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6800000001

第1章 “继续永远”的切利

七八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切利指挥的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还有莫扎特、海顿、舒曼和拉威尔,我对音乐诠释观念的理解发生了重大改变,对于一位狂热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当时的感觉就是拔经洗髓,脱胎换骨,由此我坚信我的一生只要不离开音乐,就必定有切利陪伴。

实在想不出更贴切的题目,“永远”一词已经被使用得太多,但伟大的切利比达克仍然最有资格担当这两个字。时隔七年,我再次被切利的音乐击倒,再次在他的音乐沐浴中心醉神迷,欲仙欲死。我原以为那套EMI版的布鲁克纳是切利最后的遗产,因为在它问世五年多的时间里,除了一张他和巴伦波伊姆的钢琴协奏曲唱片偶一露面之外,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为此我问过唱片公司的人,既然切利在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期间几乎留下全部在嘉斯台爱乐大厅的音乐会录音,为何EMI的唱片出版行动中断了?回答是首先版税太高,切利的儿子赛尔吉为了给切利的音乐教育基金会筹资,向唱片公司狮子大开口;其次是销售方面不很理想,并非所有的爱乐者都喜欢切利,切利生前极为狂妄,口无遮拦,得罪的大腕太多,而后者的录音又偏偏占据唱片市场的半壁江山。所以,尽管切利已经获得评论界以及绝大多数他曾经指挥过的乐团乐手的绝对赞扬,但是从音乐的绝对人口方面考量,他仍属毁誉参半,甚至“毁”多于“誉”。

我在七年前写过关于切利的专题文章,对他在慕尼黑爱乐乐团期间的音乐会录音唱片给予由衷的毫无保留的赞美。今天我仍然认为,七八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切利指挥的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还有莫扎特、海顿、舒曼和拉威尔,我对音乐诠释观念的理解发生了重大改变,对于一位狂热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当时的感觉就是拔经洗髓,脱胎换骨,由此我坚信我的一生只要不离开音乐,就必定有切利陪伴。

七年来,切利的伟大与神话始终处于我持续深入的认识当中,在此期间,我读到更多关于切利的书和文章,认识了几位曾经与切利共事近十年的慕尼黑爱乐乐团的乐手,还与切利的学生及追随者进行过交流,并亲耳听取了当代几位著名指挥家对切利的评价。令我欣慰的是,切利正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得到日益增量的认同,在音乐的表现上,他也越来越接近终极目标。

这批新发行的切利录音当中,既有众乐迷翘首以待多时的传奇演出弗雷的《安魂曲》和巴赫的《B小调弥撒》,也有专属切利独家诠释风格的米约的《玛林巴协奏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两首交响曲。从总共十五张唱片的曲目分布上看,声乐作品占据相当比重,不仅一口气推出威尔第、莫扎特和弗雷的《安魂曲》,还有斯特拉文斯基的《圣诗交响曲》和巴赫的《B小调弥撒》,如果再加上七八年前出版的勃拉姆斯的《安魂曲》和布鲁克纳的《F小调第三号弥撒》以及《感恩赞》,那么在最重要的乐队与合唱作品方面,我们真是再无所求了。当然,只要是切利指挥的音乐会,每一场都是“唯一”,而我们实在有必要也非常渴望能够在同一曲目上多听几种录音,那一定是相当奇特的聆听体验。

切利继续在所有他诠释的曲目上给我们激动与惊喜。一首《奥伯龙》序曲,一首《伏尔塔瓦河》,一首《罗莎蒙德》,就让我们领略到从未有过的万千气象,纷呈异彩。不论是叙述、挖掘还是铺陈,切利都有独到的句法、与众不同的呼吸节律以及与大千宇宙取得无比协调的和声关系。他从精神和生理两个层面都把你牢牢控制住,用他的节奏框住你的节奏,让你如丢了魂魄般随他而去。

在听他的瓦格纳《帕西法尔》中的“神圣礼拜五的音乐”时,我陷入真正的宗教迷狂当中,我想,如果瓦格纳生前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该有多满足多幸福啊。当然,切利对瓦格纳是持保留看法的,他尤其不能容忍将诗与音乐等同的观点,所以他对瓦格纳的诠释仅限于几首歌剧中的管弦乐,比如《纽伦堡的工匠歌手》和《唐豪瑟》序曲,《众神的黄昏》中的“齐格弗里德葬礼进行曲”,《帕西法尔》中的“神圣礼拜五的音乐”,《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第一幕前奏曲和“爱之死”,还有一首《齐格弗里德牧歌》。在这几首作品当中,境界最高也最具有震撼力的两首正在最新发行的这张专辑里,除了“神圣礼拜五的音乐”外,《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两段音乐呈现出真正“天人合一”的意境,足以令听者“灵魂出窍”,心驰神游。这又是一个“终结版”,一个连瓦格纳都无法想象的结局。

