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4000000006

第6章 亚洲大陆的古文明(6)

诺亚大洪水的故事是距今6000年左右的传说,不仅在《旧约全书》里有清楚记载,被称为世界最古老的图书馆——古代亚述首都尼尼微的文库中发掘出来的泥板文书上,也有着类似的洪水故事的记载。虽然是个传说,但由于《圣经》中记载的很多事情都被证实是真实的,所以很多年以来,许多国家的圣经考古学家都希望揭开这个千古之谜。早在17世纪,荷兰人托依斯就写过一本《我找到诺亚方舟》的书,并附有方舟的插图。18世纪也有一些人声称他们看见过方舟。

如果他们的所见真实的话,那么在哪里可以看到方舟呢?位于土耳其东端靠近伊朗国境的地方,有座海拔5065米的死火山,山顶自古就被冰川覆盖着,名叫亚拉腊山。传说诺亚方舟就在这个山顶。不过,住在这个地方的阿尔明尼亚人把这座山尊崇为神圣的山,相信人若登上山顶会被上帝惩罚。长期以来,谁也没有爬过它。但这个谜最终还是被科学时代的登山队员所破解。1792年,一个叫弗利德里希·帕罗德的爱沙尼亚登山家,初次在亚拉腊山登顶成功。随后,在1850年,盖尔奇科上校率领的土耳其测量队也登上了顶峰。1876年,英国贵族詹姆斯·伯拉伊斯在圣山高约4500米的岩石地带,捡到了木片,并发表了他找到方舟残迹的消息。

亚拉腊山上的巨船残骸1916年俄国飞行员拉特米飞越亚拉腊山时,发现山头有一团青蓝色的东西,好奇心促使他飞回去又仔细地看了看,结果他惊讶地发现了一艘房子般大的船,一侧还有门,其中一扇已毁坏。他很快就把这个奇遇报告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皇帝当时曾命令组织一支探险队前去探个究竟。但是由于十月革命的爆发,这项计划便搁置起来。

二次大战后,一位土耳其飞行员在这里拍下了一张“方舟”照片。从此,“方舟”不再是人们口头的传闻,而是有了照片的实物。更令人吃惊的是:照片放大处理后,测出船身为150米长,50米宽,和传说中的方舟近似。

1945年,美国的阿仑·史密斯博士组织了亚拉腊山远征队,以探寻诺亚方舟为目标,可是未能达到目的。1952年,法国的琼·多·利克极地探险家又组织了探查队,并成功地登上了亚拉腊山顶,然而关于诺亚方舟则什么也没有发现。可是,当时的一个叫琼·费尔南·纳瓦拉的队员却不死心,他下定决心要找到方舟。1953年7月,他带了十一岁的小儿子拉法埃尔,第三次登上了亚拉腊山峰顶,并且如愿以偿地发现了“诺亚方舟”的残片,他们从冰川中挖出了它的一部分,带回了一块木板。这块古木板后来寄送到西班牙、法国、埃及等国家的研究所,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其结果证明,这是一块经过特殊防腐涂料处理过的木板。经碳14测定它至少有4480年的历史,正是所传“方舟”建造的年代。

人们惊呆了,又有照片,又有实物,费尔南坚信自己发现的就是“诺亚方舟”。后来,他根据这些探查结果,写了一本书名叫《我发现了诺亚方舟》,于1956年出版。他还在全世界到处举行报告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但有人提出了质疑:首先是地质学家从未发现全球性大洪水的证据;就算发生过诺亚时期的大洪水,1.2亿年前冰封的地区总该有被水改变过的迹象,可它们依然如故。不管海拔多少,那些外露的冰川断层仍保持原始状态。况且,洪水水位也不至于会升到5千米的高度,方舟又怎能处在亚拉腊山之巅?

