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0600000003

第3章 《官场现形记》(2)

考察艺术上的成败应结合作者欲表现的主题,看其艺术上的表现力是否体现了创作构思。讽刺小说诚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是“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去了文艺底价值”(《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但显而易见,李伯元的创作本旨并不在此。因为《儒林外史》中的那些人,多数本身就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尚多有可同情之处,而《官场现形记》中这些贪官昏官之可憎在于他们的胡作非为完全是在自己清醒自觉的意识支配之下进行的,是纯粹的误国害人的蛀虫,含蓄的讽刺是否足以揭露其劣行和发抒作者的愤怒之情却是一个明显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官场现形记》的巨大社会影响而一味贬低其文学意味,也不必讳言其显然的缺陷而挖空心思地去寻找小说中“笑”的艺术。因为一部成功的小说,其所运用的叙述方式、人物刻画手法以及语言风格必然与其所表现的思想题材相谐和。诚如胡适先生所言:“他只做到了‘酣畅淋漓’的一步。这书是从头至尾诅咒官场的书。”这里首先牵涉到作者写作此书的态度问题。茂盛的序中称“南亭亭长有东方之谐谑,与淳于之滑稽”,但与李伯元交厚者多持异议。其友许伏民认为“南亭盖今之伤心人也,闻其倾吐,无非疚心时事之言,莫由宣泄,不得已著为小说,慷慨激昂,排界一世”。

读者的阅读趣味和接受水平反馈于作者,使小说创作通俗化和商业化,这是近代小说的共同特点。因此,无论从作者的创作动机还是小说读者的结构上来说,都不同于传统的讽刺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谴责小说)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谴责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吉舒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这一批评极有见地,“谴责小说”一词尤其涵盖精当。对于《官场现形记》的讽刺风格,我们姑且称之为“谴责艺术”,因为它有自己的特点。讽刺是对于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可鄙可笑甚至可恶的事用艺术的笔触提炼概括出来,使人们觉得原来以为很正常很高尚的事情居然是毫无意义的。笑是讽刺文学的本质特征,笑的背后是不尽的回味和深深的思索。而谴责是把现实中人人见之欲唾其面的丑恶荒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出来,让人们认识到眼前心事的极端不合理,并产生强烈的愤怒和改变它的愿望和激情。谴责是嬉笑和怒骂的结合,带给读者的常常是面对荒诞事实的痛心和愤怒,而不单单是笑。《官场现形记》中的许多情节的描写是用作者独有的冷峻笔调刻画而出,如史传中的淡淡几笔却寓褒贬于笔锋,如实况的记录电影,使人如在其侧,亲目所睹,亲耳所闻。《官场现形记》揭露了大多数人所未知未详的为官者的隐秘,因而给人的荒诞之感尤胜于笑声。这种荒诞感得之于近于实录的冷酷的真实和完全隐藏着作者冷峻的观察和描绘,纵然从某种纯文学的角度来看缺少回味的余地,但却并不乏感人的力量,足以激起人的慷慨、激愤和对于现状的思索。如第十二回至第十八回写浙江防军统领胡华若征剿严州土匪,为邀功谎报匪情,却纵兵烧杀淫掠良民。当受害乡民状告作恶兵勇时,首县庄大老爷颠倒黑白,反以诬告之罪胁迫乡民。这一出闹剧,从发兵之初胡统领与僚属内部的尔虞我诈和魏乡绅的敲诈勒索,到最后胡统领浮造报销,冒功领赏,还花一万两银子买来“万民伞”和“德政牌”,而前来为他们送行的却是披麻戴孝、手执哭丧棒的灾民。作者用工笔白描的手法,完全没有浅薄的笑料,也未尝落一字褒贬。这种冷峻的笔调,已然突破了传统讽刺小说的写法,而带有现代现实主义小说严峻描写的意味。

