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6100000002

第2章 推荐序(1)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功能

美国的实验心理学创始人、社会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在他的著名作品《社会心理学手册》中如此评价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学》:“在现有的所有关于心理学研究的书籍中,没有任何一本可以与《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相媲美。”这个评价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但无论质疑之声是否不绝于耳,有一点毋庸置疑,即此书所阐释的关于“群体心理”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尤其是在人们对“群体心理”的理解和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方面。此外,当美国民众的处境和感觉越来越趋向于“孤独”和“千篇一律“时,这部书存在的实用价值就更是不容置疑了。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持久的影响力,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当它1895年第一次与读者见面时,纯粹是为了迎合大众。但是,这种多如牛毛的迎合之作如果能够将其对读者的吸引力保持半个世纪之久,一定是有其独到之处。如果从它的性质方面进行探讨,就会对它为何能够产生如此的持久影响力感到更加的困惑。书中所阐释的观点,几乎每一条都可以在前人的言论或书籍中找到痕迹,至于在此书之后出现的同类书籍关于这些观念的阐释更加的精辟和详尽。尽管如此,《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知识界的影响力却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此书中的一些观念已经被公认是错误的情况下,它依旧是研究群体心理的人必读的文献。此外,虽然书中到处都充斥着互不协调的意识形态,但是与之意识形态大相径庭的崇信意识形态的作家,依旧以十分严肃的态度对待它。也许,揭开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谜团的最好办法就是研究它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问世以来的经历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揭开这些困惑。书中的一些观点不仅触动了那些接受它们的人,如民粹派社会学家罗斯和心理学家麦克道格尔,还触动了那些完全反对它们的人,如社会心理学家的弗洛伊德和社会学家帕克。那些与勒庞持不同观点的反对者,因为没有办法放弃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探讨,所以在驳斥这些观点的同时,却不得不对其投入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都是研究所需的基本问题。

这正是《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价值所在。尤其是对重要问题的敏感性几乎贯穿全书。正如大法官霍尔姆斯先生所说,勒庞具有少数思想家才具有的、不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的能力。他所关注的问题毫无疑问会成为所有社会心理学家和善于思考社会的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这本书的标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的内容却涉及了与“群体”联系在一起,但通常所有人都会忽视的现象。勒庞在书中不断地以简洁或者时代错置的方式将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呈现出来,如社会服从或过于服从、单一乏味的趣味、群众的反叛心理、大众文化、被别人支配的自我、群众行为、人的自我异化过程、官僚化的形成历史、逃离自由投靠领袖、无意识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等等。换句话说,现代社会出现的所有问题和观念,他都预料到了。也正是这些多样性的问题,使它具有了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现代意义就来源于它善于发现问题的功能而非解决问题的功能。这两种功能表面上看来是相互联系的,但实质上却有本质的区别,此书对弗洛伊德的意义便是最好的佐证。

弗洛伊德眼中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弗洛伊德利用适当的渠道使勒庞的思想影响进入了现代人的头脑。从20年代起,弗洛伊德开始从事群众心理学研究,并发表了第一本专著《群众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在这本著作中,他大量引用了勒庞的观点,并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名副其实的名著,极为精辟地阐释了群体的心理特征。”他对《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评价及其引用其中的内容加在一起,可以占全书的1/6。

但是,读者很快就发现了弗洛伊德对待《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矛盾态度。在下一章中,他驳回了自己对勒庞提出的观念评价,他说:“……我现在必须澄清的是,其实作者所阐释的观点都是些陈词滥调。……此外,他对群体心理的诠释和评估应该受到人们的质疑。”

这些前后矛盾的评价似乎有些不合常理,甚至于有些失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弗洛伊德并没有存心说这些话,这只不过是他内心最真实情感的流露。

夸张是最容易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之一,因此,当我们将弗洛伊德评价中所有的夸张成分都去掉,只保留其实质,然后问他,为何会对勒庞那些陈词滥调如此重视?又为何像许多严肃的评论家一样,怀着尊重的心态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待《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呢?为什么要将《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作为自己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弗洛伊德用率直而可敬的态度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因为勒庞的很多观点是研究心理学的基础,所以我将他看成是自己的引路人。”

