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0200000003

第3章 探寻历史遗存(2)

传说林公原名林祖亘,生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原籍福安,后迁往杉溪(今周宁玛坑杉洋村)。林亘高大健壮,威猛善战,带领村人除兽安民,用青草药治病救人,相传他还会斩妖除魔。其卒于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村民敬之以“神”,改原白马塔纪念之。明成化七年(1471),明宪宗敕封亘公为“杉洋感应林公忠平王”,下诏以杉洋谕其名。明正德八年(1513)建林公宫,清嘉庆十年(1805)增建太子亭,20世纪80年代重修,保留明清建筑风格。

林公宫的建筑按照传统的“一殿二楼三阁”式建成,大雄宝殿居中,钟鼓二楼分列左右。林公宫建筑以雕刻见长,宫门两侧石柱上雕刻着两尊门神,高 80厘米上下,怒目圆睁,神态逼真。其手持砍刀,可惜的是,原砍刀只余下了刀柄,现在看到的刀是后来装上去的。顶端横着的石梁上刻着圣旨牌,庄严肃穆,两侧有许多镂空木雕画,殿门口两边也是一排石刻,门檐两侧的壁画取材于《三国演义》,壁画连着一溜展开,显得古朴精致。

林公宫殿顶正中高悬“敕封林公忠平王祖殿”牌匾,宝殿中间,有林公和诸神的塑像,神态各异,可见当时塑像工艺之精美。殿中石柱径达30多厘米、长丈余,殿沿青石板每条都达丈余,表面光滑,可见当年建造此宫殿时所费财力之巨大。大殿朝前的,是一溜浮雕,上面刻有人物、花卉、亭台楼阁等,这些浮雕表面光滑,刻工细致,刀法精湛,显示了当时雕刻者高超的手艺。宫中的文物除了石雕外,还有许多壁画、木雕柱头,尤其是这些木雕柱头,在宫中通廊两侧齐腰高的柱顶端镂空雕刻,每个柱头20厘米见方,所刻神话人物、花卉等图案精美绝伦,疏密有致,细处如丝相连,中呈空旷状,实属木雕中之精品。

长期以来,林公其人其事在周宁及周边一带广为颂扬,并与古田临水的陈靖姑齐名,有着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平时,来此游玩上香的香客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春节期间,附近的福安、蕉城、古田等地群众自发来此朝拜,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皇封亭寻踪

阮梦昕

对咸村这个地方的最初印象,是听说那里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迹。带着对古文化的探寻和敬仰,我和朋友一同踏上了这块积淀着厚重文化的土地。

我们沿着咸村通往宁德的古道前行,路旁翠竹掩映,绿树成荫,雀鸟争鸣,野花摇曳。远处雨后初晴的山峦,薄雾缓缓上升,缭绕于树间峰顶,更显初春的生机,轻步其间心中顿感宁静与恬淡。过了何姑桥,放眼四望,群山延绵,古树参天,藤蔓纠缠;桥岸两边灌木丛生,茶树荆竹杂于其间。

徐步缓行,突然桥下游左岸不远处的小道间,一座造型优美而独特的亭子赫然映入眼帘,在青山绿草环抱中,宛如一只待飞的凤凰。此时,我们似乎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惊走了它。心中暗想:也就是这样的灵山异水才留下它的吧。渐渐地走近,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砖木结构、飞檐斗拱、粉墙彩饰、造型精致且保存较好的坊亭静静地矗立于眼前,虽然经受岁月的风雨,却冲刷不走那种天然的雍华气度。

同行的朋友告诉我,此亭就是周宁县唯一由官方修建的纪念性坊亭———皇封亭,为清同治四年(1865),宁德县奉旨为川中监生汤日坛妻黄氏安人百岁五世同居,儿孙拔萃,钦赐竖坊价银而建。亭子由毛石为基,青砖为墙,四柱重檐,顶部覆盖青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亭子上部,由层层斗拱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将其上部屋顶承托外展,显得优美、壮观。其多达6层的斗拱,本身就是一个极为精美的装饰性构件,构造精巧,造型美观,如盆景,似花篮,蔚为壮观。整个亭子南北长6.5米,东西宽6米,高7.5米,中为通道。高挑的檐角显得淑女气十足,粗犷与俏丽两种风格得到巧妙、完美的结合。

