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0900000003

第3章 早年的故事(2)

图书是进步的阶梯。北京师大附中的图书馆,曾经给了钱学森莫大的帮助:在(20世纪)20年代,我是北京师大附中的学生。当时学校有一个小图书馆,只有一间书库,但却是同学们经常去的地方。那间图书馆收藏有两类图书:一类是古典小说,像《西游记》《儒林外史》《三国演义》等,这类图书要有国文老师批准才能借阅;二是科学技术图书,我们自己可以借来看。记得初中三年级时,一天午餐后休息,同学们聚在一起闲聊,一位同学十分得意地说:“你们知不知道20世纪有两位伟人,一个是爱因斯坦,一个是列宁。”大家听后茫然,便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是从图书馆的一本书上看到的,爱因斯坦是科学伟人,列宁是革命伟人。但那时我们谁也不知道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创始人,列宁是俄国的伟大革命家,更不知道还有马克思、恩格斯。但这次茶余饭后的闲谈却激起了我对科学伟人和革命伟人的崇敬。到高中一年级我就去图书馆找介绍相对论的书来看,虽不十分看得懂,但却知道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概念和相对论理论是得到天文观测证实了的。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很注重外语教学,有的课程用英语授课,钱学森的英语基础就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到了高中二年级,钱学森还选修了第二外语德语。

“豆腐乳卤加稀饭”

如果说“豆腐乳卤加稀饭”曾经救了钱学森的命,你一定以为是天方夜谭。

其实真有这事儿。

话说钱学森从北京师大附中毕业之后,在1929年9月考取了位于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如今,当人们称呼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钱学森当初是学铁道机械工程的。

钱学森是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交通大学的。钱学森曾回忆说:

我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二部(理科)毕业后,于1929年夏考入交大机械工程系的。记得当录取名单在上海《申报》公布时,我在机械工程系的名次是第三;第一名是钱钟韩,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第二名是俞调梅,现在的上海同济大学教授。不过他们二位后来都转入他系,只有我留在机械工程系,于1934年毕业于机械工程铁道机械工程门(注:指专门化)。

钱钟韩,后来成为工程热物理和自动化专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即院士);俞调梅,同济大学教授,武汉长江大桥、上海宝山钢铁厂顾问。

钱学森就读期间交通大学校门为了便于就近照料自已的独生子,钱学森的父亲居然辞去了在北京的教育部的公职,来到浙江省教育厅任职。这样,钱家从北平迁回杭州,住在方谷园。每逢寒暑假,钱学森可以就近从上海回到杭州,跟父母、祖母团聚。

钱学森顺顺当当在交通大学念完了一年级。就在这年——1930年的暑假,钱学森离州,却意外地遭遇人生的第一场风暴。

那是在钱学森即将度完暑假的时候,突然腹泻、头痛,高烧达39~40℃,皮肤上出现玫瑰疹斑。钱学森的体质向来不错,不大生病,而这次患病来势汹汹。父母急请医生诊治,断定钱学森染上伤寒。

祸不单行,钱学森的袓母也与钱学森同时发病。

伤寒是伤寒杆菌随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消化道而引起的。伤寒杆菌随血液流进入肝、脾、脏、肾和骨髓后大量繁殖,产生大量体内毒素,使患者发高烧,严重的会造成肠道出血或穿孔,导致死亡。在当年,伤寒是相当严重的传染病。在19世纪50年代,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与俄国之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双方总共阵亡50万将士,而其中因伤寒而死亡的士兵是因作战而死亡的9倍,达45万人!

西医治伤寒,首选的药物是具有广泛杀菌作用的抗生素青霉素。青霉素早年的译名为盘尼西林,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1928年发明的,1944年才进入中国。所以在钱学森患伤寒的年月,西医对伤寒几乎束手无策。

钱学森的父亲求助于中医。一位中医给钱学森开了一个偏方,即每日吃三顿豆腐乳卤加稀饭。钱学森遵医嘱连吃了三个月,伤寒病居然痊愈了!

这可能是由于“豆腐乳卤加稀饭”使饮食清淡而干净,止住腹泻,消除了高烧。

不过,这“豆腐乳齿加稀饭”并非万应灵丹。钱学森的袓母当时也如此这般治疗,却不治身亡。当然,这可能是因为钱学森年轻抵抗力强,而老祖母毕竟上了年纪。

钱学森后来回忆说:我在上海读书时患了伤寒,请一位中医看,命是保住了,但是却留下了病根。那位中医没有办法去根,就介绍我去找铁路上的一个气功师调理,结果除了病根。练气功可以在屋里进行,很适合我,所以在美国时也没有中断。

钱学森对中医和气功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始于这场伤寒症。钱学森晚年仍每日坚持练气功。

虽然康复了,但是这场大病耽误了不少时间,使一向用功的他不得不暂时休学一年,在杭州养病。

绘画和音乐的“发烧友”

一位朋友听说钱学森喜欢画,打算买几幅画送他,心想钱学森对于这样的“雅礼”总会收下。正巧,在送画之前,他跟钱学森一起去参观一个画展,钱学森一边看画,一边随口对画作发表评论。那位朋友一听,钱学森对于绘画非常有见地,在绘画艺术方面的修养非同一般。回去之后,那位朋友打消了买画送钱学森的念头,因为他知道,他准备买的那几幅画,钱学森肯定看不上眼!

