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600000024

第24章 春秋战国(16)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在郑国子产的《刑书》和晋国“刑鼎”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完成的。《法经》的原本早已失佚。根据历史记载仍然可知,《法经》共分六篇;一是《盗》律;二是《贼》律;三是《网》律;四是《辅》律;五是《杂》律;六是《具》律。李悝认为“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他的《法经》,开首两篇便以盗和贼为立法对象。《囚》律和《捕》律是专门为劾捕盗,贼而制定的章法,《捕》律实际上是对于法律威严的确立。《囚》律,实际上是监狱法,以及对于审判程序的规定。所以《盗》、《贼》、《囚》、《捕》四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盗”“贼”进行拘捕,关押的办法,例如:规定杀人者处死,以及将其全家和妻家的人全部没收为奴隶,对于“大盗”,轻者要充军到边远地区去,重者要处死。《法经》中还规定了对于在路上拾遗人的,也要砍断脚趾的律条,可见其法规之严峻和详尽程度,《杂》律实际上是有关特别法的定律,主要规定了对于淫乱、赌博、盗窃官府印信,贪污、贿赂、僭越逾制和议论政府法令等行为的处罚。其中如:对于群众集居者,一日则要追问,三日以上则要处死等,可见当时对此类问题的敏感程度以及处罚的残酷程序。《具》律是根据案情轻重及有关情况,决定从轻处罚或从重处罚的总论性律文,具有对于法律言辞下定义以及对于法律理论加以说明的意义。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名臣之一。魏文侯知西门豹善于治民,便任西门豹为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西门豹受命之后到邺县去,召集当地的长老,询问民之所疾苦。长老们说:“苦于为河伯娶妻。邺也因此而贫困。”西门豹不解,询问其中的缘故,长老们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常年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妻。剩下的便和祝巫们瓜分掉拿回家。到为河伯娶妻时,巫婆到各家去转,见到百姓家的女儿长得好看的,便说她应当给河伯作媳妇,即为河伯娉娶定亲。让这个女孩洗沐干净,为她裁制丝绸绫罗做的新衣服,让她在一间专门的房子里住下,斋戒度日。巫祝还在河边为她修起斋宫,外面张上绛帷,让女孩在里面。每天给她送牛酒饭食。十几天之后,巫祝们为女孩涂粉化妆,像要出嫁一样,又制一张新妇用的婚床,让女孩坐在上面,然后把床放到河里。开始的时候,床还在水上漂着。等漂出十几里以后,便沉了下去。百姓家里有长得好看的女孩,恐怕巫祝为河伯娶走,便多带着女儿逃亡他乡。所以,城中的人越来越少,又困于贫穷,这种状况已经很久了。民间口头传说:‘如果不为河伯娶妻,河伯便会发大水,漂没人民。’”西门豹听了以后说:“到为河伯娶亲那一天,原三老、巫祝和父老乡亲们都到河边去送,并请来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嫁女。”长老们都答应了。

到为河伯娶妻这天,西门豹到河边嫁女的地方去,见三老、官属、当地的豪杰长者和闾里的老人们都已娶集在那里,百姓前来观看的有二三千人。巫婆是个老太太,年纪已有七十岁了,身后跟着十几个女弟子,都穿着缯衣,立在大巫的后面。西门豹说:“把河伯的妻子叫来,让我看看美丑。”从人将被定为河伯之妻的女孩从帷中叫出来,带到西门豹的面前。西门豹看了看,回头对三老、巫祝和父老们说:“这个女孩长得不好看。麻烦大巫老太太去向河伯报告一下,就说另选好女,后天再送给他。”说着,即派吏卒抱着那个大巫扔到了河里。过了一会,西门豹说:“大巫太太怎么这么久还不回来?派一个弟子去催一催她。”说着,让吏卒把大巫的一个弟子扔进河里。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怎么弟子去了这么久也不回来?再派一个弟子去催!”又把一个弟子投入河中,共投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大巫太太的弟子们都是女的,话说不清楚,麻烦三老去讲一下。”又把三老投到了河中。西门豹端拱肃立,在河边看着河水站了很久。长老和旁观的官吏这时都惊恐万分。西门豹回头说:“巫太太、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呢?”说着准备让廷掾和豪长下河去催。他们吓得爬在地上向西门豹磕头,头都磕破了,血流了一地,脸色如死灰一般。西门豹见状,说:“好了,那就再等一会吧。”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他们说话:“廷掾起来吧。看来河伯留客留得太久,你们都先回去吧。”这一来,邺城的吏民都大为惊恐。从此以后,谁也不敢再提为河伯娶妻的事情。