另一方面,小说中也不乏一些颇富有幽默意味的情节。如自诩读过大半本“泼辣买”,却只会说一句“亦司”洋话的哨官龙占元,洋人无论说什么他都接一句“亦司”(Yes),结果却惹来一顿马棒,被打得头破血流(第三十一回);又如出使国外的温钦差,穷京官当惯的,太太不肯忘本,到了国外已然自己浆洗衣衫,晾在使馆的绳子上,“裤子也有,短衫也有,袜子也有,裹脚条子也有,还有四四方方的包脚布”,外国人见了不懂,说“中国使馆今天是什么大典?龙旗之外又挂了些长旗子、方旗子,蓝的、白的,形状不一,到底是个什么讲究?”这些诙谐的小品同样包含着巨大的否定力量,也显示了李伯元过人的讽刺才能。

《官场现形记》的人物塑造和小说结构方面是多为人所诟病的。前人对《官场现形记》指摘最多之处莫过于认为“官场伎俩,本小异大同,汇为长编,即千篇一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及其“联缀话柄,以成类书”的结构方式。然而细读全书就会发现,《官场现形记》是一部社会问题小说,他的画廊式的人物塑造和链式的章回结构也决定于其再现性的性质。

《官场现形记》的人物塑造是类型化、脸谱化的,确是明显的缺陷,不过同它出现以前的近代小说相比,由于取材多有原型,因而多数人物还是具有一定典型性的。作者始终抓住所有大小官吏追求金钱的共同本质作为贯通全书的主线,同时也并没有全然忘记他们的个性,从而以一系列漫画式的人物形象异常真实、深刻和集中地表现了官场中排挤倾轧的现状,实际上也一定程度地避免了“千人一面”的弊病。如同样是在谈武汉的赃官,但他们贪赃的手法却五花八门。何藩台明目张胆地将各种官缺分等出售,却因分赃不均而胞弟三荷包大打出手(第五回)。相比之下,傅钦差的手段则隐蔽得多。在表面上他“清廉”得出奇,一件布袍子、一双破鞋、一串木头朝珠、一顶发了黄的破帽子,便是他的全部行头。他一接任浙江巡抚,便声称“力祛积弊,冀挽浇风,豁免办差,永除供亿”,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杭州的大小官吏争买旧衣,打扮得“如一群叫花子似的”。但其实他“骨底子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人”,做一次副钦差,就贪了五十万两(第十九回至二十回)。身为高官的华中堂则更为高明,据说他“最恨人家孝敬他钱”,但送他古董顶喜欢。他暗中开了个古董铺,行贿者必须买他的古董他才受贿,一件古董周而复始地不知就为他带来多少银子(第二十五回)。又如那些不学无术的昏官,同样也昏得千奇百怪。“洋务中出色能员”毛纳新深得制台赏识,然而他的洋务本领只有两样:一是能背诵过了时的《江宁条约》;二是会把辫子剪成短发(第三十五回)。南京候补道田小辫子,为显示自己的“才能”,搜肠刮肚地写给制台一个条陈,其中三条却是:一不准士兵吃饱,打仗必然勇敢;二是把士兵的眉毛剃去一条,便于捉拿逃兵;三是给你士兵“一齐画了花脸”,可以吓退洋兵(第三十一回)。这些看似荒唐的人和事,尽管不无夸张和过火的形容,但是这种官僚制度“最腐败、最堕落的时期——捐官最盛行的时期”,的确是“凡神禹所不能铸之于鼎……无不必备”(惜秋生《〈官场现形记〉序》)。

