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2900000006

第6章 惊险的大型魔术(1)

一头狮子或一辆轿车在灯光明亮的舞台上一眨眼就消失了;一位女子被一锯为二,或者无依无靠地悬浮在空中,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消遁;一个姑娘的脑袋在一个很窄的小室里被几十把尖刀穿透却安然无恙;表演者与一头狮子一起被塞到大炮里去,炮声一响,他和狮子又出现在笼子里了;一个女人变成了一条鳄鱼……诸如此类的大型节目是魔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大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19世纪的大型魔术都倾向于恐怖性,比如砍头、锯人、火化等,以血淋淋的内容吸引观众,巴黎的大木偶剧院就是以恐怖大型魔术而闻名的。

本章介绍的大型魔术不是供读者去模仿学习的,而是阐明大型魔术的奥秘所在。

空箱现美人

舞台中央放着一只大箱子。魔术师上场,依次打开箱子的上盖和四面的护板。向观众示意,箱子是空的。然后。他把全部的上盖、护板重新关上,一番煞有介事之后,打开上盖。这时,一个面带微笑的美丽女郎从箱中站了出来,向观众致意。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当魔术师打开箱子,向观众展示的时候,女郎已经从舞台下探出身子,扒在后侧的护板之后。魔术师合上盖子和两侧的护板时,女郎迅速钻进箱子。一切都很简单。一切都天衣无缝。

美女悬空

西装革履的魔术师愉快地走上舞台,邀来一位穿长裙的美丽女郎,躺在舞台中央的床板上。然后,魔术师煞有介事地念咒语,施展催眠术。女郎自然睡着了。

魔术师用手示意床板上升,那美女真的慢慢地随着手势升上空中。升到中央,魔术师示意停止,然后,用一个大圈套在女郎身上,前后晃动,以表示美女身下并没有什么支撑物。接着,请台下的观众察看大圈,证明没有接缝缺口。

魔术师又用手势意女郎身体下降,一直回到原位,又施展法术让女郎醒来。

被催眠的女郎真的会升在空中吗?

美女的身下确实有金属的支撑架。只不过结构复杂一些。当魔术师做上升手势时,舞台下的助手便摇动轴轮,支撑架慢慢上升,女郎的长裙挡住了支撑架,观众自然看不见。

晃动大圈时,魔术师先从女郎的脚部向头部运动,再绕向脚部,然后再转向头部。这样,显得大圈两次都是从女郎的身下穿过的。

匕首戳头

表演者抽出小木箱的前板,箱内是空的,箱的内壁呈黑色。一位女助手将头从下面伸进箱内,箱子接着关上。表演者于是毫不留情地从箱子两侧和顶面将十几把尖刀插了进去,不用说,女助手的头已被这些横七竖八的尖刀所穿透。不一会,表演者打开小箱,观众看到的只是箱内纵横交错的闪亮尖刀,女助手已成了无首女郎。

显然,刀子都插进了箱子,其中是没有过门的。那么女助手的头哪里去了?关键在于这只箱子。箱子由六块板组成,前后两块板可插进和抽出。两块侧板是双层的,内层分别由前、中、后三块小板构成。前板和后板粘在外层上,中板一头与后板用铰链相连,另一头装着短铁丝,顶面上开两条弧形槽,短铁丝稍许高出顶面,可在槽内移动,这样就能使中板贴住外层或离开外层相互靠拢成直角。在顶面上两条弧形槽的前方再开一短槽,用来插入尖刀。

女助手把头伸进箱子后,插入前板。表演者即通过短铁丝使左侧内层的中板往里翻转,然后又把右中板往里翻,两中板在女助手的脸面前相交成直角,于是头被这一“屏风”保护起来,这时便可从左右两侧将尖刀插进箱子,靠近后面的尖刀在插入后往前倾斜,最后还有一把尖刀从顶面的短槽由上往下插,由于直角“屏风”的保护,尖刀碰不着女助手的脸面。

最后,在观众看到箱内的尖刀后,表演者又将前板重新插入,把所有的尖刀抽出,让两块内中板贴回外层,再次抽出前板,观众又看到了女助手的笑脸。

火化少女

幕启,一位少女已站在一张圆桌上,桌子下面点着四支蜡烛,从上面降下一个圆筒形布罩,表演者向布罩开上一枪,布罩下面顿时冒出浓烟和火光。随即布罩又升起,但见桌上只剩下一副骨架和一个骷髅,少女看来已被火化。