于是,西门豹便发动邺县的吏民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河水灌溉民田,邺县的土地都得到了灌溉。当时,因为开挖渠道的工作很劳累辛苦,百姓多不愿干。西门豹说:“民可以与乐成,而不可以与他们虑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患苦于我,但百年之后这里的父老子孙都会思念我说过的话。”渠道修成之后,邺县很快富裕起来,百姓的日子也富足了。一直到汉代,虽然距西门豹时已有二三百年,当地人民仍受其利。这十二条渠道从汉代的驰道穿过,当地的官吏曾经想把十二条渠道合并在一起,到驰道时合三渠为一座桥。邺城百姓都不愿意,认为这是西门豹君所为,是贤君之法式而不可随便更改。官吏们拗不过百姓,终于没有修改这些河渠。

杰出的军事家吴起

吴起,战国初期卫国人。喜欢研究用兵打仗之法,曾跟从孔子的门人曾子学习。后在鲁国为吏。一次,齐国发兵进攻鲁国,鲁国准备任吴起为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人对吴起有些不放心。吴起想一举成名,便杀掉了妻子,向鲁国表明自己绝不站在齐国一边。鲁国终于派吴起为将,率军攻齐,大败齐军。有人攻击吴起说:“吴起这个人,为人既忌刻又残忍。小时候,家有千金,十分富足,因终年在外奔走,想谋取官职,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把家业败坏了,因而为乡党所耻笑。吴起便杀了三十多个耻笑他的人,而从卫国东郭门出走。临行前和他的母亲诀别,咬破手臂发誓说:‘吴起不当上卿相,决不回到王国。’他投到了曾子门下。不久,他母亲去世,他都不回家奔丧。曾子鄙薄吴起的为人,和吴起断绝了关系。吴起便来到鲁国,学习兵法,臣事现在的鲁君。鲁君对吴起稍有怀疑,吴起便不惜杀掉妻子以求作鲁国的将军。鲁国是个小国而有战胜它国的名声,只怕诸侯因此都要来算计鲁国了。而且鲁国和卫国本是兄弟之国,而鲁君任用从卫国逃出来的吴起这样的人。这是弃卫国兄弟之情于不顾。”这些话传到鲁君的耳朵里,鲁君也对吴起的为人发生怀疑,想免掉他的职务。吴起被迫离开鲁国。他听说魏国的魏文侯很贤明,便到魏国去,想在魏文侯手下服务。魏文侯听说吴起来了,便问李悝:“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李悝说:“吴起贪于荣名,又极其好色。但讲到用兵打仗,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魏文侯便用吴起为魏将,率军进攻秦国,一举攻下五城。吴起身为大将,和最下等的士兵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睡觉不用席子,平时走路也不骑马。行军的时候亲自背粮食,和士卒分劳苦。士卒身上生了病疮,吴起亲自为他们吮吸。有一个士兵的母亲听到此事后哭了起来。别人劝她说:“你的儿子只是个士卒,将军却为他吮吸脓疮,你还哭什么?”这个母亲说:“不是为这个。往年吴将军为孩子他父亲吮吸脓疮,他父亲战不旋踵,就战死了。吴将军如今又为这孩子吮吸脓疮,我不知道这孩子以后会死在哪里。因此才哭。”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又很廉洁,能得到士卒的拥戴,便任吴起为西河守,以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去世以后,吴起又臣事文侯的儿子魏武侯。一次,魏武侯乘船顺西河而下。船至中流,魏武侯眺望四周,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啊,这坚固的山川!这真是魏国之宝啊!”吴起回答说:“国之兴亡,在德不在险。过去三苗所据之地,左有洞庭,右有彭蠡,却不修德行义,被大禹消灭。夏桀所居之地,左有黄河、齐水,右有泰山。南面是伊阙,北面有羊肠之险,却不修仁政,被商汤流放。殷纣之国,左有孟门,右有太行,常山经其北,黄河经其南。却不修德政,被周武王杀死。由此看来,国家之兴亡在于德而不在于险。若君不修德,则这个船中之人,便都是敌国。”魏武侯说:“说得好!”便又命吴起为西河守。吴起由此名声更大了。魏国设置相国,以田文为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我们摆一下各自的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指挥三军,使士卒以战死为荣,敌国不敢加谋,你能比得上我吗?”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说:“治理国家,让万民亲附,国家府库充实,你比我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说:“守卫西河,使秦兵不敢东向,韩国和赵国宾从于魏,你比我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这三样你都比不上我,而位置却在我之上,这是为什么?”田文说:“主上年少,国家多有疑难之政,大臣未肯真心归附,百姓也未真心信任,在这样的时候,是把国家交给你呢?还是交给我?”吴起听了,沉默了很久,说:“当然是交给你。”田文说:“这便是我位置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由此自知自己比不上田文。