面对如此多的人物和纷繁复杂的故事,《官场现形记》承袭了《儒林外史》的小说结构,“头绪既繁,脚色复夥,其记事遂率与一人俱起,亦即与七人俱讫,若断若续”。对于此书的结构上,胡适认为:“大概作者当时确曾想用全副气力描写几个小官,后来抵挡不住别的‘话柄’的引诱,方才改变方针,变成一部揭露官场的社会风俗史。这是作者的大不幸,也是文学史上的大不幸。倘使作者当日肯根据亲身的观察,或亲属的经验,决计用全力描写佐杂下僚的社会,他的文学成就定会大有可观,中国近代小说史上或许又会增添一部不朽的名著了。可惜他终于有点怕难为情,终不肯抛弃‘官场’全部的笼络记载,终不甘用他的天才来作一小部分的具体描写。所以他几回想特别描写佐杂小官,几回都半途收缩回去。”以现在的小说理论来看,他的批评不无道理,然而他的推测未必成立,纵观全书五十五回的内容,李伯元并非将小说创作停留在“联缀话柄,以成类书”的浅薄水平上,作者的创作原旨是整体性的。整部作品在地域上遍涉了当时中国十四个省域中的十一个,所写的官吏囊括了从一品大员到不入流的佐杂小吏各个品级,文的、武的、正途的、军功的、捐班的、保荐的、假冒的无所不包。显然李伯元是以全面再现清廷官场的整体面貌为己任,有意识地统摄全局的宏大视野来描绘一幅纤毫毕现的晚清官场的百丑长卷。这种创作的思想并非偶然,除去模仿之外,还与当时普遍的文学观念有关。

总之,《官场现形记》在当时的大背景下,以严肃的态度、宏大的构思,和对社会清醒而深刻入骨的观察,诚实地描绘了他所看到的现实社会,塑造了诸多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在继承传统讽刺小说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段,以诙谐的语言尽情揭露鞭挞罪恶之都的同时,也初步具有了现实主义社会批判文学的冷峻描写,对近代小说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开拓。

(四)作品中人名的引申寓意

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常利用人名的谐音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晚清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更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到了极致。这部小说中谐音的人名有(人名后面括号内的数字指小说的回目):

施步彤——实不通(1)

胡理——狐狸(2)

王仲荃——望周全(4)

刘瞻光——留沾光

魏翩仁——为骗人(7)

胡鲤图——糊里涂(10)

周应——照应(11)

胡华若——胡划拉(12)

单逢玉——善逢迎

魏竹冈——为竹杠(17)

傅理堂——富里堂(19)

贾筱芝——假孝子(22)

贾润孙——假顺孙

萧二多——小耳朵

白韬光——白叨光

黑伯果——黑八哥

刘厚守——留后手

胡周——胡诌

时筱仁——是小人(23)

包信——报信(26)

王博高——王八羔(27)

史耀全——死要钱(28)

潘金士——盼金使(29)

胡筱峰——胡小疯

赵尧庄——招摇装(32)

湍多欢——图多欢(36)

瞿耐庵——屈乃安(38)

贾世文——假斯文

卫占先——为占先(42)

区奉仁——偶逢迎(43)

随凤占——随风站

申守尧——伸手要

秦梅士——罄没事

学槐——学坏(43)

钱琼光——全穷光(46)

萧卣才——小有才

卜琼名——剥穷民(47)

黄保信——谎报信

胡鸾仁——胡乱认

盖道运——该倒运(48)

刁迈朋——刁卖朋(49)

尹子崇——银子虫(52)

梅漾仁——媚洋人

梅蔚——没味

劳祖意——老主意

蒋大化——讲大话(54)

搭拉祥——遢拉样(56)

单舟泉——善周全(57)

赖养仁——赖洋人

窦世豪——都是好

甄守球——真守旧(58)

萧心闲——小心闲

潘士斐——盼是非(59)

这些谐音人名大体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贪财如命,如史耀全即死要钱,魏竹冈即为竹杠,尹子崇即银子虫。

二是寡廉鲜耻,如魏翩仁即为骗人,王伯高即王八羔,刁迈朋即刁卖朋。

三是颟顸昏庸,如胡鲤图即糊里涂,施步彤即实不通,黄保信即谎报信。

四是猥琐寒酸,这主要是指一些低级官员,如钱琼光即全穷光,申守尧即伸手要。

五是崇洋媚外,如梅漾仁即媚洋人,赖养仁即赖洋人。

从这些被赋予种种贬斥意义的名字可以看出,作者李宝嘉对晚清官场的厌恶失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现行的文学史著作都将李宝嘉归入改良主义者的范畴,然而在读过他的《官场现形记》之后,恐怕很少会有人相信这样一个龌龊没落的政权还有什么改良的希望、存在的必要。

