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600000018

第18章 春秋战国(10)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一个叫余祭,一个叫余眛,一个叫季子札。诸樊知道小弟季子札非常有才干,便不立太子,而把王位传给大弟弟余祭,并嘱咐以后只传给弟弟,这样依次就可以传给季子札。诸樊去世后,把王位传给余祭;余祭去世时,把王位传给了余眛,余眛去世,王位应当由季子札继承。可季子札出逃在外,不愿意当吴王。吴国人便立了余眛的儿子僚为吴王,是为吴王僚。可这一来,公子光不干了。他说:“王位如果要传给兄弟,那么季子应当继位;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则我才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为王。”所以,公子光便暗中培养势力,结交谋臣勇士,准备夺取王位。公子光得到专诸之后,待专诸非常好,以得专诸为自己效死。周敬王五年(前515年),楚平王死。春天,吴王僚准备乘楚国有国丧的机会,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和烛庸二人率吴军包围楚国的(今湖北潜江),并派延陵季子到晋国出使,顺便侦察中原各诸侯的动静。吴军包围了之后,楚国出兵绕至吴军背后来了个反包围,隔断了吴将盖余和烛所率吴军的归路,吴军不得还。公子光见时机已到,吴王僚之亲信被隔绝在外,国中空虚,便对专诸说:“这是个大好机会,绝不可以失去。此时不动,便待何时?而且,我是真正应该继承王位的人,应当为吴王。季子札回来,也不能把我废掉。”专诸说:“我可以把吴王僚杀死。可我母亲老了,孩子又小,这是我唯一不放心的。如今,吴王僚的两个弟弟军伐楚,楚军继绝了他们的后路。吴国外困于楚,而内定无骨鲠之臣,所以没有人能阻挡我办这件事。”公子光听了,向专诸顿首说:“我之身,便是你之身。”

四月丙子,公子光在家里的地下室中埋伏了甲士,然后在庭中摆上酒宴,宴请吴王僚。吴王僚答应前来赴宴。他生怕别人刺杀自己,便从宫中直至公子光家的路两旁摆满卫队。公子光家中的门边,左右两阶,都站满吴王僚的亲信,皆手持长铍,夹道而立,戒备森严。饮酒饮到尽兴时,公子光假装脚疼病犯了,离开座位,溜到地下室中指挥行动。他让专诸把一把匕首藏到做好的鱼肚子里,然后端着给吴王僚上菜。专诸端着鱼走到吴王僚面前,突然用手撕破鱼腹,拔出匕首刺向吴王僚,当场把吴王僚刺死。吴王僚的侍卫们一拥而上,杀死了专诸。吴王僚一死,他带来的人立刻陷入混乱。公子光指挥埋伏的甲士蜂拥而出,把吴王僚的人几乎全部杀死。于是,公子光乃自立为吴王,是为吴王阖闾。为了报答专诸,阖闾把专诸的儿子封为吴国上卿。

兵圣孙子及其兵法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先祖陈完是陈国人,因内乱奔齐,受到齐桓公的器重,后改姓田,名完,因伐莒有功,在齐国累世为官,齐景公赐姓孙。其父孙凭也是齐国的高级官员。孙武生长于世袭贵族家庭,祖辈皆精通军事,使其自幼就受到军事方面的熏陶。他对中华文明的最大贡献,就是他的十三篇的兵法书,后世通称为《孙子兵法》。

在该书中,孙武探讨了有关军事的各个方面,首先,他看到军事的重要性,以为“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者之道,不可不察也。”又将兵法重点概括为五,“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即指上下同心,使人民了解到统治者的意图,以便能做到可与之生,可与之死;“天”指战时的气候、气象、四季寒暑、风雨、霜雪对战争的影响;“地”指地形、道路对战争的影响;“将”是将领须具备军事才能与品质;“法”则是军事的组织、纪律、法规等等。其次,以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就将军事以外的政治、外交看作是首要的,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孙武还格外重视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以为妥善地考虑到国家的财政问题,如“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兵役。力屈几殚,则内虚于家……”由此而产生了速战速决的思想,以为长期陷于战争最终只能造成一国财政来源的枯竭,而且也会造成士气的衰疲。在作战时也要尽量不增加赋役、不多征军粮,尽可能取得敌方的军粮以补充自己。

