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700000006

第6章 儒家—求理想生活的主流精神 (1)

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诸子百家精彩纷呈,最先对“百家”进行分类的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然后就是刘歆。冯友兰先生正是顺着这些经先辈洗涤淘炼的脉络,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做了细细的品读。在他笔的下儒家的仁义、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法家的赏罚分明等等,都别有一番滋味。

第四章 儒家——求理想生活的主流精神 (1)

“至圣先师”,建树更在课堂外

通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此话不无道理。因为仅靠一个人点亮手中的火炬去照亮知识的天空是远远不够的。而教师正是那个点燃众多人手中火炬的那粒火种,所以才有桃李满天下之语。

孔子正是被冯友兰先生称作是“第一位教师”。有人说孔子只是一个“碌碌无所建树”的“教授老儒”,对此冯友兰先生写过一篇《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来反驳这种说法。先生用苏格拉底来比拟孔子,苏格拉底自己不写书,而后人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成为西洋哲学的正统。这跟孔子不写书,而被孟子、荀子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哲学的正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职业教师,他把学术从贵族普及到平民,冯友兰先生称他为希腊的“智者”。孔子抱定的“有教无类”的宗旨,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愧于中国第一教师这个称号。

在孔子之前的中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接受教育,所以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机会做官。但是到了孔子的时代,私人也有了办学的机会,因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往下普及。孔子正好把握住这个机会,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德才之士和官吏,来实现他的政治思想,于是他开始了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并且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本义是不分贵族与平民,也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在平民教育上有着很好的体现: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比如司马牛和南宫敬叔,但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却占了多数,比如颜回、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孔子的弟子众多,有来自鲁、齐、晋的,还有来自其他不同国度的,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公孙龙和秦商都是楚国人,在当时的中原,楚国被视为“蛮夷之邦”,孔子却收他们做了学生,正好说明了“不分国界与华夷”这一点。

孔子对于“仁”讲了很多,对“义”‘利”也分辨得很清楚。但是孔子只教人应该怎么做,却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孟子就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了人性本善的学说,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孟子的思想代表着儒家的理想主义的一翼。

孔子讲了应用到个人自我修养方面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内圣”,孟子却能够把它扩展到治国的政治方面,把“内圣”之道变成“外王”之道,他继承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把它们的作用拓展得更宽。

孟子提出了大量理论来证明“人性善”这个观点,说明人性里面有许多种善的成分。而孔子的另一位继承者荀子却站在孟子的反面,他提倡的恰恰是“人性恶”,关于性善和性恶的分歧,我们在后面章节会有详细讨论。

荀子认为,宇宙的三种势力:天、地、人,各有自己特殊的职责。天地负责提供万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的职责是利用天地提供的东西,创造自己的文化。也就是说天地只给人一个容身之所,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和品德,要通过后天改造,经过教育才能变善。

荀子的一生充满波折和动荡,所以他的很多思想都反映了他那个动乱的时代精神,人们希望通过政治统一来结束动乱。那么就需要有政治权威,施加控制,引领人们走上正道,这就是荀子的现实主义思想。

孔、孟、荀三人一生都为了推行仁爱王道而周游列国,把智慧的种子播撒在天地间,经历了风雨的锤炼,真知焯见更显熠熠生辉!

文化拾遗

苏格拉底说教育: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仁是彼此间交流的语言

楚惠王吃酸菜时,突然发现菜中有一跳蚂蟥,他没有声张,不动声色地吞了下去。结果肚子痛得不能吃饭。令尹前来问候,关心地问道:“大王怎么得了这种病?”楚惠王说:“我吃酸菜时见到一条蚂蟥,心想,如果把这事张扬出去,只是斥责庖厨等人,而不治他们的罪,就违反了法度,那样,今后我自己的威信就无法树立;如果追究他们的责任,就应该诛杀他们,这样,太宰、监食的人,按法律都将处死,我于心不忍啊。所以,我只好把蚂蟥悄无声息地吞咽下去。”令尹深深地施了一礼,祝贺道:“我听说上天是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的,只是辅佐有德行的人。大王您大仁大德,正是上天保有的人啊,这点小兵是不回伤害您的。”当晚,楚惠王胃里的蚂蟥真的出来了,他也不用再忍受疼痛之苦。

