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7300000008

第8章 稼轩文存(5)

其次则宽民力:可以息民者息之,可以予民者予之。盖恢复大事也,能一战而胜乎?其亦旷日持久而后决也。旷日持久之费,缓急必取之民。凡民所以供吾缓急、财尽而不怨,怨甚而不变者,以其⑩素抚养者厚也。古人之君,外倾其敌,内厚其民,其本末先后未有不如此者。不然,事方集而财已竭,财已竭而民不堪,虽有成功而不敢继也。

今世之所病者,深根固本则指为迂阔不急之论,从事一切则目为治办可用之才。国用既虚,民力又竭,求强其手足而元气先弱,是犹未病而进乌喙,及其既病也,则无可进之乐,使扁鹊、仓公望之而去者是也。

其八

方今之论,以为将有事于中原,必先迁都建业。某以为有不得已而必迁者,有既迁而又当迁者,又有不可得而迁者,及未可得而迁者,不可不知也。

不迁则不足以示天下之必战,中原之变也必缓,吾军之斗也必不力,深居端处以待舆地之来,是谓却行而求前,此不得已而必迁者也。

所谓战者,将姑为是名耶,其亦果有志于天下也?姑为是名,虽迁都建业,徒费无益;志于天下,虽迁建业,犹以为近。何则?人主破天下庸常之论,图天下难能之事,而又阴得其所以必胜之权,不躬犯艰难而决之,天下有不信吾心而殆吾事者矣。向之城扬、城庐,费累百万,其实甚无益也。腐缣败素,染而紫之,价必十倍。异时有急,敕庐、杨为车驾东西巡幸地,以决三军胜负之数,则城庐、城扬真恢复大计也。此既迁而又当迁者也。

天下无事,搢绅之论,人人得以自尽:“主上方以孝养治天下,北内晨昏之问,不可得而远也。”“国用方虚,民力方困,千乘万骑,百司庶府,一动而百费出,迟留岁月,无从而给也。”苟捂绅之论以是而相持,上之人必无说而却此。此不可得而迁者也。

两敌相持,见之以弱,犹恐为强;示之以怯,犹恐为勇。见强示勇,敌必疑惧,敌既疑惧,吾事必去。故先事而迁,是见之强而示之勇也。两敌相持,士未致死,天子顺动,亲御鞍马,隆名重势,猝压其上,三军思奋,斗必十倍。敌势惊乱,变必内起。此古英雄之君御将决胜之奇术。故先事而迁,是兵未战而术已尽也。吾未战而迁建业,万一虏因是而迁京师(逆亮是也),此事之不可知者也。凡吾所以未战而求胜者,以中原之变为之助也;虏迁京师,胁以兵力,中原之民必不敢变,中原不变,则战之胜负未可知也。故先事而迁,是趣虏人制中原之变也。此未可得而迁者也。

参四者而论之,则大计见矣。某以为宜明降约束,以禁传言迁都建业者,姑少待之。异时兵已临淮,则车驾即日上道,驻跸建业以张声势;兵已渡淮,则亲幸庐、扬以决胜负。如是则搢绅之论,不见持于无事之际,敌国之重不及虏于已战之后,最为得计。

其九

事有甚微而可以害成事者,不可不知也。朝廷规恢远略,求西北之士,谋西北之事,西北之士固未用事也,东南之士必有悻然不乐者矣。缓急则南北之士必大相为斗。南北之士斗,其势然也。西北之士又自相为斗:有才者相娼,有位者相轧,旧交怨其新贵,同党化为异论,故西北之士又自相为斗。私战不解则公战废,亦其势然也。武王曰:“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唯一心。”胜商杀受,诚在于此。某欲望朝廷思有以和辑其心者,使之合志并力,协济事功,则天下幸甚。

右某所陈,皆恢复大计,其详可次第讲闻也。独患天下有恢复之理,而难为恢复之言。盖一人醒而九人醉,则醉者为醒而醒者为醉矣;十人愚而一人智,则智者为愚而愚者为智矣。不胜愚者之多,而智者之寡也,故天下有恢复之理,而难为恢复之言。虽然,某尝为之说曰:今之议者皆言:“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某之说曰:“古今有常理,夷狄之强暴不可以久安于华夏。”夫所谓南北定势者,粤自汉鼎之亡,天下离为南北,吴不能以乱魏,而晋卒以并吴,晋不能取中原,而陈亦终毙于隋。与夫艺祖皇帝之取南唐、取吴越,天下之士遂以为东南地薄兵脆,将非命世之雄,其势故至于此,而蔡谟亦谓:“度今诸人,必不能办此,吾见韩庐、东郭俱毙而已。”某以谓吴不能取魏者,盖孙氏之割据,曹氏之猜雄,其德本无以相过,而西蜀之地又分于刘备,虽欲以兵窥魏,势不得也。晋之不能取中原者,一时诸戎皆有豪杰之风,晋之强臣方内自专制,拥兵上流,动辄问鼎,自治如此,何暇谋人?宋、齐、梁、陈之问,其君臣又皆以一战之胜,蔑其君而夺其位,其心盖侥幸于人之不我攻,而所以攻人者皆自固也。至于南唐、吴越之时,适当圣人之兴,理固应尔,无足怪者。由此观之,所遭者然,非定势也。

