳立雪程门,武夷文化“闽学”起源于“二程”的洛学和周敦颐的濂学)立雪亭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尊师重教”风尚的发展,再度掀起了社会办学、兴学的热潮,立雪亭已成为南平市首批十大德育基地之一,发挥着教育青少年的重大作用。

二、游酢、杨时与“程门立雪”

在讲“程门立雪”这个故事之前,我要向大家介绍张载、程颐、杨时。

张载(1020-1078),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又称张子,北宋思想家、哲学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合称“北宋五子”,代表作品有《正蒙》、《横渠易说》、《张子语录》等。他的名言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006年9月,温家宝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迹)

程颐(1033-1107),字正叔,河南洛阳人,学者称他为伊川先生,与其兄程颢(明道先生)被合称为“二程”,是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曾在自己创建的伊川书院(后为嵩阳书院)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二十多年。现在,河南嵩县的程村,是“二程”故里。

杨时(1053-1135),字行可,后改为中立,号龟山,被称为龟山先生,北宋南剑州将乐县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政治家。在将乐有杨时墓,碑刻有“宋龟山文靖杨先生之墓”,墓前建牌楼一座,古雅雄伟,楼前匾额题“倡导东南”,后匾“程氏正宗”。他与游酢是学友,同往洛阳,同拜“二程”为师,留下“程门立雪”千古美谈;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南剑三先生”。

游酢、杨时是同龄人(皆生于1053年),儿时同被称为神童,同是进士,同为程门四大高弟(游酢、杨时、谢良佐、吕大临),同是北宋先儒奉祀孔庙。游、杨又是亲家,游酢小女嫁给杨时的三子杨遹(yù)为妻。

游、杨为什么要远离福建,千里迢迢跑到河南洛阳拜程颢、程颐为师,师事河洛理学呢?

我们知道,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河南洛阳人程颢、程颐讲授孔孟学说,独到的学术见地,吸引了许多河洛的学者,肯做学问、虚心好学的游酢和杨时也动心了,他们拜“二程”为师,向“二程”求教。熙宁五年(1072年)刚满20岁的游酢从福建赶赴京师(开封)预考,慕名前去拜见程颐。有一次游酢在程颐身旁诵读张载的理学名著《西铭》,读后便说:这就是中庸的道理。程颐称赞他很有创见,能理解言外的道理,赞许他道德品质高尚,学问日益长进,办政事能力超过他人。因此,程颐说“其资可以适道”。(意思是说,他的天资可以适合传授道统理学)同年8月,程颐的哥哥程颢担任扶沟县令时,经程颐的举荐,游酢到扶沟任县学教授,这是管理全县教育的官职,他一面担任学职,一面又受业于程颢。前后三年,游酢学到了“二程”的理学思想。

元丰四年(1081年),杨时游酢相见,随即在游酢的引荐下,两人一起前往颍昌(河南许昌)向程颢求教学习理学。学成南归,程颢目送他们时说:“吾道南矣。”(意思是说:我的道统理学可以由他们传播到南方去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南”典故。从此,中国文化重心开始从北方向南方转移。其时,游酢已向程颢学了十年理学,而杨时还不到一年。因此“吾道南矣”主要还是针对游酢而说的。然而,如今学者津津乐道“吾道南矣”这个典故时,只说杨时而只字不提游酢,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也是极不公正的。

程颢去世8年后的1093年,已过40岁的游酢和杨时,因仰慕“二程”理学,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两人皆为进士,官职和学问虽然相当高,但仍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两人对理学不断探求,为了进一步钻研理学思想,不让学习中断,也为丰富理学知识,游酢又携同杨时一起去洛阳的伊川书院(后为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从学于他。这天,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远山呈现白茫茫的一片,树林披上银妆。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了他俩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来到程家时,适逢程颐先生坐在炉旁闭目养神,他俩不愿惊动打扰老师,也不敢走开,便一声不吭地、恭恭敬敬地肃然侍立在老师身边等候。过了许久,程颐先生张眼一看,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厚。这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引以骄傲的“程门立雪”典故,它在中国历史上树起了尊师重道、虚心求教的榜样和楷模。