孔子在和学生对话时说道,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不出门,却知天下事。治国之道,也是仁。楚惠王能够不论身份卑贱地去爱惜每个人的生命,正是孔子所说的“爱人”,也就是“仁”。

冯友兰先生把儒家的仁爱和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理论联系了起来,认为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应该:爱人与仁爱,在儒家看来是一种社会义务,是自然而然就应该做的事。

心中有仁,就像黑暗中有了一束光,照亮我们的人生。古话说得好,一个人心存仁爱,即使还没有付诸实践,吉祥已经陪伴他左右了。

对万物都持着仁爱之心,这是从心灵最深处萌生的情操,是不求回报、不计得失的情感。更进一步讲,从《论语》中可以看出,有时候孔子用“仁”这个字所指的并不是某一个特殊方面的德性,而是一切美好德性的总和。

1944年冬天,德国纳粹终于被苏军赶出了苏联国土,数以百万计的德国兵成了俘虏。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每天都有一队队的德国战俘面容憔悴地走过。这时,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苏军士兵和警察站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死在了战争中,她们每一个人,都和德国人有着一笔血债。

因此,当俘虏们出现时,她们的双手都攥成了拳头,眼中充满仇恨。士兵和警察们竭力地阻挡着她们,害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位满脸皱纹的妇女,穿着一双战争年代破旧的长筒靴。她走到一个警察身边,希望警察能让她接近俘虏。警察同意了这个老妇人的请求。

她到了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眼神中透着绝望的俘虏的衣袋里。然后她转向身后那些充满仇恨的同胞们,平和而慈祥地说:“当这些人手持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们是敌人。可当被解除了武装出现在街道上时,他们就是和我们一样,具有共同外形和共同人性的人。”

老妇人说完这些,就静静地离开了。但空气在那一瞬间似乎凝住了,不一会儿,很多妇女便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他们。

人都有同情心,这种同情心不分国界,超越善恶。只有怀抱仁爱、善良、慈悲,人间才是快乐无边的天堂。孟子也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个平常人,怀有一颗仁爱的心,点滴寻常小事中,却能看出圣人的胸怀。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古今中外,仁都是彼此交流间交流的语言,而这位老妇人无疑是这一领域的语言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把仁慈善良放在美德的首位,许多得道高人不仅对世事人类持有仁爱之心,对一草一木也有仁爱之情,甚至连蝼蚁也不忍伤害。没有仁爱,心灵就像干涸的枯井,就像弥漫黄土的沙漠,毫无生气。而一个心中有仁的人,在播种爱心之后,收获的是祥和的幸福和缱惓的人生。

文化拾遗

何为善行: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忠恕之道在大爱

日常生活中,总会听到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如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其实人类不仅仅能在自然界的现象上达成共识,也人与人之间同样也可以彼此通融彼此理解,其缘由便在“忠恕”二字。儒家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忠恕”的演绎。

冯友兰先生把这种方法称为“体贴”,即用自己的感受体贴别人,知道别人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再给予他们想要的,不强迫别人接受不想要的,这就是忠恕之道。

忠和恕是不冲突也不矛盾的正反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实施仁爱的下手之处。换言之,仁爱是忠恕之道的核心和内涵所在。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妻子在古稀之年,每到天寒时,天不亮就早早起来,然后径直走到厨房,熟练地生火、烧水、煮粥。满满的一大锅粥要煮上很长时间,杨夫人每次都耐心等着。清甜的粥香顺着热气渐渐充满了厨房,飘到了院子里。