且方今南北之势,较之彼时亦大异矣:地方万里而劫于夷狄之一姓,彼其国大而上下交征,政庞而华夷相怨,平居无事,亦规规然摹仿古圣贤大平之事,以诳乱其耳目,是以其国可以言静而不可以言动,其民可与共安而不可与共危。非如晋末诸戎,四分五裂,若周秦之战国,唐季之藩镇,皆家自为国,国自为敌,而贪残吞噬,剽悍劲鲁之习纯用而不杂也。且六朝之君,其祖宗德泽涵养浸渍之难忘,而中原民心眷念依依而不去者,又非得为今日比。故曰:“较之彼时南北之势大异矣。”

当秦之时,关东强国莫楚若也,而秦楚相遇,动以十数万之众者见屠于秦,君为秦虏而地为秦墟。自当时言之,是南北勇怯不敌之明验,而项梁乃能以吴楚子弟驱而之赵,救巨鹿,破章邯,诸侯之军十余壁皆莫敢动,观楚之战士,无不一当十,诸侯之兵皆人人惴恐,卒以坑秦军,入函谷,焚咸阳,杀子婴。是又不可以南北勇怯论也。方怀王入秦时,楚人之言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夫彼岂能逆知其事之必至此耶?盖天道好还,亦以其理而推之耳。故某直取古今常理而论之。

夫所谓古今常理者:逆顺之相形,盛衰之相寻,如符契之必合,寒暑之必至。今夷狄所以取之者至逆也,然其所居者亦盛矣。以顺居盛,犹有衰焉;以逆居盛,固无衰乎?某之所谓理者此也。不然,裔夷之长而据有中夏,子孙又有泰山万世之安,古今岂有是事哉?今之议者,皆痛惩曩时之事,而劫于积威之后,不推项籍之亡秦,而猥以蔡谟之论晋者以藉其口,是犹怀千金之璧,而不能斡营低昂,而俯首于贩夫;惩蝮蛇之毒,不能详核真伪,而褫魄于雕弓,亦已过矣。昔越王见怒蛙而式之,曰:“是犹有气。”盖人而有气然后可以论天下。

校勘记

①此下原有“虽然,事有适相似者”云云一段,凡一百三十七字,今移入第四篇末。

②“吾将与汝战也可乎”八字,原错入第五篇“其朝廷之上将相则”之下,今按前后文语意移至此。又“汝”字原误作“女”。

③此下原有“某以谓今日阴谋之大者”云云一大段,今照前后文意移入第五篇内。

④自“虽然”至“报仇者也”,全段皆在第三篇末,今照前后文意移至此。

⑤自“某以谓今日阴谋之大者”至“其朝廷之上将相则”,原皆错入第四篇内,今依照前后文意移至此。又“将相则”下原有“吾将与汝战也可乎”八字,今移入第四卷内。

⑥萧鹧巴原误作“萧遮也”。

⑦邓广铭认为,此处当有脱误。《美芹十论·详战篇》中有“寸攘尺取为恢复之谋”句,此处则“尺”字下必不只脱一“取”字,疑尚有大段脱漏,否则“以觊下”三字仍无所承接。

⑧便业造是疑当作“便宜造次”。

⑨二万疑当作“二千万”。

⑩其原误作“某”。

必原误作“不”。

吾军原误作“吾君”。

必原误作“不”。

敌《稼轩集抄存》原无此字,今据《稼轩文抄存》补上。

则战此二字原误作“者”字。

规《稼轩集抄存》原脱此字,今据《稼轩文抄存》补上。

怨原为“愿”。

跋太祖皇帝赐王嵒帖

(辑自《稼轩集抄存》卷三)

淮南道营左厢排阵使帖王嵒:

防虞寨将阙,合差补王嵒充寨将勾当者。右具如前事。须帖补王嵒,准此指挥勾当者。

显德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帖。使、检校太尉赵押。

臣守滁之十月,全椒县僧智淳以王嵒帖来献,且言向尝刻石天庆观中。臣召道士王中勤问之,信然。臣又询诸州人,得苗之六世孙进士大亨,言嵒晋阳人,柴周之攻淮南,嵒适隶太祖皇帝麾下,显德四年,太祖皇帝攻楚、泗,嵒实被命来。此帖本藏其家,政和八年始取归禁中,后以石本赐天庆观,乃刻而龛之端命殿之壁。

臣以《周史》考之,世宗攻楚、泗岁月,与帖所载合。臣窃惟滁虽僻郡,而司马光尝以谓太祖皇帝禽馘奸桀、肇开王迹者,实在此土。较其难易,与周之划崇,唐之下霍邑等。当此之时,凡执羁絏奔走从命者,皆一时之杰。嵒行事虽不可考,然以其时侪辈推之,盖亦以材选者。臣惧其湮没,故备载于下,且使嵒得托以不朽云。

乾道八年十一月十日,右宣义郎、权发遣滁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营田屯田事、臣辛弃疾拜手稽首谨书。

校勘记

此跋实系稼轩友人周孚代作,今尚具存周氏《蠹斋铅刀编》中。唯赐帖原文及跋语后所署年月及衔则《铅刀编》俱不载。《稼轩集抄存》不著所出,想亦辑目《永乐大典》中者。“嵒之六世孙”,《抄存》脱“六”字,“滁虽偏郡”,《抄存》“滁”误作“淮”,兹均据《铅刀编》补正。

谢免上供钱启

(辑自周孚《蠹斋铅刀编》卷十九)

比陈危恳,方窃战兢;仰荷至慈,特加闵可。民免追呼之苦,吏逃稽缓之愆。戴德无穷,感恩有自。伏念某偶以一介,得领偏州,较之两淮,实为下郡:地僻且险,民瘠而贫。兵革荐更,慨莫如其近岁;舟车罕至,叹有甚于昔时。忍于疮痍之余,督以承平之赋?符檄相继而至,官吏莫知所为。虽载在有司,当谨出纳之数;然验之近制,尚有蠲免之文。云不敛民,实为罔上。不避再三之渎,庶期万一之从。逮被湛恩,实逾始望。

某官仁不间远,明可烛微。伊尹佐君,耻一夫之不获;周公在内,期四国之是皇。故令穷陋之区,亦在悯怜之数。向愁与叹,今舞且歌。某恪承德意,遵奉诏条,仰惟钧石之平不遗小物,敢有毫厘之扰以速大尤?校勘记

《铅刀编》在此谢启题下注云:“代辛滁州作”。不知究竟是写给什么人的。

论行用会子疏

(辑自《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二理财门)

淳熙乙未登对札子①

臣窃见朝廷行用会子以来,民间争言物货不通,军伍亦谓请给损减,以臣观之,是大不然。盖会子本以便民,其弊之所以至此者,盖由朝廷用之自轻故耳。

何谓“本以便民”?世俗徒见铜可贵而楮可贱,不知其寒不可衣,饥不可食,铜楮其实一也。今有人持见钱百千以市物货,见钱有般载之劳,物货有低昂之弊;至会子,卷藏提携,不劳而运,百千之数亦无亏折,以是较之,岂不便于民哉。

何谓“朝廷用之自轻”?往时应民间输纳,则令见钱多而会子少;官司支散,则见钱少而会子多。以故民间会子一贯,换六百一二十足。军民嗷嗷,道路嗟怨。此无他,轻之故也。近年以来,民间输纳,用会子见钱中半,比之向来,则会子自贵,盖换钱七百有奇矣(江阴军换钱七百四十足,建康府换钱七百一十足)②。此无他,稍重之故也。古谓“将欲取之,必固予之”,岂不信哉。

臣以谓:今诸军请给微薄,不可复令亏折,故愿陛下重会子,使之贵于见钱。若平居得会子一贯,可以变转一贯有余,所得虽微,物情自喜。缓急之际,不过多印造会子,以助支散,百万财赋可一朝而办也。