弗洛伊德为自己矛盾评价所做的解释显然不够全面。他只是解释了为何自己会看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却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将里面的一些观点贬斥为陈词滥调。当然,要想正确地理解他这种矛盾的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弗洛伊德对勒庞所述的观点持有的矛盾态度是不可否认的。他往往在前一章中肯定勒庞,在后一章中再推翻自己的观点。这些矛盾的观点在他论述勒庞的一章中随处可见,而且我们轻易地就可以找到这种矛盾态度的思想(不是心理学)的解释。在书中,他采用苏格拉底常用的对话模式,为两个角色设置了台词。这种矛盾态度的基础大致可以概括为:勒庞善于发现问题,而弗洛伊德善于解决问题,至于勒庞能不能够将这两种优点集于一身还有待考证。对于勒庞发现问题的能力,弗洛伊德给予了肯定,但是对后一种能力,他却持否定态度,认为勒庞根本不具备这种能力。正是由于弗洛伊德希望从勒庞身上同时找到这两种能力才会产生以上那些矛盾的观点。最终,他还是给出了确切的答案,即勒庞只能是播种者,他才是使种子成长的培育者。

弗洛伊德一直认为,勒庞只是发现了群体生活的很多重要问题,但是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如勒庞虽然指出了群体具有“喜欢夸大自己的情感”与“缺乏理性和判断力”的基本特点,但是,弗洛伊德认为他并没有真正的找到群体成员之间建立情感联系的渠道。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他还认为,勒庞虽然看到了群体易受暗示和传染的特性,却没有发现其实这是团体成员与领袖以及其他团体有着性本能关系的产物;虽然也意识到,当一些人偶然聚集在公共场所,没有任何坚定的目标,他们根本不足以构成一个群体,但是却不理解要想具备组织化群体的特征,需要哪些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勒庞生动描述了“群体是冲动的奴隶”以及“群体在行事之前绝不可能做出任何计划”的特点,但是他没有找到为什么群体会退化到原始人类阶段的理论依据。(当然,弗洛伊德也不是圣人,他也会出错。他认为勒庞没有明确的退化概念,这只能说不够全面。因为勒庞也曾将群体冲动、暴躁、缺乏理性、判断力与批判精神、态度极端等特点与女性、野蛮人和儿童等低级进化形态的生命体相提并论,所以说弗洛伊德是错误的。还应该指出的是,当勒庞将群体的退化比作可以在野蛮人或儿童身上看到的早期阶段时,显然妇女被排除在了这个阶段之外。)此外,在其他方面,弗洛伊德对勒庞的评价也是有失公允的。如,他说勒庞没有正视领袖在群体心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他却能够揭示领袖在支配群体行为的心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但是,他却忽视了一点,勒庞在书中阐释了神话中不朽的英雄对群体心理产生的巨大影响,而这种论断与他在与奥托·兰克讨论之后得出的结论一样,即神话中的英雄其实是人们想从集体统治中解脱的一种手段。

弗洛伊德认为,勒庞意识到了群体具有要求平等的意识,但是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群体成员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产生的一个潜在的可见后果。这里所指的目标,弗洛伊德认为就是领袖。

勒庞虽然生动地描述了群体成员都有服从的意念,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种服从意念其实是领袖身上集体理想产生的暗示作用。

弗洛伊德还犯了一个有益的错误,他认为勒庞的研究对象只限于暂时的群体,而也正因此让他幸运地碰到了最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因为只有暂时的群体成员才会对群体的要求言听计从,甚至甘愿放弃自己独立的个性。

他这样定义勒庞对群体的概念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只要读过下面内容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我会这样说了。不过应该肯定的是,即使聪明的头脑偶尔会犯一些小错误,人们依旧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东西。弗洛伊德正是这样的聪明人,所以,即使他的观点不完成正确,我们依旧可以从中找到平时被我们忽视了的东西。虽然弗洛伊德认为勒庞关于“只涉及短命的集体”的陈述是错误的,出人意料的是,这个错误却直接促成了弗洛伊德支持勒庞选择以这些“喧闹的、暂时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作为集体中的一个类型,我们可以从这个群体中看到,正是那些被我们视为个人特性的因素,彻底地消失了——尽管这只是暂时的!”弗洛伊德就是用这句简短而精辟的话,道出了虽然在科学研究领域中普遍存在,在社会科学中也尤其需要特别注意,却一直被人们忽视的基本原则,它就是被我们称为搜索“重大研究领域”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寻找这样一些课题,能促使更多的人去研究那些具有特殊优势的科学问题,当然,前提是这些具体的课题必须是暂时的群体。勒庞在无意识中做了弗洛伊德认为他做过的事情。他虽然以暂时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但是并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局限于此。在他的眼里,群体的概念要宽泛得多,即包括暂时群体也包括稳定的群体,如相同社会阶层、身份、派别组成的群体,最有代表性的是陪审团、议会、政治派别、宗教派别,因此我们可以说他找到了研究群体行为最好的机会,即在他们的特点最显著的时候对他们进行研究。显然,这些方法和技巧是弗洛伊德强加给他的。当然,弗洛伊德之所以得出这些结论,并不是因为他发现勒庞揭示出了比研究素材更加广泛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弗洛伊德对勒庞矛盾的评价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勒庞善于把握群体或者是群体的集体行为的特点,但是对于这些行为的本质原因却不甚清楚。换句话说,在弗洛伊德眼里,勒庞就像是一条只会寻找猎物的狗,只能够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对表面之下隐藏的重要理论无能为力。但是自己却和他恰恰相反,他能够挖掘出事物表面之下的本质,并诠释出这种本质。