田文去世后,公叔继位魏相,娶了魏国公主为妻,而对吴起十分嫉妒。公叔的一个仆人说:“去掉吴起非常容易。”公叔问:“怎么办?”仆人说:“吴起为人节廉而喜欢博取名声。您可以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才,而陛下的国家小,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臣恐怕吴起没有心在魏国干下去。’武侯肯定要问怎么办,你可以趁势对武侯说:‘陛下试着把公主许配给吴起。如果吴起有留心,便会答应。如果没有留下来的心思,则必然推辞。以此来试试他。”然后您叫吴起和您一起回家,让公主当着吴起的面对您发怒,表示轻视。吴起见公主是这个样子,便必然推辞。”公叔照仆人的话做了,吴起果然向魏武侯推辞。魏武侯从此便怀疑起吴起来。吴起怕招来祸害,便离开魏国,到了楚国。

楚悼王平时就听说吴起是个贤才。吴起一到楚国,悼王便任吴起为相。吴起掌政后,针对楚国政治的弊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申明法令,废除那些没有用的官职,又废除公族中比较疏远的分支,把他们从公族中除名,用节省下来的钱抚养战斗之士。吴起在楚国改革政治的核心是要增强楚国军队的战斗力,而破除那些纵横家们的游说之说。经过这些改革,楚国迅速强大起来,在南方平定了百越,在北方吞并了陈国和蔡国,击退了韩、魏和赵三国的威胁,又向西出兵伐秦国。各国诸侯都为楚国的迅速强大而担心。吴起的政策损害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他们对吴起恨之入骨,都想杀死吴起。楚悼王一死,他们便兴兵作乱,带人进攻吴起。吴起知道逃不出去,便退到宫中,爬到楚悼王的尸体上。这些旧贵族用箭射、或用剑刺,把吴起杀死,却也因此击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悼王被埋葬后,楚肃王即位,派令尹追查,把所有杀吴起并击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都斩首。楚国旧贵族中因此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商鞅变法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同类推荐
  • 属于我的三国时代

    属于我的三国时代

    赵云,吕布,张飞,关羽,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三国名将,但是不好意思,我要找的是那些未被发现的明珠,然后,一统天下!如果有新朋友点开这本书,先不要着急看内容,请先看第一百九十四章,如果希望,请继续,如果不喜欢,请关闭,谢谢
  • 九一八

    九一八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为此,《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九一八》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
  •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
  • 天古学院

    天古学院

    魂穿不知名的大陆,成了大洲帝国元帅儿子,本以为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出身,可没有想到居然有一个延续了九代的婚约等着他。前身一直奋斗在退婚的路上,现在他来了,准备继承他的遗志。话说人不作就不会死,婚没退成,反倒把自己送进了一个学院,在这里又开启了他另一个人生。学院真变态,好在妹子多,学习之余除了撩妹还能干啥?不过话说回来,一直女扮男装和自己同居的那个妹子,他可是觊觎已久啊!且看主角如何凭借脑海中的一个图书馆系统,征战大陆,抱得美人归!
  • 新疆游记(西北史地丛书·第二辑)

    新疆游记(西北史地丛书·第二辑)

    《新疆游记》讲述了1916年,谢彬前往新疆考察,历时15月,就考察所得,写成《新疆游记》,凡30余万言,是介绍西北边疆知识的专著。孙中山亲笔为序,称赞他为“有识之士”,是一个“不立志做大官,而立志做大事”的“大丈夫”,并说读了此书,“其兴起吾国前途之希望,实无穷也。”
热门推荐
  • 唐小姐十万个为什么(网络结局)