三、“程门立雪”流传中的误解与偏见

“程门立雪”的典故虽已流传了数百年,但对典故里的“门外之雪深一尺”、“瞑目而坐”却有误解之处。各种图书资料、中小学教材,甚至游定夫(祠)纪念馆里的“程门立雪”壁画,都误解为游酢、杨时是站立在程家门外一尺多深的雪地上拜师求教。历史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要还“程门立雪”的本来面目。我们可以从描绘这个典故的最早、最有权威的两处史料(即《二程语录.侯子雅言》和《宋史.杨时传》)来分析。《二程语录.侯子雅言》载:“游、杨初见伊川(程颐),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意思是:游酢、杨时拜见程颐,程颐正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思考问题,二人站在老师旁边静静地等候。过了很久,程颐张开眼睛看了看游、杨,对他俩说,你们二位还站在这里?天色已晚了,就去休息吧!程颐走出大门一看,只见门外雪深一尺)《宋史.杨时传》的记载,内容大体相同,只是“游、杨”调换为“杨、游”。两处史料的开头都写“游、杨”或“杨、游”二人前往程颐家拜他为师,恰巧碰上程颐端坐冥思,游杨在旁虔诚侍立,不敢打扰也不敢离开,等了很久,程颐张眼一看,才发现他俩,走出门外,积雪已一尺多深。据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方彦寿研究员考证认为《二程语录.侯子雅言》的记载是正确可信的,而其他的书籍如《辞源》、《宋史.杨时传》、《成语词典》等对“程门立雪”的记载都是不准确、欠妥的,是不可信的。

后来,便留下了“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这两处文字,全无门外立雪之意的表述。“门外之雪深一尺”,是指游、杨二人在程颐身边侍立很久,雪积了一尺多厚。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日上三竿、两炷香工夫是一个意思,绝无二人站在门外的雪地里之意。为什么会产生误解呢?本人认为,一些文人为了塑造和表现游酢、杨时拜师求学之虔诚的高大形象,望文生义,把“程门立雪”描写为站在程家门外的雪地上,这大概是文学艺术创作高于现实的需要吧!

究竟谁更早认识“二程”,最先接受洛学?是谁携着谁拜师“二程”?学成南归第一人又是谁?《二程语录.侯子雅言》的作者、程颐的内弟侯仲良小舅子最了解自己的姐夫。他亲闻“程门立雪”之事,他最有发言权,他看得最清楚、最准确。他用的资料可算作“第一手资料”,也是最原始的资料,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无可置疑的,其他书籍的记载都不是“第一手资料”,这就难免会走样。他把游酢放在杨时的前面,这就是证明游酢是“程门立雪”第一人的最为有力的佐证史料。厦门大学高令印教授曾考证过游酢、杨时的年谱,证实了游比杨早九年接受“二程”理学思想。况且,史料也证明,游比杨更早认识“二程”,最先接受“二程”洛学,深得“二程”的赏识。游酢与“二程”的感情自然超过杨时。程颢去世后,游酢哀痛不已,在自己的住处设置灵堂,祭奠先生,并亲自撰写《行状》深切悼念。程颢去世八年后,他才带着杨时去拜程颐为师,演绎了千古传名的“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是游酢携杨时同往洛阳拜程颐为师而留下的家喻户晓的典故,“吾道南矣”也是针对游酢而说的。然而,有些书籍或学者存在着某种偏见和认识上的偏差,在谈到“程门立雪”时,只提杨时,不提游酢,把“道南第一人”授予杨时,而不是游酢,这是很不公正的,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直至2001年,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高令印主持公道,实事求是,还游酢一个公允的评价,写出了《游酢评传》这本书,得到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研究所蔡仁厚教授的充分肯定,高教授“既有功于学术,亦还先贤以公道”,恢复了游酢的历史本来面目。

