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0900000002

第2章 金刚经(1)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金刚经》以空慧为主要内容,探讨了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浩瀚,也不失之简略,因此历来弘传甚广,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视。传说惠能就因此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经文而开悟。

原文

如是我闻①: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②,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③。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④,入舍卫大城乞食⑤。于其城中次第乞已⑥,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⑦。

注释

①如是我闻:又作我闻如是、闻如是等。为经典之开头语,是佛经五种证信之一。释尊在《涅槃经》中曾对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说,其一生所说之经藏,须于卷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以表示此下所诵的内容乃直接从佛陀处所亲闻。“如是”指经中所述之内容,即经中所说之佛语;“我闻”指经藏编集者阿难自言听闻于释尊之言行。又“如是”意为信顺自己所闻之法;“我闻”则为坚持其信之人。佛教以信为第一,信佛法则能入佛教,理解佛法,得受佛法之功德利益;以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所以先使众生信受经言,因而于经首置如是语。《大智度论》卷二认为佛教徒应依止经典中的法,法并非仅指佛所说者,除佛陀所说者外,也有由佛弟子、仙人、诸天及化人等所说的法。为令信顺此等为正法,并使佛灭度后,法永远不失,永远正确地传于后世,故释尊对阿难言,须于经典卷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

②佛:梵语Buddha之音译,佛陀之略,又作佛驮、休屠、浮陀、浮屠、浮图、浮头、没驮、勃陀、酵陀、步他等。意译觉者、知者、觉,即觉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对于宇宙事理无所不知觉,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佛”一般用作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尊称(释迦牟尼佛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大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大名号)。大乘佛教兴起后,“佛”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和一切佛法真谛的化身,宣称过去世有七佛、然灯佛等,未来将出现弥勒佛。从佛身说,有报身佛、法身佛、应身佛。此处所指的佛是释迦牟尼佛。舍卫国:译为闻者、闻物、丰德、好道、无物不有、多有等。为中印度古王国名,其国本名为憍萨罗国,为别于南方之憍萨罗国,故以城名为国号。因此城多出名人,多产胜物,故称闻物国。又有别名叫舍婆提城、尸罗跋提、舍罗婆悉帝夜城等。据英国考古学家康林罕(A.Cunningham)推定,此国即今天拉布提河(Rapti)左岸之沙赫玛赫(SahetMahet),接近于尼泊尔之奥都(Oudh)北方约九十余公里处。近年在该处发掘铭刻有“舍卫”字样之巨大佛像、《大唐西域记》卷六所说周长约五公里之城壁,及记述布施祗园精舍田地之铜板等,都一一地证明了此处即舍卫国故址。释迦牟尼成佛后,居留此处说法二十五年,较住于其他诸国长久。祗树给孤独园:又称“祗园精舍”或“给孤独园”,为佛陀说法遗迹中最著名者。据说舍卫城须多达长者,好行布施,人誉为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后,希望佛来舍卫城度其国人,因而欲觅一地作为释迦牟尼在舍卫国说法、驻留的场所。传说祗陀太子之花园颇为合适作为精舍,乃欲购之,然为太子所拒。祗陀太子为令长者却步,遂以黄金铺满花园为出售之条件,给孤独长者即以黄金铺地买下园林。太子感动于其诚心,遂将园中所有林木也捐献给佛陀。因二人共同成就此一功德,故称祗树给孤独园。

③比丘:又名苾刍、煏刍等。指男子出家进入佛教教团,满二十岁以上且受具足戒的修行僧,女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称为比丘尼。乃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比丘原语是从“求乞”一词而来,也可以解释为破烦恼者之意。《大智度论》卷三列比丘语义为乞士、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及怖魔等五义。其中,破恶(破烦恼)、怖魔、乞士,称为比丘三义,与“阿罗汉”一词语义中之杀贼、应供、无生等三义,合称为“因果六义”(比丘为因,阿罗汉为果)。在印度,比丘或沙门的生活形态必须遵守一定的戒律,护持三衣一钵,乞食自活,住于阿兰若处,少欲知足,离诸世俗烦恼,精进修道,以期证得涅槃。千二百五十人:指一千二百五十位先事外遒,后承佛之化导,而证得圣果者。因感恩于佛陀的度化,遂发愿每次法会都常随不离,协助佛陀弘法利生,成为佛陀的“常随众”。根据《过去现在因果经》,这千二百五十人指耶舍长者子师徒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目犍连师徒一百人,共一千二百五十人。

