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0600000004

第4章 新闻语言呼唤生动

人们历来把快速、准确(指对事物如实客观的反映)作为第一性来衡量新闻报道的优劣。而在我们的国情中,政策性要求也摆在了与之同等的地位。正因为新闻报道注重了如此多的先决条件,很少有人对新闻语言的生动丰富甚至个性化的语言求全荷责。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似乎没有太大的推动力和引导力。

但是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在读者的知识面和阅读品位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越觉得我们的新闻报道(特别是政要、社会方面)充斥着格式化、雷同化的语言系统。这些僵化的语言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收听、收视和发行,也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比如在某一类的新闻报道中,我们总会见到“在××××××的关心指导下”来打头,而总又是一些标语口号似的语言做结。又比如一些破案性的报道,“案情就是命令”这样的语言几乎出现在每篇文章中。我们承认第一个使用这句话的人是很有些创意的,但不断步其后尘的人就显出在新闻语言上的惰性了。

面对新闻语言上的垃圾死角,一些最讲究语言生命力的作家、评论家大声疾呼,要求新闻从业者改变这一现状。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孙绍振先生就认为新闻语言应摆脱枯燥与单调,与文学作品一样,朝生动与丰富的方向努力。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新闻工作者也在努力摸索求变力图创作出新颖、生动的新闻语言。一些都市报、地方台更是在语言形式上有越来越大胆的突破,但这些努力只收到了局部的效果,语言无生命的现象尚未整体返青。

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把责任推在新闻从业者身上,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历史的因素。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经历了多场的政治运动,而作为“喉舌”的新闻不仅在宣传内容上要步调一致,其语言形式也无形中受到了某种“规范”。最典型的莫过于“十年动乱”,那个年代过来人应该非常熟悉报纸、广播报道中那些一成不变的语言格式:“在……胜利旗帜鼓舞下”、“乘……东风”、“……一定会夺取最后胜利”等等不一而足。语言被“制约”规范直接的后果是语言生命的弱化甚至死亡。但在那个政治高压的年代,根本无人敢于触及这个雷区,以至最终形成了小报抄大报、地方抄中央的局面。

尽管今天我们意识到了过去这些文章中语言的陈腐可笑,但也许没有做过彻底的反思与清算,所以在今天的一些新闻报道中,它的影子仍旧存在(正如文章开头所列举的那些例子)。诚然,一些政治、社会新闻讲究严肃和政策性,但它绝不排斥与拒绝生动性。当然要真正建立起一整套清新、生动的语言系统,除了新闻从业者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准,还需要管理审查制在不丧失原则下一定的宽容。

其次,我们不能不对教科书中有关新闻的一些定义和诠释产生质疑。由于它的真实性、客观性、政策性被置放于最高位置,而语言似乎属于从属的地位。但是事实中,我们对新闻的真实,客观存在自相矛盾的理解,结果常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某些新闻受领导的旨意,大大违背客观事实,假话、空话大话连篇;另一方面则拘谨守旧,不敢展示文作者的语言创造能力。对于前者的不真实,人们早已深恶痛绝,而对于后者的小心谨慎,却未引起人们的警惕。那么如何理解新闻语言的真实,客观?它是否追求在报道中纯粹没有主观色彩地记录客观事实?因为这实际关系到新闻报道语言的丰富生动。如果我们把视野拓宽些,也许就会对如何用语言把握客观事实有更丰富、多面的理解。

在外国某城市,曾发生了一架微型飞机坠毁的事件。依据新闻报道六要素的原则,记者在报道中告知读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等,必须尽可能了解到事故的起因,按我们理解,这个起因应该是客观,真实,容不得半点的猜测和臆想。但就在这件事起因的报道上,记者调动他的想象力,居然开了一个与事实明显出入的玩笑,说这架飞机“显然是由于飞行员忍不住打了个喷嚏而导致失控”。对我们来讲,这样的语言简直匪夷所思。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句话的幽默感和生动性。同样在强调真实的国外新闻界,这条新闻非但没遭到封杀,反而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作为典范性的报道来介绍。那么为何这条“违背事实”的新闻会被人接受呢?事实是,飞机自身的重量太轻,以致一股强的气流就把它给掀翻了。报道这条新闻的记者已经知道了这个原因,如果如实写出,其生动性就会大打折扣,他敏锐地抓住了微型与气流的关系,进而大胆的延伸出喷嚏(也算气流)与微型飞机的对应关系,成功地从事实中跨出了一步,写出了这样精彩生动的语句。而读者也绝不会被误导,真的相信一个喷嚏会掀翻飞机,反而会意地一笑之后自然地联想到气流的作用,从而悟出事情的真相。我们看到真实性并未打折扣。倘若这样的新闻出自一些缺乏想象力的记者之手,绝不敢以主观加以判断,至多会以转述的口吻写:“有人开玩笑地说……”这与自己正儿八经地说效果显然不一样了。

