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400000001

第1章 孩子生了病,家长怎么做(1)

(一)

面对疾病,家长是孩子的坚强后盾

面对疾病的态度决定疾病的康复效果,这个一点都不假。我们乐观时,孩子就有信心面对疾病,孩子恢复得就快。面对疾病,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孩子,细菌并不可怕,细菌是那么的小,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我们不用怕它们。”不久前,我与心理咨询师许老师一起开了一个主题为“让孩子少生病的智慧”公益讲座。来参加听讲座的朋友当中,很多都是我曾经诊治过的患儿的家长。

上半场,我讲了一些常见病的处理方法。当我讲完后,我看到家长们并不轻松,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很多的焦虑。

看到这个场景,许老师现场组织了一个系统排列,她让三个家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疾病、孩子、母亲):

“你是孩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你的面前站的是感冒,你是什么感觉?”许老师的排列开始了,她开始问“孩子”。

“孩子”说:“我害怕。”“你是感冒,让人生病的感冒。对面是个孩子,你有什么感觉?”许老师问“感冒”。

“感冒”说:“我想扑过去。”大家忍不住笑了。

这时,“孩子”的“母亲”来了,起初,她的脸上挂着焦虑。在许老师的引导下,她站在了“孩子”的背后,双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充满了自信。

许老师问“孩子”:“孩子,你什么感觉。”“孩子”说:“我不害怕了。”许老师又问“感冒”:“此刻,你是什么感觉,你想怎么做?”“感冒”说:“我想躲闪了。”说完,“感冒”忍不住后退了一步。不等老师说结束,家长们激动地鼓起了掌。我看到他们脸上的焦虑没有了,代之以自信的微笑。

会后,几个家长冲到我的面前说:“海燕医生,真的有收获,你的沙龙一下子改变了我们对疾病的恐惧,谢谢你。”说起疾病,大家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恐惧和焦虑。这种感觉来源于疾病给我们造成的不舒服经历在大脑里留下的印记。面对疾病,医学界还不能游刃有余地完全应对它,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非常的害怕,害怕它对我们造成严重的影响。可是,害怕对疾病恢复有任何帮助吗?没有。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有关肿瘤患者面对疾病态度的报道,一些人,因为过度恐惧,自己吓死了自己;而另一些乐观的患者,却神奇般地康复了。

如果家长担心、恐惧,对孩子的恢复是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当家长充满勇气,就带动着孩子充满自信,这时候,一切都变得那么简单,孩子的疾病很快就好了。

面对疾病的态度决定疾病的康复效果,这个一点都不假。作为孩子的家长,更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我们乐观时,孩子就有信心面对疾病,孩子恢复得就快。

面对疾病,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孩子,细菌并不可怕,细菌是那么的小,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我们不用怕它们。”当你这样说时,我相信,你和孩子都充满了力量。我想,这就是让孩子少生病的一个智慧。

(二)

别用健康换成绩

如今,多动、抽动、学习困难、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所有的导向是学习,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当今的孩子压力太重了!直到孩子出现了问题,这时家长才抓了瞎。

请记住,孩子身体的健康永远都要放到第一位。没有良好的身体,一切都是零。

早上查房的时候,49床的孩子家长要求给孩子办出院。孩子住院还不到一周,病情还没有好转。因为感染了EB病毒,得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拷贝非常高,脾脏增大。我们早已告知家属病情的严重性了。

当我们询问出院的理由时,家长面露难色说:“老师打电话让孩子回去上课。老师说,如果再不来,必须休学。”我们都很诧异,问道:“你们没有给老师说孩子病情吗?”家长说,已经说了,可是老师态度很强硬。

面对老师的“威胁”,家长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孩子出院上课,把药带回去,放学后,准备在附近找个小诊所给孩子打针。一名大夫忍不住说了一句:“孩子才上二年级,至于休学吗?一个月不上学,我认为根本不要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劝家长好好跟老师沟通。家长无奈地说:“我们都给班主任送礼了,可是没有用。”此刻的小家伙正一边打针,一边写着作业,让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经了解,孩子上的小学是一所价格不菲的私立学校。家长之所以花大价钱让孩子上私立学校,是听说那家学校教学质量很好。重视教学质量没有错误,可是老师却忽视孩子最起码的健康,拿健康和学业当交换筹码,这可真是本末倒置。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能教育出真正的好学生吗?这件事,折射出当今教育的误区。当然也跟家长认识糊涂有关。某些私立学校,正是瞅准了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业的需求而开设的。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在当今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很多家长走入了误区。很多父母把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和一个优秀的孩子画上了等号。他们培养孩子就一个目的,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为了这个目标,家长们从小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课外班,用一切方法威逼利诱孩子学习。

我们知道,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也就是说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品质好。孩子身体的健康永远都要放到第一位。没有良好的身体,一切都是零。

