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1000000003

第3章 哥哥的心事

梁晓声

哥哥大我6岁,从21岁起,他一大半的岁月都是在精神病院里度过的。那时候,父亲在四川当建筑工,每月工资只有64元,寄回家40元。哥哥要考大学了。6月,父亲回来探亲,他忧郁地对哥哥说:“老大,我快干不动了,你弟弟妹妹又全都上学了,花销比以前大。我看,你别考大学了,高中毕业后就找工作吧!”

哥哥却说:“爸,我要考大学,将来考上大学,争取做到不用您给我寄钱。”

父亲火了,在他的压力下,哥哥被迫停止了高考复习,到菜市场去帮人卖菜。老师和同学都为他惋惜,他们认为,他是可以考上北大或清华的。

不久,父亲返回四川工作了。父亲走后,哥哥就病倒了,在家躺了三天。同学来了,老师来了,甚至街道干部也来了,在众人的劝说下,他带病参加了高考。

哥哥最终考上了唐山铁道学院--他是为母亲考那所学院的。哈尔滨当年有不少苏联时期留下的漂亮的铁路员工房,母亲认为,只要哥哥以后成了铁路工程师,我家也会住上那种漂亮的房子。

父亲给家里写了一封有一半错字的信,以严厉得不能再严厉的词句责骂哥哥。就这样,哥哥带着对父亲、对家庭、对弟弟妹妹的深深愧疚,踏上了开往唐山的列车。

哥哥第一个假期没回家,来信说要留在学校勤工俭学;第二个假期也没回家,说是为了等到父亲也有了假期,与父亲同时回家。实际上,他是因为没钱买车票才回不了家。

大学的第二个学年开始不久,家里突然收到一封学校发来的电报:“梁绍先患精神病,近日将由老师护送回家。”

母亲一下子呆住了,手拿那封电报,一直坐到了天明。哥哥回来后,全家人都变得神经衰弱了,因为他不分白天黑夜,终日喃喃自语。夜深人静时,那种喃喃自语对家人来说不啻是一种刑罚。弟弟妹妹们临睡前都用棉团堵住耳朵,母亲开始服安眠药,我也开始服安眠药。

“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每月能挣40多元啊!这样,家里就能给哥哥交住院费了,母亲和弟弟妹妹们也能获救。

有一年我回家探亲,发现家里的窗上安装了铁条,玻璃所剩无几;镜子、相框,甚至暖壶,易碎的东西一件都没有了;菜刀、剪刀都锁在箱子里。母亲的额上有了一处疤,很深。问及原因,母亲说:“是被门框撞的。”

四弟和小妹谈起哥哥时,脸色都变了。四弟说,哥哥已不是从前那种“文疯”的情况了。那一刻,我内心对哥哥产生了憎恨。我认为哥哥已经不是哥哥,而是魔鬼的化身。那次探亲假期里,我一次也没去看他。

次年,我成了复旦大学的“工农兵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我把替哥哥付医药费的义务承担了下来,为了能够长期承担下去,我曾打算将独身主义进行到底。

母亲临终前,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话要嘱咐。母亲眼角淌下泪,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死,那样他就不会拖累你了……”我心里大恸,俯身对母亲耳语:“妈,你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永远住在精神病院里。”当天午夜,母亲走了。

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让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哥哥一见我,高兴得像孩子似的:“二弟,我好想你。”

算来,我竟二十多年没见过哥哥了,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我不禁抱住他,一时泪如泉涌,心里连说:“哥哥,对不起,对不起!我一定尽快将你接到北京去!”

一返回北京,我立即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子,简易装修,添置家具。半年后,我将哥哥接到了北京。

哥哥在北京先后住过几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现在住的这所医院,条件很好,每月费用4000元左右。

前几天,我去医院看他。天气晴好,我俩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我一边看着他喝酸奶,一边和他聊天:“哥,你当年为什么非上大学不可?”哥哥说:“那是一个童话。妈妈认为只有那样,才能更好地改变咱们家的穷日子。妈妈编那个童话,我努力实现那个童话。当年我曾下过决心,不看着几个弟弟妹妹成家立业,我绝不结婚。可惜,我没完成这个任务,我让爸爸妈妈和你们失望了……”原来,哥哥也有过和我一样的想法!自从他病了,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说了那么长的话。我心一疼,黯然无语。

哥哥起身将酸奶盒扔入垃圾桶,坐下后,问我:“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什么事?”“就是……你保证过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你忘了吧?”想来,那个保证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了,不料哥哥始终记着,显然也一直在盼着。

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那样倒也别有一种圆满的滋味在心头。

爱情是缘,友情是缘,亲情更是缘,无论怎样,皆当润砾成珠。

同类推荐
  • 人气

    人气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蒋子龙曾以《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小说多次轰动社会,今天又奉献写作十年的长篇力作《人气》;个人家庭国家,谁不盼人气旺财运兴?作品在表现大都市人文景观的同时,全面反映市场经济下人际关系与情感世界的深刻变化。从下岗女工和厅局长的感情纠葛、到英俊官商与大学女教师的朦胧恋爱,芸芸众生无不在欲望大潮中浮沉起落,既展示出清纯的人格美,又流露了丑陋的劣根性。
  • 共度