在具体战术上,孙武把“知彼知己”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而“知胜”者有五,即“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以为明君贤将,之所以一动兵就能取胜,便是立于“先知”。孙武还提出了战争中的用计,即“兵者,诡道也”。敌我双方都要竭立迷惑对方,同时又不被对方迷惑。又说“兵以诈立”,兵不厌诈,即指严格保守己方的军事秘密,不为敌方所侦得,还要积极制造假象,引导敌人做出错误判断,以便出奇制胜,而“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则是兵家指挥的孙五(武)子演阵救美人战奥秘所在。善于守防的人,使敌人不知道是怎么守的;善于进攻的人,使敌人不知道是怎么进攻的,守则必固,攻则必取,便能立于不败之地。孙武还探讨了战争的客观性,并要求将领不以主观轻率的态度对待军事,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剥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此明君谨慎对待用兵,良将警惕对待用兵,是安国全军的保证。因为战争中的情况是复杂的,故将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避免朝廷不了解战场的情况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将领也不因个人的进退得失而盲目执行不合时宜的君命,应以大局为重。孙武进而探讨了战争的规律,以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因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人的变化而取胜的,可称之为“神”。任何战争形式,都不外乎是“奇正”两个方面,然而奇正之变,却是无可穷尽的,奇正相生,如同循环之无端。因此,军事家应为随客观情势的变化,高度掌握灵活性原则,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孙武像书成之后,正值齐国内乱,孙武出奔吴国。当时吴国阖闾刚用政变取得政权,想干一番事业,便格外重视人才。公元前512年,吴王与群臣登上高台,对着南风呼啸,一会儿又深深叹息。群臣中没有人了解吴王的心思,只有伍子胥深有所察,便推荐说孙武可用。几天后,吴王阖闾将孙武召来,问他:“您的兵法十三篇,我全部看过,可以小试一下您是怎样带兵的吗?”孙武说:“可以的。”阖闾又问:“可以试试妇人吗?”孙武说:“当然可以。”于是,吴王在宫中选了80个美女。孙武将她们分成两队,以吴王的宠姬二人各为队长,命令她们持戟。先教她们练兵,做出规定,让她们向左就向左,向右即向右。可是当军令一发,宫女们却大笑起来。于是孙武下令将两个当队长的宠姬都拉出去斩了,让后面的人接上来任队长。再次发布命令,宫女们没有敢再出声的,让他们向左、向右、向前、向右,都个个小心听命操练。不久,孙武对吴王说:“部队已经整齐,大王可去检阅。只要你想用她们,即便赴汤蹈火,都是办得到的。”吴王知道孙武确能用兵,就命令他为大将,与伍子胥一起协助统兵。

不久,吴王阖闾想进攻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孙武对他说:“现在老百姓太劳困,应当再等待一阵。”等到准备妥当了,孙武便与伍子胥一起,协助吴王对楚国发起了三次征伐。一次破越,将边境扩展到了舒(今安徽舒城)、六(今安徽云安)、潜(安徽潜山)和居巢(安徽巢县)一带。在此基础上,又经三年休整,取得了柏举大战的胜利,并一度攻入了楚国国都。这些战役,使吴国国威大震,成为南面的一个强国。

此后,孙子所著十三篇兵法便流传开去,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便是孙武的后世子孙,深受孙子兵法的启发,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三国时曹操、诸葛亮等也都对《孙子兵法》十分重视,在它的启发下建立起自己高超的军事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历代军事家的努力,建立起一整套中国古代兵法体系。

伟大的学者孔子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上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与姓颜的女子在不符合礼仪的情况下结合而生孔子。孔子的出世是在尼丘山进行祷告的结果。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生下来头顶凹陷,所以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

孔丘出生不久叔梁纥便死了,埋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的东边,因此孔子搞不清他父亲埋葬的地方,母亲对此也避而不谈。孔子小时候游戏,常常陈列礼器,讲究礼节法度。孔子母亲去世,便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因为他十分谨慎。陬人车免父的母亲告诉孔子父亲的墓地,然后前往合葬于防。

孔子穿着丧服,季氏设宴款待士人,孔子前往参加。阳虎指责说:“季氏款待士人,不敢款待你。”孔子因此退下。

孔子17岁,鲁国大夫孟厘子病危,告诫他的嗣子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前辈被宋国所灭。他的十世祖弗父何开始具有宋国,可是又将继承权让给了宋厉公。到七世祖正考父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三次接受任命而一次比一次谦恭,所以鼎上镌刻的铭文说:‘第一次接受任命便低头,第二次接受任命便曲背,第三次接受任命便弯腰,沿着墙边迅速前行,也没有人敢欺侮我。在鼎里煮饭,在鼎里熬粥,以维持我的生活。’他是如此谦恭。我听说圣人的后代,即使不做国君,也必定出现飞黄腾达的人。如今孔丘年少好礼,大概是要飞黄腾达的人吧!我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厘子死后,懿子和鲁人南宫敬叔到孔子那里学礼。这一年,季武子死了,平子接替了职位。

