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7900000002

第2章 汉字文化(1)

汉字的起源

1.结绳记事

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要生存,就必须聚居在一起,相互协作,共同劳动。在人们劳动协作的互动过程中,人类的语言产生了。初始的语言只是通过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来表达一定的意义。这在有限的范围内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但随着人们交流范围的扩大、交流内容的丰富,初始形态的口头语言就显露出诸多缺陷。口头语言说过即逝,具有瞬时性,无法保存。口头语言还受到人体发音器官的物理属性的局限,不能直接且清晰地传达到较远的距离,声音的空间穿透力小,影响范围狭小。倘若想扩大其传播范围则必须经由第三者转述。转述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意义出现偏差、信息出现损耗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人类语言传播活动的深入发展,不能满足追求文明进步的人们扩大交往的愿望。为此必须发明一种可以记录口头语言的符号系统,以突破语言的时空限制。正因如此,文字的创造就应运而生了。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是人类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起初,原始人类在绳子上打上数量不同或形状各异的结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结绳记事。稍后,远古人类在石块、石壁上描画一些事物的具体形貌来传达一定的意义。比如,在鱼多的溪边放上画有鱼形的石块,目的是向别人告知此处有鱼可捕。这种象形图画直接孕育了人类文字的起源。考古发现的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以及中国的汉字都是如此。

2.仓颉造字

中国汉字历史悠久,目前已发现的最早汉字——甲骨文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就甲骨文体系的发达程度而言,它绝不是汉字的最初形态,汉字的起源还可上溯若干年代,它的确切年代仍是历史之谜,但与此相关的仓颉造字的

传说则流传了四五千年。先秦著作《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两汉的《淮南子》、《说文解字》等都对此作过生动的记载。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想把当时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但苦于缺乏可记录人们言辞的文字,记录工作难于进行,为此他产生了创制文字的念头。一天,他看鸟兽的脚印留在地上,清晰可辨,特征明显,触发了灵感。他灵机一动,模仿着在地上用小棍画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的大致模样或某些具有独特形状的部分面貌,然后请路人来辨认这些图画所指代的具体事物,路人指证了这些具体的事物。仓颉的尝试获得了初步的成功,他把这种方法向旁人推广,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汉字就这样诞生了。汉字的发明于当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淮南子·本经》说仓颉作书时,天下着像粟一样的密雨,地上的鬼神感到自己的尊严被冒犯并为此整晚失声痛哭。这些只是古人迷信鬼神,附会推测之辞,不足为凭。这个传说反映了历史上可能有个叫仓颉的人在汉字产生过程中曾作出过突出的贡献,或许他在众人创造的基础上曾对汉字加以整理、归纳和统一。其实,汉字是不可能由一个或几个人创造的,它应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汉字体系的完备也不是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而是经过长期积累而造就的,随着人们生活、生产和交往的发展而不断完备起来。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晚在殷商时代,汉字的体系就已建构完成。

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形态。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因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甲骨文所记载的多是当时统治者在祭祀、征战、打猎时所作的占卜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占卜的日期、事件及其结果。目前所发现的十多

万片甲骨上所用的字达4500多个,其中有1700个左右已被破解。甲骨文多为象形、指事、会意字,图画象形、形义结合的特征较为明显。但由于甲骨文录写的物质材料为刀片和龟甲兽骨,早期文字因象形而产生的笔画形态多变、结构繁杂的特性与刀片的细尖及甲骨质地的坚硬构成了矛盾,甲骨文字体就不得不顺应刀片和甲骨的特点而发生了变化,字形简略了许多,初步显示出符号化的趋势:笔画既细又直,抽象的点与线代替了复杂的图案,虽是象形文字,但实在不再“象形”了。此外,甲骨文还未完全定型化,字的笔画的位置变化较大,往往一字有多种写法。但这些并不妨碍甲骨文表情达意功能的发挥。就甲骨文的内容而言,既有对简单事物的描绘,也有对复杂事件的描述,既有记事,还阐明思想。由此可见甲骨文是十分成熟的文字体系。

2.金文

金文,指刻铸在钟鼎等器物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金文的内容多为祭典、征战、契约等事。现出土的刻有金文的钟鼎多为周代所制,周代的铜器铭文也就被认为是典型的金文。金文实际上成了周代文字的代称。目前已累计发现金文3700多个,其中2400多个字可以识读。中国汉字由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发展到周代的金文,其形体面貌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周代的金文脱胎于甲骨文,与甲骨文有相同的体系,以象形为基础,以形声为主要构字手段。但字体较甲骨文定型,而且逐渐走向规范,比甲骨文更为成熟,可以灵活自如地表达思想、描绘事物。金文铸刻在铜器上,笔画形状就发生了变化,线条不似甲骨文的瘦硬、尽是直笔,出现了圆笔,字体匀称,大小整齐划一,标志着一字一音的符号性质取代一形多义的图画性质的汉字新时代的到来。

3.大篆

大篆又叫籀文,据说是周宣王的太史籀创造的。春秋战国时期已通行于秦国等地。大篆主要书写在木牍、竹简或帛上,固定而字形整齐,结构疏密得当,笔画较金文更弯曲圆转,字体比较美观。但就其本质内涵而言,大篆与甲骨文、金文没有很大的不同,仍然是以象形为基础、以形声为主要构造方法。