所以,如何理解新闻的真实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想在新闻报道中建立起生动丰富的语言,有时就敢于在事实的基础上有勇气地伸缩。我认为,艺术创作的规律与新闻写作规律并非毫不相干或相互排斥,在某些时候,两者存在交叉、相通之处。

当然,绝不等于说为了语言上的生动可以牺牲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社会新闻更不能冒险开这样的玩笑,关键是“度”的把握。通常情况下,新闻的语言是不可违背事实这一原则,但当真实的本质没有产生变异,报道未走向误导时,为了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应该允许记者在行文时有些主观性的东西。因为主观性的语言常常最具个性和生命力。不过大胆超越事实的界线在新闻报道中并不多见。绝大多数情况下,新闻的语言还应牢牢遵循客观事实。而问题恰恰在于,当记者按部就班陈述一件事情,他们的语言往往落入了某种窠臼。我们都十分熟悉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毫不夸张地讲,这个节目创办至今,其程序和语言的模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语言的单一性使主持人的个性形象难以树立。不管男主持或女主持似乎都出自同一张嘴发出同一种声音。有人或许会说,这种报道只要告知天气的有关数据、情况即可,无须做何种设计。事情真那么简单吗?其实,在国外天气预报节目是他们最生动最具创意的节目。他们会依据不同的天气营造相应的场景。例如,当雪季到来,主持人会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带着一副雪橇,像要外出滑雪度假。而所有的天气数据就在这样生活化的场景中通过主持人的生动道白或对话告诉观众。人们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天气情况当然轻松。不过没有场景的设计并不等于一定没有生动的语言效果。如今在一些地方台,他们的语言创新的能力在某些方面已大胆地超越了中央台。例如,福建省的新闻频道在天气预报这个栏目中,尽管形式没有多大的突破,但用语却颇有创新和讲究。某年一次台风袭击福建后,主持人在播报天气情况时,完全把台风拟人化,说“‘她’进入福建后,在全省境内流连徘徊,期期艾艾就是不肯折回海上”。这种形象化的描述留给观众的印象显然更强烈。不过这里的“期期艾艾”一词似乎不够贴切。我们知道这一成语是形容人的口吃,而非行动的延宕拖沓。从主持人的介绍看,台风的情况显然属于后者更为合适。而当行为和语言两种意思同时出现时,观众很不容易从一个理解层面瞬间跳跃到另一层面。尽管如此,这则预报还是比较生动、活泼的。

建立生动活泼的语言,很重要一点是要敢于注入自己的主观色彩,从而建立起个性化的语言,历来新闻报道被认为排斥主观。有人认为,客观事物存在本身就具有倾向性,你只要照实纪录,就有了好坏之分。比如一个人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负伤,这样的事件报道出来本身就包含了是非的判断,包含了作者的价值取向。听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稍加细想就显不足。因为,即使是客观报道,文作者也不能冷冰冰地叙述,他的是非感、价值取向一定会从字里行间透显出来,只不过有的比较隐蔽。更何况在新闻家族众多的文体中纯客观的记录肯定难以包打天下。很难想象像通讯、特写、专题等文体不需要借助描写、议论乃至抒情的手法而成就一篇文章,实际上文章最精彩部分恰恰是文作者主观介入最多的地方。描述使文章带入生动,议论则带入深刻,语言的感染力就是建立在文作者的主观见识上。越是个性化的语言就越有感染力。曾任美国《费城每日新闻》记者和撰稿人理查德·艾里古德一贯以文章辛辣、炮火猛烈而著称。随之而来的是他的语言直率、简洁而具有号召力。1925年11月21日,他写的一篇仅122个单词的社论至今仍是众口交赞。社论评述的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雷纳德·爱德华。文章标题为“是的,电椅”。第一段就一句话:“大约是雷纳德·爱德华上电刑的时候了”,而结尾仍是一句“让他坐电椅”照应开头。语言的确简洁,但其主观情感却力透纸背。他的另一篇社论《我们一定疯了》对美国枪支泛滥进行毫不留情的抨击。文章的第一段也是一句“我们一定疯了”,而结尾也采用了相同的句子。其语言风格可见一斑。尽管文章也理性地分析了枪支管制的必要性,但作者也看到,这种所有正常人都认为必要的举措却在美国这个所谓最民主、仁道的社会中行不通。如此不可思议的事使他以愤懑之情代替客观分析来解释现状的成因:“只有一个讲得通的理由,我们一定疯了。”有人认为艾里古德社论的导语和结语是典型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艾里古德式写法”。其实并非摸不着头脑,只是他建立了自己的语言风格,散透着另一番的感染力。这篇文章就获得了1985年度普利策新闻奖。