作为导弹专家,钱学森怎么会对绘画也那么在行呢?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养病的那些日子里,钱学森在父母陪伴下,常去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漫步。绿柳拂面,轻波荡漾,人在湖畔,宛如画中。父亲钱均夫聘请了一位画家,教钱学森画国画。钱学森是个聪明人,很快就掌握了山水国画的技巧。钱学森对父母说:“在观察景物,运笔作画时,那景物都融会在我的心里。那时,什么事情都全部被忘掉了,心里干净极了。”

钱学森从此不仅喜欢绘画,而且懂得如何鉴赏画作。

后来,钱学森在交通大学临近毕业时,他所在的1934级的级徽以及校友通讯录的封面,都是他设计的。

钱学森对于音乐,更加在行。

1935年,钱学森因赴南京报考留美预备生,住在父亲钱均夫好友厉家祥家。厉家祥夫人毕业于国立上海音专钢琴科,常在家中弹钢琴。后来厉家祥的儿子回忆说: 女主人一曲弹完,钱学森才开口,说:“你弹的是PourEllse吧。”之后他就饶有兴致地与女主人聊起了音乐,从《致爱丽丝》乐句的处理、和声的色彩到他个人对不同严肃音乐的偏好和见解,再到西洋音乐家们的轶事掌故。钱学森谈兴甚浓,看得出他对音乐有着纯粹的热爱。那位女主人越聊越觉得吃惊,钱学森在论及音乐时不经意间引出的许多音乐家的掌故连钢琴专业出身的她都还不知道,她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钱学森的谈话很有深度,很有见地,他对音乐也很有领悟力。

在休学养病期间,钱学森除了作画,还以音乐为友。

宋朝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传诵一时:“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的原意是讽刺南宋小朝廷赵构逃到江南,只求苟且偏安,不思收复中原失地。不过诗中这句“西湖歌舞”倒是道出杭州深厚的音乐、舞蹈底蕴。出身杭州豪门的钱学森,也有几许音乐细胞,尤爱吹奏圆号。

1932年11月16日《交大三日刊》(第218期)报道,由袁炳南同学筹备组织,本校管弦乐队已正式成立,聘请德国人C.Y.VanHeyst(冯·海斯特)为指导,每周二、四下午四时在音乐室练习,预定12月公演。11名乐队成员及准备的曲目里,钱学森演奏的是Euphony(圆号)。海斯特当时是上海工部局乐队指挥o钱学森还学会演奏多种乐器。

据钱学森回忆,他是在同级同学林津的“动员”下加入交通大学铜乐队的:我在交大读了五年,因为在一年级与二年级之间的暑假快终了的时候我害了伤寒,康复时间长,只得休学一年。但休学一年对我也有好处,乘机看了些科学社会主义的书,对当时政府的所作所为知道了点底细,人生观上升了。于是再回到学校读三年级时,一到每星期一上午的“纪念周”就想逃,不愿恭听黎照寰校长的讲话。正好这时间同级的林津(也是北师大附中的)来动员加入学校的铜乐队,说在“纪念周”开始时乐队伴奏后就可以退席。我欣然从命,学吹中音喇P八。

据交通大学档案记载,1933年的《军乐队成员名单》《学生会管弦乐队成员名单》《雅歌诗社成员名单》《口琴会名单》里,都有钱学森的名字。

当时钱学森每天要花半小时练习圆号。他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得到过一笔奖学金,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到上海南京路去买俄罗斯作曲家格拉祖诺夫的《音乐会圆舞曲》唱片,足见他对音乐的痴迷。

1935年,24岁的钱学森在第四期《浙江青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音乐与音乐的内容》的文章。一个理工科的大学生能够对音乐发表独特而深刻的见解,表明了他对音乐的喜爱和修养。

后来,钱学森与女高音歌唱家蒋英结为百年之好,对于音乐的共同爱好使他们成为知音。1950年至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遭到软禁,他常常吹木箫,夫人蒋英弹吉他,两人在家一起演奏17世纪的古典室内乐,以排遣心中的无限郁闷。

经过一年的休养,1931年暑假结束之后,钱学森又回到了交通大学。

请求老师扣分

又是一个小故事。故事虽小,却折射出钱学森严格自律的可贵精神。

那是1980年,钱学森回到上海,来到母校交通大学,金悫(quS)教授拿出一份珍藏了47年的“文物”,说起1933年的一段回忆。后来,金教授把这件“文物”捐给了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永久收藏,而金教授讲述的故事在上海交通大学也传为佳话……

同类推荐
  •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他们在各方面都正好相反。威廉·克拉波(比利)·杜兰特,一个从高中辍学的学生,是个浮夸的梦想家和赌徒,重视人际关系,喜欢冒险。而小阿尔弗雷德·斯隆则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工程师,是严厉的管理者和经理人,重视数据和逻辑(当然还有利润)。比利勇敢地蔑视当时的工业和金融巨头,奋然创办了通用汽车公司。斯隆则将其转化为世界上最大而且最成功的企业,不管怎样,今天,全球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还在应对他们两个入在20世纪前50年所创造的那些先例的影响。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名人传记丛书:史蒂芬孙