院子的另一边,仆人们伴着这熟悉的香气陆陆续续地起床,洗漱完毕后,来到厨房,并接过杨夫人盛起的满满一大碗热粥喝了起来。

杨夫人的儿子杨东山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甚是心疼,一次,他劝母亲说:“天气这么冷,您又何苦这么操劳呢?”杨夫人语重心长地说:“他们虽是仆人,也是各自父母所牵挂的子女。现在天气这么冷,他们还要给我们做活。让他们喝些热粥,心中有些热气,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伤身体。”

将心比心便是体贴的生动说明,推心置腹地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这就是一个有仁德的人的所为。

忠的反面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人不希望得到一种对待,首先不能这样对待他人。俗话说种下什么就收获什么,就是这个道理。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正是新婚燕尔之时。虽然万般不舍,但是一想到有人被水淹死的时候,心里就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难过悲哀。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治水群众开始了疏导洪水的工作。他们夜以继日,辛勤劳作。

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回家。他心系治水大业,关怀全天下人的安危。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把洪水都引进了大海,消除了水患,成为名垂千古的大英雄。

这个故事流芳千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更成为一大美谈。

可是到了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做白圭的人,夸夸其谈地对孟子说:“如果我来治水,肯定比大禹强多了。只要我把河道修道邻国,让洪水流到邻国就行了,比起大禹十三年的治理,省事多了!”

孟子很鄙夷地回答说:“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造成的后果是洪水一定会倒流回来,对本国也会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一个故事,包含了正反两面。

大禹正是推己及人,把其他百姓的苦难看作自己的苦难,修河道的时候既保护了本国的安全,也顾及到了可能对邻国造成危害。相反白圭只顾自己,而把灾难引向别人,最后的下场必然逃不过害人害己的惩罚。

冯友兰先生说忠恕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和终结,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思想,随时能够派上用场,实施仁爱的方法如此简单,所以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自然就来了。”

文化拾遗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一个读书人做梦去参加考试,主考官是关公。关公发下题目,他一挥而就,其中卷子里有几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读书人认为,一个人有心地去做好事,表现给别人看,或表现给鬼神看,虽然是好事,也没有什么值得奖励的。又例如一个人在扔掉一把不好用的旧刀时不幸伤了人,他并没有存心要伤害对方,虽然是一件坏事,也不该受处罚。关公当场阅卷,拍案叫好。

恰到好处是平常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城画

    城画

    《城画:世界名城的经典面孔》包括:遇见无与伦比的美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内容。这里有繁华的大都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城市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纽约、巴黎、东京……就是代表;这里有别致的小城市,婉约动人、灵秀质朴、浪漫唯美,这样的城市让我们对其一见钟情,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布拉格……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这里还有一些别致的城市,热闹却不嘈杂、繁华却不失浪漫,如西雅图、温哥华……为了能够展现这些城市生动的、独特的、最具风情的一面,编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城市,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中华民俗万年历(1930-2120)

    中华民俗万年历(1930-2120)

    本书采用世界通用公历和农历相对照,并用图表形式详细列出每年的年月日和二十四节气,简单明了;时限为1930—2120年,共190年,时间跨度大,查找方便,实用性强。本书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精选提炼,让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更鲜活、更实用。并根据今天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编写了涵盖面非常广的生活实用百科知识,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本书包括天文历法、传统节日、生肖星座、民俗礼俗、民俗禁忌、民间传说、养生保健、居家风水、吉凶趋势等内容。本书编写体例简洁,语言通俗易懂,以契现代人的阅读口味,是老百姓居家必备的工具书。
  • 左传(全集)

    左传(全集)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名《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以孔子的《春秋》为蓝本而作。全书约十八万字,广泛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本书对《左传》里的一些经典篇目加以简明的注释,还给每篇作品都写了题解及评析,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背景,间或也作一些文学评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古典名著。
热门推荐
  • 有个王爷非要娶我

