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0100000003

第3章 贞观定策

(一)“天下大治”讨论

贞观七年,唐太宗亲自主持了一场大讨论,探讨大乱之后国家是否能够尽快得到治理的问题。朝廷中进行了一次如何实现“天下大治”的辩论。大臣封德彝等认为,尧舜禹时代百姓质朴,所以那时候天下治理得好。可如今的百姓已经不是当年的百姓了,人心不古,这个时候如果不用强力,天下肯定治理不好。天下久乱之后,一定要用重法,统治的力度一定要强,要实施严刑峻法,只有暴力刑罚才能使天下得到治理。魏徵坚决反对这种主张,他认为,时代已经变了,每个朝代都有自己治理的方法,人心大坏的说法也是不可靠的,古时候的百姓与现在的百姓没有区别,天下的治与乱也不在于百姓的好与坏,而在于统治者。魏徵主张推行王道,以“仁义”治理国家,孔子说过:“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王道政治就是要以德化民,统治者身体力行,百姓才能跟随,上下同心,不必太久,即可实现“天下大治”。唐太宗采纳了魏徵的意见,确立了贞观时期施政的总方针,那就是走王道的路线,光明正大地以德治国。此后,唐太宗释放了宫女,制订了削减封王、精兵简政等政策,都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推行了数年之后,“国内康宁”,国家得到了良好的治理。王道的施政方针的确立,对“贞观之治”影响颇为深远。

(二)“群臣论治”

唐朝初年,经历了社会剧变之后,人口死亡和流散众多,大量土地荒芜,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以至凋敝不堪。如何恢复战争造成的创伤,把隋末战乱造成破烂不堪、千疮百孔的国家重新振兴起来,是摆在李世民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和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是关系到唐王朝政权能否巩固统治的大问题。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亲自参与了推翻隋朝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看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亲眼目睹了隋朝统治的灭亡。所以,他经常和大臣们一起总结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试图从中汲取一些可以借鉴的教训,作为以后唐王朝统治政策的“镜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群臣论治”。他常以隋朝灭亡的教训不断地告诫自己和众多大臣,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赋役繁重,人民生活困苦,大小官员贪污荒治。他经常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经典话语激励和鞭策自己。他认识到一个政权如果过分暴虐,使人民无法正常生活的话,人民必然要起来反抗甚至把它推翻,所以对人民的统治一定要有度量和节制,不能采取竭泽而渔、破釜沉舟的政策来统治人民。因此,李世民极力主张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整顿吏治,使得整个国家的各个方面能够尽快恢复和发展。

唐太宗群臣论治的范围非常广泛。

首先在用人方面,他坚持“任人唯贤”、择善任人的原则。他从不因为与自己关系亲近而用人,也不因关系疏远而弃其贤才,这样一来使得各阶层、各方面的许多人才都被唐太宗有效地利用,重用了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各具才能,为唐朝经济、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唐太宗还特别注意选拔和考察地方官吏,竭力避免任用那些坑害国家和人民的无德无能之人。他认为地方官员直接管理老百姓,与天下大治有直接关系,要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选拔任用地方官员更要慎重。他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比见吏部择人,唯取其言辞如刀笔,不认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百姓已受其弊”。所以他极其重视对都督、刺史这些地方官员的任用条件,他深知那些直接管理百姓的地方官员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他还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姓名写在自己住的宫殿屏风上,朝夕略览,随时记录官员的行事准则以备赏罚。凡属才能出众,功绩卓越者,就能破格提拔,委以重用,给予奖励;凡属有危害百姓行为,一经发现就坚决严惩不贷。

