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1300000003

第3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发展的一个时期,那时百家争鸣,产生了不同形式、不同宗旨思想的丰富文化。医学教育也随着文化的丰富和进步得到了发展。

(一)顺应潮流——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

随着西周的灭亡,东周走向了历史舞台,但此时的国家权力已大不如前,各个诸侯越发强大,逐渐地凌驾于天子之上,天子只能靠诸侯们的“扶持”和“贡献”维持其表面威严。在这种形式下,文化和教育的局面又发生了改变。

1.最早的学术普及——学术扩散现象

前面已经提过,西周的教育形式是“学术官府”,而随着天子的没落、国家实力的减弱,一些掌管学术典籍的有识之士纷纷散落到诸侯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次文化大迁移,一次是掌管周史的太史司马氏离开王室前往晋国,带走大量典籍;另一次是周景王之子带大量文献典籍逃往楚国。随着宋国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鲁国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楚国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宋、鲁、楚三国成为了东周三大文化中心。

2.文化的新生力量——士阶层的崛起

春秋之前,教育主要面对的是天子和贵族,因此,具有学识的人大都也是贵族之子。到了春秋时期,连年战乱,加之学术的扩散,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有机会学到知识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具有才学之人的身份与以往发生了变化,一是没落的贵族,如孔子就是这一类的代表;二是王室的礼乐官员,如老子就是这一类的代表;三是一些新兴职业的后人,如农工商之子一类,墨子就是这一类的代表。这一阶层虽然有不同的背景,但他们都有很强的政治追求,并且可以将学术文化加以传播,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3.教育开始大众化——官学的衰落与私学的兴起

国家实力减弱,天子实力丧失,国家已无力维持正规的国学教育,加之众多有识之士的离开,国学教育已走向名存实亡的境地,有的只是不正规的教学和对民众形式上的教化。随着学术扩散和士阶层的崛起,私学教育成为培养新人才的最好土壤,因而更多的人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私学便是孔子的收徒教学,为后世私学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可以说官学的衰落与私学的兴起是学术扩散和士阶层崛起的必然结果。

(二)顺势而变——医学教育的转型

随着文化传播和教育形式的转变,伴随着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局面,医学教育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是一个转型期,同时也是一个模式期,为后世所仿效。

1.责任的明确——官医与民医共存

西周时对官医和民医就有了区分,但不是很明确。到了春秋时期,官医与民医的区别比较明显。

官医主要负责为王侯和贵族大臣治病与保养,有时还会受到他国的邀请,前往他国为君侯们治疗疾病,因此这一类医生会受到比较高的礼遇和尊敬,一些重人才的君王也会用重金招揽有识之士。随之而来的就是侍医的出现,整日在君王身边加以侍奉。这一时期,人才的流动比较频繁,既有君王招揽有才华之人,又有毛遂自荐的有真才实学之人,这些都使医生的地位得以提高。

民医中也不乏顶尖之人,长桑君、扁鹊就是这一类人中的代表。他们周游列国,为百姓行医疗病,同时也会受邀于王侯为之看病。民医的踪迹遍布各个诸侯国,既为人解除了痛苦,也使医学得以更好的传播。

2.细化的传播——医学教育和传承的改变

官医与民医分工的越加明确,以及过往一些官医的流落民间,使得医学教育的传承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师傅和徒弟——医学教育传承模式的改变

医学传承的模式,从传者和承(接受)者的关系来看,如果加以细分,可以分为君臣传承,师徒传承和父子传承;但要是从整体上说,传者与承者两人就是师傅和徒弟的关系。

君臣传承,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黄帝与其众位臣子,他们之间的对话,既反映出了君臣之间的关系,也透漏出了他们之间的师徒关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黄帝与岐伯,它以黄帝问、岐伯回答的形式展开了对医学的研究和探讨。例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中,“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除此之外,少俞、少师、伯高也都是身兼皇帝臣子与老师的双重身份。至于雷公,他是皇帝的臣子,也是黄帝的徒弟,是另一种形式上君臣师徒关系。

