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长期居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至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才开始建造夏蔽烈日、冬避严寒的房屋。在这一时期的壁画中有房顶支架的画像,多为“个”字形,少数是拱卷式的。距今2.5—2.9万年的捷克多尔尼·维斯顿遗址,是用石头、支柱和兽皮建造的棚帐式建筑群。有猎物宰割场,旁边有古象堆,估计常住人数约100人。在这里发现了成套的石器、骨角器、装饰品、动物烧像、骨笛和女雕像等,可能是早期母系氏族的住所。在苏联顿河上游的加加里诺,发现了一所2—3万年前的房址。房屋近似圆形,直径5米多。屋地稍低于周围地面,铺石灰岩石板。屋顶为锥形,以树干为架,上面覆盖树枝、兽皮。在波兰克拉科夫附近发现了2万年前用猛犸骨骼搭成的小屋,呈圆拱形,直径2米。在西伯利亚马理他遗址,有用石板和大块兽骨搭成的房屋。房屋的建造,说明人类已有了稳定的社会组织,凝聚成更大的力量与自然界抗争,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同类推荐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两部分。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微历史:民国就是如此有趣
清末到民国这段历史被称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本书便是记录了这样一个特殊年代的人和事,通过这一个个的历史小故事,一段段的人物小传奇,引领读者走进时光隧道,使读者能见微知著,管窥民国,去回味,去思索。
热门推荐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以马克思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为研究对象,以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本身的发展为基础,对“自然历史过程论”、历史决定论和意识反映论等已经成为“常识”的基本观点进行新的阐述;对实践是人的生存本体、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过去被忽视、“遗忘”的基本观点进行深入探讨;对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从后思索”、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等一些马克思有所论述、但末充分展开,同时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观点,进行充分展开和详尽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