据权威评论家反映,切利最值得称道的是法国与俄罗斯音乐,也就是说处理音乐的色彩是他的拿手好戏。相对于他本人最引以为傲的布鲁克纳、勃拉姆斯和贝多芬,评论界对他的评论各执一端,德彪西、拉威尔、柴科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柯夫和斯特拉文斯基在切利的解读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这一点已为世所公认。新专辑中的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是六年前第五和第六的补充,切利重点挖掘了柴科夫斯基在管乐使用上的独特思维,将其与弦乐的关系处理得更加有机,不仅丝丝入扣,而且各有表情,比例与距离妙到毫巅。毫不夸张地讲,对于第一次听这张唱片的人来说,这完全是一部新作品,一部脱离了柴氏“低级趣味”的足以与勃拉姆斯媲美的高格调交响曲。正如切利所说,在管乐的运用中,勃拉姆斯比起柴科夫斯基就显得业余了。

在DG出版的切利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的唱片中,有一个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舍赫拉查达》,1982年的演出用时四十九分钟,但是两年之后在嘉斯台爱乐大厅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的演出却延长了六分钟。这放慢的六分钟乍一听来确有肆无忌惮的倾向,似乎乐曲的平衡被打破了,自发的激情变成孤芳自赏的迟疑,甚至故事内容和异国情调都不复存在。但是,就音乐本身而言,不仅结构变得宏大凝重,而且色彩表现也更加华丽繁复,场景拉开了,背景更深了,这是前所未有的铺张与奢华,它层层叠叠,眼花缭乱,亦真亦幻。切利再一次突破了底线,过足了编制音响层次以及构造旋律节奏的瘾。大概也只有《舍赫拉查达》才能够让他如此肆意妄为,昏天黑地。

本套专辑中其实最令人惊奇的是米约的《玛林巴协奏曲》,这可以看做是切利对慕尼黑爱乐乐团的定音鼓手彼得·萨德罗的一种感恩和奖赏。据说,每当萨德罗在演奏中心领神会地将鼓槌轻柔地与鼓面接触并连续保持极弱时,那奇妙的沉静往往将切利感动得要死。他多么希望每一位乐手都能有萨德罗这样的悟性,他毕生追求的音乐就是能拥有这梦一样的瞬间。于是,切利要为萨德罗开拓一个空间,让他的表现成为聚焦的核心。《玛林巴协奏曲》因为有了1991年的这次演奏而名扬天下,萨德罗作为打击乐手的NO。1地位得到确立,切利与萨德罗的心意相通而呈现出的美妙音响,正如他和米凯朗杰利演奏的拉威尔和舒曼一样,体现了和谐的极至,呼唤与回应的极至,空谷足音的极至。

切利远离歌剧自有他的道理,因为他对人声有非常特殊的要求,这种要求甚至不近人情,带有反自然的倾向。“反自然”也许理解成“泛自然”更为恰当,无论是为艺术歌曲伴奏,还是排演人声与乐队的宗教作品,切利都是反世俗化反戏剧化的。他像要求乐器的声音一样要求人声,要求沉静肃穆,要求完美的声响比例和泛音,要求与宇宙自然同律的呼吸。他在威尔第和莫扎特的《安魂曲》中所聚集的能量能够摧毁一切想象,这种能量足以改变方向,改变命运,像《圣经》一样具备了预言性和确定性。

传说中的弗雷《安魂曲》果然名不虚传,这是所有演奏中最伟大的版本。它的危险在于让听者品味到死亡的甜美滋味,在声响包围当中,接触到它的人莫不从心底自然泛出迷醉的狂喜、心满意足的微笑。“此曲只应天上有”说的是这回事么?我甚至不愿意简单地相信它是所谓的“天堂之声”,更真实的感觉是只要它一响起,宇宙的每一个缝隙都回荡着它的声音,它属于大千世界,一切有福的人都可以听到和感应到这个声音。

我曾经将切利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演奏的音乐比作毒品,如果这种说法得到验证,我再补充一句,切利演绎的音乐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安魂曲是毒品中的毒品,而其中的弗雷《安魂曲》所呈现的美丽和感动足可致命。一位同样热爱切利的朋友告诫我,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一定要远离切利,特别是弗雷的《安魂曲》。当然,我并没有听他的话,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聆听切利,有时会翻看一本莫名其妙的书,更多的时候是闭上眼睛,静静地躺在沙发上,接受切利音响的沐浴。每当这样一个夜晚过后,我都会觉得第二天清晨的天空格外纯净,格外令人遐想。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无所畏惧,原因在于我住一层,还有一个被田园风光包围的温馨小院。而告诫我的朋友却高踞将嘈杂的尘嚣一览无余的三十三层楼顶,记得某天我们在他家听切利的时候,夕阳的余辉被怒号的狂风刮得正逐渐失去本来的颜色,暮霭覆盖的苍茫大地一片肃杀凄凉。

