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8300000007

第7章 “同情心”和诗(1)

“十年动乱”一开始,我就失去与诗人蔡其矫的联系。那时,我也被委弃回山乡老家。数年后的1973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泉州城里无意中得知诗人和福建文化界一些“权威”学者,都在永安坂尾果林场劳动。于是我写了一封信去探问,果然很快就收到其矫给我的复信,还附来《深山雪里梅》(三首),和《梨园戏》、《九日山头冥想》等诗。信中特别提到他写《深山雪里梅》这三首词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和产生诗的动机……

那是在“去年冬(即1972年)到永安境内紫云洞山脚下一个寒村,看一个熟人,他是话剧《龙江颂》的执笔者(即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陈贻亮)。临别时他送我到一桥边,指着一棵老梅说:‘春节这梅花开放时,请你再来。’……”这就是这首诗最基本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场景。

但是其矫这首诗又是怎样产生出来呢?这恐怕是许多人最关心、最想知道的问题。其矫在给我的信中说到:“……过后我想起他一家三人居住在那僻远的深山,人迹少到,引起我的同情……”

我当然领悟其矫写了这么一些话的用意:一方面固然吐露自己的生活,一方面无不是对我过去诗歌创作上存在的毛病提出最实际的指导。

但是,荒芜的灵感掩盖不了我被折磨的真情!我想:诗人啊,这时可有谁同情你呢?

对的,这时并没有谁给诗人以同情。然而诗人有着超出人加在他身上的各种想象。其最闪光的,就是有着人类最渴望、最觉得温暖的同情心。他引了惠特曼这么一句话:“无论谁如心无同情地走过咫尺道路\便是穿着尸衣在走向自己的坟墓。”

诗人就是这样一肩挑着现在,一肩挑着未来,才能让知觉升华为理解,思想找到了客观联系物,情感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心胸涌动,不能自己,写下了——

纵被委弃也全不让,

依然开在百花头上。

管它飘零身世,

一付淡漠心肠,

临溪照影,

飘落飞空,

风自狂暴反添态,

寒冷入冻更助香。

最可怜,

尤在断桥烟雨中,

岁末日暮,

寂寞谁与共。

但见云黯淡

月朦胧,

流水声呜咽,

知它受了多少凄凉?!

其矫在给我的信中还提到:“一段(首)未能说得彻底,就写了三段(首)……”后来,“有人看到这诗,说是‘太伤感’。理由是‘想不到你(指蔡其矫)这非常乐观的人也居然会有这种伤感!’”

其矫当时听来,觉得不无道理,于是把这诗的后半段改写为——

最难忘,

尤在断桥烟雨中,

岁末日暮,

倚崖散春光:

但见伸横枝,

挂彩虹,

射出珠宝色,

一扫从前山暗水凉。

这样稍稍改动,诗的彩色、格调显然都变了。于是诗的现实感和身世感便与原本完全不一样,即使“射出珠宝色”,那无非是预言式的慷慨陈词,改变不了这个特定“飘零身世”的真实生命和环境啊!如此,诗便显得虚幻,难怪他的朋友陈贻亮回信说“不如原稿动人”。

当然,诗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也说明远距离的旁观者,未经这种生活,只能够凭自己感觉说话而已。

可贵的是:诗人并不附会旁边那扭曲的心理定势。经过“半年”的考虑、审慎,觉得还是应该顺其自然、时空、环境、人世的律动。终于“决定恢复原稿那样”。

非常显明,《深山雪里梅》这首诗,是用正面描绘,以比喻、暗示的情绪和感情外射,让抒情的主体——梅,在情语景语交融中生动,让读者透视灵与肉之躯,读到生命的觉悟,唤起人的情思。这才是诗人“同情心”的真实流露!