孩子的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如今,多动、抽动、学习困难、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所有的导向是学习,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当今的孩子压力太重了!直到孩子出现了问题,这时家长才抓了瞎。

如今,我们大部分人只有一个孩子,问题很多。如何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应该是每个家长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道理都明白,可是很多家长却做不到。

孩子不是金刚不坏之身,身体健康一定要放到第一位的。舍本求末的做法只能害了孩子。

(三)

孩子生病了,家人更应团结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同样是孩子生了病,一种情况是:全家人互相之间没有指责,乐观坦然地面对发生的一切。结果,孩子很顺利地治疗好了。而另一种情况是,孩子生了病,一家人互相指责埋怨,反应过度,恐惧过度,还会不断地找医生和护士的茬子。这样的孩子反而会治疗得不顺利。

夜晚,一间病房里传来了家属的争吵声和哭闹声。

我走过去查看,担心是患者之间的争吵。在病房门口,我看到了三个大人正围着一个孩子互相争吵着,是一对年轻夫妇模样的人正和一个老年妇女争吵。

我刚要走进病房,争吵声停止了,站在床边的老年妇女被年轻的男子连拉带拽地推出了病房。

老人不愿意走,在男子的强硬推搡下踉踉跄跄地走着,男子嘴里不停地喊着:“你走,你走,孩子不用你管!”老人嘴里嘟囔着:“我不走,你看孩子让你们俩带成啥了?孩子我管!”男子气急败坏的样子:“不用你管,你怎么这样烦!你不走,我们就走!”男子继续推搡着老人向前走,老人执拗着,反抗着,男子和老人就这样边走边僵持着。最后,男子生气地扭头走出了住院部。老人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返回了病房。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我内心翻滚和纠结着。我猜,男子一定是老妇人的儿子,因为只有儿子,才能毫无顾忌的对待自己的母亲;而只有母亲,无论孩子如何对待自己,即使受尽委屈,依旧会无怨无悔地爱着自己的后代。

这一天,我是值班二线。可是,吵架的患者家属不是我主管的患者,我也不了解孩子的病情,更何况看到的是家庭纠纷,我不好插嘴,只好闪在一旁,无奈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我退回了办公室,向和我一起值班的医生询问。值班的一线刚好是那个组的大夫。一线告诉我,那个孩子是脑瘫合并癫痫。孩子一直是老人帮着看大的,小的时候,没有发现孩子有问题。孩子大点了,近期出现了问题。家属们一直为孩子的病争吵。

我和一线正交谈着,忽然听见一个妇女呜呜咽咽地从办公室门口经过,我一看,是那个脑瘫孩子的妈妈,她哭着走出了病房。

我走出了值班室,再次回到刚才那间病房,我想看看老人和孩子,想着是否能劝劝老人家,可是我发现老人已经钻进了被窝,搂着孩子睡了,我只好返回了值班室。

过了一会儿,我听见一个患者来叫值班一线:“大夫,你能不能去看一下刚才那个和家人吵架的老太太,她说她肚子忽然疼得厉害,我看她怪可怜的……”这一夜,我失眠了,我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孩子是我们心里最柔软的那一部分,我们生病了,我们通常能够接受,可是,小小的孩子生了病,而且是重病的时候,我们就受不了了。孩子是我们爱的结晶,但有时候,却也成了家庭纠纷的导火线,我们会为孩子失去理智,会为孩子互相伤害,会为孩子互相埋怨甚至产生仇视,会认为只有自己才是爱孩子。

可是,争吵和埋怨真的能让孩子恢复健康吗?

有心理专家说,我们每个家,都可以看作一个平衡的系统,每个人身上都有无穷的力量。如果我们充满了爱,和谐的相处,我们这个系统会充满很强大的能量和力量,如果其中一个人出了小问题,只要有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的能量会不断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帮助到那个暂时失去平衡的人。我真信这一说法,真的是很有道理。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同样是孩子生了很重的病,一种情况是:孩子生了病,家人积极地配合着医生治疗,互相之间没有指责,他们乐观坦然地面对着发生的一切,结果,孩子很顺利地治疗好了;而另一种情况是:孩子生了病,这一家人互相指责埋怨,反应过度,恐惧过度,还会不断地找医生和护士的茬子,这样的孩子反而会治疗得不顺利。真是应了那句话,“越怕出事情就越有事情发生”。

看似平淡的生活并不平淡,看似简单的生活并不简单。爱自己的孩子是我们绝大部分人能做到的,可是我们不少人,只知道狭隘的爱孩子。他们认为,让孩子吃好、喝好、玩好、学好,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就满足了。然而,他们往往忽略了教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和爱。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去爱家人,如何与家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

俗话说:有儿方知父母心。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人人能想起这句话!