美国人C·J·卡佐和S·D·斯各特提出,从科学观点来看,历史上有人见过诺亚方舟的说法是无说服力的。如果方舟在5000年前就被搁置在亚拉腊山的山顶附近,那它很可能早就被冰川运动转移到了较低的高地。方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支离破碎,木头撒遍了亚拉腊山的较低山坡。可是就我们所知,从来也没人找到过这样大宗的木头,更不用说方舟的残骸了。而飞行员们提供的“方舟”照片显然都是模糊不清的,真实性让人质疑。

也许我们可以设想出5000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生的一场大洪水,诺亚家族预见到当地的江河有泛滥之征兆,于是他们造了一只船,贮藏了足够的物资,出于自然的冲动,给牲畜留出了舱位。那场洪水使生命财产损失浩大,数天之后,那只船搁浅在某一高地或丘陵上。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件大事的传说就作为家喻户晓的诺亚方舟故事而留传了下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方舟搁浅在亚拉腊山脉面向黑海的一个山坡上,因此很可能因为黑海水位暴涨而沉入黑海海底。

那么,历史上是否存在诺亚方舟呢?如果存在的话,它在哪里呢?是在亚拉腊山,还是黑海海底呢?这都还有待于探险者和考古工作者的研究。我们期待着这个千古之谜可以早日大白于天下。

土耳其金字塔探秘

2000年前,在土耳其东部的内陆高原,背靠连绵不断的托罗斯山脉,有一个叫做“库玛坎内”的小国。随着历史的流逝,小国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至今还留下了不少堪称是古代阿纳托利亚瑰宝的古迹。在海拔2100米的奈姆尔特山上还耸立着一个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金字塔和神像。由于地处偏僻,这个遗迹从发现到现在还不到100年,真正的发掘只有30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为此,从首都安卡拉到奈姆尔特山之间1000多千米,连一条简单的公路都没有,交通十分不便。所以,除了当地放牧者和猎人登山外,很少有旅游者前来观光。几年前,土耳其政府修筑了一条通向奈姆尔特山的公路,这才使游人有幸前往瞻仰。

在奈姆尔特山上有一座用拳头大小的鹅卵石堆积起来的高50米、直径100米的三角锥形塔,这个人造的塔构成了奈姆尔特山真正的山顶。这是公元前63年统治库玛坎内王国的安提阿卡斯一世为自己建造的永久安息之地。

安提阿卡斯一世为什么要在海拔2100米的高山上修建自己的陵墓,随着他的长眠,这将永远是个不解之谜。但是,可以想象这位统治者是受权欲的支配选中了这块地方。在当时他统治的库玛坎内王国境内,奈姆尔特山最高,堪称是王国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难怪他死后也要安葬在那里,好让他的臣民们望远看到他的存在与力量。事实上,历史是对他最好的嘲讽。在他死后100年,王国就被罗马帝国吞并。库玛坎内王国犹如昙花一现,很快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从塔的外观上来看,与埃及法老修建的四方形金字塔不一样,这是一种三角形锥体。但是从其建筑的宏伟规模来说,它并不比埃及金字塔逊色,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土耳其的金字塔”。

在塔前东西两侧筑有用巨石砌成的长长平台,平台上各矗立着5尊高达8~10米的巨大神像。东侧设有祭台,供祭祀太阳神用。西侧平台后有一道用巨石建起的影壁,墙上铭刻着库玛坎内王的丰功伟绩和王国的法律等。在柔和的阳光下,伫立在蓝天中的石像显得更加高大雄伟,使人感到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存在,它与背后耸立着的金字塔尖交相辉映,使周围的气氛显得更加肃穆静谧。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强烈的地震,使重达三四吨的石像头一个个被震掉在地上。东侧石像的头凌乱地躺在地上。但是,西侧的石像头却个个威武地竖立在地上,而且基本上完好无损,依旧保持着当年雕刻时英俊、洒脱的容颜。宙斯神庄严肃穆;头发上装扮着蔬菜果物的命运女神福妥娜温柔甜美,尽管鼻子与下巴已经磕掉,但是美丽的风韵犹存。他们的目光望远凝视着西方。在西边平台两侧还有巨大的狮子和浮雕,守护着神像。