陆昭环挂职

近些年来,我常常在一些与小说家陆昭环没有任何瓜葛、甚至风马牛不相牵涉的见闻上,想起小说家陆昭环。不知是缘分还是相欠债,总让我挥之不去。譬如某君官运亨通,我们不及拜会,过后碰头相遇便如陌路人;譬如某君“下乡”返回,打开小车后盖,提着什么什么东西兴兴上楼而去;譬如某君参加某会议,工作人员目睭无利,把他安排在两个人的房间,此君一看,立即呼唤司机,打道回府……总而言之,类似这些和陆昭环相去非常遥远的小镜头,却很奇怪地在我脑里浮现陆昭环的影子来。

其实,小说家陆昭环和我交往并不深。印象中他不善交际,不善捧人,不善说好听话。第一次接触他是在八十年代初,我到紫帽山园坂村拜访诗人蔡其矫。那天,他带一位真米正粬的农民妻也来园坂拜访。我不认识他,只觉得这人道味袭人,倒像一位道流。不知怎样,既与妻远途来拜访,却没说几句话;中午饭桌上,好像比他那农民妻更显出拘泥……

后来,他到晋江挂职,他忙他的,我忙我的,同样很少接触。偶尔在市里开什么会上,照一照面,点一点头,散会便各走各的路。

有一天晚上,陆昭环居然下临寒舍,一进门便说:“老曾,我挂职时间到了,再一个礼拜我就回原单位……”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陆昭环挂职已届三年。我有点内疚,认为出门人什么都不方便,自己生籍本地,作为同仁,三年一千余日日夜夜,从没到他住榻处看看,真有点不是滋味似的。不过,马上就有自我解脱之词,觉得这种“看看”,断然不属吾辈份额。眼下,负疚也罢,自慰也罢,统统都属多余。因为它的一切都属于过去。

大概是他素常言辞不多,或许还要到别的地方辞行,坐的时间很短,看见桌上一本友人赠送的自费印刷小册,翻了几页,好像大获至宝,便开口向我索去。

这夜,不知怎样,我心里一直不平衡。隔天,乘民主党派开会,我向统战部长说:“陆昭环挂职届期,就要走了,我们是不是与他到几个地方走走?”这一倡议,居然得到部长支持。

我们先访问内坑老区,再到安海龙山寺佛教会,再到深沪海底森林和金井卓望石佛寺。由于路过方便,到一家颇具规模的服装厂参观。临走,主人谦虚地说:“现在服装不断更新,这里剩下几样西装,是去年的样品,你们来穿穿看,惬意不惬意。”

我属裘褐敝衣之族,穿西装从不讲究革履。陆昭环大概也这样,在晋江三年,我没看见他穿过一套像样的西装。所以在穿戴上,我们两个可谓“免相笑”。

如今,幸逢主人盛情,我便到更衣室试试。陆昭环一个屁股也不敢动,仍坐在沙发上。当他发现我穿起来很俏,羞羞答答把我拉了一拉,在我耳边悄悄问道:“老曾,你有多带钱来吗?”我一时没明白他的意思,不知道他要多少,三两百元我身上是可以凑到,多则无能为力。所以反问:“做什么用?”

“不知这西装一套多少钱?”

原来如此,我差一点笑出来。但我没笑。我之所以没笑,是强忍着,想来臊一臊这位可爱的挂职作家。我装出慎重其事悄悄给他说:“我出门都不带钱,姚部长恐怕会有,你问问他看看。”

陆昭环屁股动了,生生涩涩站起来,把部长拉到门外,说了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此间,我用手示意部长,部长不听我的,只微微笑着,不说他有钱,也不说他没钱,但态度十分明朗,热情请他“穿穿看……”

当然,陆昭环认为部长袋子里有钱,自然轻松起来,换了新装,对着落地镜,左转右转,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看了再看,笑得那么风骚,但也有点憨态……

忆朱维幹教授

认识福建师大著名的历史学家朱维幹教授纯属意外。在一面之交中,得到他两首诗,更是意外中之意外。近日,诗人蔡其矫在我的诗集《迷圈》序言中提到当日到永安看他一事,又听到朱老教授已在前年作古的百岁噩耗。二十年前朱老先生的音容笑貌,又活生生出现。