今天新闻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新闻人物詹姆斯·赖斯顿说过:“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如今进入了21世纪,我们仍然看到20世纪的时代在延续。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以更加精益求精的态度写好、写活每一篇新闻从而无愧于这个时代。此外,我们毕竟是从前一个世纪脱胎而来,那么是否该从连缀的精神脐带中汲取19世纪语言大师们的营养,来丰富对当今时代的表现力呢。

同类推荐
  • 尚书(全集)

    尚书(全集)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类史书,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学者补充进去的,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其中,“虞书”是虞舜(五帝之一)在位时的政治文献汇编,“夏书”是传说中夏代的政治文献汇编,“商书”和“周书”则为商代和周代的政治文献汇编。本书以六种文体划分,分别为典、谟、誓、诰、训、命。每一篇都包括了原文、注释和译文三部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 山河长吟

    山河长吟

    陈长吟写山水写遍了陕西,又写向了域外。从古城西安《长安风度》写到陕南《陕南风韵》,再写到陕北《黄土风物》,在陕西地域之外又写到了《青藏风情》。所写的山,大到名山,小到无人能知的无名山;所写的水,有黄河、汉江这样的母亲河,有村庄的小河小溪这样的流水。
  • 哈佛之道

    哈佛之道

    仲秋,赏叶的时节,美国东部新英格兰的红叶据说是最壮观的。好大的一片美丽!色彩的海洋,树叶的大潮,不动声色但却义无返顾地蔓延伸展,向南,向南!从加拿大的南端,跨过白山,分分秒秒都在行进、占领,行迹所至便毫无商量从从容容地涂染出一片绚烂的金黄,它就这样夸张地展示妩媚和美丽,倾倒无数游人。这片红叶潮席卷翻飞铺天盖地,漫过麻州,来到康桥,来到了查尔斯河畔,来到了哈佛。秋叶之美,贵在成熟。三百五十余岁的哈佛,红叶点缀在层层幛幛的古老校舍中,写意了成熟的另一种美感。宁静、庄严、深沉、厚重,且又充满人气。十月金秋,十月哈佛,醉人的时节,醉心的学府。
  • 格萨尔王传:藏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格萨尔王传:藏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气势磅礴,流传广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本译本以华甲同志的青海贵德分章本为底本,分为在天国里、投生下界、纳妃称王、降伏妖魔和征服霍尔五章,语言简练优美,富有生命力。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顺风车老公

    顺风车老公

    她居然有老公了,而她最后一个才知道。请问这是肿么回事?帅帅老公赶不跑也就算了。可动不动逼她一起洗洗睡,这就不能忍了。她诚心建议:“大叔咱俩离婚好不?”“离了婚谁帮你撑腰?”他微微一笑,“乖乖喊声老公,老公让你翻身做主人。”她明明要把他踹飞银行系,结果猛眨星星眼:“……老公,真的?”“当然是真的。”他似笑非笑,“记着,生一个,送宝马;生两个,送宝岛……”“那——”她眼巴巴地瞅着他,“生三个呢?”
  • 仙道贵胄

    仙道贵胄

    新书《我的诸天轮轮回者》:时空神教教主江胜,御使用无尽轮回者,猎夺诸天宝物。本书标签:仙侠版天才高富帅.浮世三千,道法无边,玄灵大世界,有九大仙庭威震天下。这一日,一座亘古流传的仙庭中,有着一位命中注定的天骄从灵晶之中解封,袖手天下,一幕繁华。
  • 女友来自新世界

