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9600000004

第4章 《资治通鉴》的问世(1)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给《资治通鉴》起名的不是司马光,而是宋神宗。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故赐书名《资治通鉴》。

(一)历史背景

任何一部伟大著作的问世都不是偶然的。换句话说,首先是由于当时的社会需要,同时也必须具备撰写该书的有利条件。《资治通鉴》的问世就是这样。

1.社会要求

司马光生于北宋中叶,严重的政治危机是《资治通鉴》问世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危机四伏,形势严峻,集中反映于以下两点。

第一,国内出现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具体说来,首先是阶级矛盾。在宋代,土地兼并始终是一大问题。如果说这一问题在太宗时期已经发展得相当严重,到仁宗时,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必然激化农民与封建地主的矛盾。按照一般的历史规律,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多半发生于王朝之末,而北宋王朝则不然,农民起义发生时间之早,为以往所罕见。例如,还在建国初期就爆发了王小波、李顺的起义。起义范围之广也相当惊人,仅仅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就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爆发了规模不等的农民起义。在阶级矛盾激化的同时,宋王朝又有日益严重的“三冗”之患。所谓“三冗”,系指宋朝的冗官、冗兵和冗费。先说“冗官”,宋朝开国之初,设官分职,尚有一定数额。以后随着荐举、征召、恩荫(因父祖官位而子孙被授予官职,称为恩荫)、杂流(即杂色入流,流外官转授为流内官)、祠禄(宋代设祠禄之官,以佚老优贤,这些官员不任实职,只以此坐食俸禄)、科举等各种政策的推广,各类官员的数量犹如滚雪球般迅速发展起来。据文献记载,宋真宗景德(1004—1007年)、祥符(1008—1016年)中,文武官员总数为9785人,至仁宗皇 年间(1049—1054年),内外官署总数已经达到17300余人,其中还不包括未授差遣的京官、使臣及守选人(有出身而等候授予差遣的人)。与前期相比,不过40余年,人数竟然增加了一倍(《包拯集》卷一)。再说“冗兵”,据《宋史·兵志》记载: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5年)登记兵员378000,其中禁军马步193000;太宗至道年间(995—997年)登记兵员666000,禁军马步358000;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年)登记兵员912000,禁军马步432000;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登记兵员已达1259000,禁军马步826000人。因而翰林学士孙洙沉痛指出:“前世之兵,唯有猥多如今日者也。前世制兵之害,未有甚于今日者也。(《挥 录余话》)。“冗官”“冗兵”使官俸和粮饷成为一项庞大的财政开支,出现了可怕的“冗费”现象。例如,在宋真宗时期,宗室、吏员受禄者不过9785人,而到宋仁宗宝元(1038—1039年)以后,受禄者增加到15443人。“三冗”现象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试以宝元元年(1038年)京师出入的金帛为例,当时入1950万,出2185万。“三冗”如此严重,“用度不得不屈”(《宋史·食货志》)。

第二,“国际”存在日益危险的民族矛盾。就当时“国际”形势而言,对宋王朝构成巨大威胁的是北方的辽国和西方的夏国。在与辽、夏两国旷日持久的战事中,宋朝由于军制腐败、缺乏训练、指挥无能,伤亡损失惨重,因而对外路线长期采用屈辱、妥协政策。例如,在与辽国订立的“澶渊之盟”中规定,宋朝每年向辽方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庆历四年(1044年),宋朝又被迫每年向西夏“赐”“赠”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另有茶叶三万斤。然而,屈辱、妥协只能苟且偷安一时,却不能换得永久的和平。宋仁宗熙宁七年(1074年),辽道宗因不满足于原先每年从宋廷所得的银绢,又公然提出索取河东黄嵬山地,便是一例。

正是在局面日益严峻、朝野“求治”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范仲淹、韩琦等人的“庆历新政”发生于前,王安石推行的变法革新继之于后。同“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一样,司马光耕耘史苑,奋力著述,同样是危机形势的强烈呼唤所致,只不过是不同形式罢了。

特定的学术背景是呼唤《资治通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截至宋代,流行于社会的史籍主要是三种体裁——纪传体、编年体和政书体。然而,三大体裁中没有一种著作能直接贯通于宋代。换言之,北宋时期的史学领域中,急需一部能系统反映上起古代,下接宋室的通史。