孔子贫穷而且卑贱。等到长大,曾经做季氏的管理仓库的小吏,实物账目完全相符;曾经做管理牲畜的小吏,牲畜繁衍生息。因此当了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遭指责,在宋国、卫国被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处于困境,于是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叫他“长人”而对他另眼相看。鲁国重新优待他,因此返回鲁国。

鲁人南宫敬叔向鲁君进言说:“请帮助孔子到周。”鲁君送他一乘车,两匹马,一位小童同行,到周请教礼,因而见到老子。辞行,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是给钱财,仁德的人送人是用言语。我得不到富贵,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为你送行:‘耳聪目明观察入微却接近死亡的人,是喜好议论别人的人;渊博善辩无所不包却危害自身的人,是揭发别人罪过的人。作为人子不要表现自己,作为人臣不要表现自己。’”孔子从周返回到鲁国,从学的人遂渐增多起来。

这个时候,晋平公荒淫,六卿专权,向东征伐诸侯;楚灵王兵强,欺压中原各国;齐国强大而靠近鲁国。鲁国弱小,依附于楚国则晋国发怒;依附于晋国则楚国来讨伐;不防备齐国,齐国的军队便侵犯鲁国。

鲁昭公二十年(前522年),孔子大概30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过去秦穆公国家弱小,地方偏僻,他称霸是什么缘故呢?”回答说:“秦穆公国家虽小,他的志向很大;地方虽然偏僻,行为公平正直。亲身提拔百里奚,赏他大夫的爵位,从囚犯中起用,交谈三天,便把政事托付给他。凭借这些取天下,即使称王也是可以的。他称霸,成就太小了。”景公十分高兴。

孔子问道图孔子35岁,季平子与郈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鲁昭公,昭公带领军队攻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同进攻昭公,昭公兵败,逃到齐国,齐国将昭公安排在乾侯地方居住。事后不久,鲁国内乱。孔子到齐国,做高昭子的家臣,想因此见到景公。他和齐国的太师研讨音乐,听到演奏《韶》乐,便潜心进行学习,以致几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十分赞赏他。

景公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说:“君要像君的样子,臣要像臣的样子,父要像父的样子,子要像子的样子。”景公说:“太好了!的确,如果君不像君的样子,臣不像臣的样子,父不像父的样子,子不像子的样子,虽有粮食,我难道能吃到吗!”

另一天又再次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省开支。”景公十分高兴,想要把尼溪的田分封孔子。晏婴进见说:“儒者八面玲珑却不能遵循法度;傲慢随便,不能用来驾御臣民;看重丧事,放任哀思,破财厚葬,不能用来指导风俗;游说乞讨,不能用来治理国家。自从大贤绝迹,周室已经衰落,礼乐残缺为时已久。如今孔子推崇容颜服饰的阔绰,使上下尊卑的礼节十分繁琐,进退快慢的规定过分复杂,世代不能穷尽他的主张,当年不能弄清他的礼教。您想用他以便改变齐国的风俗,却不可能首先在平民百姓中推广。”

后来景公恭敬地接见孔子,没有请教他主张的礼仪。

有一天,景公留住孔子说:“用对季氏的礼节招待您,我办不到。”于是用介于季氏和孟氏之间的礼节招待孔子。齐国大夫想杀害孔子,孔子知道了这件事。景公说:“我老了,不能任用您了。”孔子于是启行,返回鲁国。

同类推荐
  •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我们祖先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的理性思考、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核心的内容已成为流淌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本书从上古传说讲起,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帝喾、尧、舜轮番登场。令人肃然起敬的身世之谜,补天教民的不世之功;夏、商、西周江山更迭,庸王丧邦,圣主治世,小人误国,贤臣辅主。
  • 锦衣卫创始人

    锦衣卫创始人

    (武侠新书,《盛世男儿歌》现已连载,请各位多多支持!仍旧是在明初的历史背景下勾画出的故事,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却意外来到了这个遍地狼烟的元末乱世。这一年,蒙元朝廷与各路起义军火拼正猛,朱元璋在郭子兴的手下刚刚展露头角。后世让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系统,还没有建成。而他凭借着自己一个后来人对历史的点滴了解,将要在这个时代下,亲手创立一个锦衣卫,成就万世功业……
  • 大明帝国之征服全球

    大明帝国之征服全球

    穿越木匠皇帝,小冰河已无法避免。平内乱,搞建设,练新军,征全球。----------穿越小说,开疆扩土,万人敬仰。都是小事。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强大?怎么才能让一个民族富强?教育,工业,土地,商业,法律,信仰,慈善。也许这里你会有所顿悟个人观点纯属娱乐。
  • 回到大明当商人