同类推荐
  • 俄罗斯套娃

    俄罗斯套娃

    涂森林说,这一次机会难得,肩负重任。俄罗斯有没有老鼠?有没有蛀虫?俄罗斯老鼠对档案的危害大,还是蛀虫危害大?人家怎样灭鼠杀虫,还有防火除蟑螂?都需要调研,加以辩证分析,作为本省、本市搞好档案工作的借鉴。所以不要以为这是公款旅游,别眼红。柯德海笑,说算了吧老涂,别说酸话。涂森林也笑,说你老兄一大秘,机会多,成天跟领导在大洋上空飞来飞去,欧美南非澳大利亚,说起来跟咱们到对门中山公园遛弯差不多。不像我们档案馆里天天看的不是飞机,是蟑螂展翅飞翔。
  • 极品人

    极品人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像,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实际上每个人的爱情都有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谁的都不一样,尤其跟古今中外著名的爱情范例不一样,这才是你的。
  •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重点课题。通过对清代最初的几位讲求今文经学经学家经学思想的分析,力图对今文经学的兴起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说明清代今文经学不是一开始就完全只讲公羊学,也不是仅讲今文经学,而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今文经学逐步被重视,《公羊》学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三科九旨日益为人们所关切。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8年1月1日出版发行的“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三辑十六种文集之一,收集了近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的优秀散文,并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言语与华照相得益彰,即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热门推荐
  • 天巫

    天巫

    新书:我的师兄绝世无双陈落看起来弱不禁风,人畜无害,总会被误认为是吃软饭的小白脸。只是没有人知道他是巫法阵法两大领域的双绝奇才,其巫法造诣之变态,傲视天下,其阵法造诣之无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个天才看不惯他,惹怒之后,才知道这个小白脸是多么可怕,完全就是一个披着天使外衣的恶魔。一个个女神对他好奇,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个小白脸是多么神秘,解开一层又一层,无穷无尽,最后非但没能了解他,反而一个个全部沦陷,无法自拔。
  • 烦躁门

    烦躁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曾许我地久天长

    谁曾许我地久天长

    有人曾说,如果你一直不爱一个人,就不要忽然爱上他,否则当你爱上他,就是失去他的时候。恩雅遇上昀哲的时候,她已经有了宇枫。
  • 重原来我不是女主

    重原来我不是女主

    孟瑜琦,前世一手的好牌却被她打出了一副烂牌。叶铭玄爱她胜过自己生命的男人因为闺密的挑拨错过了。今世,她不愿再错过他。。当她以为她是天选之女时然后发现她错了!原来我不是作者亲妈的女儿d(?д??)~…………
  • 魔少的禁忌圈宠

    魔少的禁忌圈宠

    “翡梨(费令)!今生今世,就算老天爷不同意我们在一起,我们也要逆天而行!”他是盘古开天辟地时手中的一把斧头,他与玉皇大帝的四公主意外邂逅,情定终生,然“小兵和公主”,身份悬殊,终被玉帝棒打鸳鸯。一场三界混战后,玉帝终于擒住斧魔。她是玉皇大帝的四公主,亲眼见到情郎被推下诛仙崖,心灰意冷的她喝下孟婆汤,纵身跳下轮回台转世来到二十一世纪,成为都市白领剩女一枚!遭遇死亡后,玉帝告诉她,她是女娲娘娘的后裔,肩负找到转世为凡人的斧魔,并杀死他,替天行道的使命!她穿越来到古时候一个乱世时代,爱上了一个男人(本书故事从此开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隐蔽的黑手