    女友来自新世界

    “恭喜你被上海大学人类学专业提前录取!当然,我们实际上学的是狩魔。”一项废材的超能力,一名来自未来的三无少女,一张诡异的录取通知书……叶南原本平静的人生就此改变。“我叶南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儿跳下去,也再不当狩魔人了!太TM穷了,连个QQ会员都充不起。”“真香。”P.S.单女主倾向,日常篇幅较多,大结局happyend
  • 截教巨兽

    截教巨兽

    历经三皇与五帝,遨游四海求道一。搬山倒海神通大,水火奥妙无人及。真身修的千万丈,乾坤等闲手中析。若问玄门哪一个?截教仙家玉玄机。
  • 娇妻出击:慕总请轻宠

    娇妻出击:慕总请轻宠

    一夕之间,江城第一名媛沦为落魄千金,人人都在叹息从此江城上流社会再无蒋轻故三个字,却没想到她转眼投入了江城最矜贵,最神秘,也最淡漠的慕司承怀里,江城谁人不知他对自己的妹妹盛宠到因为一句话就答应终身不娶了?可什么时候慕家大少开始高调宠妻了?某天早上,一沓离婚协议书扔在了办公桌上,某女面色平静:“慕先生,我们离婚吧。我们不适合。”慕先生满脸不情愿,扔下报纸,瞥了眼那所谓的离婚协议,反问:“怎么不合适了?郎有情妾有意。你不是爱我么,干嘛要离婚?你舍得?”“舍得。”慕先生见太太面色严肃,突然慌了起来,也不装高冷了,傲娇回复:“可是我舍不得。慕太太也只能是你蒋轻故,我也只为蒋轻故洗手作羹汤……”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高原魂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高原魂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高原魂》收入的是作者创作的诗词,共169首。第一部分是作者在西藏工作期间所创作的。作者讴歌以“老西藏”精神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高原精神的先进人物,做出超乎寻常的奉献,这就是高原魂。第二部分为大多是作者退休之后参加全国的书法活动而创作的。
  • 蠢萌娇妻:傲娇总裁霸道宠!

    蠢萌娇妻:傲娇总裁霸道宠!

    【本书已经完结了,但是结局却没有更完……所以剩余的结局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看到……!】她,程淼淼,在自己的婚礼当天却发现新郎与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妹妹苟且……而自己也在酒后睡了别人,……岂料自己竟会莫名其妙的成了那人的私人助理,还被迫签了卖身契;“额……老板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不当讲!!”“你……我!!我不签,凭什么要我签这么不公平的合约!!”“就凭你睡了我。”“随便睡个人也没你贵啊!”
  • 囚

    刘治邦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他一边吃着虎家酱牛肉,一边品着上等小茅台,像活神仙一样,甭提有多么受用了。醒来以后,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好多年没有品尝过那种美味了。不想起来不说,这一想起来就放不下了,跟害了馋痨病似的,满脑子都是那种鲜嫩的牛肉味,赶也赶不走。他决定立刻就去买,一分钟都不再等了,等下去简直就是折磨和煎熬。拉开抽屉看看,里面有一张五十元的钞票,还有一些零碎的角币。他把五十块钱揣进口袋里,心想:五十块钱虽说买不上小茅台,牛肉还是可以买到一些的。虎家酱牛肉,那可真是难得的好东西哩。算一算,他已经八年没有上街买过东西了。不,严格说来应该是将近二十年。
  • 世宦

    世宦

    徐元做梦都想当一回反派,可偏偏遇上了前妻。独一无二的金手指,莫名成了阮妙菱的。 反派大旗摇摇欲坠,阮妙菱搅和的。 还好,这一次放飞理想的自己不是她的!(笑) ps:这是一对有志夫妇重聚首,让你只知过程,猜不到结尾的故事。
  • 昨日以前的星光

    昨日以前的星光

    你有没有这样喜欢过一个人,喜欢到全世界最讨厌他,却忍不住窥探他一字一句?对米乐来说,李无双就是那个人。明明在她考砸崩溃的下午,他唱了一首歌安慰她;明明在大雪夜,微笑承认了他们不仅仅是朋友,却毫无缘由地单方面决裂。从那时起,米乐就坚定地告诉自己不要再喜欢他了。一个未完成的莫名其妙请求,一个李无双抑郁症自杀的流言,令米乐一直愧疚在心,悄然关注李无双,却踌躇不前。十年后,一封十年前的时光慢递,一次与李无双的不期而遇,米乐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始终是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