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900000007

第7章 以貌取人亦有道 (1)

“以貌取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乏其例。一个慈眉善目之人与贼眉鼠眼之人,会给人截然相反的感觉。前者给人一种安全感,后者易让人产生警戒之心。因为当双方会面时,视线首先会落在对方的五官容貌上,五官成为了解对方最明显的标志。

古人云:“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其内里玄机和哲理,固非一朝一夕可以领悟透彻,尽管其有主观臆断成分,但其潜在的实用价值和明显的经验作用,被人们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普遍运用。

一、眼睛:展示心灵的窗口

眼皮:容易泄露秘密的暗道

眼皮虽然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很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所以,人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眼皮来初步地了解他。

眼皮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上眼皮皮下脂肪丰厚的单眼皮,比上眼皮皮下脂肪单薄的双眼皮进化程度更高。总体而言,眼皮主要起保护眼睛的作用。单眼皮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这一作用而进化来的。东方人单眼皮的比率较高,而西方人双眼皮者居多,这是东方人的优势。但是,偏偏就有这么一些人,将进化程度较高的单眼皮动手术修成落后的双眼皮。这些人在孤芳自赏的同时,未必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一件买椟还珠的蠢事,或者说是人各有志吧!

研究表明,单眼皮的人冷静,有逻辑性,观察力和集中力均优,思虑深,意志力坚强。性格消极,沉默寡言。做事细心、谨慎,虽有持续力,但个性顽固。而双眼皮的人知觉性强,感情丰富,热情开朗,顺应性和协调性优异,行动积极敏捷。

从下眼皮可以发现过度疲劳的痕迹。把获得了充分睡眠的人和睡眠不足的人做一下比较,就会发现,睡眠不足的人下眼睑周边呈现黑色,形成了黑眼圈。过度疲劳、淫乐无度、病魔缠身、郁闷苦恼,等等,都会引起这一征兆。当然,一般来说,下眼睑周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应出现窝、皱纹、垂肿等现象。

当大家见到电视新闻播音员、有涵养的妻子、良家子弟、大家闺秀及被称为“装饰橱窗”的浓妆艳抹的女士时,未必能从他们的脸上窥到有关其性格等方面的信息,因为许多人都将自己掩饰了起来,或是将脸作为与社会接触的见面广告,但他的眼皮却在不经意间泄露了他心中的秘密。

从眼睛透视对方的心灵

孔子曾说过:“观其眸子,人焉瘦哉!”意思就是说:想要观察一个人,就要从观察他的眼睛开始。因为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所以,一个人的想法经常会由眼神中流露出来,好运是隐藏不了的。譬如天真无邪的孩子,目光必然清澈明亮,而利欲熏心的人,则无法掩饰他眼中的混浊不正。

在人们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对方不时地把目光移向近处,则表示他对你的谈话内容不感兴趣或另有所想,正在计划另一件事情。相反的,如果对方的眼神上下左右不停地转动,无法安定下来时,可能是因内心害怕而说谎,通常都有难言之隐,也许是为了不失去朋友的信任,而对某些事情的真相有所隐瞒。

和异性视线相遇时故意避开,表示关切对方或对对方有意;眼睛滴溜溜地转个不停的人,体现了意志力不坚,容易遭人引诱而见异思迁。

眼光流露不屑的人,显示其想表达敌视或拒绝的意思;眼神冷峻逼人,说明他对人并不信任,心理处于戒备状态。

没有表情的眼神,说明这个人心中愤愤不平或内心有所不满;交谈时对方根本不看你,可以视为对方对你不感兴趣或是不愿亲近你。

想要成功地了解一个人,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穿他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分清哪些人是值得亲近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远离他们。

要看穿别人的心,其实并不难。因为再高明的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内心的感情、想法暴露出来,只不过暴露的程度、方式与普通人有些区别而已。

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总会在这个窗口上显露出来。

善良淳朴的人,一般而言,眼神大都坦荡、安详;狭隘自私的人,眼神一般都狡猾、昏暗;不恋富贵、不畏权势的人,眼神一般都刚直、坚强;见异思迁、见风使舵的人,眼神一般都游移、飘忽……

人的瞳孔大小与其情绪也有很大的关系。

当人情绪不好、态度消极时,瞳孔就会缩小;而当人情绪高涨、态度积极时,瞳孔就会扩大。

此外,据相关资料表明,一个人在极度恐惧或兴奋时,他的瞳孔一般会比正常状态下的瞳孔扩大3倍。

几个人在一起打牌,假如其中一人懂得这种信号,一看到对方的瞳孔放大了,就可以肯定他抓了一把好牌,怎么玩法心里也就有底了。

两个人如果是第一次见面,脸往往是第一个被注意的对象,而脸上第一个被注意的目标又往往是眼睛。

眼睛的神采如何,眼光是否坦荡、端正等,都可以反映出对方的德行、心地、人品、情绪。如果对方的眼睛滴溜溜地乱转,很明显,你必须心存戒备了。

例如:在街上巡逻的警察对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他们只要细心地打量一番,就可以将某个人的个性看得八九不离十。因为,一个人的眼睛最能反映他的身份。作奸犯科的人的眼神,几乎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躲闪对方目光的人,一向缺乏足够的信心,不仅怀有自卑感,而且性格软弱;遇到陌生人,不会主动地前去打招呼,即使打招呼也是躲闪着别人的眼睛,这样的人一般比较拘谨,在处理问题时缺乏自信,没有什么主见。