    回到大明当商人

    二十年前,一场争夺家主的战争,遗祸到下一代人间的恩怨情仇,二十年后,复仇而来,身为家主的许子明是否真的能战胜复仇者?清兵铁骑入主中原,剃发易服抹杀汉人传统,是战是降?主角在张煌言演讲会上怒而发声:“吾等汉儿,永不为奴”
  • 宋贼

    宋贼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陆云乃是现代大学生,被一阵惊雷震到九霄云外,来到了南宋。此时,金国,西夏虎踞北疆,大理吐蕃环伺南宋,朝堂暗弱,士无带甲之力,民以奢靡度日!北疆谁守?故土谁收?!!
热门推荐
  • 寡妇田前桃花多

    寡妇田前桃花多

    李七巧命硬,天命带克。嫁人新郎跨门跷了,一年后产一来历不明野种。没被沉塘据说是八字硬到一定境界,河神不收。但神婆说……阎王不是不收。三十岁以前天会收她,地会坑她,男人更会唾弃她……
  • 猎明

    猎明

    大明的锦衣卫与忠勇将士、朝鲜的僧人与青楼义女、日本的忍者与武士,共同激荡在四百多年前的东北亚战场上,万历皇帝、丰臣秀吉、朝鲜王子、努尔哈赤、西洋传教士等各大派别人物陆续登场。忠与义、刀与火、野心与权谋、智略与武勇,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三尺寒锋开天地,一腔热血为谁流?!
  • 邂逅你,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见

    邂逅你,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见

    涨薪无望、女友劈腿,陷入“青年危机”的张远决定和女同学尚澜创办“幸福馆花店”。期间,张远遇到“甜蜜蜜婚庆公司”的80后女老板兼单亲妈妈卫蜜,两人从“敌人”到“合伙人”再到“恋人”的过程中,误会重重,状况百出,最终事业爱情双丰收。同时也写到“伪破产富二代”孟博洋和“真破产富二代”尚澜、“上班族”程清和“继承者”蓝珊等80后青年之间趣味盎然的爱情与奋斗。
  • 蛇美人:卯上极品男

    蛇美人:卯上极品男

    人生若必要追逐爱情,你是否希望遇到这样一个男人?——你负天下人,他为你还;若天下人负你,他拥你入怀,然后……冷眼天下,袖手旁观。◇她是蛇妖,他是凡人。她艳若桃李、歹如蛇蝎;他纯白若梨、高洁如雪。蛇妖七七,第一次见到方若梨就想吸干他的精元。如此飘逸脱俗的人,人间少见,他的精元等于仙丹,没有不吃的道理。可是,她突然想咬他的喉咙、喝他的血,却屡屡不得手。不是他有人神庇佑,而是她自己决心不定。原来,梨花林里,她已对他一见倾心。她对他处处挑衅,强要他的婚姻、他的爱情。他欲逃无路,或者,从没真的要逃?她原以为,相逢就是有缘。而她,强求了一段情。原来,相逢不过是彼此的意外,他们根本没有缘!而情太痴,强生出一段缘,生生改变了老天排好的命盘。她只是向他强要了名分,而他向天强要了一切。因为,桃花树下,他已一望成痴…….我觉得这个简介很带感啊!觉得不带感的童鞋就忽略了它吧,直接去看文。相信我,这绝对是一个精彩又感人的故事。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登山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登山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佛说所欲致患经

    佛说所欲致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京不相信眼泪

    北京不相信眼泪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妙手萌妃

    妙手萌妃

    一场阴谋,让顾清言家破人亡,堂堂丞相府的大小姐沦为逃奴,年仅九岁的她,被人拼死送往一座山,并成为一个山野道士的徒弟五年后,一位自称是他夫君的人要将她掳走,师父还笑咪咪的双手奉上顾清言表示:????被掳回去的生活,虽然不愁吃不愁穿,但顾姑娘一生爱自由,怎能为这些东西控住手脚!不过,夫君长得有点帅,等她撩过瘾再说从此,顾姑娘献出十八般武艺将撩夫进行到底,顺便虐渣,杀敌,报仇四不误看她如何抱的美人归!
  • 海外明夷录

    海外明夷录

    明初大航海时代,伟大的航海先驱郑和率空前绝世的水师舰队,云帆高举,七下西洋,臣服数十国,辉煌记忆让人热血沸腾;其同袍、朋友分踪五大陆、七大洲,历险奇趣寻宝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