④世尊:因佛是世人所共尊的人,因此称佛为世尊,音译为“薄伽梵”或“婆伽梵”。意译作“世尊”之外,亦直译作有德、有名声等。即“富有众德、众佑、威德、名声、尊贵者”之意,亦指世界中之最尊者。在古印度,一般用为对尊贵者之敬称,并不限用于佛教;若于佛教,则特为释迦牟尼佛之尊称,属于佛的十大尊号之一。钵:梵语“钵多罗”的简称,为比丘六物之一。钵是比丘的盛饭器,以泥或铁制成,圆形、稍扁、底平、口略小。译作应器,或应量器。“应”有三应,一色相应,钵要灰黑色,令不起爱染心;二体相应,钵体粗质,使人不起贪意;三大小相应,不过量也,乞食不过七家,令人不恣口腹。

⑤乞食:十二头陀行之一。乃印度僧人为资养色身而乞食于人的一种行仪,是一种清净的正命。又作团堕(即取置食物于钵中之义)、分卫、托钵、行乞等。其原始意义有二,即《大乘义章十五》所云:“专行乞食。所为有二:一者为自,省事修道。二者为他,福利世人。”自利是为杜绝俗事,方便修道;利他则为福利世人,予众生种福机会。

⑥次第乞:也是十二头陀行之一。即指佛心平等,不择贫富,不拣净秽,不受别请,挨户依序托钵而乞食。修行者借助这样的行为,可培养平等心,以消除烦恼。

⑦敷座:铺座跏趺而坐,安住于正念中。所谓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立如松,是佛教行、住、坐、卧四威仪之一。修行者平常生活中身体端直是很重要的,因为正确的坐姿不至于使人容易散乱、疲劳和昏沉。佛教对坐的方式、作用有详细的规定,“结跏趺坐”即是其中一例。

译文

我曾经听佛这样说:

当时,佛住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里,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有一天上午,临吃饭之时,世尊穿上袈裟,拿着饭钵,缓步走进舍卫城去乞食。佛在舍卫城中慈悲平等,不分贫富不分贵贱,挨家挨户地托钵、乞食后,便返回给孤独园中。吃过了饭,将袈裟和钵具收拾好,洗净了双足,铺好座位后,便跏趺而坐。

原文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①,即从座起,偏袒右肩②,右膝着地③,合掌恭敬而白佛言④:“希有⑤,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⑥,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⑧,应云何住⑨?云何降伏其心⑩?”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注释

①长老:又称上座、上首、首座、耆年、耆宿、耆旧、老宿、长宿、住位等。是对年齿长、法腊高,且有智能威德的大比丘之尊称。《长阿含·众集经》列举三种长老:一是年耆长老,指入佛道经年之僧;二是法长老,指精通教法之高僧;三是作长老,为世俗假名之长老。禅家称住持之僧为长老。须菩提:又称苏补底、须扶提、须浮帝、薮浮帝修、浮帝、须枫等。意译为善业、善吉、善现、善实、善见、空生等。原来是古印度舍卫国鸠罗长者之子,为佛十大弟子中之最善解空理者,所以有“解空第一”的称号。也是大乘诸部般若经(如此经)中,佛陀在解说空义时的当机者。

②偏袒右肩:又作偏露右肩、偏袒一肩、偏露一膊等,略称偏袒。为“通肩”一词之相对语。即披着袈裟时袒露右肩,覆盖左肩。在古印度,请法时“偏袒右肩”是最尊重的礼节,佛教沿用之,即于比丘拜见佛陀或问讯师僧时及从事拂床、洒扫等工作,须偏袒右肩,所以偏袒右肩即意谓便于服劳、听令使役,也是表示比丘恭敬尊者的相貌。