师徒传承,这里说的是狭义的,以长桑君和扁鹊,扁鹊和他的学生子阳、子豹为代表。对于长桑君和扁鹊的描述和记载仍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可以看出,人们对待这种传承方式的态度非常庄重,也反映出这一时期选择传承对象的特点。并且这一时期形成的这种师徒传承方式一直是中医药知识传承的主要形式,即便设立了专门的医学学校,它仍然是历代医学教育中培养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

父子传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家传”。这是医学教育在家庭内部的不断流动,同时也遵循“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次”的“规则”。这种传承方式也是非常普遍的,也将“家传”这种传承的形式演变为“祖传”——一种较为有说服力的传承效果。同时还引出了后世对于“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争辩和研究。这种传承方式虽然有利于家庭特色医学的延续,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医学理论的失传。

医学传授对象的选择:

医学教育的传授自古以来非常严谨,从上文长桑君和扁鹊之间的师徒关系的形成就可略见一二。既有医学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又对所学之人的水平和悟性有非常高的要求。

第一方面:得其人乃传。

“其人”,就是符合这个标准的人,指的是具有良好的品格、毅力和智力的人。无论学什么,都要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和激情,并对其有较高的悟性。医学是一门很特殊的学问,它的很多理论比较抽象,需要做更多的思考和琢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这就要求所学之人有坚定的毅力和长久的耐心;更重要的是医学要求所学之人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此,在传授医学时,要传给符合标准的“其人”。

第二方面:得其人必传。

医道传授要慎重,但在遇到“其人”时也一定不能错过,否则就是对医学事业的损失,这个是强调为师者的责任。这一点看似简单,但要为师者不错过任何一个符合标准的人,是很难实现的。

第三方面:因其人而传。

为师者找到了“其人”,但是每个“其人”的禀赋水平是不一样的,要根据每个人所擅长的方面进行传授。《灵枢·官能》中强调:视力好的,教他望诊;听力好的,教他闻诊;善于言谈的,可以从事医道的讲解;沉着安静、心细手巧的,可以教他运用针灸方药等等。这些都是根据所学之人自身的特点来确定传授知识的方向。这是对“其人”传授技能的一次革新,对后世医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方面:非其人不传。

“非其人”正好与“其人”相对照,就是不适合从事医学学习的人。这不仅关乎所学之后的成果,若心术不正,极可能有害于人类的生命。《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中提到“惧非其人”,体现出了医家们对传授医理的重视。

传授的内容与方法:

在内容上,不仅传授医理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与医理相关的知识。对于医者这一方面的要求由来已久,从“三皇”和尧舜禹时代就要求医者达到“全才”“通才”标准。这不仅是因为医理同天文、地理等很多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人体疾病的发生与自然和社会环境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此外,对于医者的要求,除了掌握自家医理之外,还要精通各家医理,取长补短,有利于自身医学知识的丰富。最为重要的是,汲取各家所长之后,还要善于整理、归纳和总结,才能将医理更好地运用和发挥。

在方法上,学生要善于诵读和理解,师者则要经常讲解、启发,使学生可以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素问·著至教论》中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做到“诵”,即对经典反复诵读;“解”,即经常向老师询问不易明白的地方以求解答;“别”,即能够整理、归纳和总结所学习的内容;“明”,即真正明白所学的内容;“彰”,即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一过程是在前面四个过程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的。此外,为师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应该有所要求,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深度,也表明学生的钻研、领悟程度。

另一方面就是实践,学到的医理能够应用才是最为重要的。《黄帝内经》中就一再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有“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素问·举痛论》中有“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这些论述,都是在强调时间对于检验理论和经验的重要性。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相呼应。

(三)能力的分级——医生等级的标准

《黄帝内经》中“工”就代表医,代表一切从事治病技术的医生。上工、中工、下工或是良工、粗工的称谓是就代表给医生进行了等级的划分,这种划分的根据是医者的治疗水平。具体如下:

1.是否具有各方面的知识,如要通晓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的内容,即是否是“全才”“通才”——上工的必备条件。

2.是否掌握丰厚的医学理论知识——工的基础条件。

3.是否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地运用。

4.是否能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做到“治未病”——上工的决定条件。

从分级的标准可以看出,由于巫与医刚刚分开不久,人们还没有明确的认识,而且也说明医生之间的水平差距比较大,所以造成了这种按照医疗水平分级的局面。但这种说法一直被沿用。