2000年前,横跨欧亚两洲的库玛坎内王国受到了东方波斯与西方希腊、罗马两大文化的强烈影响,这从东西两个平台上并排着5尊神像的姿态可以窥见。它们既代表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如主神宙斯、战神阿瑞斯、大力士赫克勒斯,又表示了波斯神话中的主神奥洛马坦斯和阿尔泰盖内斯,以及库玛坎内臣民心目中的神安提阿卡斯一世。这些雕刻精美的神像反映了当时文化、艺术和生产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对这些高达8~10米的神像而言,尽管其身躯是由若干块大理石雕琢而成,但石像头部是用整块大理石雕琢,有三四米高,每块重达数吨。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要把这些石料从30千米以外的采石场运到这儿,又要把它运上这陡峭的山顶,库玛坎内王国的人们是如何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的呢?难道在2000年前他们就掌握了某种先进的技术吗?要揭开这个谜底还需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共同努力!

佩特拉之谜

英国著名诗人威廉·贝根曾经写下过这样两行诗句:“令我震惊的惟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这是为一个叫做“佩特拉”的地方作的赞歌。考古专家曾这样评价佩特拉:“这是个一流的考古地,一个中东最大的考古宝藏。”佩特拉究竟是个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么值得人们关注和歌颂呢?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佩特拉都是一个值得介绍的地方。这个城市在历史的变迁中载浮载沉,而后神秘的消失,到现在几乎还未被人触及过呢。

荷尔要塞在公元2世纪到3世纪,即罗马帝国全盛时期,佩特拉曾一度是罗马东部省城中的佼佼者,然而后来长期衰落。到了19世纪,它成了一个地理位置极其神秘的城市,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今天的约旦国境内)之间的山峡中,被阿拉伯人称为“佩特拉废墟”,外界很少有人造访此地。

虽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曾有人试图进入佩特拉,但往往不是找不到具体的地理位置,就是不幸被当地的异教徒杀害。因为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个深约61米的山峡,这就是《圣经》中提到的“荷尔要塞”。到了1812年,终于有一个叫贝克哈特的瑞士人进入了这个被人们长期遗忘了的城市。

一路心惊胆战地经过了那个让人毛骨悚然的荷尔要塞,贝克哈特发现了世上最令人惊叹的建筑:这是一个完全由坚固的岩石雕凿成的、高40米、宽31米、装点的柱子比真人还大的塑像,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亮丽的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典雅动人。由于整座建筑雕琢在沙石壁里,外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熠熠闪光,无比神奇!这就是著名的卡兹尼石雕。

过了卡兹尼,沿着峡谷向前行进,贝克哈特发现,这里有一座隐没于此的城市:悬崖绝壁环抱,形成天然城墙;壁上两处断口,形成这狭窄山谷中进出谷的天然通道。四周山壁上雕琢有更多的建筑物。有些十分简陋,只能算洞穴;而另一些山则大而精致,有台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层柱式前廊。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上。

贝克哈特发现的佩特拉根据多年的研究与学习,贝克哈特推测,这些建筑群就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纳巴泰人把已故的国王们视为神灵,把他们的陵墓视为神庙,在岩石中开凿墓地是他们的一种风俗。

纳巴泰人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该地区(今天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他们在这里建造了众多的安居地,并把佩特拉作为了首都,因为这里既有典型的战略优势: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有丰富的资源环境:水源充足、森林繁茂、牧草肥沃。

而且,佩特拉位于亚洲和阿拉伯去欧洲的主要商道附近,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们押运着满载货物的骆驼队经过这里,把阿拉伯的香料、经波斯湾输入的印度香料、埃及的黄金以及中国的丝绸运往大马士革、泰尔以及加沙等地的市场。公元前4世纪,这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公元前2世纪,纳巴泰达到了全盛时期,王国领土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纳巴泰人的文字逐渐进化成了当代阿拉伯文字,在当今大部分阿拉伯世界中广泛使用。公元前80年—前65年,国王阿尔塔斯二世统治时期,纳巴泰人铸造了自己的钱币,建造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佩特拉城蜚声于古代世界。无论何地,甚至远至中国,只要有骆驼商队,只要有贸易团体,人们都听说过神话般的石头之城——佩特拉。

公元106年,罗马人夺取了佩特拉,城市及周边地带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称作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它是罗马帝国最繁荣的一个省,罗马工程师们铺筑商道,改进灌溉设施。佩特拉几年中创造的经济效益占罗马帝国经济生产收入的四分之一。