③右膝着地:是印度的俗礼。右是正道,左为邪道,袒右跪右,以表示顺于正道,也显示劝请正法,去邪从实,应依谦卑之礼。另一方面,膝也象征般若智,地则象征实相;右膝着地,正表示般若与实相互相应合。

④合掌:又名合十。乃印度自古所行之礼法,佛教沿用之。印度人认为右手为神圣之手,左手为不净之手,故有分别使用两手之习惯;然若两手合而为一,则为人类神圣面与不净面之合一,故借合掌来表现人类最真实之面目。合掌印合并两掌置于胸前,集中心思,因而也表示吾心专一之敬礼法及皈向中道。双掌合一,也可解释为表示方便权巧与实相究竟是一而不二,大小乘皆可融通。又十指表十法界;合十,表示结合十法界存于一心之中,也即是表示事理一如,权实圆融。

⑤希有:谓事之甚少者、无相类者。尤指如来之示现及其一代教法,故有“希有大法王”、“希法”之称。若能了知诸佛妙法,生尊重不思议心者,亦称为希有人。佛陀有四种“希有”,印:一、时希有,表示佛陀之出世,非旷世所常有;二、处希有,佛陀不出现于三千世界中的他处,唯降生于迦毗罗卫城;三、德希有,佛陀具有无量的福德智慧,所以是最尊贵的,无人能比;四、事希有,佛陀一生都以佛法普利众生,为希有殊胜之事。

⑥如来:佛十种尊号之一。音译作多陀阿伽陀、多他阿伽度、多陀阿伽度、怛萨阿竭、怛他哦多、多阿竭等。如,即是真如,乘真如之道而成正觉之故,所以名为如来。又,乘真如之道来三界垂化之故,谓之如来。又,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又,“如来”之称呼,亦为诸佛之通号。护念:谓诸佛、菩萨、诸天善神等对于修善众生或佛弟子加以护持摄受,使之不致遭受障碍。又佛菩萨经常如影随形地护念行者,使恶魔等无法障害,故称影护护念。又为众生证明教法之确实,使其生信而脱离苦患,受无穷利益,此称证诚护念。在此,可以把护念解释为摄受,对于久学的菩萨,佛能善巧的摄受他,使他契入甚深的佛道,得如来护念的究竟利益。菩萨:音译菩提萨埵,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扶萨等。旧译为大道心众生、道众生等,新译为大觉有情、觉有情等。指唯有大觉悟的众生能发无量大愿,上求无上菩提,下而利益众生;修诸波罗密行,将来要入佛果位。与声闻、缘觉并称为“三乘”。

⑦善男子、善女人:指良家之男子、女子。经典中对在家的信男、信女,每用善男子、善女人的称呼。善者,是对信佛、闻法、行善业者之美称。窥基《阿弥陀经通赞》认为善男子、善女人是梵语优婆塞、优婆夷之译,指持五戒之男子、女人。此外,大乘经典中,呼菩萨时,多称善男子,呼比丘时,多呼其名。然有时亦以“善男子”称呼比丘。

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之音译,意指完成之人,故一般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觉、无上正遍知等。“阿耨多罗”意译为“无上”,表示佛陀所证悟的道是圆满无上的;“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正遍知”,表明周遍证知最究极之真理,而且平等开示一切众生,令其达到涅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发起宏大深远的誓愿,以崇高、伟大、无上、究竟的佛果为目标。

⑨应云何住:当住于何处或应当怎样安住。住即不违法性的住于正。凡发大菩提心者,在动静、语默、来去、出入、待人接物一切中,如何能使菩提心不生变悔,不堕于凡外,常安住于菩提心而不动?所以问“应云何住”。

⑩云何降伏其心:降伏离于邪,也就是以威力降伏妄心,云何降伏其心,即怎样止灭妄心、杂念。众生心中,有种种的颠倒戏论,有各式各样的妄想杂念,这不但障碍修行,也是菩提心不易安住的大病。要把颠倒戏论一一消除,所以问云何降伏其心。

译文

这时,众僧中德高年长的须菩提长老,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他斜披袈裟,偏袒着右肩,以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十,虔诚恭敬地向佛行礼并对佛说道:“世间希有难得的世尊!佛善于护持眷念诸菩萨,善于咐嘱指导诸菩萨。世尊,倘若有善男子和善女人,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那么他们应如何使这个菩提心常住不退呢?如果他们起了妄念的时候,又要怎样去降伏他的妄心呢?”