亭子北面歇山顶有“奉旨旌奖百岁动帑建坊”竖匾;门额有“百岁五代坊”横匾,横匾左右墙面分别有题诗的字画;门边有一副楹联曰:“百岁休征微扬锦悦,一堂聚顺宠锡天恩。”此楹联是特授宁德县正堂汤箴已撰写,寓意是只有仁义之人才能得到这种赏赐。自古以来,人以长寿为荣,寿登百岁者被尊为人瑞,地方上出了个百岁老人,政府就表请朝廷,敕建“百岁坊”以示昭彰。

亭子南面歇山顶也有“奉旨旌奖百岁动帑建坊”竖匾;门额有“七叶衍祥”横匾,横匾左右墙面也各有题诗的字画;门边也有一副楹联曰:“凤诰亲承祥征五代,鸾音下贲庆衍百龄。”此楹联是福宁府正堂舒英撰写。中国古人立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每一座牌坊上的横竖匾牌、门上的楹联、雕刻彩绘的各种图案花纹不尽相同,都蕴含着其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为了辨清坊亭前后的四首草书题诗,我们花费了不少精力,才确认是出自唐代诗人张说的诗作。亭子北面墙为:“别馆芳菲上苑东,飞花澹荡御筵红。城临渭水天河静,阙对南山雨露通。”“绕殿流莺凡几树,当蹊乱蝶许多丛。春园既醉心和乐,共识皇恩造化同。”亭子南面墙为:“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可以看出,造亭者选用这四首诗,是有一番斟酌的。虽然诗词的情境有相似之处,却并未描绘出当时的一段佳话,而且不知是书写者的笔误还是其他原因,还把“边镇戍歌连夜动”的“夜”写成了“日”,总显得有点美中不足。

走进亭中,亭内西侧建有佛龛,东侧竖“百岁五代坊”,坊上有碑文,落款为“同治十年岁次辛未阳月吉旦、夫姻侄陈欣清顿首撰、房愚侄汤之铭若新氏书”。亭子边还设有坐板供行人憩息,听说在公路通车前,亭内有专人供茶水及小卖品,公路通车后才行人稀少。

据碑文记载,清同治皇帝颁诏封赐的“黄安人”,乃是国子监黄瑾次女、咸村汤荆轩次子汤日坛监生的妻子。黄安人95岁时,家中五世同堂,家庭和睦,子孙有成,为当时少见的福寿人家。当地官员纷纷认为,这不仅是汤家的吉庆,也是国家的光耀,应当让朝廷知道而表彰这位德高望重的长寿老人,于是上书皇帝,请以表彰,以示皇家福瑞。那奏章是这样写的:“瑾题为遵例举报事,该臣看得宁德县故监生汤日坛之妻寿妇黄氏,生于乾隆三十三年,至同治元年,年九十五岁,赋性冲和,持家恭俭。昔事姑嫜,承言悦志;今贻孙子,绕膝胪欢。五叶绵延,极人伦之乐事;百龄渐届,信天赐之纯禧。皆由圣泽所涵濡,笃生人瑞;宜荷恩纶之宠赐,用表休徵。据署福建布政司丁日健详请具题前来,臣复核无异,出册结图送部外,谨题请旨,恭候纶音。”

到了同治三年(1864),皇帝下诏书封她为“黄安人”,恩准百岁,钦赐彩缎和建造牌坊的银两,还有“七叶衍祥”匾额。黄安人拄着拐杖拜受圣旨,当时精神还很好,第二年就仙逝了。丧葬后,子孙恭敬地遵照圣旨,在路口建造牌坊,以彰显天子的恩赐。牌坊中峰高耸,表示皇帝圣德巍巍;四面护以围墙,表达皇恩广庇。