李世民对地方官员的择用原则和方法的目的是加强中央专制主义集权政治,巩固唐朝的政治统治,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同时对减轻人民的负担,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唐太宗能够兼听众议,善于纳谏,大臣敢于犯颜直谏,形成了封建社会少有的良好政治氛围。封建社会皇帝权力至高无上,皇帝行为的优与劣直接影响着国家走向,唐太宗认为自己对天下事务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认为隋朝过分集权,各种决策往往由皇帝一人决断,这种政策形成过程中容易出现许多弊端。于是,唐太宗与大臣们交流讨论如何能让政策制定过程中尽量避免个人专断的行为,经过各个大臣研究讨论以及李世民的长期思虑,最后认为政令的产生一定要充分发挥臣下的主动和集思广益的精神。他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及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他为防止偏见和独断专行,接受大臣魏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建议,魏徵引用隋末的事例说,“隋炀帝偏听近臣虞世基,而虞世基处处蒙蔽他,隐匿农民军攻城略地的情况,以致国破家亡,君臣俱死。唐太宗很赞成魏徵的见解,因而为了避免亡国杀身之祸,他经常鼓励群臣犯颜谏上,并经常接受直谏以改正自己的过失,从不喜欢独断专行。例如有一次,唐太宗要修建洛阳乾元殿,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止,言辞十分尖锐,认为现在国力不及隋朝,如果劳民伤财大兴土木,恐怕连隋炀帝都不如。面对张玄素把他比作隋炀帝的情况,唐太宗不仅不生气,反而采纳了张玄素的意见,下令停止了这项工程,并嘉奖张玄素敢言,赐给绢五百匹。有这样的纳谏之君,就有这样的敢谏之臣,这方面魏徵尤为突出,先后进谏“二百余事”。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而能及时纠正一些错误,保持了政治清明。唐太宗这种愿意倾听臣下意见,善于发挥臣下作用和慎于理政的作风,在封建社会中是极其罕见的,对群臣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在朝中辅政的大臣和地方官吏,大都比较廉洁自律,也比较有作为,这对巩固唐朝的封建统治,对当时的社会稳定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唐太宗不因循守旧,对于隋制有因有革,大胆取舍,进行改革。唐太宗即位后,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了调动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发展生产力,对以前的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如租庸调制规定,每丁每年交纳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服徭役二十天,租税赋役都比隋朝大为减轻,尤其在以庸代役方面,隋朝规定50岁以上的人能以庸代役,而唐不再规定年龄限制,从而把以庸代役的办法加以推广和制度化,使农民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颁布和实施,极大地稳定了民心,激发了广大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流散人口逐渐归乡种田,从事生产,荒芜的土地重新被开垦。这些措施不仅显示了唐太宗重视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也为社会增添了大量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因此,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粮食产量大增,粮价稳定,这就为社会其他方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听取群臣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群臣集体智慧的力量,促使社会逐渐朝着盛世的趋势发展。

同类推荐
  • 拜占庭60年

    拜占庭60年

    本作品不定期更新,因为民族大迁移时期的历史史料十分缺乏,只能通过民间传说和野史,进行叙述,本书不按历史故事进行描写,而是改编,希望大家支持,喜欢我,可以顶我哦。
  •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原始小农民

    原始小农民

    农民陈昊穿越到远古史前蛮荒世界。他来到一个新石器时代,这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的时期,他看着人们刀耕火种、以石作工。为了氏族,他开始观天文制历法、分节气定农事、造原始化肥农药,杂交农作物,种菜养鱼,驯六畜,养鸭鹅,酿酒醋,腌咸酸...于是,一个通晓天文数理化的小农民利用三次重生机会,见证一个原始文明的崛起...从母系氏族到父系社会,从父系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帝王,一步一个脚印,陈昊激活了“种菜”的种族天赋,种出一个江山。主角:“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吾土!”(无玄幻修仙,纯种田养猪原始社会文明科技发展文。)【书群(qq群):784532523】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4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4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热门推荐
  • 关于我所创造的那个世界

    关于我所创造的那个世界

    这里写的是一些比较虐的故事,慎入。这本书是作者空闲时写的。我会努力更新的。如果太监的话,我会发单章。
  •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并不是将人才吸纳进自己的麾下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有对人才管理得法,用人得当,才能激发员工的无限潜能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 宝宝娘的都市田园