当然,如果是一对恋人,那样躲闪对方的目光又是另一回事了,那表示紧张或羞涩。

从眼神窥视对方的动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会毫不掩饰地表现出你的性格、学识、情操、趣味和品性。

心胸坦荡、为人正直者,其目光明澈、坦诚。

心胸狭窄、为人虚伪者,眼神狡黠、阴晦。

目光执著的人,志怀高远;眼神浮动者,为人轻薄。

眼神内敛,表明自私;目光暴露,表明贪婪。

自信者,眼神坚毅、深邃;自卑者,眼神晦暗、迷离。

以下使用眼睛的不同方式,还会泄露一些个人不同的心底秘密:

1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心中定是另有隐情。

2在谈话中注视对方,表示其说话内容为自己所强调,希望听者能及时做出回应。

3初次见面先移开视线者,多想处于优势地位,争强好胜。

4被对方注视时,便立即移开目光者,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5看异性一眼后,便故意转移目光者,表示对对方有着强烈的兴趣。

6喜欢斜眼看对方者,表示对对方怀有兴趣,却又不想让对方识破。

7抬眼看人时,表示对对方怀有尊敬和信赖之心。

8俯视对方者,欲表现出对对方的一种威严。

9视线不集中于对方,目光转移迅速者,这种人性格内向。

10视线左右晃动不停,表示他正在冥思苦想。

11视界大幅度扩大,视线方向剧烈变化时,表现此人心中不安或有害怕心理。

12在谈话时,如果目光突然向下,表示此人已转入沉思状态。

13尽管视线在不停地移动,但当出现有规律的眨眼时,表现出思考已有了头绪。

眼睛的动作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有拒绝眼色交流的动作;有各种不客气地看看对方的动作;有些人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目视远处,心甘情愿地舍弃自我,任人观察;有兴趣极浓的人不断地扫视;也有心怀戒备的凝视;甚至还有用仇恨的目光来毫无约束地诅咒别人。

在被别人注意时,如果不加理睬就使自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被观察目标。一旦双目对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就都完全变成活生生的人了,就不能再像看一件物体一样去凝视不止了。如果看别人并非凝视不动,人们是在承认对方是人。而后目光就移开,是维护别人的独自权。然而在斥责时,眼睛动作就一反常态了,双眼逼视对方,对方却避而不看责骂人。如果目视责骂人,就表示反抗或挑战。

对某人凝视不止,是将人“非人格化”,这种凝视或许有时是允许的。例如,在剧场和演讲厅,演员和演说家愿意自己在表演或演说时,使自己失去自我感,只让别人把自己当成抽象的人去观察,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紧张;服务人员都回避直愣愣地凝视顾客,因为他们一旦留心观察顾客时,就不再将顾客只当作服务对象对待了。眼神也可能变成指点,如果有人从他的餐桌上看看你,然后又看看你的脚,那么他的眼睛就是在指责你,你的脚的动作引起了他的不满,叫你注意。这一指点动作,中外是相同的。唯一差别的只是中国人的这一指点动作要比西方国家的人多。以眼神指点可以不太显眼,比较客气。

两人相互对视时,眼睛动作就比较复杂了。当你发现别人在看你时,你得到了对方在注意你的信息,而且也获悉交际渠道已经敞开。依据持续注视的特征,你就可以发现,他对你的感情是爱还是恨,或者是中性感情。你也许还要做出某种反应,是改变还是继续这种关系。这方面有些特征是人类所共有的。久久凝视表示对某人怀有特殊兴趣,无所畏惧,敢于蔑视或粗暴无礼;中止注视则表示漠不关心,缺乏兴趣、无所畏惧、心中厌烦、困惑尴尬、羞怯畏缩或对人缺乏尊重。我们对所喜爱、仇恨或惧怕的人或物往往密切注视;反之,则不愿留意观察,不是漠然处之就是环顾左右而言他。

透过眼形辨别对方

固然,嘴能说话,但生活无时不在告诉大家:嘴说的是“谎话”,而将“真情”流露的则往往是守不住秘密的眼睛。

1虎眼

这种人的眼睛常呈现出一种淡黄色,人们称之为“金眼”。这种眼睛的瞳孔可以变化,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从性格上讲这种人比较稳重,常常会表现出宠辱不惊的态度。但是,这种人对子女不大关心,因而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不是很好。