虽然用这种说法评价他们两个人似乎有点不太公平,但是确实也有依据可循。勒庞的优势是能够很好地挖掘出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而弗洛伊德有时候既是问题的挖掘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从弗洛伊德评价勒庞的矛盾态度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新的体会,即一些新思想(因为别人可能已经预见过所以并不是不可或缺)和一些有意义的思想(这种思想并不深刻,只能起到一些提示性的作用),既有局限性的一面也有贡献的一面。对勒庞这本《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矛盾态度,就是很好的佐证。

未竟的肖像画

之所以单单将弗洛伊德对《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感受列举出来,并不是因为他的感受独到,也不是因为他的名声让人们对他的作品持有好感,而是因为他对此书的理解以及他的某些曲解产生的真理性收获,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解读这本书。其实在较小的范围内我们同样可以向弗洛伊德一样,在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思想的同时能够发现有现实意义的因素。虽然他在这本书中没有挖掘出很多全新或者正确的观念,但是依旧让我们受益匪浅。勒庞的阐述不是不可更改的绝对论断,确切地说,是为后人研究相同的理论提供了重要指导的起点。

弗洛伊德能够对此书有如此深刻的解读得益于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因素,当然,这些因素同样可以为我们的解读带来帮助。但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能够在解读的过程中挖掘出隐含在文字表面意义之下的深层含义,这就需要读者在解读的过程中留意作者在无意之间透露出来的思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过去被自己忽视了的某些社会行为。其实读其他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理解了书中字里行间的含义才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那些团体成员中每天叫嚣着不乐意服从的人(其实他们没有一刻可以脱离束缚),当然前提条件是,他们愿意去理解对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生作用的服从倾向。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这也诠释了为什么它能够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原因,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现实意义都隐藏在文字之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除此之外,这种持久的影响力还源于书中的一些复杂的思想,即人的行为中非理性和反理性的倾向。这些思想,至今仍然与我们的生活如影相随。

书中描绘的是世纪末的众生相,这时的人们在作者的眼里永远徘徊在无意识边缘,随时接受一切暗示的指挥;情感缺乏理性、批判力,所以他们极端地轻信他人,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不过,这显然是一幅没有完成的肖像画,因为在画面中既有被控制的人,也有控制别人的人,换句话说,这些掌握着控制权力的人将被其控制的人当成了自己达到人生目标的工具。

书中还透露了另外一种深刻的含义,即人类总是有维持自欺欺人能力的方法,他们总是能够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将罪恶说成是美德。影响人类性格的这种因素还导致了这样一种社会哲学和社会学,即人们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会因为这种影响而使自己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变得愚蠢而平庸,甚至成为暴徒的帮凶,欺骗自己的同胞。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心理学

    每天学点心理学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实用性、可读性强,以理论联系实际,以事例为佐证,将心理学知识和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结合起来,同时书中介绍了一些使用的经典心理学定律,让你打破思维定式,走出竞争困境,学会利用心理力量赢得幸福与成功。
  •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为什么有人会持刀闯进幼儿园砍杀儿童?为什么有人会为盗取一枚戒指切下别人的手指?为什么纳粹科学家会在俘虏身上做活体实验?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对“恶”进行的系统思考,他借助科学家擅长的调查、实验和分析,以“共情腐蚀”取代了“恶”:某个人作恶时,他的共情遭到了腐蚀,共情水平较常人要低很多。但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共情水平不会导致极端恶行发生,虽然人们常常会不顾他人的内心感受。这一替换看似简单,却能帮助我们摆脱价值偏见,给出预防恶行发生的思路。本书也许会改变你思考“恶”的方式,甚至会改变你对待“恶”的态度。
  •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本书抱着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并将心理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想法,编写成册。收录了工作中和生活中最有用的、和每个人都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再配以众多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数据报告,以及许多生动的、鲜活的案例,趣味性非常强。
  • 每天都会用到的婚姻心理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婚姻心理学

    男人是该圈养还是放养?本书告诉你:已婚男人犹如旋转在冰上的陀螺,女人“抽”得越狠,他越容易跑偏;不“抽”,他又会不成样子。女人追求质,男人追求量。男人可以只为性而性,而女人没有爱不会性。
  •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内容简介:年轻人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并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在处世方面将会受益良多,它能让你洞悉世事,看清事物的本质,了解他人的内心,最终教你懂得与人和谐相处,使得生活与事业之路畅通无阻。90%的人知道心理学,但没学过;9%的人学过了,但不懂运用;1%的人不仅学过还能灵活变通,所以成功了。
热门推荐
  • 侠女