这里,作为道具的桌子是有腿的,问题在于它只有两条腿,实际上是半张桌子,蜡烛也只有两支。这半张桌子后面是一个由两面镜子组成的直角,其余两条腿和两枝蜡烛均由镜子反射而成。当布罩落下时,少女即躲入直角后面,至于烟、火、骨架、骷髅,这些效果是少女在布罩里面安排的。表演本节目时,必须在桌子的左右和后面围上屏风,以避免镜子反射出其他物体。

断头还原

这是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魔术。

魔术师手提快刃刀,雄赳赳走上舞台,助手推下一个大箱子。装扮滑稽的小丑跳上舞台,高高兴兴地卧在箱子上。

魔术师在小丑头上盖上布,举起刀,猛地把小丑的头砍下来。然后,举起用布包着的头,观众惊骇地看着箱子上没有脑袋的身体。

魔术师又把头放在箱子上,揭开布,只见那颗小丑脑袋东张西望,还向观众挤眉弄眼、又喊又叫呢。魔术师再次把布包上头往脖子上一接,然后拿开布,只见小丑的头便抬起来,跳下箱子。小丑的脑袋又还原了。

原来箱子里藏着另一个装扮相同的小丑。箱子上开着两个洞,当然观众是看不见的。

小丑卧在箱子上,头上盖着布,箱中的小丑忙把手中的假人头从洞中伸出,而上面的小丑便把自己的头深深地埋在洞里,以免被快刀砍着。

魔术师砍完,拿起假头放在另一个洞口,箱中的小丑忙把自己的脑袋伸出,取走假头。盖布揭开,小丑的脑袋东张西望,又喊又叫。

魔术师又把布盖上,小丑忙换上假头,让魔术师拿到前一个洞口,然后接住假头。上面的小丑便把自己的脑袋抬起。盖布掀开,小丑跳下箱子,断头便又还原了。

人变狮子

助手们将一只长方形大铁笼推到台前。笼子有四条高腿,这足以证明笼子和地面没有任何联系,好让观众放心。笼子的背面装着深色的帷帘,可拉开来遮住整个笼子。

表演者向观众表明笼子是空的。然后,助手们又把一架梯子(其外形类似机场的登机舷梯)推到笼子前。一位女助手登上梯子,走进笼子,笼门便被锁上,帷帘拉拢,遮住了笼子,梯子被推回后台。表演者挥舞一番魔杖后,帷帘又重新拉开,女助手不见了,在笼子里出现的是一头威风凛凛的狮子。

作为一头猛兽,我们不可能指望它乖乖地听从指挥、叫它在必要的时刻走进笼子,所以,这只狮子一开始就已呆在笼子里了。实际上,笼子的后壁前还有一个隔层,它由铁格栅和木板制成,木板漆成黑色,在深色帷帘的掩饰下,观众只能看出其中的栅条,误以为这就是笼子的后壁,而狮子就在这隔层和后壁组成的小“室”中。当然,这只狮子必须经过训练,它是一只安静而习惯于整个表演过程的狮子。帷帘拉拢后,隔层向前倾翻,狮子便出现在笼子里。不用说,进入笼子的女助手必须先此离开笼子,那么往哪里去呢?原来,梯子还有过门,它是中空的,女助手打开笼子底部的小门很快进入梯子,随着梯子回到后台。

听话的球

这是一个19世纪的古老的魔术。

舞台上有一块斜放的木板,边上有一个直径不过60公分的圆球。魔术师发出的口令:“向上!”球便会自动地沿着木板向上滚;说:“停”,球便停住;说“向下”,它又向下滚动。

那时候可没有遥控器之类的东西。难道这球能听得懂人的口令?

其实秘密十分简单。这个球是中空的,里面藏着一个能缩卷身体的特技人。利用身体来滚动球。球上开有空气孔,供他呼吸。

催眠术

罗贝尔·乌丹用乙醚表演催眠术。他将三只小板凳放在一个木板底座上,他那十岁的儿子站到中间那只板凳上,伸开双手,搁到支撑在外面两只板凳上的棍子上。然后,乌丹让他儿子嗅一些乙醚,于是孩子睡着了,在布景后面,助手们还特地释放出乙醚的气味。接着把孩子脚下的板凳抽掉,全身只有两根棍子支撑着,最后又将其中一根棍子连同板凳拿掉,但孩子却纹丝不动地悬空着,更为惊人的是,乌丹把他儿子的身体横了过来,只有臂上一个支点,孩子照样悬浮在空中。