同类推荐
  • 最美宋词: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

    最美宋词: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

    词解,解词。词解,意在读懂词句,解词,是作者以情融情,意在读懂词人心境。语言精美雅致,情若玲珑珠玉。而春去秋来。我们似乎就是那苦行僧,走了很远的路,找到了一个草庐,决定在那里等雨停之后再上路,于是借着篝火展卷阅读。本书是一本散文集,作者选取了蒋捷、周邦彦、刘辰翁、黄载等这些读者有所了解又知之不多的词人的词句,慢慢的给读者解来,有悲欢离合总无情之愁,有记荷风雅闲情之作,亦有深知人生苦短,红花短促的感叹之作,更有思慕不得的断肠之作。作者的笔下,这些词人,这些词句仿佛都活了。
  • 趣味真相预测(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真相预测(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宠爱

    宠爱

    作者胭脂泪是不折不扣的“荣迷”,她的文字,尤其是书中的多个影评,华丽精致、滴水不漏、刀枪不入的表象下,展现出一派纯净的懵懂天真!文字中,有旁若无人的自恋,有浪漫唯美的理想主义,还有文化女性所持有的孤芳自赏的些许刻薄,在这一切之上,还添加了肆无忌惮,热情与冷漠,肆无忌惮的豪迈与真挚,肆无忌惮的诱惑与风情,无处不在,在作者的文字中,有女性的细腻唯美,有贵族气息浓郁的都市风情,更有悲天悯人的人文真情,在她的文字中,有雅致的书香,诙谐的调皮;自然的坦荡,奔放的豪迈,读起来优美酣畅,自然真实。
  • 世界大空难秘闻:惊天恸地

    世界大空难秘闻:惊天恸地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葬礼和墓地最为纯净,最能够使人们在名利场上的争斗中幡然地卸下铠甲,从而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恬淡而从容,但愿杨早所著的《惊天恸地:世界大空难秘闻》的读者在阅读后心灵上也获得如此洗练……《惊天恸地:世界大空难秘闻》还原世界空难史上15个著名的空难事件,倾情揭秘空难背后的故事,娓娓讲述空难自我避险小贴士。
  • 得与失的智慧

    得与失的智慧

    这本《得与失的智慧》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因此,这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叔本华将人生视为痛苦的悲剧,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其一生却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他虽然生活孤独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青时虽然学术遇挫但坚持到晚年终获成功。他一直在探寻人生得失的奥秘,他对诸如幸福、人格、地位、荣誉、财富、教育、妇女、政治、伦理、爱情、不幸等一系列困扰人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独到见解,启迪后人。
热门推荐
  • 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

    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

    王邦维主编的《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上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2009年9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季羡林与东方学”研讨会上发表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多数是季羡林先生当年的学生,后来又大多在北京大学工作,成为季先生的同事。也有的虽没有在北京大学学习的经历,但写了文章,也参加了我们的研讨会。文章的内容因此都与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和季羡林先生有关。本书的第二部分则是学术论文,作者全部是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内的教师,他们分别就自己的教学研究领域中题目撰写了论文,同时发表在几个学术研讨会上,后来又经过修改,收入本书。
  • 魔王的神医王后

    魔王的神医王后

    他是大陆最富强的中斯国的三皇子,传闻他帅气逼人,但却冷酷无情,不近女色,甚至杀人不眨眼…而他亦是大陆组织魔域的域主,一双紫色双眸,深邃,迷人,一袭银色面具,遮盖了他的王者风华…她是大陆人人皆知的丞相府的三小姐,传闻她丑如鬼魅,而且无半分灵力,还花痴的要命…可谁人又知,她是大陆组织暗楼的最高掌舵,一身白色衣裙,圣洁,高贵,一袭白色面纱,掩饰了她的绝代美貌…她以为他是无情无爱的“魔王”,却不曾想遇到她之后是个用情至深,入得厅堂,下得厨房,当得了奶爸的极品好男人……他以为她是世人皆传的“废物”,却不曾想她是来自现代21世纪的新新人类,古灵精怪,爱憎分明的调皮小鬼……他们的初次相遇究竟是命中注定,还是缘分使然,一见钟情,曾经自以为遥不可及,却真真实实,或许,那是来自灵魂深处的依依眷恋…前世,今生,缘起缘尽,是携手共进,还是擦肩而过?只能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看他们两个就是真谛…他为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怎样?她为他,拒绝若干桃花又有何妨?他曾许她太平天下,所以甘愿颠覆世界她愿与他执子之手,陪他站在世界巅峰绝世强者,超强萌宠,三个举世无双的小萝卜头,拉开了盛世巅峰的帷幕…….本文绝宠,无虐,无误会,男女主角身心干净,宠物超萌,孩子超可爱,期待不?期待的话,就留言,收藏,推荐吧,爱你们,么么哒…
  • 狂妃难驯:陛下,求别撩