    隐蔽的黑手

    这天早晨,三力体育用品公司老板孙国凯醒来,懒懒地靠在床头点燃一支烟。吐出几个烟圈之后,他蓦地瞧见卧室的柚木地板上有不干净的印迹,定睛一看,是几个隐约的鞋印。孙国凯下床,套上丝绒拖鞋走到房间中央,蹲下身细看,果然是鞋印。从鞋印的走向判断,是从卧室门口往里边走时留下的。孙国凯一惊,难道昨天夜里有人偷偷进入了他的卧室?孙国凯迅速查看房门和宽大的落地玻璃窗,一切如常,门窗紧闭,没有一点被撬动过的痕迹。他转身打开卧室里的密码保险柜,里边的珠宝和银行金卡好端端的,一件也不少。
  • 医品香女

    医品香女

    穿越前,她是轰动世界的天才,年仅17岁的香水皇后,古医世家的唯一传人。她性格彪悍,医术惊人,外加植物控。她有点狡猾,有点呆萌,有点狠毒,有点记仇。传闻,她自幼病弱,被亲生父母抛弃,却被一对夫妇收养。又传闻,她亲手弑父,仍然能逍遥快活,狠毒、绝情!穿越异世,她是东楚国温婉动人,聪明善良,勤劳孝顺的锦绣城第一美人。结果,在一个月内,她踹飞了自己的童养夫,掌掴了自己的亲婶婶,还把当朝国师那个老神棍给打了个屁滚尿流。当有点狡猾,有点无赖的她遇到比她跟狡猾,更无赖的他…是会乖乖臣服还是越挫越勇?到底是她征服他,还是他征服她?什么?要问男主是谁?自己看文去!P:本文一对一。*狗血片段:1某女:“他们说我忘恩负义,嫌贫爱富抛弃了自己的童养夫傍上了大款。”某男:“这叫有追求。”某女:“他们说我上打当朝国师,下打至亲长辈。大逆不道,六亲不认。将来嫁不出去。就算嫁出去也会遭公婆厌,没有好日子过。”某男:“我娶你。”某女:“那你爹娘不喜欢我呢?”某男:“放心。我爹娘能生出我这么有眼光的儿子,眼光自是不会差。”某女满足了,笑得无比开心。2某女:“好吧,看在你们和‘小一’一样可爱的份上,本小姐就大发慈悲收了你们兄弟两个。以后你们就叫‘小二’‘小三’吧!”某兄弟俩两眼放光,点头如捣蒜:“谢谢老大!”“嗯,那好,咱先来列个队。”“小一!”N秒后,某只小狼崽屁颠屁颠跑进来,前蹄离地,笔直地站立:“汪!”“小二!”N秒后,无人应答。“你们不会站?呐,跟小一一样立正站好。以后你们还有很多要向他学习。”某兄弟俩扶脸擦泪。为毛,排在咱前边的是某只!而某只则是一脸鄙视的望着他们。先来后到地知道不?
  • 品味的记忆

    品味的记忆

    香港著名教授,穿行欧美亚三大洲,在旅游和美食中寻找故乡。郑培凯在台湾生活了二十年,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年,现在又在香港生活了十五年,何处是他乡,何处是故乡?对他而言,既暧昧又吊诡,既真实又虚幻。这将近一百篇文章,多半是作者过去十年到处游览的经历,以及品尝饮食佳肴,记载各地风土特色。在他乡与美食中,作者在有意无意间寻找着家乡的记忆。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品解读,无效的自我愚弄比比皆是。肤浅的对话、豪华的多媒体包装充斥课堂。最令人悲观的是,权威的理论与生动丰富的阅读经验长期为敌。原因在于:第一,权威理论未及与中国阅读经验结合,尚待完善;盲目迷信,生搬硬套,窒息了阅读的灵性。第二,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与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揭示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目前任务的迫切性在于把文化哲学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比较”这样可操作的方法,从而把阅读的鲜活的体悟上升到理性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