原来,孩子的外衣里面穿着一件特制胸衣,而最后支撑他身体的那根棍子及板凳是固定在底座上的,当乌丹把孩子的双臂支撑到两根棍子上时,胸衣上的紧固装置便套到棍子上,实际上孩子已完全支撑在这根棍子上了,另一根棍子只是摆摆样子的。这件胸衣上的机械能旋转90度,同时托住孩子的身体。

活人变尸骸

在舞台中央竖放着一只棺材一样的大箱子。魔术师邀请一位观众——通常是一位少年上来协助演出。少年走进箱内,面对观众。

魔术师念着咒语:“少年,少年,变成尸骸吧!”忽然舞台灯光一暗,观众眼前的少年一眨眼之间成了令人恐怖的尸骸,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惊叫声。

魔术师再次念着咒语:“尸骸,尸骸,变成少年吧!”于是,尸骸渐渐消失,而少年又出现了,满面笑容地走下舞台。

多么不可思议。

其实这是一种光学效果。

舞台中间斜放着一块大玻璃,当然观众是看不见的。地上也有一个箱子,里面躺着一具尸骸,当然观众也是看不见的。

当少年走进箱内,箱内的灯光会忽然暗下来,而地上箱内的灯光则亮起,于是,尸骸就映在玻璃上,观众看见的少年就变成了尸骸。

当然在尸骸上的灯光渐渐暗掉,少年身上的灯光又亮起时,尸骸又变成少年。

徒手穿墙

我们都知道《聊斋志异》中有一个《崂山道士》的故事。里面有个书生,学了仙术,能穿墙而过。现在,这个仙术竟然在舞台上表演了。

魔术师走上舞台,在中央铺一张大绒毯,助手们在上面垒起一面砖墙。完工后,魔术师请几位观众上台,检查砖墙,证明并无破绽。

魔术师站在墙外,助手抬上一面屏风,挡住魔术师,当叫到“一、二、三”时,助手挪走屏风,魔术师不见了,然后又从墙后走了出来。

他是怎样穿墙而过的呢?

机关不在墙上,而在墙下。

砖墙是垒在一块长钢板上的。下面的舞台上放一块活板,下面用千斤顶顶住。当屏风挡住魔术师时,活板下降,魔术师迅速从空出的凹槽中钻过去,活板又上升恢复原状。这一切都在大绒毯下活动,观众检查砖墙和屏风,自然发现不了任何东西。

大象消失

数十名助手推着一个巨大的铁笼子上了舞台。魔术师则牵着一头大象走来,向观众致意。大象接着被送进大铁笼。

魔术师锁上笼子,指挥助手们推着铁笼在舞台上转了一圈,以示并无任何玄机,然后,拉上铁笼外的大布帘。

当魔术师数完“一、二、三”之后,布帘被拉开,铁笼中居然空空如也,大象不见了。

布帘再次被拉上,魔术师再数“一、二、三”,然后拉开布帘,大象又出现了。

这是怎么回事?

当大象进入铁笼,布帘拉上时,助手即把大象隔在巨大的铁笼的一角,这一角被两边的布帘挡住了。

铁笼后有个圆形小门,灯光就是从这里照射进来,使观众误认为自己能将铁笼一览无余。

这是巧妙的设计和光学效果欺骗了观众的眼睛。

水遁

在台上放着一只有颈的大铁桶,铁桶大约有一米高,里面盛满了水,观众可上台检查此桶。表演者穿着游泳裤进入铁桶,蹲下身子,观众看见水从桶里溢了出来,助手们因而又往桶里补充水,看来非要把表演者淹死不可。然后加上铁盖,上台的观众用几把铁锁将盖子与铁桶锁起来,接着助手用布帘遮住铁桶,观众下台,只听得音乐伴奏越来越响,节奏越来越快。过了几分钟,估计这位表演者已经淹死,布帘突然被掀开,谁知表演者竟喘着大气站在铁桶前面,桶还是好端端地锁着。观众可再次上台检查。

同类推荐
  •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以魔术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领略百变缤纷的魔术传奇,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最吸引人最能提高人气的技巧。
  • 名曲:十大古典名曲

    名曲:十大古典名曲

    《阳春白雪》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后来流传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
  •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元曲尤为著名,本书带你走进元朝的生活艺术。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画家,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他的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无不令人叫绝。他将西方画坛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又在素描和油画中融八了中国国画的笔墨韵味,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热门推荐
  • 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中卷):轰炸日本

    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中卷):轰炸日本

    1942年4月18日,美军按照事先拟定的对日本实施空袭的报复计划,派出杜立特尔中校,率领B-25型轰炸机组,首次轰炸了东京,揭开了美国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的序幕。在整个报复计划中,轰炸机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角。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空军怀念部就计划开发多种超远距离的远程轰炸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多家飞机制造商们通力合作终于成功开发出新型B-29等多种战机。本书所载资料对军事研究者、战机爱好者来说,极具史料价值。
  • 腋门