2.有利环境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之所以能在北宋中叶产生,并且很快广泛传播而风行天下,除了其他因素外,当代社会造就的有利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是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仅以垦田为例:宋太祖开宝(968年)末年,垦田2952320顷60亩,到宋太宗至道二年(997年),已达3125250顷25亩,及至宋真宗天禧五年(1022年)已猛增到5247584顷32亩(《宋史·食货志》)。与此同时,手工业、商业也有明显发展,适应商品货币关系需要的“交子”也在真宗初年问世。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义,衣食足而知荣辱。礼兴于有而废于无”(《史记·货殖列传》)。繁荣的社会经济为文化事业的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次是科举规模的扩大。中国的科举制度自唐代确立后,至宋代又有很大发展。以录取名额计,唐代290年间,经贡举、制举、童子举等方式共取士20619人,平均每年录取71人;宋代320年间,通过各种形式录取115427人,平均每年 361人,约为唐代取士人数的5倍。赵宋皇朝通过大规模的开科取士,更加广泛地为地主阶级各阶层打开了入仕大门。从此,为数较多的庶族地主子弟亦可跻身仕途,获得了参政机会。这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是科技发明和藏书事业的兴盛。继唐代发明雕版印刷之后,北宋时期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重大发明意义深远:以往编著史籍主要依靠抄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数量不多、质量不佳,因而在北宋以前,一书难得有较多复本。随着印刷术的应用,复本日益增多,藏书事业也日益兴盛起来。北宋不但有国家的史馆、昭文馆、崇文院等重要藏书机构,各地州学也建有藏书阁,民间的私人藏书之风也随之兴起。图书的大量出版和收藏,使图书的流通也得到空前发展。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四)。

第四是统治者对史学的高度重视。历史文献垂训鉴戒的重大作用,早在先秦时代已经显示出来。秦汉以降,统治者对史学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例如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不但“于中书置秘书内省,以修五代史”(《唐会要》卷六三),规定房玄龄总领监修,魏征总加撰定,而且亲自参与《晋书》的撰修。自此以后,官修史书、大臣监修的制度历代相沿。北宋建立后,史学如同在唐代一样受到重视。“二十四史”中的《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便都是在宋代前期完成的。宋朝君臣对史学的高度重视,在宋仁宗为《新唐书》所写的诏书中可窥一斑:“古之为国者法后王,为其近于己,制度文物可观故也。唐有天下且三百年,明君贤相,相与经营扶持之,其盛德显功,美政善谋,固已多矣。而史非其人,记述失序,使兴败成坏之迹,晦而不章,朕甚恨之。肆择廷臣,笔削《旧书》,勒成一家”(《文献通考·经籍考》)。正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如此重视史学和大规模的修史活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史学地位,扩大了它的政治影响,将众多的文人学者吸引到了史学方面。

第五是广泛开展的学术活动。北宋时期,学术领域相当活跃。放眼哲学方面,弘扬儒学之风再起。当时的理学,特别是客观唯心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如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人,大体都活动于司马光稍前或同一时期,他们的思想对当代及后世具有重要影响。在文学方面,可谓异彩纷呈。以欧阳修为领袖的古文运动力克晚唐以来浮靡怪诞的文风,范仲淹、苏轼等人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就诗歌而言,历经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等人的努力革新,致力现实主义的诗风至北宋中叶已有很大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俗讲和变文在北宋时期已演变成了“说话人”的话本。话本的内容,或演说佛经,或专讲“三分”“五代”等历史故事。在当时,甚至有许多人以此为职业,成为专讲故事的大家,仅开封一地就不下二十余人。那些热心学习历史和急切熟悉历史的听众队伍中,不仅有为数众多的中下层人士,还有不少达官贵人。宋仁宗本人就是其中一员。他非常喜欢听讲和阅读话本,甚至下令每日为他讲述一个故事。在一般文献的整理方面,大型汇编的问世也相当引人注目。宋太宗时期,李 、扈蒙等人编纂出《太平御览》,这是一部有一千卷之巨的大型类书。太平兴国间还编出一部上继《文选》的诗文总集《文苑英华》,亦有千卷之巨。宋真宗时,王钦若、杨亿等人奉敕编出《册府元龟》一千卷,这是一部比《太平御览》规模还大的丛书。

以上便是司马光《资治通鉴》得以产生,产生之后又得以迅速广泛传播的社会环境。

(二)著述始末

对古今中外任何一位真正的史家来说,即便撰写一部最普通的作品,也必须有一定的指导思想,一定的工作条件,还要付出一定的劳动和汗水。《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其编著目的的鲜明性、文献资料的广博性以及整个编撰过程的艰巨性,是撰写一般历史文献无法比拟的。

1.致用当代的动机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其根本目的自然是古为今用。具体来说,包括“为君”和“为民”两个方面。

所谓“为君”,就是编书是为了君主,即为了皇帝“御览”,这是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主要目的。关于这一问题,司马光在写给皇帝的《进〈资治通鉴〉》中说得极其明白:

同类推荐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以孝齐家(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齐家(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立足于新时代进程和学术研究成果,对衣食住行、婚姻生老、丧葬祭祖、节日、信仰等社会风俗中承载的孝行为和孝意识进行系统介绍。对孝文化风俗中所涉及的人物、事迹,以及衍生出的典故、名词、成语、谚语,均考述源流嬗变。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说起北美,你会有什么印象?华尔街、“9·11”事件?还是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你知道美国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旅美作家蔡真妮,用幽默亲切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她和周围的中国人在北美生活的逸闻趣事、她亲身经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撞击,展现了北美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许多故事读来令人莞尔之余,让人对美国、美国人、美国文化有了具体的了解。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2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2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热门推荐
  • 辛夷传