    名人传记丛书:史蒂芬孙

    名人传记丛书——史蒂芬孙——“蒸汽时代”的领路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红秀

    红秀

    20世纪东方先锋女性传奇
  • 暴虐之君:商纣

    暴虐之君:商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暴虐之君:商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暴虐之君商纣的一生。
热门推荐
  • 三万佛同根本神秘之印并法龙种上尊王佛法

    三万佛同根本神秘之印并法龙种上尊王佛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家婚宠:琛少的娇妻

    独家婚宠:琛少的娇妻

    【云朵新文:盛世蜜婚:陆爷宠妻成瘾【甜宠+养成一对一】】有些人,藏在心里就是一辈子。无论过去多少年,也挥之不去!在陆寒琛的心里就藏了那么一个女人。一藏就是很多年。陆寒琛说:如果今生不能娶那个女人做老婆。他宁愿一辈子单身!五年后,苏城的机场。苏以沫刚刚下飞机就被陆寒琛堵在了机场。“既然回来了,那就去领证吧。”不由苏以沫拒绝,陆寒琛拉着苏以沫就往民政局去。直到两个红本本拿到了手里苏以沫还有些回不过神来,她居然从苏以沫变成了陆太太了。......
  • 无情症

    无情症

    被世间众生冤枉成罪人,七情六欲尽失,为求死而活。“两年之后,这个罗盘会彻底改变一切你以往所有的认知,到底是罪人还是英雄,你做好选择了吗?”大火中的预言,原本以为只是一个疯子的笑话,却没想到在两年后真的应验了,颠覆科学认知的奇特领域,打碎了数年来稳固的认知。“我从来都没的选择,不是吗?”
  • 兰德学院纪事

    兰德学院纪事

    十六岁的莱西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卡洛斯大陆有名的魔法学院——兰德学院,本以为在学院的三年会充实而平静,却没想到一开学就遇到种种怪事。院灵失踪、继承权战、毕业礼物。莱西不得不接受这些来自命运的考验,开始了这漫长魔法之旅。
  • 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本书通过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和台湾地区参加国际活动问题的研究,试图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并提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模式运用于解决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空间问题上的路径与方法。本书从一个宏大的政治框架和政治背景的视角来看台湾问题,在方向、思路和视野方面,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台湾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 望闻录

    望闻录

    望者看也,闻者听也。就是我们把用看到的听到的那些诡异的事情记录下来。您可以当成故事来听,也可以当成真事来看,其实我想告诉你们的就是——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简单……本故事纯属娱乐,如有雷同,绝对是巧合!
  • 灵鼎

    灵鼎

    强烈推荐玄幻作品《狂武神帝》,欢迎大家阅读观看!落魄少年被活埋意外获得逆天小鼎,化作他的本命法器,助他迅猛修炼,等级狂升,走上一条强悍的修真之路!
  • 自杀的轨迹

    自杀的轨迹

    如果你欺骗了生命,那么你的生命只会在死亡的一刻灿烂。如果你欺骗了自己,你的一生,无论过得如何辉煌,你也只是行尸走肉。如果你欺骗了爱情,那么,你死后不会有灵魂。如果生命充满了欺骗,守住又有何用,不如追寻死亡的轨迹。对于我,是欺骗的结束。对于你们,这一切,刚刚开始。最好不要把啤酒和白酒混着喝,晕得厉害。这是高毅在惊醒后的第一个反应。月光从敞开的窗醉醺醺地爬进来,瘫软在双人床上,醉倒成一面永不会被褶皱的床单。高毅翻过身,仰面躺着,手脚尽量张开,摆成一个“大”字。身边没有吕鸿。这是他的第二个反应。
  • 寂灭万尊

    寂灭万尊

    神武大陆,万族林立,群雄并起。这里,有圣者震古烁今,有魔头屠城万里,更有神灵只手遮天。一代兵王李逍,穿越到废物身上,身怀绝世武魂,手持无上神兵,勇闯九天十地。杀圣者,斩魔头,诛神灵,何人能挡?踏妖龙,灭大帝,戮神尊,何人能拦?掌轮回,握生死,缘起缘灭。只因她,独守空城,那空城,只容一人。
  • 重生之嗜血庶女

    重生之嗜血庶女

    “姐姐今日真是美极了。”苏锦珍将最后最后一只金钗插上坐在铜镜前那个一袭红衣的美丽女子的鬓上,眼前全是羡艳和奉承。红衣女子扬唇轻笑,并不做声,倒是一边的嬷嬷开口道,“皇后娘娘可是西凉第一美人呢!”红衣女子听了嬷嬷的话唇边的笑意更深了些,那个嬷嬷看了看苏锦绣的样子心里喜悦更甚,看来自己的马屁是拍到了,如今心里只想着等一会子皇后娘娘会赏自己什么东西,今日可是皇后娘娘与皇上的大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