可是,佩特拉的贸易却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货物依靠海上运输,地中海岸的一座名叫亚历山大的城市抢走了它的一部分生意;陆地运输也开始变化,罗马人在它北部兴建了一条大路,连通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与美索不达米亚(今天的伊拉克),掠走了更多的运输贸易。到了公元2世纪,佩特拉的经济实力和财富大大减弱。公元3世纪,佩特拉沦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并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4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的东山再起,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

此时的佩特拉几乎处于被遗弃的地步。几个世纪后,佩特拉这座石城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因为被作为军事要塞,曾经再次兴旺起来;但是到了公元7世纪后,佩特拉再次被遗弃。在贝克哈特来访之前,西方世界完全将它遗忘了,这里的墓地只是被游牧的人当做了遮风避雨的场所。

同类推荐
  • 引人遐思的神话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引人遐思的神话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引人遐思的神话故事》精选了中国古代神话中69个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透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固有的英雄气概、崇高的理想、博大的智慧、美好的追求,以及为真、善、美奉献牺牲的精神。
  • 寓言·静思语

    寓言·静思语

    本书收录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103篇经典寓言。作者以简明质朴的文字 风格,阐释人性致密的纹理,独具匠心地描绘出经典寓言的不朽内涵。让你 感受到那穿越时空的文学魅力,发现那永远鲜活的人生智慧。
  • 七个人的偶遇

    七个人的偶遇

    遇见蚂蚁,就蹲下来说悄悄话;遇见胖老太太,就跟她回家;遇见小女孩,就一起吃棒冰;遇见外国男孩,就一起去黄金海岸;遇见美丽世界的孤儿,就红了眼圈……在这一连串的遇见过后,一个原来孤僻乖戾的男孩,从险些跌进抑郁症的泥淖中走了出来,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阳光男孩……这是一部艺术上很纯熟很完美的小说,在故事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思想内涵的开掘上几乎无可挑剔。73岁的夏有志先生以不老宝刀一字一句推敲、呕心沥血写就了这样一部治愈系少年成长小说。
  • 同桌娃哈哈(同桌好好玩)

    同桌娃哈哈(同桌好好玩)

    《同桌好好玩》从同桌到邻桌,从校园到家庭和社会,形成环环相扣的教育链条。主要人物有“福尔摩斯”巴奇,调皮鬼周大齐,爽歪歪李晓果,见义勇为的侯洋,学习好的小美女纪阳,等等。别小瞧这些爱玩的孩子,他们的本事可不小,他们在玩侦探中竟能让一个快破裂的家庭获得重生,他们通过卖花给贫困的小伙伴温暖;他们在集体的力量中让顽劣的小混混尝尝拳头,也让他们自己从恶作剧中醒悟。
  •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外艺术常识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外艺术常识

    李超主编的《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外艺术常识》涵盖了中外艺术常识方 面的知识;作为青少年课外读物,与课本的枯燥单调相比,《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中外艺术常识》中的知识点言筒意赅、通俗易懂,易于被肯少年朋友们 接受。
热门推荐
  • 大宋江山(第九卷):崖山绝唱

    大宋江山(第九卷):崖山绝唱

    贾似道陷害并派人刺杀文天祥,迫使文天祥辞官,幸得身边李韩生和李璇等人保护才得以化险为夷。江万里等人组织起义军起兵抗元,最终投水殉国。元军南下,临安的南宋朝廷投降。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大臣带领益王赵晸、广王赵昺等南逃。崖山之战,南宋十余万人投海殉难。文天祥被俘后,被压往大都,不屈就义。
  • 管理要懂心理学

    管理要懂心理学

    合格的管理者会依据每个员工的特点来激发出他的内心需求,让一个自由散漫、暮气沉沉的员工变得自信自强、积极高效、敢于负责、视平庸为耻辱。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单位还是那个单位,团队还是那个团队,只不过因为其领导者的更换,随之带来的管理方式的改变,会让我们看见不同的结果——变得更好或者更坏!因此可以确定:一个团队或单位的命运更多地取决于他们的领导者。
  • 纳尼亚传奇:最后的战役