    共度

    老爸咳嗽,据说已经有两个星期了。早上起床的时候听见母亲对妹妹说,“你爸总是咳,我让他去看他也不去。你下班再给他买瓶止咳糖浆。”妹妹肯定在镜子前化妆,她的声音随化妆动作的快慢时断时续。我们从十几岁起就不再认真听母亲说话,她说什么不说什么,对我们影响不大。“光喝糖浆没用,得打针。”这是妹妹不耐烦的声音。“也不发烧,干咳,我看主要是肺燥,喝点糖浆就行了。”这是母亲没什么主意下的坚持。“都像你们似的自己用药,还要医院干什么。”妹妹今天肯定又是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不然不会不知道自己是谁,说起话来没大没小。我拉开门。
  •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它是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生活道路,和俄罗斯19世纪70—80年代的社会生活所描绘的一幅多彩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卓越的艺术珍品。作品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不仅是高尔基早年生活的写照,同时也是俄国劳动人民经过艰苦复杂的磨炼后走向新生活道路的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艺术典型。
  • 白河桥

    白河桥

    《白河桥》是部长篇抗日小说,主要讲述了大薛庄青年毛草、郭大强、薛翰臣与日本人高桥兄妹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他们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都是青春洋溢的年龄,本该享受属于这个年龄的美好情感,结局却是薛翰臣设计的白河桥被炸,而翰臣和幸子也被巨大的烟尘吞没了。战争把一切都毁灭了,不仅有人的肉体,还包括原本纯洁的灵魂。
  • 鬼恋

    鬼恋

    说起来该是十来年前了,有一天,我去访一个新从欧洲回来的朋友,他从埃及带来一些纸烟,有一种很名贵的我在中国从未听见过的叫做Era,我个人觉得比平常我们吸到的埃及烟要淡醇而迷人,他看我喜欢,于是就送我两匣。记得那天晚上我请他在一家京菜馆吃饭,我们大家喝了点酒,饭后在南京路一家咖啡店里闲谈,一直到三更时分方才分手。那是一个冬夜,天气虽然冷,但并没有风,马路上人很少,空气似乎很清新,更显得月光的凄艳清绝,我因为坐得太久,又贪恋这一份月色,所以就缓步走着。
热门推荐
  • 绘制郎心

    绘制郎心

    是不幸还是幸运。辛素素遇见了一辈子幻想的好男人。一切皆是缘分,如果没有前世的积累和豁达,成就不了今生的备受宠爱。一切皆是命运,如果不是老天的慷慨和无私,呼唤不来自己的长路所归。她想,她已心留无归处……
  • 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每天读一点英文)

    《每天读一点英文: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英汉对照)》收录了莎士比亚、萧伯纳、谢里丹等文学泰斗的经典戏剧。让你在感受舞台磅礴气势的同时,学会戏里戏外做人的道理!
  • 把时光揭开

    把时光揭开

    这是作家罗伟章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这本随笔集堪称“智者的思考”。作者在一篇篇优美又不失深度的散文中,与大自然的花草对话,与动物交流,与世界知名作家、画家、音乐家探讨生活的智慧,还不乏对被社会忽略的底层人群、偏僻县城在城市化浪潮中受到的冲击的关注。这些文字集结起来,成为这本非常有营养的散文集。作者沉静又充满爱意的文字能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又能从这种不经意的享受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 吞噬苍穹

    吞噬苍穹

    他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少年时便受尽磨难,为改变命运他坚毅的踏上修炼之路,终力压八荒,四夷臣服,成就一代人皇!吞噬无尽的欲望,踏破苍穹,唯我独尊。等级制度:斗者炼皮、斗士炼肉、斗师炼骨、斗灵炼脉、斗狂炼髓、斗王炼五脏、斗宗炼血、斗皇炼窍、斗帝万窍归一凝练斗丹、斗仙……
  • 恋恋如故有晴天

    恋恋如故有晴天

    夏以晴离开不过几个月,再回来一切都变了,青梅竹马的恋人突然背叛她、猜忌她、他们之间只剩下冷酷和陷害。她被遗弃、被绑架、陷于生死绝境……但她却绝不愿意放弃……江黎轩:“我记不得你了,但是我不介意再爱上你一次,你接受吗?”夏以晴:“我陪你在炼狱中摸索,你看不到光,就看着我的眼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楚少的随身翻译官

    楚少的随身翻译官

    “我被你迷了眼,你说我该拿你怎么办?”“楚,楚少,你别这样,我只是你的翻译。”美人忍不住后退了一步。“咚”,身后是墙壁,再也无处可逃。楚少凑近她耳边,“嗯,你是我的贴身翻译。”贴身翻译,自然该,贴身。当然,如果是近距离就更好。
  • Crediting Poetry

    Crediting Poetry

    The Nobel Lecture Seamus Heaney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1995 'for works of lyrical beauty and ethical depth, which exalt the every day miracles and the living past'. Crediting Poetry is the first publication of the lecture he delivered at the Swedish Academy on 7 December 1995.
  • 北极·北漂

    北极·北漂

    这是关于青春、成长、奋斗和人生的记录。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构建了这样一座非典型“失恋者收容所”,收纳和宽慰失恋人的心。
  • 秒杀时代

    秒杀时代

    “人比黄花瘦”本来蜷缩着身体,怀里抱着一岁的孩子在论坛里打盹。她被一阵哭声吵醒,不明就里,睁开眼跟着哭了起来。她最怕听见人哭,无论来自哪个方向的哭声,都能像鱼钩一样勾起她内心深处的伤痛。她跟着哭了一会儿,才抹去泪眼,朝这边望去。她看见几个人围着“骑在树上的鱼”。“骑在树上的鱼”低着头,还坐在地上低声抽泣。她抱着孩子往前挪了挪屁股,又挪了挪屁股,拨开围观的人,把细长的胳膊伸过去,放在他的肩膀上。她在他肩上拍了几下。她说,不哭不哭,等有了钱,什么难事都可以解决了。
  • 心相篇

    心相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