很多人有了孩子,所有的心思和爱都给了孩子,他们只爱孩子一个人,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配偶,更别说是老人。或者,有孩子以后,当老人们帮着带孩子的时候,年轻的父母往往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常常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横挑眉毛竖挑眼,甚至会因为护理孩子的理念不同和老人争吵甚至反目为仇,更严重者,还会把老人赶出家门……

爱孩子,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需要学着爱自己,需要学着爱自己的丈夫(妻子),需要学着爱孩子的爷爷奶奶,需要学着爱孩子的外公外婆,需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家,需要学着与家人和睦相处。在爱的氛围里,孩子才能学到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爱的氛围里,孩子才能更加茁壮地成长;在爱的氛围里,孩子才能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和整个世界。

爱孩子,请别只爱孩子一个人。

孩子生病后,要帮他转移注意力

孩子生病后,作为父母,不应该默不作声地坐在旁边只知道焦虑和难过。要帮助孩子渡过这一段最艰难的时候。这时,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是帮助他痊愈的最佳方法。

接到骨科医生要求会诊的电话,我立即向外科病区走去。

一进病区,我就听见一间病房里传来孩子的哭声。我猜,让我会诊的孩子可能就是这个孩子。

走进护士站,我向值班护士要了会诊孩子的病历。会诊单上写道:“患儿男,8岁,系脊髓栓系综合征,腰段脊柱裂术后患儿,今晨出现呕吐、头痛,急查电解质正常,请贵科会诊,协助诊断。”我看了看患儿的住院病历,患儿为术后第一天,手术很顺利,各项化验也大致正常。

看完病历,我向会诊单上注明的病床走去,哭声越来越大。让我猜中了,让我会诊的正是刚才那个哭泣的孩子。孩子趴在病床上,不停地哭着。

同类推荐
  • 20年后,孩子靠什么养活自己

    20年后,孩子靠什么养活自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财商教育应该从小培养。《20年后,孩子靠什么养活自己》针对如何培养青少年“财商”的管理培训,通过评述+案例+训练,指导每个家长如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把财商教育渗透其中。书中案例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家长共鸣;书中的很多方法可以拿来就用,可操作性强,使得本书更适合于中国家庭的父母使用。相信书中很多教育观点和知识会给家长们带来极大的触动和帮助。父母留给孩子真正的遗产不能是钱,而是要教会他们赚钱的方法。
  • 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发育和生理成长发育同等重要;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学龄期的孩子更是步入了竞争的行列,他们需要有独立的心理、思维、行为,这时家长要做的是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表扬、肯定他;当他们失落时,家长要鼓励、支持他,而不是一味地保护或漫骂。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只要我们肯多花点时间,多用点心思,多点沟通,多点理解,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本书独辟蹊径,从星座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教育的案例,对不同星座的孩子进行个性化识别,并将之与个性化的父母形成对照,再进一步分析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适应情况,最后给出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应对建议。以此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发现培养孩子的合理目标,针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孩子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的走向目标,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有时候这份爱却滋生了不满、仇视,甚至伤害。当爱被错误表达时,亲情就会出现错位。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爱孩子的爸妈。很多父母面对孩子.不缺疼爱、呵护、关心、经济支持,唯独缺少尊重!在这个被汉堡包和可乐充斥的快餐时代,如何让父母的爱不因忙碌搁浅,不因距离隔绝,不因缺乏沟通葬送?每个家长心中都有答案,去睹口不完美。这是一本给家长标准答案的书,通过阅读孩子的心声,推论出爱最 好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孩子的理解,找到一面爱的镜子,折射出沟通该走的路。
  • 妈妈应该怎么管孩子:做完美妈妈的12堂亲子教养课

    妈妈应该怎么管孩子:做完美妈妈的12堂亲子教养课

    给孩子适度的自由.不对孩子过分严苛、约束,更不要阻止孩子漫无边际的想象和自主的行动,让孩子顺应天性成长。学会赏识孩子,别吝啬自己的鼓励,强化孩子的优点.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能力,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信任和爱。不随便以爱的名义约束孩子,否则只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和潜能。要学会尊重孩子,将对孩子的爱转化为推动孩子前进的动力。鼓励孩子做个诚信、善良的人,说到做到,对有困难的人要给予同情和帮助。妈妈要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
热门推荐
  • 皇后又双叒叕挂了

    皇后又双叒叕挂了

    【推荐新文:作者上线:炮灰逆袭战】他是她心爱之人,却亲手将她推给别人。他爱她如命,却为成全她喝下毒药,“我喝了药,你可以等我睡着再走吗?”一朝重生,回到出嫁之前。不再掩饰傲人的才华与异能,她誓要倒戈霸爱!比异能?某女隐晦一笑,比魔兽?某女招来一群鬼。要杀他夫君?某女怒!“谁敢动我夫君?关门!放鬼!”
  • 炮后就位