同类推荐
  • 动画艺术论

    动画艺术论

    众所周知,以创意经济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支柱,而在这个产业队伍中,动画产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业并行的极具发展潜力和蓬勃朝气的生力军。相比之下,曾经一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筑就一大批优秀经典的动画作品使之成为世界动画长廊中的瑰宝,还被国际同行誉称为“中国学派”的中国动画却显得步履蹒跚。
  •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走进魔术世界:揭秘西方魔术》分为几个部分,起篇介绍魔术史上的一些趣闻轶事,并在其中穿插进一些古老的魔术表演,后面是全书重点,披露了很多节目的表演过程、道具制作及一些常用手法。
  •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 缺席与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缺席与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缺席与偶在》主要分为三编,第一编讨论西方哲学与美学问题,兼及中西思想比较。其中多数文章试图把哲学和美学的若干基本观念放在“现代问题”的视野中加以考察;第二编讨论环境伦理学与生态政治问题,探究生态主义意识形态的缘起、主张及政治合理性限度;第三编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其中多篇是作者正在从事的“症状——中国当代艺术档案”研究计划的初步成果。
  •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由少年的灰色时光、旧时已逝,天地默然、无语凝噎的史实、趣与意的有致结合、以含泪的爱送别疮痍、没有华丽外衣只有艰难求生、不到死亡不能解脱、“我愿意为你朗读”、一部颇具气质的电影、记录个体对战争的反应方式、于获释中幸存等构成。
热门推荐
  • 伯爵殿下的小甜心

    伯爵殿下的小甜心

    他是尊贵优雅的伯爵殿下,她是富甲天下的宫家继承人。两个本不该有交集的人却在如诗如画般的年纪相遇相知相恋,却要被迫分离。多年后,缘分再次降临在他(她)们身边,两人彼此结缘。全文青春洋溢,甜蜜如糖。男主:盛恪(中英混血帅哥)女主:诗晓珠(美丽巨富)
  • 性善恶论

    性善恶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宗镜录

    宗镜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腹黑女重生记

    腹黑女重生记

    【非单纯的报仇文,真相需要抽丝剥茧一点点发觉。 双男主文,天使的背面就是恶魔。女主偏腹黑,拒绝傻白甜白莲花低智商恋爱脑……】 前世,她不谙世事殒命于老公和小三手里这一世重生,她变身心机宝贝夺权上位,俘获真爱亏待她的她将悉数奉还欠她的她将统统拿回来
  • 美美娇娘恶魔夫2

    美美娇娘恶魔夫2

    倔强坚强女大学生林琳,在游泳池中被一支古玉簪刺到,被带到千年之前的大唐。机缘巧合的结识了李世民之胞弟李元吉,两人性格冲突,误会不断。然而两人在分分合合冲突间,产生了感情,彼此认为对方是今生的知己。然而唐太宗李世民,也对林琳有些感情,千方百计为二人制造障碍。而后事的发展,谁也没有预料到……婉转曲折的爱情故事,阴险狠毒的阴谋伎俩,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请看《美美娇娘恶魔夫2》
  • 朱雀案

    朱雀案

    史上最高冷女官和明明可以做她老公,却偏要做她下属的腹黑宰相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一心只想搞事业,无心恋爱的拼命三娘!无心事业,死皮赖脸都要追女主的斯文败类?是冤家路窄,也是命中注定!迷案伊始,深情难行……
  • 长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长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长拳的特点是在出手或出腿时以放长击远为主,其动作撑长舒展、筋顺骨直,有时在出拳时还配合拧腰顺肩来加长击打点,以发挥“长一寸强一寸”的优势。套路动作数量和趟数一般较多,长拳中也间或使用短拳,但整套动作是以长击动作为主。
  • 奈何夫人太强势

    奈何夫人太强势

    国内无人能提的叶子衿,只要男人一个眼神那些人便会感到害怕。身处高地的他,却因为林悠悠的一个微笑化解所有……叶子衿:“你好像不怕我?”林悠悠:“你很可爱啊,为什么要怕你?”某总裁耳根子渐渐染红。她说:“青青子衿,悠悠你心”她是他的毒。
  • 情绪操控术:走出困境的心理策略

    情绪操控术:走出困境的心理策略

    操控你的情绪吧,至少你能够做到:在不幸时,等待三天。永远不要在情绪中沉溺,换种思路,积极面对,你就会甩掉逆境,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是在江都市政府委托的横向课题“改革和完善江都市面向三农的传播服务”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该课题2009年6月立项,课题研究目的是为进一步了解江都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经济、法律、健康、科技、公共文化、宗教等领域进行对农传播服务的历史及现状,通过调查江都市及有关乡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农传播的历史、现状及采取的各项措施,了解各部门在对农传播中成功的经验及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改善江都市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农传播服务状况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