    腋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的青春仓皇结

    谁的青春仓皇结

    惶惑与不安,喜悦与明媚,共同构成了青春的双翼,因此我为此书,划分出四段旅程,淡蓝溪,橘红舟,青色果,明黄岸。每一段,都有它饱满而丰沛的色泽,当舟楫划过,抵达岸边,忧伤的少年,便完成了一生中最铭心刻骨的蝉蜕。
  • 再见,首席

    再见,首席

    她为心上人度过难关,却未曾想,搭上了自己的生命。五年后,一个神秘的女人出现,一次次演绎着他日记里曾经的故事,她是谁?他最终爱上她,可她却是别人的契约情人……
  • 寒门首辅

    寒门首辅

    (本书荣获2016年星创奖之历史入围奖!)书友群:309429159!弘治五年,徐溥春风得意当了一朝首辅,李东阳初出茅庐做了会试考官。刘健熬成了文渊阁大学士,谢迁尚未入阁成就贤相美名。杨廷和奉旨参修《宪宗实录》,刘大夏一把火烧了《郑和海图》。王阳明抱着书本埋头苦读准备着即将到来的乡试,弘治皇帝与张皇后悠然自得的闲逗着绕膝玩耍的萌娃正德。在这个大师云集,名臣辈出的美好时代,春风迷醉的余姚城里出身贫寒的穿越少年谢慎登高远望,心中已经埋下了梦想。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我便要入一入内阁,做一做首辅,提两壶美酒,拥一方佳人。世人有云:谢阁老一只秃笔安社稷,一张薄纸定乾坤。无人不知谢文正,无人不晓谢余姚。
  • 凰权帝后本色

    凰权帝后本色

    皇权交替,如浪淘沙。暗月森林狼族养大的女孩雾儿,如果没有遇见从悬崖掉下来的苍凌夜,她可能在暗月森林无忧无虑地过完一生,但阴差阳错导致雾儿离开暗月森林,一路与各国权谋皇室悍然碰撞,同天下英杰群豪风云际会。当江山与美人需择其取一,苍凌夜将拥她入怀,那么她便为他夺下万里江山做为嫁妆!
  • 永不变质

    永不变质

    故事是从校园生活开始的,校园中的友情可以说最纯洁也最刻骨铭心,但是对于现代的校园友情之间却或多或少掺杂着许多金钱和利益的东西。同时也正是这些东西让人感受到了现代校园情感中的复杂和辛酸。因为“义”的吸引四个相互不太看好的少年走在了一起,他们诠释着那个懵懂年带的兄弟“义气”。时间的步伐让他们不得不分开,分开后的兄弟们,面临着各自的生活,时间磨练他们年轻的意志,生活紧张的节奏和来自家庭的压力让他们只能在远方默默的祝福自己的兄弟。少有的电话、少有的问候,并不是他们在淡忘彼此,只是因为不愿意听到问候中那些虚情假意的“嘘寒问暖”,他们都想找回以前的美好回忆,但是现实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有的只是祝福,默默的祝福。故事没有结尾,因为结尾仍然充满着无尽的牵挂,既然是牵挂所以就没有尽头,只是这种牵挂相比校园种的情感而言却更纯洁了很多,不知道是悲哀还是……
  • 上最好的大学:我从清华到普林斯顿

    上最好的大学:我从清华到普林斯顿

    林常乐从准备留学考试,参加培训班到自学,最后成功拿到全美排名第一大学的offer学习运筹学与金融工程。他认为“学习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本书就是他亲笔写就的学习心得。在书中,他与读者分享了他对待学习的心路历程和学习态度,并介绍了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学习方法,从科学角度来说,它们具有一定的道理,并且在作者自己身上发挥了良好、甚至神奇的作用。选择是否使用这些方法本身,也是一种极其有益的学习过程。边看书、边思考、边衡量、边抉择的读书过程,便是与作者分享这些经验和经历的收获过程。
  • 你在高原2:橡树路

    你在高原2:橡树路

    《你在高原(共10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系列之一。《你在高原(共10册)》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这之前还是这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这些人都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枢纽式人物。整个汴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景致尽收眼底,气韵宏阔;而就局部细节上,哪怕是一个人物的眉眼表情,又都纤毫毕现。这特点在这部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错综复杂的历史、宏大的故事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展现了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某一地域的面貌,而在具体的细节刻画和人物摹写上,又细致入微、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