2象眼

这类型的人的眼光里似乎上上下下都有波纹,眼睛虽然不太大,但是显得炯炯有神,给人一种比较和善、容易相处的感觉。这样的人比较敏锐,善于抓住时机,因此成功的机会是很大的。

3龙王眼

此类人的眼睛眼珠、眼白可谓是黑白分明,眼眶比较大,很有生气,给人一种清明秀丽的感觉。他的心理素质一般都比较好,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可以泰然处之。因此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般都会风调雨顺。

4龟眼

同类推荐
  • 大师的忠告

    大师的忠告

    本书从修身、交流、财富、创业、经营、竞争、生活、说话、习惯、心态等10个方面入手,引领你走向大师们成功的阶梯。
  • 计高一筹

    计高一筹

    “计”乃“计策”之意,“高”乃“胜利”之意,“一筹”乃“计数的用具”之意。成语总合之意思是:计策比别人的计策要高出一截。比喻聪明之人,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我们也可以用发明改写世界,用我们的创新和智慧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本书收集了很多关于智慧的故事,希望它们可以给你带来启示,帮助你成功。
  •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本书着重针对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员工执行力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方法,并结合中外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加以讲述,以帮助读者尽快找到提升个人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你将领会执行力的真正含义,充分掌握利用现有资源达到自己目标的思维和能力。
  • 让青少年养成好习惯的160个经典故事

    让青少年养成好习惯的160个经典故事

    本书精选了160个关于自信、乐观、孝顺、诚实、设定目标、关注细节、时间管理等27个方面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中渗透着习惯的力量,对青少年朋友的阅读可以产生强烈的导向作用。
  • 男人要懂交际学

    男人要懂交际学

    《男人要懂交际学》(作者墨墨)是“魅力倍增丛书”之一。《男人要懂交际学》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交际法则。这些法则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交际法则的高手,他们善于运用这些法则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
热门推荐
  • 百里歌哭

    百里歌哭

    小时候我经常登上老家屋后那道迤逦的山岗,假如这是一个霞光明丽的早晨,或者阵雨初歇的傍晚,就会看见在仿佛水洗过的天空底下有一条波浪滔滔的大河,大河那边有蜿蜒的长堤、参差不齐的树木、隐隐约约的房舍和冉冉袅袅的炊烟。那就是百里洲。百里洲,一个像星星一样遥远和梦一般神秘的名字。我的老家叫拾宝山。打我记事起就听老人们说,百里洲富啊!别说种庄稼,就是随便插根树棍就能长出青枝绿叶!这样的富饶之地男人们是不用操心找媳妇的,只要你亮出百里洲的名头,马上就会有一大群姑娘跟在你身后,就像现在的老板或者款爷。
  • 花家八爷

    花家八爷

    京城餐饮界的重量级人物年轻时爱上了清纯的女孩,两情相悦,心心相印。但多年以后,心中的女神沾上了毒瘾,美好情感显然无法继续。不得已,他将个人情爱转变为捐资助人的社会大爱。一个凄婉悲凉的爱情故事,让人扼腕叹息。北京话里的爷有讲儿,除了辈分之外,还有三种意思:一种是够范儿,份儿大,骨子里有爷劲,被人尊为爷;另一种是一般的尊称,姓李,尊为李爷,姓张,尊为张爷,行二,尊为二爷;还有一种是谑称,举止怪诞,桀骜不驯,吊儿郎当,透着有个性,也被人称为爷,不过这个“爷”带有嘲讽揶揄之意。
  • 青年作家(2015年第3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3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1998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守城录

    守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墨魂魔君

    墨魂魔君

    得道升仙,人生所愿。为情?为爱?为恨?为缘?不知为何人拔出手中的剑,但人生总在不情愿中有所超越。机缘到了,自然得道重生!
  • 白石道人诗说

    白石道人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未刻本叶氏医案

    未刻本叶氏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顾余生也顾你

    顾余生也顾你

    那一年,她和他相遇了,她对他一见钟情,带着羞涩送出那份情书,他将她抱在怀中,嘴里说着山盟海誓,后来他走了,她愿意等他,可他杳无音信,直到她看见他和别人成婚,她选择轻生,她说,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会选择忘记他,永远不再记起他。。。
  • 空港逆旅

    空港逆旅

    此举并非是在张扬代际,更不是一些人所谓的“这帮年轻人在拉帮结派”之举。这样做,一来可以见出批评家的眼光和审美取向:二来也是对著名批评家陈思和教授所倡导的要做同代人的批评家的响应。在陈思和教授看来,“同代人对同代人的理解当然更深。作家有感性的东西,他讲不出理论,而批评家调动起知识积累,把这些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去阐述。文学思潮,新的美学风格就是这共同建构起来的。” 这样集中地呈现、展示“70后”“80后”“90后”作家,也利于形成一个话语场,有利于优秀的作家脱颖而出。唯愿如此,在若干年后,能成为这个时代作家和批评家共同携手成长的一份见证,演绎出更多的文坛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