另有一处是对“瞑目而坐”和“颐偶瞑坐”的误解。有一种说法,游、杨二人来拜见程颐老师,先生为何“瞑目而坐”?这是他考验两位弟子对理学的虔诚、对老师的尊敬。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古代的学者十分注重闭目养神、修身养性,悟道明理非常讲究静坐静思,甚至强调“半日读书、半日静坐”。把瞑目静坐当成一种克己自省、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就是学生来拜访,也不肯中断。学者们常常静中悟道明理,时时克己反省闭门思过,所以绝非仅仅采用“瞑坐”来考验学生那么简单。

对于古代的文化遗产,一要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既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继承;二要力求全面、准确地对古代典籍加以理解和把握,认真读书,多思慎思,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绝不能人云亦云,望文生义,以讹传讹,这不但无益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而且会造成种种误解。

(作者系福建省南平一中高级教师、武夷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同类推荐
  •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

    本书的主体部分择取端木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几个重要的联结点,展开具体的考察、论析。首先关注两者之间精神上的联系,探讨端木小说浓烈的忧患意识、大地情怀、爱国品格与中国文学爱国主义传统的联系;然后考察作为独特的叙事艺术的小说与中国史传文学传统的联系,及其在叙事模式上的推陈出新;再探讨端木小说的“情”“志”交融、意象化抒情特色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联系。在宏观比较的基础上,再选择端木小说与中国古代、现代两大文学传统中的一些经典文本作对位比较,具体探讨两者之间联系的特点。
  • 空午与重写

    空午与重写

    本文以天狼星诗社同时代的一些现代主义小说家陈瑞献、菊凡、宋子衡、温祥英、小黑、洪泉、张瑞星等及后起者——迟到者如贺淑芳为讨论对象,着眼于他们前后期写作的差异。有的停笔,有的延续既有的现代路径,更深入地探索;有的“向现实转化”,早已抛却早年的实验;有的愈见老辣,有的转趋枯淡。这些作者,经历了数十年生命的流转,是否还让那现代的钟面延续,即便文学风潮已几番更新。从这些不同案例,本文尝试修正温任平的现代主义论,思考马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基本问题:那一直延续着的现代时间,究竟在小说本身有着怎样的投影?时间的吊诡是否进驻文学本身?在离境者和“迟到者”身上又有怎样的表现?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必得贴近身心,贴近灵魂,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
  • 幻化的蝴蝶:王蒙传

    幻化的蝴蝶:王蒙传

    於可训,一九四七年出生于湖北黄梅,一九七七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一九八二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文艺新观察》丛刊主编,《长江学术》执行主编。著有《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当代文学:建构与阐释》、《小说的新变》、《批评的视界》、《新诗体艺术论》、《当代诗学》、《新诗史论与小说批评》,主编《中国现当代小说名著导读》(上、下)、《小说家档案》等论著。很多人说过,给一位仍然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的当代作家作传,是一件很不明智甚至是十分冒险的事。
  •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本书系学界第一部对鲁迅300多万字文库全部译作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中外文化语境中考察鲁迅译作的选材特征、译介策略和翻译方法,揭示了鲁迅译作在现代翻译史上的重大价值,具有鲜明的学术创新性和理论意义。本书对鲁迅早期翻译的20多万字深奥难懂的文言译作的阐释尤可见出作者的功力,它对于广大青年学子阅读理解鲁迅译作中的宝贵遗产将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刀、妖怪与霍乱

    刀、妖怪与霍乱

    悬疑推理痴迷者,于四年前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已发表数十万字,喜爱松本清张、京极夏彦、三津田信三、连城三纪彦,文章追求绮丽,常涉及怪谈妖物、奇人异事,愿得京极之博学、连城之真挚。刀,明晃晃的刀刃在秋日的阳光下闪着微光,刀芒像一溜井水透出阵阵寒气。古朴的武士刀带着威压在半空中画出一道道令人胆寒的弧线,引出人心底的战栗感。
  • 老板贺文治(节选)

    老板贺文治(节选)