古亭,按其价值区分,大致可以分为路亭、纪念亭、景观亭。按《园治》所述:“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营造法原》中将亭定义为:“停息凭眺之所。”咸村境内的亭子就有十几座,而皇封亭是唯一的一座由清政府拨资为女性高寿、家庭和睦而建成的坊亭,独特而精致的造型,寓意高寿祥瑞,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皇封亭,虽历经140多年的风雨摧残,仍岿然屹立着。这座既有纪念性意义,又美观通透,还可供人赏景、避雨小憩的坊亭,不能不说是咸村抹不去的骄傲。

麻岭巡检司遗址

萧传彬

巡检司,《辞海》解:宋置,掌训练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之事;所辖为沿边溪洞或沿江沿海要害之地,或数州数县,或一州一县,明清之世凡市镇关隘,距城远者,多设巡检司。

据《宁德县志》乾隆四十六年(1781)版载,麻岭巡检司“元时设,明因之”,“麻岭司堡建于明宣德间”,“有塘兵十,此地离城一百八十里,与寿宁泗洲桥(今周宁县泗桥乡)交界”。

麻岭巡检司辖当年宁德县十五、十六、十七、十八都,相当于今周宁县狮城、七步、浦源、李墩、礼门等乡镇及纯池镇的莲地、香洋、底源等行政村。

在一个晴空万里,杜鹃红遍麻岭的春日,笔者登山游览,寻找《宁德县志》记载的麻岭巡检司遗址。

顺着麻岭村旧址石阶拾级而上,约30多分钟,看到岭巅岔口下百余米处,有一座宽约20米,深约10米,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石屋的残垣断壁,这就是麻岭巡检司堡遗址。该堡东西面和中间的山墙依然高高耸立,南北墙余2米多高,大门原貌未变,门前的遮风墙还有1米多高。墙是乱毛石砌的,中间填以小石子,厚约80余厘米,有的地方1米多厚;山墙高4.5米左右,横跨大门上的石板重约三四吨,仿佛没有人工修凿的痕迹,建筑比较粗糙。然而,谁会注意到这些石墙在1400米的高山上,已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霜雪雨?或许这是当年宁德县诸多巡检司,甚至是县衙所有公署建筑遗址中,至今还残存,且保留最完整的一个?

从麻岭村到岭巅的石道宽1.8米至2米,阶高不超过10厘米,造工精细,通往全县各行政村的石路,仿佛还没有一条可以与这段路媲美的。

麻岭,历史上就是周宁县名胜风景之一,名叫“麻岭春晴”,古人有首词《调寄小重山》赞曰:“麻岭春来最可嘉,晴光临四面,艳流霞。梅林桃树尽开花,莺啼处,爱弄夕阳华。岩壑影参差,扶桑辉灿烂,照无涯。一番佳景跃红纱,依楼玩,漫许负熏遮。”(见《周墩区志》)明邑人陈宇也有诗赞:“峻拔凌云势几寻,独携短策快登临。同源水发分南北,共落人间各语音。犬吠鸡鸣新变故,烟光树色古犹今。谁吹铁笛声嘹亮,律吕风飘到客心。”(见《宁德县志》)

如果你到麻岭山去游玩,有探古寻幽的雅兴,不妨走一走这段古道,看一看当年统治我们祖辈的最高“机关”遗址,读一读古人赞颂麻岭的诗词,定能增添你的游兴。

宋窑遗址遥想

素心若雪

繁茂浓郁的原始森林绵延不绝,青山环抱中,凤凰溪水静静地流淌,从村中穿流而过,河岸杨柳拂堤,手持鲜泥春笋的老农荷锄而归,构成了一幅如画景致。这个依山傍水的宁静村落有一个特别的名字:硋磘。这个因悠久的制瓷历史而远近闻名的村子,也因瓷窑而得名。(周宁方言中瓷的发音为“h伲i”,至今仍没有合适的音译汉字。村名的写法也因此无法规范。)

遥想宋朝,我们逆流追溯。青山不语,千百年来却见证了这方热土上宋窑的兴衰变迁。那田园山坡上的处处遗址,都是有形的符号,无声的语言,将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点点地还原。