    有个王爷非要娶我

    从最弱的皇子,一步一步登上至尊帝位,他用了八年。从最强的家族,一步一步沦落家徒四壁,她也用了八年。八年的倾心相付,八年的竭尽全力,为了楚昭文这个男人耗尽了一切。可到头来她却输得彻底,如今再世为人,她势要讨回一切!但这眼下发生的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她这次回来,究竟该报恩,还是报仇?
  • 有一种自由叫孤独:享受孤独的生活艺术

    有一种自由叫孤独:享受孤独的生活艺术

    人的一生就犹如一篇优美的文章,但再好的文章也不能从头到尾地连在一起,没有一个标点符号,那样会使人看得头晕眼花。孤独就是人生中的标点符号,不起眼又不可少。
  • 太上黄庭中景经

    太上黄庭中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世王妃王爷你怂了

    倾世王妃王爷你怂了

    古代美男多多,看来没白穿越!既然来了,那就不要白来……
  • 异世逐

    异世逐

    绝望的城墙,隔开了心灵交往。鲜红的心脏,关什么你死我亡。
  • 琰凝记

    琰凝记

    人族与魔族的双血脉之子被父亲封印后,变得资质平庸。在通过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开启人族与魔族的最高体质,从此万千天骄在他跟前皆是尘土。
  • 半世流离花微醉

    半世流离花微醉

    半世流离,梨花微醉,一世殇。醉弦颜因为一次任务,带回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从此,她的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人跟着。“颜颜,你去哪里?”“……乖,很快就回来了。”“你是不是要抛弃我了?”“……不是。”“那你为什么要离开?”醉弦颜彻底无语了。真的,她就是离开几天而已,何必跟的如此紧呢?忽然有一天,某公子向醉弦颜告白。当天晚上,男人就把那位公子的院子烧了。一句话总结:一个痴情鬼帝追了四世媳妇的故事。
  • 眺望英格兰

    眺望英格兰

    老凡得知妻子何茶香要跟约儿去英国留学陪读,就预感到大事不妙了。本来,哪个家庭不乐意让孩子出国留学呢?只是,老凡知道自己是个乡下人,没有太多的社会关系,来到深圳能够生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他半生打拼,在东门老街有间赖以谋生的化妆品小店。日子慢慢的有点滋味了,尽管还不太能满足妻子的虚荣心。但他没想过要将女儿送去留学。在老家安徽乡下的镇中学念书时,年少的他,倒是曾经憧憬过那个神秘的国家。没料到这把年纪,他还会与那个陌生的地方发生莫名的联系。都怪茶香。茶香师范毕业,人漂亮,还会些琴画。
  • 快穿之来自病娇的爱

    快穿之来自病娇的爱

    感谢酷泥娃娃一直以来的支持!很多章节被封了,所以会出现断章少节的情况。封了三四万字,我改不过来了。林诱缠是个病娇。所有人都以为林诱缠是个病弱的萌妹子。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内心已经黑暗到怎样的地步。跟着系统穿越无数位面,林诱缠一点点的完善自己。女主逆袭虐渣,偶尔统治世界。这是一场自我救赎自我治愈。修改一下简介,作者已经不想要男主了,让女主随心所欲的生活。毕竟女主才是亲闺女,男主可以随时撕掉。个别世界有CP。不喜欢看CP的可以直接跳过。
  • 不二大道

    不二大道

    新书《大唐妖怪图鉴》正式发售。虐秀狂魔在此,有没有人敢去看一看。魏不二以为进了云隐宗就能修行大道,却发现先得从杂役开始干。而看似不怎么起眼的宗门里,砸块儿石头就能碰到一大堆身怀金手指的师兄师姐们。修道界的姑娘们个个好看,魏不二以为自己总会找到一个好姑娘,却发现姑娘们真的很可怕。说正经的:【大型·仙侠·言情小说】,欢迎来到起点隐藏最深的白学家基地和最刚猛的打死白学家战场。欢迎来到惨绝人寰的修罗场和喜闻乐见的白学现场。就算是死了被钉在棺材里魏不二也要用那腐朽的声带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