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9200000004

第4章 现代解诗学的理论内涵

现代解诗学的理论内涵,我以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解诗学是对作品本体复杂性的超越。解诗学对象是以象征派、现代派的作品为主,这些诗由于表现题材领域、审美意识追求和传达组织方式的特殊性,往往以复杂的形体出现,造成了人们理解和欣赏上的困难。一些批评家和读者往往称它们为“不懂”的“朦胧诗”、怪诞的“胡涂诗”。解诗学认为,由表现习惯的生活和感情世界转向表现生疏的感情和感觉世界,是新诗的一种进步。一些善于“从敏锐的感觉出发,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的诗人”,在作品里“以敏锐的感觉为抒情的骨子”,又用暗示的方法来表现情调,便脱离了一般读者了解和欣赏的习惯,使得那些“只在常识里兜圈子”的一般读者,不免产生了“隔雾看花之憾”。朱自清先生解释了卞之琳难懂的短诗《距离的组织》之后说:“这篇诗是零乱的诗境,可又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将时间空间的远距离用联想组织在短短的午梦和小小的篇幅里。这是一种解放,一种自由,同时又是一种情思的操练,是艺术给我们的。”这种“复杂的有机体”是诗人用想象和智性创造的独特的艺术世界,就不能以“明了”和“晦涩”、“易懂”和“难懂”作为衡量的价值尺度。金克木认为,新诗一定可懂,“只不能是人人都懂而已。因为能懂的读诗者一定也要有和作诗者同样的智慧程度”。朱光潜先生进一步从心理上个别的差异来解释欣赏诗歌的审美距离。他认为“修养上的差别有时还可以用修养去消化”,而不容易消化的是“心理原型上的差别”,“创造诗和欣赏诗都是很繁复而也很精纯的心理活动,论诗者如果离开心理上的差别而在诗本身上寻求普遍的价值标准,总不免是隔靴搔痒”。河南一位中学教师写给胡适的信里,把卞之琳的《第一盏灯》、何其芳的《扇上的烟云》等称为谁也不懂的“糊涂诗”和“糊涂文”。胡适赞同他的“明白畅晓”的主张,却说“《第一盏灯》是看得懂的,虽然不能算是好诗。其余的两个例子,都是我们所谓应该哀怜的例子”。而沈从文先生却又说:“何其芳的散文,实在说不上难懂”,并称赞他是“近年来中国写抒情散文的高手”。一位读者认为《现代》刊载的杨予英的三首诗,读了“觉得无限神秘,奥妙,奇异之感”,使人“如入五里雾中,不得其解”,编者施蛰存先生却认为除一首《冬日之梦》“稍嫌模糊”外,其他两首却是“明白畅晓”的,问者的不解,“也许是故意”,也许是“不深思之故”。这些论述与争论,说明了现代诗本体的复杂性和可知性。解诗就是批评家对诗歌本体复杂性的认知和超越。闻一多说,在陌生的作品和诗人心理面前,人们有时“全不是你自己的主人”,“我们的障碍物乃是我们自己”,“你如何能摆开你的主见,去怪那完全和你生疏的‘诗人’的心理!”这也是“一切的文艺鉴赏的难关”。卞之琳先生在纪德作品译释序言的“附记”中也说:“解释的文字也应该尽于当钥匙的作用,因为纪德自己引导人也往往只引到门口为止,留下的都是被引导者自己的事情。现在如果这里既是一把没有铸错的钥匙,读者也应该超越它,而去追踪纪德,甚或进一步超越纪德。”解诗学的文字也就是以自身对作品复杂性的征服,给读者一把接近和鉴赏作品的钥匙。因为美就隐藏在这复杂的陌生里。对于复杂的陌生的征服和超越,是艺术鉴赏的准备,同时,我们鉴赏的愉快就包含在这理解和征服之中。

2.解诗学是对作品本体审美性的再造。一首现代诗即是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解诗者在实践中缩短自身同审美对象之间的距离,因而理解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接受过程,而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艺术思维活动的实践。现代诗“远取譬”的想象、以象征和暗示曲折地表达情调等特征,使一首诗自身是一个艺术复杂的有机体,同时也在它的含蓄朦胧美中为读者和批评家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解诗学适应这种特点就产生了两个方面的规定性。