    纳尼亚传奇:最后的战役

    一只无尾猿无意中捡到一张狮子毛皮,劝诱他的朋友——头脑简单的驴子披上狮皮,假扮阿斯兰,控制纳尼亚的生物。国王蒂莲为了解救纳尼亚的生灵,并揭穿无尾猿的诡计而成为无尾猿和卡罗门人的俘虏。他向阿斯兰呼救,唤来了尤斯塔斯和吉尔。他们救出蒂莲国王,并带领独角兽等忠诚的动物和卡罗门军队、反叛的野兽以及矮人们展开战斗。但此时残酷的异教塔什神已经来到纳尼亚。
  • 末世之凛风兑换系统

    末世之凛风兑换系统

    由于一个源自于猪脚本身的BUFF导致的世界崩坏,在世界崩坏后我们的猪脚又在做什么呢,当然是装13了,让我们见证我们的猪脚凌风是怎么一步步沉迷装13无法自拔的。
  • 女皇炼情路

    女皇炼情路

    女尊男尊并列世界,南月寒是另一个世界的灵族公主,魂魄进入刘国女皇身体,她不爱江山,不为荣华,不贪美色。只愿一统五国,完成炼情,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玩笑,让她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她所做的是对是错。水波,司空浩,安非羽,女皇的贵君,南月寒对其极尽宠爱。最后换来的却是几人挥剑相向,他们幡然悔悟,可还有机会留在他身边。安逸是一个温柔多情的男人,对南月寒一心一意,生死不弃,不知他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蓝御:“寒,你生我生,你死我死,我这一生最开心的事情不过和你同生共死罢了。”姐姐和师傅是南月寒心底珍藏的洁白,可她们到底隐瞒了什么?花残:“寒,你说过,我的名字听着让人心里难受,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你说要从此以后都叫我阿欢的,为什么说话不算话。”司空云,男尊国的皇帝,看到一袭白衣雨中弹琴的南月寒,从此就念念不忘。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4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4

    《安全教育综合读本4》随着科学发展,人类发明了许多利用电磁能工作的设施。这些设施大量向环境中发射电磁辐射或产生电场、磁场,使环境中的电磁能水平极大增高。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电磁产品的辐射呢?
  • 佛说意经

    佛说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抗命2

    抗命2

    随着八路军武工队到来,打鬼子、斗伪军、剿土匪……战斗了一场又一场,冀南大武村的村民们不再只是旁观,他们得过且过、为了保存宗族血脉而摇摆不定的态度渐渐有了变化。每个尚存一丝血性的大武村年轻人,都争先恐后地要加入武工队,不为别的,就为给这片土地留一口气:凡是侵我国土、辱我百姓的,都必须付出血的代价!在战友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武工队开始稳扎稳打,再加上莫天留等人偷学日语、巧设离间,种种奇袭战术更是让鬼子叫苦不迭。只是好景不长,一场封山大雪给了鬼子喘息之机,鬼子看破了天留的计谋,集结重兵,要与武工队决一死战!一时间,武工队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再次陷入绝地!
  • 第一娇宠:顾少别撩我

    第一娇宠:顾少别撩我

    顾南华抱着一大捧玫瑰花表白的时候,小女人撒腿就跑,开玩笑,大魔王竟然跟她表白,火星撞地球也没有这么刺激呀!第一次见面,顾南华开车撞了她;第二次见面,白娆去分公司开会,被从天而降的文件夹砸了个正着,轻度脑震荡,顾南华是罪魁祸首;第三次见面,顾南华竟然当众强吻了她……白娆:“我有儿子,已经六岁了!”顾南华,“我不介意!”白娆欲哭无泪,可是我介意呀,她白娆只想做个普普通通的小女生,顾南华怎么就不放过她呢?
  • 其实时光易老

    其实时光易老

    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血气方刚,敢爱敢恨,初中,高中,大学!唉时光,旧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远去,我们不在那么冲动,我们可是怀疑,背叛,互相伤害,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狗——其实,时光易老:我们,不再是我们,却还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