(四)第一部医学教育经典——《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这些医学理论在中医学的发展中占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不仅表现在医学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其他医家的借鉴与发挥,还成为了我国长久以来医学教育和医学考试的范本书之一。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认识、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脏腑经络学说的论述以及对于疾病采取辩证论治以及治疗疾病的“治未病”思想。因此,此书成为了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同类推荐
  • 肿瘤揭秘

    肿瘤揭秘

    本书主要介绍了肿瘤的本质、肿瘤的形成、如何预防肿瘤、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如何正确对待肿瘤,介绍了常见肿瘤的发病情况、防控措施、诊治方法。
  • 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金匮要略》用方遣药法圆机活,出神入化。其一方中药物或增或减,只在一味两味,而方义主治则别于天壤。尤其用一方治多病,或治一病选数方,更是该书运用方剂之显著特点。如八味肾气丸一方,既治虚劳腰痛,又治痰饮之“短气有微饮”;既治消渴,又治妇人转胞不得溺,此一方之治多病也。再如,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痰饮病痛“短气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病溢饮者,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等,此一病之用数方也。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 孙思邈与千金方

    孙思邈与千金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孙思邈与》介绍了孙思邈与《千金方》的有关内容。《孙思邈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本草纲目》家用说明书

    《本草纲目》家用说明书

    随着人们对中医和自然养生观念的日益推崇,被称为千古医书之首的《本草纲目》又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词汇。为什么《本草纲目》时隔数百年仍然焕发无穷魅力,被人们争相阅读?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这部书的集成性和实用性。这部成书于明代的奇书蕴藏着众多养生保健,抗衰老、延年益寿的观点与知识,几乎囊括当世所有医典著述中的精髓,而且《本草》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即使是略通文字的普通百姓也可在其中找到自我保健的妙方。拿《本草纲目》中针对长寿抗衰相关内容的著述来说,书中除了在有关药物的附方中收录了抗衰老方剂285首,涉及衰老性病症211种外,更有鲜明的医学理念作为理论……
热门推荐
  • 人体怪象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体怪象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明伦汇编人事典便溺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便溺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苏北有佳人

    苏北有佳人

    十七岁那年,苏北和顾佳宁约定大学一起去燕京。后来在机场的角落里,苏北看着顾佳宁头也不回地进了安检通道,去了西部那个号称十三朝古都的城市。—二十五岁那年,苏北和顾佳宁在两家家长玩笑般地安排下结了婚。 —新婚第二天,顾佳宁就背着单反,拉着行李箱去了青藏高原,果决的背影和当年她去上大学时一模一样。—苏北想大概两人之间所有的玩笑,都只有他当了真。他演着独角戏,看着顾佳宁在这场婚姻里自由来去……———— 小剧场: 酒吧包厢里,他一杯一杯地灌自己酒,开口时,声音听不出情绪:“我要结婚了。” 看着好友惊讶的神色,他继续开口:“商业联姻,和顾家。” — “你就这样同意了?”好友不理解,轻易妥协可不是他的风格。 他笑起来,神色却有几分哀伤:“我迟迟没有回答,他们都以为我是不愿意。” 又饮尽一杯酒,他的声音愈发低沉:“其实我只是怕她不愿意。” 校园+都市
  •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本书《生活离不开经济学》可分为经济是什么——最负盛名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怎样看清经济的大形势——影响经济的十二大指标等章节。
  • 混天大魔女

    混天大魔女

    什么!杀人夺宝!待我颜祈儿重归之时,必是你们丧命之日!什么!抢了我爹?抢了我夫君?休怪我颜祈儿辣手摧花!说我是魔界的魔女!你们是瞎了眼吗?我颜祈儿明明是人见人爱的小仙女……好吧,既然你们不分青红皂白……我就是魔女又怎样!欺我者,我必百倍偿还!且看我颜祈儿怎样逆天改命,搅浑这苍生天下!!!
  • 天之子传说

    天之子传说

    在这不平常天气的一天里,一个平常的小渔村里,随着一声“哇……哭声,一户姓李的渔民家里诞生下了一个男孩。从幼儿开始学生时代,几个男孩各怀心中大志,有的想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有的……大千世界选择居奇多,时过境迁,几个孩子们慢慢长大,找准目标,为之奋斗。演绎着不同的人生百态……
  • Who Goes There?