一方面,分析一首诗的意义,要从意象的联络和语言的传达入手,一层层挨着剥开去,弄清每一个意象、比喻(显喻和暗喻)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每行诗句和每个词语的相互联系。诚如朱自清先生讲的,现代诗“意义是很复杂的”,如果“一个不留心便逗不拢来”,甚至与作品原意背谬,相差十万八千里。闻一多也讲,读一首诗要弄懂“每个字的意义”,“必须把那里每个字的意义都追问透彻,不许存下丝毫的疑惑”。例如朱自清先生解卞之琳的《距离的组织》一诗,把作者有意放在括弧里的一句诗“(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罢)”,与前面两行“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方的嘱咐/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的含义弄错了。他没有分清“天欲暮”与“暮色苍茫”是一梦一真,括弧中的“友人”和末行“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的“友人”,是一我一他,主要就是因为把括弧中这句诗的主体与全诗的主体弄混淆了。而作者这点技巧的运用是艺术创造的权利。稍稍忽略了这种创造,解诗就会误入歧途,这是一个方面。解诗须遵从作者审美创造的逻辑性。

另一方面,解诗又是对于作品审美特性再创造的过程。强烈的参与创造意识使读者走进诗美的世界。朱自清先生讲的“细心看几遍”,“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搭起桥来”以完成对现代诗中省略的空间的填补,就是讲的读者再创造的过程。朱光潜先生更清楚地论述了这一再造的审美意义。他说:

读诗就是再做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如此,没有创造就不能有欣赏。

这里从接受者的角度,说明了读者的想象和情感在作品审美再造中生生不息的作用。作品审美性的再造已经不是作者而是读者。解诗就包含了读者与批评家对这种审美再造能力的无限追求。从这个方面看,解诗学又是对作者审美创造能力的无限追求,也是对作者审美创造逻辑的补充和突破。

3.解诗学是对作品本体理解歧异性的互补。现代诗通过象征、意象、暗示、隐喻等种种艺术手段表现自己内心的感觉世界,追求在一种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的艺术效果中,吐露自己隐秘的灵魂。如金克木说的,一些“以智慧为主脑”的“新的智慧诗”,有“独特的对人生宇宙的见解”蕴蓄浸润其中。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意象语言的朦胧性给解诗学带来了一个必然现象:对作品本体理解的歧异性和由此而产生的互补论。卞之琳的《鱼化石(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只有四行:“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作者在详细的注释和说明的文字中,都自认这首诗蕴蓄着多种意思,读者也可以作多种理解。诗的内涵表现了无限伸张的弹性。李广田先生评论说:“鱼化石,又岂止是鱼化石,这乃是一个代表,一种象征。”诗人在诗集的附录《鱼化石后记》中说:

诗中的“你”就代表石吗?就代表她的他吗?似不仅如此。还有什么呢?待我想想看,不想了,这样也够了。“这样也够了。”不错,作为诗,作为象征,这样就够了,就让读者们去“想想看”吧,你想到事业的完成,想到爱情的结合……你就只想到那“鱼化石”是可以的。纪德在其《纳蕤思解说》中说,一点神话本来就够了。这就是那从具体推到抽象,从有限推到无限的道理。

既然作者创作时就注入自己作品以多层次的内涵,也就更应该允许读者在作品中注入自己多层次的想象。朱光潜讲的读者的想象和一首诗的生命生生不息,施蛰存主张的“仿佛得之”为欣赏诗的极限,废名说明自己的《掐花》一诗,“有许多下意识”,容纳了童年“实在的经验”和佛教、古典诗词等多样文化,同他的《妆台》、《小园》一样,均可以作多种理解,都是这种理论的证明。现代诗的艺术创造也创造了读者再创造的权利。