    狂妃难驯:陛下,求别撩

    在终南山修仙的小侯爷被皇上亲手抱回来了,羡煞无数女子。据说,皇上还当众许诺,一辈子只抱小侯爷一人,天下女子皆心碎!他说:“朕对你,势在必得。朕可攻可守,可上可下,都行。”她怕极!“我不行!”于是,她逃他追,她躲他逮。直到某天,她挺着圆滚滚的肚子哭:“吃坏肚子了,一天比一天大,就这模样,还怎么泡女人啊!”他笑:“乖,不怕!做了皇后,朕‘治’好你。”
  • 小小说纵横谈(增订本)

    小小说纵横谈(增订本)

    小小说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是门户鼎立的小说四家族。但是,对小小说的关注和重视,是显然相对不够甚至欠缺的。对此,有茅盾先生1959年赞扬“一鸣惊人的小小说”的启迪,本书就对已引人注目的文学体裁——小小说的内部规律和外部关系,作了认真的追溯源流,考察中外,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概括和总结,对小小说在小说形态上新体例的形成,从比较中做了系统的论述,分类科学,见解精到,并选有古今中外小小说作品45篇作为附录,以供读者阅读时的比较研究。对这本开荒之作,著名学者李希凡作序说:“这大概还是小小说论著中的一个创举”。
  • 法治的谜面

    法治的谜面

    本书的主题集中在中国司法、法律职业、教育公平、图书评论等几个方面。这些评论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立场有是非”。作者不预设任何立场,完全以一个局外人身份站在中立立场上就司法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社会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认知与见解。这些文章承载着作者的学术良知和客观公正信念。文以载道,这些文章表达的是作者是非高于立场的为学为人之道。 大部分内容是近年来在作者《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凤凰周刊》、《新世纪》、《新产经》、《法学家茶座》等报刊上发表的六十余篇观察分析评论文章。
  • 生命中被辜负的时光

    生命中被辜负的时光

    本书收录了阿兰重要的随笔短篇,从不同角度阐释如何拥抱我们想要的幸福。人生的烦恼,杂乱的事情,繁芜的情绪……是什么,让我们辜负了那些岁月?你可以喝杯茶,细细品味。
  • 琰凝记

    琰凝记

    人族与魔族的双血脉之子被父亲封印后,变得资质平庸。在通过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开启人族与魔族的最高体质,从此万千天骄在他跟前皆是尘土。
  • 探剑传奇

    探剑传奇

    玉狐遮面引风云,浪子豪侠舍命寻究竟。无双绝技藏君怀,英雄何止千金?斗转星移,江湖血雨,寒光夺命。处处危机,群雄斗邪佞,他,却偏要独行!江湖恩仇快意,不落一寸丹心!
  •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失去西藏中国四川的腹地就会暴露无疑,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遮挡,长江三角洲等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不会是一片荒漠……
  • 初见葵色日光

    初见葵色日光

    狭小的空间里,少年蠕动了一下蜷缩着的身体。湿漉漉的黑色绒毛细密地保护着尚未破壳诞生的他,一如妈妈最温柔舔舐。他伸出苍白的指尖触碰那些可怖的小触须,头顶缓缓长出一对缠绕着黑紫色瘴雾的角,它们是恶魔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