    2007年七月的某一天,高树杰到河南某冶炼厂催要货款,该厂供应部的杨部长,很得意地对高树杰说:“麟州柳树湾焦化厂的贺厂长和我们签订了一份供货合同,每吨小料兰碳590元,固定碳82以上,开全额增质税票,两千吨结一次帐。其余标准都和你的一样……”高树杰猛地楞了那么一下,很快就反应过来说:“那以后的小料兰碳就让柳树湾焦化厂送好了,把我的帐结一下,商量一下如何给我还款。”杨部长说:“帐可以结,你把票开来,但欠的款大概一下给不了你。”回到旅店,高树杰细细地算了算帐。
  • 煞神王爷淡然妻

    煞神王爷淡然妻

    一朝穿越成战王王妃,无才无德,胆小懦弱。本想平淡一生,不想麻烦找来,注定了她的风华绝代,掀起她的传奇人生。一曲倾城舞,迷了谁的眼?一支钢琴曲又乱了谁的心?他,堂堂战王,本是薄情之人。一次意外相遇,只一眼,便是万年。到底是命中注定,还是情深缘浅。他,九五之尊,看似多情实则无情。万卷江山相送,只换一个她。只因心之所动,便痴恋一生。当铅华洗尽,谁得美人心?推荐新书:【独家专宠:蜜糖甜妻有点萌】
  • 麒麟英仙前传

    麒麟英仙前传

    镇罗山,英雄地,九派恩怨,百年难了。侠客行,英雄胆,刀山火海,九死一生。抗奸邪,巧博弈,披荆斩棘,矢志不渝。逢真爱,一生情,缠绵曲折,初心不改。持公道,守正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 真灵榜

    真灵榜

    真灵榜,蕴含十大上古真灵烙印…… 魔气侵蚀世界后,十大真灵消声灭迹。 真灵仙人族后裔清衣,手持真灵榜寻找十大真灵,可真灵榜带给他的,却是一场场生死考验。 因为他,已是魔气之身……(类似塞尔达传说一样的开地图故事,只是换车了玄幻的背景。)
  • 下一站彩虹

    下一站彩虹

    舒楝,二十九岁半,自负盈亏的工作狂。正当她创办新刊准备大展拳脚时,霉运却不期而至,撞了劳斯莱斯幻影,寄托了满满事业爱的新刊被人偷偷卖掉。这还没完,让她身背巨债的劳斯车主竟然是新刊的背后买家,孽缘啊孽缘!好男不娶新闻女,好女不嫁投行男,当前记者遇到前投资分析师,是负负得正,还是火星撞地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崔少,你的老婆到货了

    崔少,你的老婆到货了

    身为赌王的女儿,慕容夏有独属她自己的骄傲,所以男朋友劈腿之后,她毫不留恋立马牵手了另外一个男人。他心里藏着他幼年时候的小青梅,正巧,她心里也藏着一个小竹马本来是互不相欠。可某一天,他们忽然发现,她就是他的青梅,她就是他的竹马这就尴尬了……
  • 全民斗鲲

    全民斗鲲

    每个人类时代都有属于时代的精神,而到了人类的未来某个元素科技时代,却有了代表人类初心和使命的新时代精神——全民斗鲲。那何为“鲲”呢?庄子曾这样描述过一只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然而,这只鲲却是如同过眼云烟那般来去匆匆,等鲲第二次降临地球的时候,人类世界就因鲲的大量降临而改变!那时候,人类与鲲相斗就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时代精神。人类斗鲲,从来都是以命相搏的,不是鲲死,就是我亡!
  • 霍渭厓家训

    霍渭厓家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象之舞:大企业如何在创新方面完胜小企业

    大象之舞:大企业如何在创新方面完胜小企业

    大企业如何在创新方面完胜小企业》试图扭转近十年来人们习以为常的偏见:在创新性方面,新秀们往往会胜过规模庞大的业内成熟企业。但这种认识并不一定正确。或者说,这种认识至少不会总是正确。的确,在企业创新性竞争方面,小而灵活会胜过大而迟缓,然而大而灵活的企业将会胜过一切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