    炮后就位

    星期一一大早,市预备役高炮团团长彭建国给市办公室主任曹森林打了个电话,大意是近期要组织一次预备役营成建制集训和整团成建制拉动,请办公室给相关单位下个文。他本来是想亲自过去一趟当面说一下,包括市主管领导如何表的态,把具体情况都给曹森林做个说明。但他还是改变了主意,只是打了个电话,并且通话内容简洁明了。彭建国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把他从野战部队调到这儿来不就是让他休息的吗?来之前政治部的领导找他谈话是这样说的:小彭呀,这几年你的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早该提一下了。
  • 销售是个好职业

    销售是个好职业

    顶尖销售人员不凡的魅力让人景仰膜拜,而低微的销售人员又让人无时无刻不鄙视。它让不少走近它的人很快尝到甜头,更让许多接近它的人吃尽无数苦果。销售是生死艺术,有人因此进入天堂,有人因此下了地狱。你想走哪一条道?我已经听到了,是天堂!本书结合作者自己多年的销售心得,给销售新手指出了一条从开始就正确的道,让新手: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同时为新手们提供了许多销售的理念、实用技巧、方法、策略。让新手一人行就能很清醒地避开弯路、避开无知、避开伤害,找到方向、找到方法、找到力量、找到智慧,在销售这条玄妙的大道上顺利打造自己的美好“钱”途。
  • 铁骨3

    铁骨3

    一个卑微的生命来到战火纷飞的民国,一次次的挫折与伤痛导致他一次次的迷茫与觉悟,面对军阀遍布、民不聊生的动荡世界,面对强权、国耻、沦丧、热血……这个只为了好好活下去而苦心钻营的麻木看客,不知不觉被卷入一次次的历史大事件中,糊里糊涂走上了从军之路。无可选择的万里征程,打造了一个内心执着坚定、外表厚颜无耻的另类军人,在历史的夹缝中沉沉浮浮数度生死最终却能顽强活下来,成为一个绝无仅有令人爱恨交加的铁骨英雄……
  • 李嘉诚财与智的哲学(下)

    李嘉诚财与智的哲学(下)

    李嘉诚创造的成功奇迹,被全世界的人仰慕和惊叹。他的传奇人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历史是怎样被自己书写的,英雄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对于千千万万正在为事业前程苦苦奋斗的年轻人来说,李嘉诚的故事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李嘉诚作为成功的商人,不仅创造了大量的金钱和财富,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树立和实践了一套具有深厚内涵的经商哲学。这些经验来自于他几十年的商海沉浮。本书辑录了李嘉诚谈商论道的精彩章句,结合李嘉诚奋斗成功的实战经验,加以阐释和解析。其中汇聚了李嘉诚一生中最闪光的智慧精华,将给你带来深刻的启示。
  • 异界修仙人

    异界修仙人

    太古神剑为何会出现在李逍遥手中?为何李逍遥会被奇异的闪电劈入武斗大陆?武斗大陆和灵界的联系为什么断开?麒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五神兽为何被困灵界?是什么在冥冥之中牵引着李逍遥一步步的走入太古神界?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楹联(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楹联(阅读中华国粹)

    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源于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楹联和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相互影响、借鉴,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 归来

    归来

    儿子站在屋中央,母亲掖着秋衣向灶房冲去。儿子放下行包,大声阻拦,我吃过饭了,刚才在车站等车,吃了碗肉丝面。母亲没理会他,在灶房忙活起来。大门没关,一阵风穿过,头顶那盏20瓦的灯泡摇曳起来,儿子看到自己的影子把一面墙几乎全遮住了。墙根里传出蟋蟀的叫声,近在耳畔,把乡村的夜晚衬托得更为幽静。身上陡然游过一丝不适,儿子飞快地转过身去,掩上大门,将夜色踢出门外。父亲从来都是拖拖拉拉的,这会儿他才从睡房里走出来,打着哈欠,佝偻着大半个身子。你瘦了!走近儿子后他把眼睛瞪得老大。
  • 恋爱风投

    恋爱风投

    女主遭受背叛远走H市,入职男主投资公司的,然后和男主相爱的故事
  • 我吃我自己的醋

    我吃我自己的醋

    〔本书1V1,坑品保证,请放心入坑〕面临破产即将走投无路的季家小姐季凝,同时还拥有着另一个身份法医蓝雪舒,只有与可以继承家业却偏偏要自己奋斗当警察的钱家公子钱煜联姻才能保住季家。季凝:“钱煜,你为什么不回家住要去外面找别的女人?”钱煜:“我在外面找的是蓝雪舒。看吧,你吃醋了,还不承认喜欢我?”季凝:我为什么吃我自己的醋,上了老狐狸的当……特别提示:本书虽然提及破案情节,但绝对不是恐怖小说,许多情节需要提到,要推动后面的剧情,各位读者朋友们不用害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