曾经极其兴盛的宋代瓷窑位于硋磘村岔头与岭头两自然村之间,如今已被郁郁葱葱的竹林树木覆盖。据资料记载,遗址范围4.5平方公里,堆积层厚1~2米,曾出土过碗、碟、盆、壶、罐等,经考证,均为宋代青瓷、影青釉和白瓷,釉色白,碗盆多篦纹。明朝寿宁知县冯梦龙所著《寿宁待志》中曾记载此碗窑。1983年10月23日,宋窑遗址被周宁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宋窑,带给人们的想象并未停止。相传宋朝年间,一个放牛娃经过一片树林,突然,牛蹄陷进了一个深窟窿。牧童从牛背上跳下,把牛牵出来,只见那里银光闪闪,弯腰细看,里边还有一窑宝碗。牧童赶忙脱下斗笠盖在窟窿口,跑回村里叫人。当他带村民回来时,洞口和那斗笠却都不见了。大家用锄头挖掘寻找,惊奇地发现这儿的泥土与别处不同,遍地白花花、松软软的高岭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高黏性,是烧制瓷碗的好原料。再看周围林木丰富、水源充足,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正是传统制碗业所需要的。于是,就此建起了第一孔碗窑,烧制出的瓷碗果然晶莹洁白,富有光泽,很受欢迎。随着销路越来越好,这里建起的碗窑渐渐达到99座之多。当地百姓生活因此变得富足,还带动周边村子的经济发展。神奇的是,这些碗窑的焰口在夜晚数起来竟然有整整100个,可是白天看起来却仍是99座。那神秘莫测的第一百个碗窑究竟在哪儿?无数好奇的人们上山寻找,怎么也找不着,至今仍是个谜。当然,传说总是带着绮丽的想象色彩,暂且不论那似乎仙人庇佑暗含玄机的第一百孔窑,单是那99座碗窑,至今也已难寻踪迹,人们只能去遥想当年瓷业的繁荣。

清朝后期,这些碗窑由连姓子孙经营,1917年碗厂迁到硋磘后门山,开设裕成碗厂。新中国成立初期,碗厂正式命名为“裕成碗厂”。几经变更,碗厂于1988年倒闭。岭头宋窑从繁华走向平淡,直至音讯杳无,只留下故事传说。

同类推荐
  •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是《话说世界》系列丛书的第25卷。全书给大家从不同方面去讲述一些改变生活的发现,其内容有“扁鹊与中医脉诊的发现”、“孙思邈与中医药价值的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
  • 改变时局的世界会议

    改变时局的世界会议

    《改变时局的世界会议》是《话说世界》系列丛书的第40卷。全书介绍了关于各会议的内容,其会议包括了“三级会议”、“北美大陆会议”、“第二国际成立大会”等会议。
  • 锦衣卫创始人

    锦衣卫创始人

    (武侠新书,《盛世男儿歌》现已连载,请各位多多支持!仍旧是在明初的历史背景下勾画出的故事,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却意外来到了这个遍地狼烟的元末乱世。这一年,蒙元朝廷与各路起义军火拼正猛,朱元璋在郭子兴的手下刚刚展露头角。后世让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系统,还没有建成。而他凭借着自己一个后来人对历史的点滴了解,将要在这个时代下,亲手创立一个锦衣卫,成就万世功业……
  • 辰曦传

    辰曦传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曲离歌起,多少往事尽。
  • 铁尺君侯

    铁尺君侯

    古旧的城墙上贴着告示,上面歪歪扭扭的画着,HHeLiBeB作为高中生穿越大军的一员,莫忧只能想出这种办法来找朋友。苦苦等待的时候,简单回忆了一下脑海里的知识,他发现高中所学的知识完全可以汇编成一本《穿越者指南——古代版》衣食住行全都不习惯,怎么办?现代化改造解救你!穿越成捕头的儿子,其实莫忧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子承父业,除暴安良,不过在那之前要先抱住大腿,越粗越好……先发育,再打架,莫忧深谙“仗势欺人”的要诀。群,群就算了,反正也没人气,嘤嘤嘤~~~
热门推荐
  • 兵凌天下

    兵凌天下

    因家族被灭,走上复仇之路的雷逍,本一心修行,增强实力,却没有想到,会不知不觉卷入到乱世之中,这是一个混乱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神兵录上,百余件神兵纷纷出世,神兵的光辉,照耀万古大陆。乱世出豪杰,兵锋将染血,且看他手执神兵,凌天下!
  • 太上老君戒经