臣尝深求其弊:夫会子之所以轻者,良以印造之数多而行使之地不广。今所谓行使会子之地,不过大军之所屯驻,与畿甸之内数郡尔,至于村镇乡落,稍远城郭之处已不行使,其他僻远州郡又可知也。臣愚欲乞姑住印造,止以见在数泄之诸路,先明降指挥,自淳熙二年以后,应福建、江、湖等路,民间上三等户租赋,并用七分会子,三分见钱输纳(僻远州郡未有会子,先令上三等户输纳,免致中下户受弊)。民间买卖田产价钱,悉以钱、会中半,仍明载于契;或有违戾,许两交易并牙人陈诉,官司以准折受理。僧道输纳免丁钱,亦以钱会中半。以臣计之,各路所入会子之数,虽不知其多寡,姑以十万为率论之,其已输于官者十万,藏之于家,以备来年输纳者又十万,商贾因而以会子兴贩往来于路者又十万。是因远方十万之数,而泄畿内会子三十余万之数也,况其数不止于此哉。会子之数有限,而求会子者无穷,其势必求买于屯驻大军去处,如此则会子之价势必踊贵,军中所得会子,比之见钱反有赢余,顾会子岂不重哉。行一二年,诸路之民,虽于军伍、市井收买,亦且不给,然后多行印造,令诸路置务给卖,平其价值,务得见钱而已,则民间见钱将安归哉。此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予之”之术也。

然臣所患者:法行之初,僻远州郡会子尚少,高其会子之价,纽作见钱,令人户准折输纳,及其解发,却以见钱于近里州郡收买,取其赢余,以资妄费,徒使民间有增赋之名,而会子无流通之理。臣愚欲乞责之诸道总领、转运,立为条目,以察内部之不法者,俟得其人,严真典宪,以示惩戒。如此,则无事之时,军民元会子之弊,缓急之际,朝廷无乏兴之忧,其利甚大。

校勘记

①《稼轩集抄存》中这篇奏疏的题目是《淳熙乙未登对札子》,今取作副标题。

②《历代名臣奏议》原无括弧中的注语,兹据《稼轩集抄存》补入。

启札

弃疾自秋初去国,倏忽见冬,詹咏之诚,朝夕不替。第缘驰驱到官,即专意督捕,日从事于兵车羽檄间,坐是倥偬,略亡少暇。起居之问,缺然不讲,非敢懈怠,当蒙情亮也。指吴会云间,未龟合并,心旌所向,坐以神驰,右谨具呈。

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

校勘记

这一札子的原件现尚存在,今据以辑录,但不知究竟写给什么人的。

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

(辑自《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九弭盗门)

臣窃惟方今朝廷清明,法令备具,虽四方万里之远,涵泳德泽如在畿甸,宜乎盗贼不作,兵寝刑措,少副陛下历精求治之意;而比年以来,李金之变,赖文政之变,姚明敖之变,陈峒之变,及今李接、陈子明之变,皆能攘臂一呼,聚众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重烦大兵翦灭而后已,是岂理所当然者哉?臣窃伏思念,以为实臣等辈分阃持节,居官亡状,不能奉行三尺,斥去贪浊,宣布德意,牧养小民,孤负陛下使令之所致。责之臣辈,不敢逃罪。

臣闻唐太宗与群臣论盗,或请重法以禁,太宗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尔。当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耶。”大哉斯言。其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卒致贞观之治。以是言之,罪在臣辈,将何所逃。

臣姑以湖南一路言之。自臣到任之初,见百姓遮道,自言嗷嗷困苦之状,臣以谓斯民无所诉,不去为盗,将安之乎?臣一一按奏,所谓“诛之则不可胜诛”。臣试为陛下言其略:

同类推荐
  • 发生在黄河岸边的械斗

    发生在黄河岸边的械斗

    在运城至风陵渡途中下车后,沿一条陡立的斜坡攀援到上面的立交桥上,展示在我眼前的是另一番天地。中条山柔缓的曲线和一抹宽广的黄河紧密相接,这是中条山的末端,也是黄河从晋陕腹地进入中原的门户。黄河在这里形成了大片的滩涂,冬天稀薄的阳光下,宽广的河滩呈现出它该有的色泽和安详,一层白雾笼罩在无边的河滩上空,氤氲着来年春的勃发、夏的葱绿和秋的丰硕。一线黄河隐在天边,对面的秦川大地烟锁雾罩。来自黄河波澜间清新潮润的气息,随风徐徐吹来,向我发出最初的问候。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 西风消息

    西风消息

    《西风消息》为青海散文女作家李万华近年散文随笔作品的结集。本集所收作品多篇幅短小格局精致,记录生活感受片段和生命思索点滴,既体现了身为青年女性散文作家所固有的新鲜明亮的生命力特征,也同时体现出了因身患深重疾病而对人的生命历程进行反观和思索,而获得的沉静、深邃的品质。
  • 先做女王,再当公主