    侠女

    有一个歪理,在凌晨三点三五十分的时候还无法安然入睡的人,这一整晚他就再没办法睡着了。李震坐在床上看着墙上的挂钟,时间已经是三点三十六分。他点了根烟,抽了两口,站起身套上一身运动服,拿上钥匙,换上运动鞋出门了。他在铁马市的市郊独居,两个月前搬迁至此,小区靠近乡村,穿过两条马路后就能看到国道,几辆载物的货车飞速驶过,街上的出租车意兴阑珊。李震转进了国道边上的小路,他在路口做了十来分钟伸展运动,在没有路灯照耀的昏暗街道上慢跑了起来。
  •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遇见最真的自己,唤醒灵性的那朵花

    遇见最真的自己,唤醒灵性的那朵花

    生命究竟为了什么?人类对生命的两大疑惑,一个是起源处,一个是归宿感。往往,我们以不停地行动来麻痹自己,想把这两个扑朔迷离的黑洞谜团抛诸脑后,不想来处也不想去处。生命呈现出奔跑跳跃的质感,却忽略了内心的定静。这是一本心灵治愈书,是都市心灵修行的指南。它将告诉我们,如何以定静的心思,拆穿世俗的幻相,赎回灵魂深处的力量。如果,你还在为自己的情绪空洞得不到救赎而痛苦。如果,你还在为亲密关系的去向而忧心。如果,你在为选择或者得失而苦恼。那么,让我们收敛起浮躁,翻开这本灵修书。学会内省,学会定静,向宇宙的最高层赎回智慧和力量。找到真我,找到灵性。只要能够参悟灵修,我们就一定会找到那个心想事成的自己。
  • 梦回广陵(短篇小说·三章)

    梦回广陵(短篇小说·三章)

    太和年间,我出生过两次。头一次,刚出娘胎我就说了一句话:“妈,我要吃奶!”这是一个娃娃刚来到世间的真实愿望,我脱口就把它说出来了。结果,把周围所有人都吓坏了,包括我的妈妈。他们认为我是一个不祥之物,长大后一定会给家族带来意想不到的祸害。于是,他们断了我的奶,把我活活饿死。第一次投胎为人就这样夭折在襁褓中了。第二次投胎到王家,我就学乖了。只是做着一个娃娃应该做的事情——睡觉和吃奶,在满3周岁之前,一句话也不说。这样,我就顺利地长大了。但在孩提时代我就老了。这是一个梦告诉我的。一次在梦中照镜子,发现自己已经须发皆白,而旁边站着的却是年轻的妈妈。
  • 绝世宠婚:萌妻你最大

    绝世宠婚:萌妻你最大

    她年纪轻轻,浓妆艳抹喝酒抽烟骂脏话,沉迷于声色场所,是他救她于水深火热,成了她的救赎,让她成为第一财团夫人,宠她,上天入地,无人能及!
  • 农门医妃有点甜

    农门医妃有点甜

    一朝穿越,她就成了山村里一个倒霉农女。初来驾到的她迎来了包子娘难产留下孩子撒手人寰的事情。为了手中小弟,她挽起袖子开始发家致富。
  • 偏方大全(家庭健康生活)

    偏方大全(家庭健康生活)

    本书所收偏方有的来自杏林,有的来自祖传,有的是佚人秘方,有的是从民间辑录,有的是编者临床经验的总结。其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单方、秘方、经验方、食疗方等。为了便于读者参考使用,本书从实际情况出发,参考中西医对疾病分类的方法,按科别分为内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肿瘤科等10科,并附有部分美容益寿偏方。
  • 面瘫伊人:娘子你太腹黑

    面瘫伊人:娘子你太腹黑

    穿越?太讨厌了,她还要回去玩跳级。毒她?太白痴了,她可是神医的首席弟子。杀她?那可不行,她还要带着妹妹寻找回去的方法。夺皇位?太简单了,果红小鸟变成血凰琴的模样血洗皇宫。杀赤焰?那更不行了,他是她腹中孩子的爹,她没做单亲妈妈的愿望。灭族人?有没有搞错啊,她一个二十一世纪不小心穿越来的天才竟然是玉族圣女?她面瘫腹黑,他霸道狂妄,他们想要在一起,看似简单,却横扫了整个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情深不负:秦少别来无恙

    情深不负:秦少别来无恙

    被好友设计出轨。却发现,原来这是所谓的老公婆婆好友一起设计的。身陷囹吾之际,我万万没想到,让我走出困境的是我被出轨的那个男人。可就在我爱上他时,他毫不犹豫的把我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