    唐小姐十万个为什么(网络结局)

    说起唐家二小姐唐尔,虽然她身体不好,但还真是一个非常欢乐的姑娘。其实她从来不是一个很文艺的人。如果说她曾经是个小清新,那她是也小清新中最苦逼的那种。早在高中的时候就曾经以上二中二班二号排名年级第二而闻名。很牛掰吧!真是跟“2”很有缘分呐O(∩_∩)O但是“2”总会有遇到“1”的时候后来在她情窦晚开的年纪,她就遇到了一个一流的儒雅医生和一个一流的腹黑经理人于是就有了这个三角的故事。哦,不,可能还是四角。哦不不不,也可能还有看不见的第五角噢。总之就是非常的复杂啦,谁让二姑娘就正好在这个妖孽飘飘,浮云神马的年代呢。╮(╯▽╰)╭***************据说如果一个坑有个幽默的开头,那就意味着虐文的到来。这篇是不是呢?乃们跳跳看呗?人不入坑枉少年啊小姐们,留步啊,来搞个对象啊喂。*******************文艺一点的介绍?我也会啊……for-example12月的雪天,我曾经跟他并肩一起走,他还不知道我此生的愿望就是能够与他一路到白头。****************我的微博地址:http://m.wkkk.net/veras/profile
  • 蜜三刀

    蜜三刀

    付秀莹,女,河北无极人,1976年生,现居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毕业。知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爱情到处流传》、《旧院》。曾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奖等多种奖项。供职于《小说选刊》编辑部。
  • 山水一程风雪一更

    山水一程风雪一更

    埋藏在心底的秘密,随着时光的推移慢慢浮出水面。多年过去,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晰。谢谢你,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 万界最强冥帝

    万界最强冥帝

    “万界之中,吾之所过,皆为幽冥所有。”看张炎崛起诸天,执掌幽冥。
  • The Lost Continent

    The Lost Contin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八岁的紫藤花

    十八岁的紫藤花

    《十八岁的紫藤花》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 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构新奇。
  • 成功的起点(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成功的起点(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成功就如同一个圆,有了终点,也有起点。好的起点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起点来自于勤奋的汗水,来自于坚定的信念,来自于自信的微笑,来自于以美丽的心情去工作,来自于快乐不倒翁的心态,来自于好习惯的培养,来自于头脑灵活,善于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成功……
  • 庶女翻身:不做帝王宠

    庶女翻身:不做帝王宠

    她是明门庶女,却遭亲爹逼嫁—病夫,沦为众人皆知的‘寡妇’?昔日旧爱一夜间成了姐夫,是突来变故,还是早有预谋?皇权争斗,狠心嫡姐挖墙角不说,还要对她赶尽杀绝,她是随波逐流还是力挽狂澜?他是英明睿智的逆势太子,娶得心爱之人,却遭亲弟抢妻,陷于危难之中的他,会眼睁睁地望着别人给他戴绿帽子吗?他是权倾朝野的玉清王,当今皇后的亲生王子,手握重兵,满心欢喜地迎娶,心爱之人却遭人掉了包,不可一世的他,会欣然接受爱人变成嫂子的命运吗?上官昂说:“你是我的女人,你的眼里心里只能是我,做了鬼,你的魂也只能属于我!”花月霜:“今生,我的心,你永远别想得到!”上官岳:“她死了,我也活不下去!”
  • 变男

    变男

    书中通过情感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卑微以及整个世界的平衡性,以及人性本乐的天性,充分表现了年轻女孩们敢爱敢恨、与众不同的爱情观。
  • 大神对对碰

    大神对对碰

    #新书《花萝江湖日常》求支持么么哒!#每一个大神都是由小虾米进化而来的,就连战力榜第一的大神『宁宁静涵』也不能避俗。即使人家是‘情定胜天’开服来一直的第一,也无法掩饰她曾经是个小虾米的现实。当『宁宁静涵』已经成为大神后,一个『莫诉殇吟』的小号与之传出JQ。某人满意的看着满屏幕的聊天,瞬间觉得心情舒畅。嗯……你是大神是吧。那他就也努力成为大神,那不就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