    宝宝娘的都市田园

    人能又多倒霉?刚刚失业,转眼丈夫要离婚?连小小的蜗居都算计了去?婚姻搁浅,好不容易被闺蜜拉到郊外玩一天农家乐散心,却又把宝宝丢了…都市很大很繁华,可宝宝娘抱着宝宝拖着行李,却无处可去!“宝宝,只需一年,娘就给你一所温暖的房子!”宝宝娘搂着宝宝缩在漏雨的天棚里发誓!一年,房子有了!车子有了!票子也有了!两年,三年,公司资产上亿,庄园遍布神州,瓜儿也熟了,花儿也开了,看着宝宝娘忙碌的身影,宝宝悄悄转起了眼珠儿--宝宝娘的春天也该来了!*片段一:“你也不照照镜子,肥得像猪,脸黄的像土,还把着陈飞不放…带你这样的女人出去,我都替陈飞丢脸!”小三挑着细眉满脸刻薄。宝宝娘神色蛋定:“你那么热衷当垃圾箱尽管当好了,喏,这是清洁费!”话落,某宝很配合地将一张皱巴巴的十元钞票丢在小三的脸上,拉着…抱着娘亲的脖子傲然离开。*片段二:“我请你去为我的别墅做绿化…价钱随便开!不过,要专职!”富少拽的二五八万的,捏着支票簿盯着她。“抱歉,我们只卖绿植!”*片段三:“这是我让人从热带雨林中特意搜集来的珍品花卉…怎么样?嫁给我,这些都是你的。”官少指着玛莎拉蒂上栽的绿色植物,趾高气扬。“您的珍品花卉太贵了…对不起,我不能这么坑您!”*片段四:这个哥哥为什么总是偷偷地干活,偷偷地关心娘,却从来不知道争取呢?某宝咕噜咕噜黑眼珠子,贼兮兮地一笑,就这么办!花好月圆,花团锦簇,花香满襟…轻松温馨,尽量不小白,努力打造励志正剧…咳咳!
  • 风起时说我爱你

    风起时说我爱你

    从见她第一眼,他就想娶她回家,从见他第一眼,她就觉得他恶心到家。她都不明白这男人怎么老追着她跑,这样也就算了,他竟然把她丢进监狱,一边喝茶一边丢钻戒给她。“嫁给我,你就能从这出去。”“……”她瞠目结舌到家。她说要嫁就嫁他们公司总裁那样的!他问她:“你们公司总裁什么样的?”“英俊潇洒多金专情!”他云淡风轻:“你那么迫切想嫁给他?”她为了让她明白她有多不喜欢他,“对!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他!”他拿出名片说:“如你所愿,什么时候去登记。”“……”什么情况啊!恶心到家的男人怎么成她家总裁了啊!
  • 坐等男神来倒追

    坐等男神来倒追

    简介:毫无疑问,她仅有的三段恋情都见不得光:一段是神女有心,襄王无梦;另一段从开始就是一场充满了算计的交易;最后一段则碍于身份,同样不敢让众人知道。谈恋爱谈的这么憋屈,后来她便想开了,大概是因为拿到了女配剧本,既然如此,那不如一个人安安心心养包子吧。
  • 慕少,我们说好不谈爱

    慕少,我们说好不谈爱

    她步步深陷,沉沦于他的温柔,交出一颗真心,却不想自己只是他的一颗棋子。偌大世界,从此她又何去何从?
  • 一胜九败:优衣库思考术

    一胜九败:优衣库思考术

    被誉为继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稻盛和夫之后的日本新经营之神的柳井正成为社会热点人物。在《一胜九败(2优衣库思考术)》中,作者以更精准的视角,关注当下,锁定焦点,解读优衣库的成功商业,剖析优衣库近年的重大商业策略,沿着企业的思考脉络,提炼出优衣库的企业文化及谋略,阅读本书,相信读者会更多了解优衣库多年来强势成长中的故事,感受到柳井正睿智而朴素的”一胜九败”商业哲学。《一胜九败(2优衣库思考术)》是经营者和创业者不可多得的案头指导书。
  • 农家食香

    农家食香

    一朝穿成农家傻女,父亲早逝,母亲寡弱,弟弟年幼,还有一个身份成迷的家伙一起混饭吃,这日子实在太难过!傻?那是以前。神马?你是落难世子!好吧,美食凭借力,送君上青云。多年后……喂,前头的帅哥,你还记得云家村畔的云小溪么!书友交流群:368295994,敲门砖为任一角色名~欢迎大家前来勾搭~(*^__^*)
  • 恶魔总裁:狂追小娇妻

    恶魔总裁:狂追小娇妻

    他一个恶魔般的男人,就这样闯进了苏妙妙的世界,亲情对苏妙妙来说,是最奢侈的事情。看着卧病在床的妈妈,和赌博成型的爸爸,她的人生注定是一个悲剧。遇到他,到底是幸福的开始,还是世界末日呢!
  • 相遇再见

    相遇再见

    世间的一切相遇都是再见的奖赏,一切再见都是为了下一次相遇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