    Who Goes There?

    A distant, remote scientific expedition taking place at the North Pole is invaded by a space alien who has reawakened after lying dormant for centuries after a crash landing. A cunning, intelligent alien who can shape-shift, thereby assuming the personality and form of anything and anyone it destroys. Soon, it is among the men of the expedition, killing each in turn and replacing them by assuming their shape, lulling the scientists one by one into inattention (and trust) and eventually, their destruction. The shape-shifting, transformed alien can pass every effort at detection, and the expedition seems doomed until the scientists discover the secret vulnerability of the alien and are able to destroy it.
  • 阴差大人,您的阎王请签收

    阴差大人,您的阎王请签收

    “你说,我到底是咋死的?!”夜天心揪着某人的衣领怒吼道。后者面无表情的向着不远处陌生又熟悉的黑色不明物体努了努嘴,开口声音淡淡道:“说了你可能不信,是被雷劈的,外焦里嫩。”说着他吸了吸鼻子“还挺香的。”夜天心,原本是青春正貌二十三风华的小女子一枚。却在一道响雷后被迫成为地府的阴差,从此在某人眼神薄凉的注视下开始了苦逼的渡魂生涯。渡魂小剧场。山坳间,某人特狗腿的搓小手满眼期待的问道:“我有没有什么装备啊?以前看电影的时候人家都是有道具的,我的呢?”“你不需要。”“为什么?”“鬼收鬼要什么道具?”说完子习白色的身影一晃竟要飘走。甜宠小剧场。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一对郎才女貌的恋人正在热吻。不远处地府孟婆看的热泪盈眶,不为别的只为那男子如此英勇就义的行为激动。不多时,那帅气的小伙应声而倒,女主角瞬间蒙圈。夜天心内心os:这算什么?大白天的她竟然把一个大男孩给亲晕了?这剧本确定没拿错么?“有件事忘记告诉你了。”孟婆一脸娇羞的说道。“什么?”“阴差和凡人亲亲后会上瘾哦,而且每个月都要亲亲的,不然凡人会因为求而不得香消玉殒哦。”夜天心:“这是哪个混蛋定的规矩?”阎陌:“这个规矩,我喜欢!”
  • 邪王宠妻:嚣张大小姐

    邪王宠妻:嚣张大小姐

    一朝重生,竟然掉进了他的浴池里,他将她嫌恶地扔出去,她扬言誓要报仇!身为相府的嫡长女,却是毫无灵力的废材草包,府里人人羞辱!白痴?废物?还长得丑?她且要看看这些人将如何向她跪地求饶!没有灵力便不能修炼了?双系、三系幻师算什么?她是全系!紫色丹药算什么?有价无市的白色丹药她当糖豆吃!她的萌宠个子小不中用?那可是兽界太子!他是青焰国最尊贵的景王,素有任何人不得近身三尺的规矩,包括周身之物!可是,那个时常歪躺在千鹿马车上毫无形象的女人,是怎么回事!而那个有断袖之癖的景王竟然还心满意足地守着她,为她隔绝了外面的纷扰之声,只为了她能睡得香甜……
  • 神殒纪元

    神殒纪元

    “神”,冠有着过去神话神祇名讳的疯狂事物;“人类”,脆弱无力地生物,在神绝对的力量面前,无法挣扎上半分,越来越多的人在疯狂中化身为神,不断地挤压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在公元纪年的末期,两次大型的神引发的灾难,将已经超越百亿的人类仅剩不足十亿苟延残喘。新的纪年历法随着人类的存活而被启用,指针接近在第一个百年之际,神的抬头,人类再度面临于绝望之中。然而就算是那样的时代,希望的光辉仍然出现在了天际,如同流星那般划过。对,这正是疯狂而又绝望的时代;对,那正是短暂而又划破夜幕的希望光辉;这正是神殒纪元,那正是苏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