同类推荐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天天学禅

    天天学禅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热门推荐
  • 哈佛家训VIII: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哈佛家训VIII: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人们常说: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其实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真正的智慧人生,是要学会舍得的。舍得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舍与得之间蕴藏着不同的人生际遇。人在路上,经常会遇到舍与得的问题,有时候放弃、舍去并不是一种失败、吃亏,而是放下了思想上的包袱、身体上的负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加快成功的脚步,体味理想人生的真谛。《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是《哈佛家训》系列第8本,书中的经典故事一直备受读者的青睐,富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是青年学生学会独立,走向社会的枕边书,也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不仅可以让青年学生增...
  • 逍遥小赘婿

    逍遥小赘婿

    大乾十年,天下靖平,诗书盛行,通商发达。虽然外表看似光鲜亮丽,但却难掩其腐朽的内在。帝王世家,皇权争斗,阳谋阴谋,杀机四起!官府荒淫,蒙混倾轧,迂腐暴敛,昏天黑地!名门望族,淫邪荒诞,绣榻野史,丑陋不堪!敌国虎视,烽烟欲起,群雄逐鹿,波云诡谲!而在此时,风云变幻的温陵城中,一个卖包子的街边小贩,阴差阳错入赘商贾之家,开始偷偷过着他那与娇妻斗嘴、潇洒风流、悠闲自在的逍遥人生……书友群:814590240【注:架空幻想,悦己悦人,混口饭吃,切勿较真。】
  • 娇宠契约

    娇宠契约

    她出车祸失忆,亦被男友抛弃。失去他的同时,自己还招惹上了一个“情敌”。她自愿联姻,却遭夫家退婚。失去一个未婚夫的同时,还招惹上了一个“老公”!随着一块车窗的打碎,某人带着一个天才儿子来到了她的世界,并且还与他潜移默化的达成了某种隐形的“契约”。从此,她便开始了自己偷鸡摸狗的“当妈”人生……
  • 云南志略

    云南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至仙道途

    至仙道途

    至道起始来时路,一仙终成万骨枯一介默默无名,平平无奇的山村小子,偶踏仙途,在人心险恶,处处算计的坎坷道路上,一步步逆流而上,终成一方至尊。
  • 重生之俘虏CEO哥哥

    重生之俘虏CEO哥哥

    欧阳娟子和她的养哥哥欧阳强从小就喜欢捉弄别人。十五岁那年欧阳娟子被一辆车给撞飞了起来。就这样一撞,欧阳娟子的灵魂跑进了已经有十七岁的苏如清的身体里。重生后的苏如清就以陌生美女的身份,以超搞笑、超恶作剧的行为来捉弄欧阳强。欧阳强也不是吃素的,他照单全收、并打包加倍奉还。谁输谁赢?结局当然是——
  • Letters to His Son

    Letters to His 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悲华经

    悲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别告诉我你没时间

    别告诉我你没时间

    早上起床三件事:微博、微信、朋友圈。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时间被各类新闻、头条、资讯撕得稀碎。面对怎么也不够用的时间,你的尴尬癌是不是犯了?别告诉我你没时间!你所谓的“没时间”只不过是个伪命题。告诉你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时间碎了,我们可以“碎片化”运用。翻开本书,83个时间管理小技巧,让你轻松掌握时间管理法则,充分整合利用碎片化时间,取得与完整化时间相同的效率,不再被时间追着跑,从此告别拖延症,摆脱一天到晚的瞎忙。注意!本书内容“有毒”,请仔细观看,也许一不小心你就会成为时间管理达人,学会和时间做朋友,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
  • 平宋录

    平宋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