4.小篆

小篆是相对大篆而言的,是适应秦统一中国的形势而兴起的。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实行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政策。其中的“书同文”就是把六国的文字和秦所通行的文字统一起来。李斯等人把秦通行的大篆加以简化,创造出小篆字体,并把它当作标准的、通用的字体,推广到全国各地。小篆对大篆的改造,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笔画上。它把大篆所有的直角、硬笔改为圆角、软笔。字体显得圆润舒展、规矩得体而又活泼灵动,显示出很强的美感。小篆字体比它以前的古文字简单,结构也比较整齐,写法有一定的规范,从同一个偏旁的字,偏旁的写法和位置都较固定,形旁一般放在左边,促进了汉字的进一步定型化。

5.隶书

隶书又叫“佐书”,形成时间约在战国晚期,成熟期在汉代。它是对小篆字体的进一步简省。汉字字体发展到隶书,就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成熟的隶书,字形跟楷书很接近,一般人都不把隶书看作古文字。所以,从小篆到隶书可以说是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革命。相传隶书本是下级小吏通用的应急字体,后经程邈整理,逐渐形成了统一的隶书字体。汉代主要使用的文字是隶书。西汉早期的隶书,跟秦代的隶书一样,还不像东汉中叶以后的八分隶书那么成熟。但它已抛弃图画线条形式,采用抽象符号,笔画简洁,以方折笔画代替圆转笔画,显示出古汉字向楷书过渡的趋势。东汉中叶出现的八分隶书显现出当时人们求美尚雅的趣味,书法作为一门精致的艺术于此而生。八分隶书体有如下的特点:字体一般呈扁方形,捺笔大都在末尾有略向上挑的笔法,较长的横画在收笔时也略向上挑,形成上仰的捺脚式尾巴。这就使波折多、字体美观与书写较方便结合起来了,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

同类推荐
  • 艺术与文化

    艺术与文化

    本书系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出版于1961年的艺术评论文集,系作者在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发表于《党派评论》《评论》《艺术》等期刊的艺评文章的结集。全书收文37篇,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格林伯格的艺术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包豪斯美学的某种辩证法。在本书中,格林伯格对前卫艺术、抽象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巴黎画派、纽约画派及其代表画家均有独特而精彩的艺术批评,从中我们也可一窥其艺评文章的现场性、当下性、流动性和丰富性。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包括流行演唱、流行歌舞、流行器乐、音乐创作、理论五大部分,共收录28篇文章。
  • 缺席与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缺席与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缺席与偶在》主要分为三编,第一编讨论西方哲学与美学问题,兼及中西思想比较。其中多数文章试图把哲学和美学的若干基本观念放在“现代问题”的视野中加以考察;第二编讨论环境伦理学与生态政治问题,探究生态主义意识形态的缘起、主张及政治合理性限度;第三编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其中多篇是作者正在从事的“症状——中国当代艺术档案”研究计划的初步成果。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热门推荐
  • 战争岁月(1930-193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战争岁月(1930-193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本书详细讲述了从北洋军阀掌权到抗日战争初期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 永古至尊

    永古至尊

    《玄幻经典》《热血爽文》绝世武帝之萧尘,转世重生在一个废柴少爷身上,从此强势崛起,开启一段逆天征程。九天十地,谁与争锋。武道为尊,强者称雄。
  • 大乘起信论广释卷第三

    大乘起信论广释卷第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捡到一条龙

    捡到一条龙

    十七岁少女元音,某一天在又一次为热爱研究异种生物的姐姐寻找会发声的蚯蚓、会长角的蛇、会长鳞片的毛毛虫的路上,偶然捡到了一条蚯蚓。不想它却是一条会说话的龙,还能变身为英俊美少年!而元音莫名其妙被这条龙认定为终身依靠,然后就有一大群一个比一个美型但都奇奇怪怪的龙族亲戚纷纷跑来考察,于是一系列神奇搞笑又无奈的故事便发生了……这是一本写给少年们的青春书,是一部记述17岁时光的幻想录,是一段发生在绚烂盛夏的故事,是一场火星少女与龙族少年们的奇妙遇见,是一次忽如其来又甘愿承受的爱情,是一位王者倾尽天命的成全,是一条龙全部的人生意义,是一个女孩所能求的唯一选择。
  • 天文地理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天文地理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本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标题提问简单明了,正文讲述精炼扼要,一问一答,相得益彰,详略得当,通俗易懂。正文还有趣味小版块,是对主要内容的适当补充、引申、扩展、点评、启发和引导等,用以开拓思维和引导知识,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The Deliverance

    The Delive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用书,主题是分析人们的思维、情感、知觉、动机和行为如何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本书由11位心理学研究者合力编撰而成,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理念和研究成果。
  • 后来依然爱着你

    后来依然爱着你

    从小的青梅竹马,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喜欢上了他,他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她成了他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走了,他疯了.那一刻,他的心清清楚楚地告诉自己,他爱上了她.故事的最后,他终是不顾一切地找到她,时遇倾城色,那一刻,不早不晚,一切都刚刚好.
  • 重新发现上海

    重新发现上海

    上海滩的霞飞路,这个在近代历史中闻名中国的街道,就坐落于一个叫天平的社区。在天平社区的梧桐树之间,曾经来来往往地走过一些人,发生过一些事。这些人与这些事,或显赫轰动于当时,或幽幽影响于后世。在这梧桐之间,寓涵着与中国现代化转型息息相关的历史脉络,这里是历史的交汇点,可以说,它既是上海的小标本,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 天隐和尚语录

    天隐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