    辛夷传

    这是一本北宋仁宗年间,用不同笔迹书写了二十年的日记。 明道二年,汴梁皇城。天后已死,新皇初立。朝中权臣,后宫闺阁。人心难测,杀机重重。仙韶院女乐张氏,八岁入宫。初为御侍,再成修媛。享尽恩宠正当时,突逢丧子。被贬美人,却又一夜忽为贵妃。看似春风得意,终竟暴毙龙床。仁宗重臣,包拯,苏轼,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吕夷简,对其无一不恨。究竟欲海浮沉中的一名小女子,是坏了谁的仕途,毁了谁的权道?
  • 再喊一声爹

    再喊一声爹

    这是一部记实体的小说。一段缱绻悱恻的爱情故事。父亲和他的孩子们,奉献与感恩,旧思想与新观念的碰撞与交融,爱与恨,喜与乐,忧与愁的感人故事。文章以亲情为主线,以爱情为辅线,以家庭为背景,展现父亲的刚与柔,慈与狠,喜相逢、伤离别、无论历经怎样的人生风雨,决不向困难低头,一心向上的别样情怀。
  • 晦台元镜禅师语录

    晦台元镜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聚散两依依

    聚散两依依

    1979年,经过了八年的爱情长跑后,琼瑶终于和相识了十六年的平鑫涛结婚,同年,她创作了小说《聚散两依依》,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之间魂梦相依、聚散缱绻的心路历程,显然也正是她和平鑫涛之间爱情的真实写照。盼云嫁入钟家没多久,先生便过世,在宠物店里买狗,遇见了风流倜傥的高寒。而后一次同学聚会上,高寒认识了清纯可爱的可慧。在一次到访钟家时,再次见到了盼云,对盼云心生爱慕。虽然盼云心里也爱着高寒,但顾虑到可慧也爱高寒,这令盼云陷入了迷茫纠结中……命运里的缘浅情深,聚也依依,散也依依。
  • 无明慧经禅师语录

    无明慧经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雪落梧桐花尽染

    雪落梧桐花尽染

    “卿卿,你跟我走好不好?”“什么?”他的声音几近于恳求,“你跟我走啊,我带你离开这里,去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好的地方……是哪里?”“鄞朝的皇城啊,我带你去皇城,那里是天子脚下……”鄞朝的皇都,那是她绝不该留恋的地方,在那里活着的人,心里一旦有了欲望,就会变得可怕,不择手段。曾因相思误年华,江山情重,美人轻。她终究是违背了曾经的信念,为了一人,甘愿堕于万丈红尘中。
  • 残忍的季节

    残忍的季节

    四月最残忍,从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混杂着回忆和欲望,让春雨挑动着呆钝的根。——艾略特《荒原》一张子川纵身一跃举手投篮的姿势是如此优美,简直要把许艺给迷倒了。许艺眼睛直愣愣盯着他,眼珠子骨碌碌骨碌碌地跟着他转,待到他篮下跨步时,直感觉呼吸紧迫,有点儿快要晕眩了。旁边的邵思琪说,哎,美女,你也太过分了吧,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许艺略微回过神来,说,怎么啦,我就是崇拜他!告诉你,张子川是我喜欢的,你们谁都别抢!
  • 探剑传奇

    探剑传奇

    玉狐遮面引风云,浪子豪侠舍命寻究竟。无双绝技藏君怀,英雄何止千金?斗转星移,江湖血雨,寒光夺命。处处危机,群雄斗邪佞,他,却偏要独行!江湖恩仇快意,不落一寸丹心!
  • 雪交亭正气录

    雪交亭正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幻性:宿主,要黑化!

    快穿幻性:宿主,要黑化!

    余砚绑定了一个徘徊在黑化之路,流弊又碉堡的宿主,于是——余砚每天盼望着宿主黑化,带他飞。在余砚的心心念念中,封亦终于,黑化了。黑化后的封亦,变得…既精分又辣鸡!然后,余砚的日常就变成了这样:封亦这个辣鸡被抓的时候——软软糯糯的声音传来:“呐,第一次见到你这么狼狈的样子。”封亦勾唇一笑,声音温柔缱绻:“你的荣幸。”小萝莉:“……”草!封亦这个辣鸡坐在车上临时学开车的时候——小萝莉坐在副驾驶上,面无表情:“你个辣鸡。”封亦抬头,放下手机,伸手扶了一下眼镜,“还好,比你身高高一点。”小萝莉:“……”我想弄死你!余砚:我绑定的到底是什么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