    太上老君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神精

    大神精

    世间有人只为争一口气,世间也有人甘愿受窝囊气。空气,胆气,勇气,皆为现世之气。灵气,玄气,元气,视为修炼之气。神佑大陆,一名命运多舛的少年,历经生死背叛,却只诞生了最为渺小的精气。然而修行真的只能靠天赋吗?生命就真的无法长存吗?
  • 带着厨艺去修仙

    带着厨艺去修仙

    征服仙界大佬需要高深的法力吗?不,一根鸡腿就够了。征服妖界魔兽需要高深的法力吗?不,一根鸡腿就够了。这是一部美食与修仙的故事。新书上传多多支持。
  • 四品学法经

    四品学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诊脉三十二辨

    诊脉三十二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繁华将尽

    繁华将尽

    1936年1月5日,曾任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的地质学家丁文江,在湖南谭家山煤矿考察时,因煤气中毒引发肺部感染去世,这一天,离他四十九岁生日还有三个月。丁文江是中国地质学的创始人之一,这次西行考察,是为了探明粤汉铁路沿线煤炭存量,以为长久抗日计。这个工作狂人竟然在不到五十的壮龄意外去世,消息传开,举国学界为之震惊。十年前,丁文江辞去淞沪商埠总办、离开孙传芳后,第一站去的是北京。北洋即将倒台,南方革命军发布的通缉名单上,丁文江和章太炎、陈陶遗、张君劢等人赫然在列。后来打听到通缉令并未真的施行,他也就放下了心来。
  • 深渊之君王

    深渊之君王

    奥兰蒂斯世界,深渊。夏凡摇晃着手中用生命之果所酿造的美酒。听着手下所报告的一切。“明天勒索谁呢?”夏凡苦着脸想到。
  • 妈咪,你要爱爹地!

    妈咪,你要爱爹地!

    与慕少言离婚的第三十六天,许若妍很郁闷的被医生告知——她有宝宝了。仰头呈四十五度凝望天空,无语凝噎。她千方百计与他离婚,结束这段利益联姻,唯独漏算了这个意外宝宝的到来。******商场霸主,百花丛中的翩翩公子慕少言终于栽在一名充满神秘气息的女人裙下。为了她,不惜砸下百万名车豪宅,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甚至不顾家人劝阻,一意孤横与家中未曾谋面的妻子离婚,只为与佳人双宿双飞。无奈阴沟里翻船,眨眼间百万名车豪宅已易主,美人芳踪无影。*****五岁大的两个宝宝睁着无辜的大眼,无视于眼前男人寒霜似的脸庞,朝着另一个气质高贵的美男欢呼,“爸爸!”慕少言瞪着两个豆丁大的小家伙,那张可爱无比的小脸完全是自己的缩小版,再瞧瞧那美男身边站着浅笑吟吟的女人。不禁恨恨的磨牙,很好!当年不但把他耍得团团转后跑了,还是带球跑了。再次相见,许若妍挽着好友的哥哥,笑眯眯地开口,“前夫,你好!”瞬间,某男表情千变万化。
  • 魔湖(第一部)

    魔湖(第一部)

    这是一部“有野心的”“民族主义、国际主义兼顾的”原创长篇儿童魔幻故事,一部讲述爱、美、力量、勇敢、智慧的长篇魔幻童话,一部男孩子、心灵成长大书,一部重塑中国少年儿童道德人格的童话。 《魔湖》第1部故事: 从小,别的孩子骂他:野孩子!大蟒的孩子!妖怪!——丹奥是从湖心漂浮来的孩子,神奇的孩子:收养丹奥的老人发现了一头巨蟒给丹奥喂奶的秘密。这神奇的孩子,有一天,自己到湖水里去,就开始游泳!他就像水的孩子!水下,总有荧荧的鱼群,流苏一样,或者水流,像一双手,温柔的手臂,轻轻地托住他,引导他。丹奥背上好像长出一对翅膀!他就像鱼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