读者和批评家的理解与作家的主观意图发生了歧异怎么办?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背谬的解释,应该以作者的本意为标准。前面讲的朱自清对《距离的组织》的误解,李健吾先生把《圆宝盒》理解为“圆宝”盒而不是圆的“宝盒”,从而误解了诗的意思,都是批评家与作者进行对话而后得到了正确的解释。另一种是合理的解释,它对作品理解的歧异没有超出象征派诗艺术的界定范围,即使作者出来说明他的本意,释义仍有存在的权利,与作者的一义成为互补的多义内涵之一。典型的例证可以举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李健吾先生说:我贸然看做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而作者恰恰相反,着重在相对的关联。批评家的解释显然与诗人的本意出现了歧异。用正确和错误这两极可以概括两种意义的理解吗?不!批评家否定了这样简单的价值判断。他认为:“我的解释并不防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作者的自白也绝不防害我的解释。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关于《圆宝盒》,批评家李健吾和诗人卞之琳曾进行往返讨论。是不是诗人的自白就可抹煞批评家的理解了呢?也不!听听批评家聪慧的辩诘吧:“如今诗人自白了,我也答覆了,这首诗就没有其他‘小径通幽’吗?我的解释如若不和诗人的解释吻合,我的经验就算白了吗?诗人的解释可以撵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释吗?不!一千个不!幸福的人是我,因为我有双重的经验,而经验的交错,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诗人挡不住读者。这正是这首诗美丽的地方,也正是象征主义高妙的地方。这不是笨谜。一个谜,等你猜出来以后,除去那点儿小小得意的虚荣之外,只是一个限制好了的呆呆的对象。但是,一首诗,当你用尽了心力,即使徒然,你最后得到的不是一个名目,而是人生,宇宙,一切加上一切的无从说起的经验——诗的经验。”一首诗可以用错综的意象和读者的经验相结合,唤起“一座灵魂的海市蜃楼”。读者生活和诗的经验可以从自己的“视界”出发,与对象的“视界”相交融互补,形成一个新的再造的“视界”。这正是现代解诗学自身的特质给予批评家和读者的权利。

同类推荐
  • 丰子恺散文精选

    丰子恺散文精选

    小读者们,相信你们对丰子恺的漫画都不会陌生吧。他的漫画往往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内涵丰富的意蕴,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绪万千。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画坛上独树一帜。《丰子恺画集代自序》中作家自己曾写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可以说是丰子恺一以贯之的创作理想,不仅体现在其漫画创作上,在他的文学实践上;也是如此。
  •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他一生漂泊无着,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冲动的青春——那年代 那岁月(上)

    冲动的青春——那年代 那岁月(上)

    尧鑫所著的《那年代那岁月》摒弃了以一个人的经历为一条线索的叙述方式,从男女主人公两个角度双线并行,回忆式叙述,力图更广阔地反映社会面。在表现校园生活的同时,也涉及中学生、大学生感兴趣的其他话题。同时,不失思想性,构筑正确的价值取向。《那年代那岁月》文字唯美细腻,善于构建画面感。人物性格特点突出,各具个性,人物在作者学习、工作、生活中皆有原型。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热门推荐
  • 逆天宠妃:摄政王,太会撩!

    逆天宠妃:摄政王,太会撩!

    霍沉暮发誓,绝对不会正眼看林清芜一眼。可是,这婚后啊,打脸真他妈的疼!
  • 影响力提高手册

    影响力提高手册

    能力是成功中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培养杰出能力,才能成为时代强者、社会精英,成就亚马逊人生。本书揭示了影响力对人们工作、事业、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通过大量精当的实例和简明实用的理论,详细而具体地阐述了政治、经济、管理、行政、职场等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人们提高其自身影响力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人们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全面提高影响力,有效应对纷繁复杂和竞争激烈的时代,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成就辉煌事业和美好人生提供了完备的实践指南。
  • 花心总裁冷血妻