    先做女王,再当公主

    先做自己的女王,再当别人的公主。这是一本关于不同时代、不同际遇、不同职业的女性,如果寻找独特生命意义的书。有几千年前的妇好、赵飞燕,有地球另一端的香奈儿、简·奥斯丁,还有科学家居里夫人、艺术家蒋英、新凤霞……这些有故事的女人,横跨千年时空,跨越地球纬度,浓缩在一篇篇文章中,与你四目相对、灵魂对话。真正优秀的女子,必定既温柔又坚强。所有经历的低谷、绝望,禁受的无礼、冷遇,抵御的迷茫、慌张,最终会化为筋肉骨血,成为参透生命意义的力量。
  • 她心境:女人一生最应珍视的110种心情

    她心境:女人一生最应珍视的110种心情

    女人的漂亮,必须从她的眼睛中去看,因为那是她心灵的窗户和爱居住的地方。还生活一个微笑、爱一转身就是痛、感悟幸福,感悟爱、女人,很特别、天使在人间、妇人的幸福……本书为您讲述女人的心境,探微新女性的精神世界,追索新女性的幸福法则。
热门推荐
  • 国民男神宠在怀

    国民男神宠在怀

    “宋时屿,我好喜欢你,你也喜欢我好不好?”林荏苒喜欢宋时屿,喜欢的轰轰烈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宋时屿却始终都是淡淡的“嗯”。直到有一天,林荏苒气急败坏的吼道:“你要是再不娶我,我就找个男人嫁了!”于是,下一秒,她就被拎进了民政局。晚上,男人眼里带着精光,看着身下不断颤栗的小女人,沙哑的蛊惑“想要吗?来,自己动……”〔治愈系〕〔高甜宠文〕
  • 破局:资本和创意的厮杀

    破局:资本和创意的厮杀

    潮流商业模式看点:共享、合围、并购、速度战、技术壁垒……打破和重建,互联移动时代下商战厮杀。这些改变将如何影响我们?我们也可成为改变者!
  • 风过白村

    风过白村

    白苗苗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听师傅唱起驴腔的情景。那个深秋的早晨,白村上方的天空清蓝高远,池塘边凌乱枯黄的草叶上覆了一层灰白的轻霜,空气里飘着一股清冽的甜味。一个大女孩穿一件长长的藕色坎肩,立在那枝繁叶茂的大柳树下,拉开了嗓子。脆生生的腔儿带着秋后的泥土味儿,爽利利地直冲霄汉,陡然在半空中打了个旋儿,又刷啦啦落在了枯草叶上。秋虫噤了声,白苗苗像被定住了一样。后来,他知道了那个唱戏的大女孩叫白玲,论辈儿他得叫姑奶。他想,原来姑奶可以这么年轻。再后来,他知道了她唱的那个腔叫驴腔。他想,原来世上有这么好听的腔。再后来,他知道驴腔最早是白村人唱红的。
  • 少年血(中国好小说)

    少年血(中国好小说)

    少年的鲁莽、简单、偏执总是生发出血的气息。那段日子可能是阳光的,也可能是阴郁的,还可能是阳光和阴郁间隔的。本文主要从一个少年的角度来描写青春期少年的冲动。小吴和大螃蟹,卫星之间的三角关系,最后以卫星莫名的死亡而告终。主人翁小可为了和洋洋去一趟县城电影院看电影,努力的攒钱。其实他不知道去电影院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情窦初开的他只觉得大人们那样做他就跟着做,其实里面有血的代价。
  • 老兵

    老兵

    我的记忆源头保留着一条黑狗,一个西瓜。黑狗叫黑子,黑得像黑夜,没有一根杂毛,眼睛如同沙漠夜空中的星星。星星出现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我可以从地窝子的一方天窗上望见星星。花皮西瓜,好像瓜秧编成了绿环。我一闻,就感到里边可以吃。爸爸从床底下滚出这个西瓜,说:玩,不能用棍子敲。我抱不住西瓜。它太大。我又不能骑上去,它一动,我就栽下来,它不肯让我骑。多年后,我在样板戏里的唱段里听到“披星戴月”这个词语,我想起爸爸妈妈,他们总是在星星出来以后回家。
  •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茫茫乱世,英雄逐鹿。纷纷义族,几易其主。在名将如星河般的隋末唐初,为什么他能历事三朝,出将入相,屡经变故屹立不倒,最终成就不朽事功?
  • 黑暗龙皇

    黑暗龙皇

    龙吟一声震天际,皇者势气破苍穹。黑暗地狱得神器,独战天地我为雄!龙皇陨落,留下逆鳞,有缘者得。有缘者,必将御龙族,霸天下,笑世间!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史

    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史

    2013年,中央情报局(CIA)前雇员斯诺登曝光的“棱镜计划”让美国颜面扫地,也把这个神秘的情报机构再次带进人们的视野。CIA是如何诞生的?它在美国和世界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都干了些什么?本书将为你揭开中央情报局的神秘面纱。
  • 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

    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