    花心总裁冷血妻

    因为家族利益,将他们拉到一起。结婚三年,他依旧是大众眼中的黄金单身汉,钻石王老五。他花心,他无情,游走在万花丛中。她逐步成长为大众心中气质与形象极佳的人气主播,。对她来说,这场婚姻只是她摆脱家族的契机,是谁都无所谓。他们不过是有着一张结婚证的陌生人而已,仅此而已。没有爱,就没有恨!片段一绝望的爱,誓死的纠缠。他虐的是她的身体,而她虐的却是他的心。他说:“我死了,也要你陪着我一起下地狱。”她冷笑:“下地狱的只有你,我可是要上天堂,所以了,我们是不会有交集的。”片段二为难小三不是她的风格,不是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么?可是这小三要自动找上门来,就不管她的事了。因为对敌人仁慈就最自己残忍,她这个人别的不会,就是对自己最好。“你根本就配不上他,守着一个不爱你的丈夫,你不觉得很可悲吗?我们才是彼此心意相通,我们才是最完美的一对。”小三炫耀似地对着她说道,眼里无不有着深深地恨意和得意,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她轻笑着,然后说道:“沈小姐,我是配不上他,可是我是顾太太。他就算爱的是你,你也最多是个上不了台面的情人。不过我告诉你,我这个人最恨做的事就是成全别人。所以了,不要在我这寻找优越感,不然我都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事来。”说完潇洒的挎着包离开,这年头坐正室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与小三斗。其乐无穷嘛!片段三“他是谁?”他失控的抓着手中的照片,猩红的眸子阴狠的问着她。“能是谁?反正不是你。”她漠然的看着他,嘴角的笑意越发的清明。他捏着手中的照片,面部表情越发的狰狞。他怎么会不知道他,只是他想不到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竟然会这样做!“你想离婚和他在一起,休想!夏彤,只要我没死,你永远都别想。”他将手中的照片撕得粉碎,狠狠的扔在地上。她不怒反笑,连眼睛里都是笑意。“没关系,就算不离婚,你也拦不住我。”她反问,带着一抹莫可言说的志在必得。片段四“你放过我吧,那么多女人,为什么偏偏缠着我呢?”她一刻也忍受不了再呆在他的身边。“放过你,谁来放过我?”就算没有心,人他也要留在身边。“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她一阵冷笑,轻言慢语,看着眼前的人,可眼里好像根本没有他。洗净铅华,繁华落尽,他们能否找回彼此的心?高干文,第一次写高干文,各位多多的支持啊!推荐其他成员的作品:谷主,风谷音鸽【溺宠娇宝贝】娜主,陈小娜【冷王宠妃】【霸王宠妻】
  • 游龙惊凰

    游龙惊凰

    大哥,您别跟着我“阿猪”、“阿猪”的叫好么?我是胖了点儿,您不能这么损人的不是?啥?你说你叫“乔峰”?你是疯子吧?我是瞧见了一个疯子吧?您当这是排天龙八部哪?您别总跟着我成不?人家有男朋友啦!天哪!谁来救救我?这儿有个精神病啊!
  • 穿越大秦:山有扶苏

    穿越大秦:山有扶苏

    大秦一害赵小七,封号荷华公主,因着始皇撑腰,肆无忌惮横行霸道,欺女霸男无恶不作。咸阳凡有几分姿色者人人自危!唯一小将章邯临危不惧,甘之如饴。荷华捏着胖成大饼的脸恬不知耻:“章小邯,本殿美吗?”章邯面不改色:“殿下倾国倾城。”始皇爸爸→_→:章邯,这么假的话你都说的出口,亏心不亏心?你不亏心寡人都觉得亏心呀!
  • Democracy An American Novel

    Democracy An American Nov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田园医女

    田园医女

    新书《甜妻99度:Boss,请克制!》已发布,欢迎亲们收藏阅读哦!---新婚之夜,她命丧至亲之手,却重生邻国古村,从此,命运颠覆……素手银针,医行天下,她步步为营,光华夺目。从田园至朝堂,她该如何应对,完成自己的复仇之路……重生田园,药女为妃,步步为营,倾覆山河!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2)》本书分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孟尼利克二世、伍德罗·威尔逊等部分。
  • 重生之为妻日常

    重生之为妻日常

    白绾绾:如果说,我想留在沈府,但是不给你做妾,那我还有其他出路否?沈二爷:可以为妻。前世大千金,反手云覆手雨;重生庶女命,女儿郎当自强。然后在某日,趁着天时地利人和,她顺水推舟嫁给了沈二爷为妻……
  • 问仙录

    问仙录

    难道武侠,真的已经没落?已经无人问津?他叫莫小忍,江湖散人的三好浪人,好色,好赌,尤为好奇;莫小忍有很多朋友,寒刀温凉,剑客魏不畏,老实和尚施大海......可朋友太多,就意味着麻烦太多。最近的麻烦更是一个接着一个,多年沉寂的武林似乎也涌动了起来。白玉观音,月老红尘,寻龙尺,名剑离辰......太多太多,可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跟一个人有关,而那人的目的,更是惊世骇俗。整个武林,都随着他的跳动,疯狂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