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0100000003

第3章 开篇

扣儿婆婆

扣儿婆婆近来的天气阴晴不定。

因为扣儿婆婆居住的村子正在收拾整理土地的事,扣儿婆婆就被拆迁闹腾成了最后的“钉子户”。因为成了最后的“钉子户”,扣儿婆婆就养成了老是在孤茕的旧宅里倒腾一些物什的新习惯。这样一来,扣儿婆婆再一次瞥见了那堆旧信。

旧信是一堆奇怪的信。

信是打印的,匿名,一年一封,除了第一封,每封信只有一个字。从一九五一年二月五日收到第一封信起,迄今,她已收到六十封了。

她一生中与三个带枪男人和一个不带枪男人有过情感纠葛,但这四个男人都死了,并且早在六十一年前就死了。

扣儿婆婆的爱情就是阴差阳错。

扣儿婆婆一直想自己的身体自己作主,可自己却从未作过主。面对第一个男人蛋,她想作主把身体交出去,可对方却避开了她的作主。面对第二个男人鱼儿,她想作主不准对方作自己的主,对方却偏偏作了她的主。后来当她下定决心要作对方的主时,对方却死了。当她想作主把自己交给第三个男人禾时,一场赌局的作主却把她交给了第四个男人安。当她正想着如何作主与安不离不弃厮守终生时,安已撒手人寰。而她已经作主永不见鱼儿时,鱼儿又厚着脸皮找上门来……扣儿婆婆爱情的阴差阳错,让她的爱情总在变天,一变再变。

旧信是一堆真正奇怪的信。

只信不名,谁呢?难道,这封信也是阴差阳错?

第一封信没有邮票和邮戳,其他信的邮戳地址飘忽不定,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她统计了一下,总共有七个地址。但这七个地址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六个、五个、四个……从五年前开始,信就只是从一个地址来了。原先年轻时,她想过去找寄信人,但面对东南西北没个准儿的那些由寥寥几个汉字构成的地址,她该上哪儿去找呢?当地址变成一个后,她又想去找,但她的腿已老得迈不出一个镇子的界石了。她突然明白了,不光暗处的寄信人躲着她,明处的时间也躲着她。

她其实也可以令后人去找的,但她没有,当然,后人也没有主动提出帮她去找。她没有令后人去找,是她认为这事儿太重要,后人没有主动提出去找,是后人认为这事儿不太重要。

事实上,她或者她的后人就是到了信件邮戳所显示的那个城市,也是无从寻起的。这个,扣儿婆婆晓得,扣儿婆婆的后人晓得。所以,扣儿婆婆所有的想,也只是想想而已。

除了“文革”期间邮路不顺溜外,扣儿婆婆每年都会在二月中下旬收到那封一个字的信。所有的信都有一个烙铁般的落款日期:二月五日。

偶尔,收到信的同时或前后,她还会收到与信同时同址寄出的一小笔汇款。

写信、汇款是一个人,一个认识她的人,这个人是哪个呢?

一个不认识她的人,可以晓得她叫扣儿,但不可以弄这么大的动静给她写信,这没道理。因此,她断定她认识寄信人。如果她不认识寄信人,寄信人为啥这么做呢?如果她认识寄信人,寄信人又是谁--他(她)为啥不现身为啥像猫头鹰一样躲在黑雾里呢?

透过粗糙的松木窗棂,她抬头看了看窗外摇曳着竹影的天。她没有看见那令她抬头的鸟声所在,鸟儿应该是栖身在只漏了一根枝丫在窗缘的院坝边那棵粗大的风水树--红豆树上。她没有看见鸟儿,却从看不远的空气中看见了雾,从微动的树叶间看见了风。这是成都平原惯常的天气:没有太阳,没有雨,风小小的,烟雾杂糅,也是小小的,天就这样阴濛濛着,不急也不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她没有出门,她没有出门也知道,满山满坡的桃花正含苞待放。马上就跨进三月了,加之今年的天气大,后人说,山下的桃花瞅着瞅着就褪红了。

这几天是该来第六十一封信的日子,但这封信还没来。

最初,她怕来这封信,不知这封信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一棵有罂粟的树,还是一条长着人眼的蛇?后来,她是又怕又想。现在,她一方面有等信的温良、柔顺和妙曼,一方面又有等信的沮丧、暴戾和仇恨。现在,久等不至的第六十一封信就让她的心情变得像如今的气候和小说一样千奇百怪、如临魔城。

与往年一样,温习旧信已成为她农闲时节的日课。而这,与她的心情无关,治病,她需要温习;添病,也需要。她一生都处于病中,有病祛病,无病找病。但她如果因为生病而去了医院,大夫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戏弄。

她靠病活着。

信就是她的病。

她翻了翻信,并从捆扎、码放得很精致的信山最底层抽出了第一封信。

这是第一封信:

扣儿:

我会一年给你写一封信,共写八十封,一封一个字。你读完八十封,也就读完了所有的真相和秘密。以下是第一封:

爱……

一九五一年二月五日

扣儿婆婆必须承认,把她套住的,正是“真相”和“秘密”四字。“真相和秘密”……什么“真相和秘密”?哪个的“真相和秘密”?如果说是别人的“真相和秘密”,那么,一个正常的寄信人是断不会把它精准无误地寄给我的,但既然寄给了我,就说明信中所言“真相和秘密”一定是属于自己的或至少是与自己有关的。但我有“真相和秘密”吗?我认为自己的一生清清白白,何来“真相和秘密”?但寄信人已用超乎寻常、创意非凡、无以复加的精力、时间和智慧说我有了,那我应该是有吧。

现在,她想质问的是,关于自己的“真相和秘密”,自己不晓得,反而别人晓得,这似乎有些悖谬和荒唐?虽说人世间的很多真相和秘密往往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唯有当事人一人蒙在鼓里,但她还是觉得这只是哲学家和文学家玩的智力游戏。因此,她觉得,自己不管是不是这样的当事人,自己就算没有揭秘和知情的兴趣,也有把属于自己的“真相和秘密”的产权坚决收回的权益和义务。

为了这四个字,她一年一年像个笨拙而偏拗的猎人,守着一棵气若游丝的耋耄树身,等着一只白兔凌空飞来、惊鸿一瞥。

她开始在这个平常的、没有邮差的上午再次重复既往的工作,像猫抓刺脱不了爪爪、欲罢不能地把面前这堆旧信一封一封读下去。

这是第二封信:

扣儿:

你……

一九五二年二月五日。

这是第三封信:

扣儿:

但……

一九五三年二月五日。

把六十封信叠加起来连缀起来读就成了:

扣儿:

爱你,但不值得你爱。爱是自私的,我是不自私的,但我不是爱的反面。现在看来我错了,我毁了组织荣誉。该镇压的,是我。安或许冤枉,鱼儿后来说过安没……

二月五日。

原信没有标点,上述标点是扣儿婆婆加上的。为加这些标点,她试验过各种可能的组合,排除不可能后,才让标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扣儿婆婆读不懂这些或这封奇怪而诡谲的信,或者说读到六十封时才开始似懂非懂。她知道,随着时间引线的吱吱燃烧,离“真相”与“秘密”爆开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搬家的催促也越来越急了。其实,扣儿婆婆的后人是想搬家的,从山上多灾地搬到山下集中地,从农房搬入高档共建社区,莽子才不想!镇上搞城乡一体工作的同志和村上那位说话像鹡鸰的“一村一大”都来找过她,说了搬家的诸多好处和不搬的诸多坏处,末了,说,总之,搬与不搬,扣儿婆婆您自己作主,政府尊重每一位农民自己的意愿。

要搬你们自己搬!就让我死在这里好了!

后人把扣儿婆婆逼急了,扣儿婆婆就把手杖拄得老宅嘭嘭如炮响。扣儿婆婆不怕炮响,一九五零年桃花开放前夕的炮响她听过,罂粟花盛开时节的炮响她也听过。新中国成立后这两宗最昂的炮响都听过了,还怕啥呢?但后人怕。后人一听到扣儿婆婆的炮响,自己就成哑炮了。

一九五零年,是龙洛频繁变天的一年,一会儿国民党,一会儿共产党,一会儿叛匪,天不停地变来变去。而如今“一村一大”扭着扣儿婆婆不放,与龙洛变地有关。倘若不是龙洛要变地,扣儿婆婆哪会惹上拆迁的闹心事、一遍一遍遭着“一村一大”带给她的罪受?

扣儿婆婆后来对我说,如果不是这一堆旧信,如果不是我带着《新中国平叛实录》选题从北京飞到成都对“龙洛惨案”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她家院坝,以及几天后一位开着顶配宝马X6越野车的陌生人带着一把私信找上门来,她恐怕是很难再去整块回忆那六十多年前的血水、痛苦、仇怨与爱了。

她一回忆,就去了六十多年前。她一回忆,那三个带枪男人和一个不带枪男人就出现在了面前。她的过去,就是三个带枪男人和一个不带枪男人。她的一生,就是天与地,改天换地:变天与反变天,变地与反变地。

同类推荐
  • 四世同堂(套装共2册)

    四世同堂(套装共2册)

    全本纪念版,完整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近百万字,八年创作,全本出版历经四十年。老舍半生心血之作。本书原稿毁于十年动乱,部分内容根据英文版本回译补齐。入选《亚洲周刊》评选出的“20世纪华文小说100强”,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北京高考语文必读名著。家园沦陷的凄惨,亲人离散的悲哀,浴火重生的坚忍,重整河山的激愤……老舍先生以充满了责任感和慈悲心的文字,将整个中华民族的那段灰色记忆,浓缩在了一个小胡同十几户居民的悲惨遭遇与忍辱负重之中。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是怎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度过难关?每一代人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 中娱大明星

    中娱大明星

    这个世界,有一些东西不是真理。但是我们都深信不疑,比如付出、守候和真爱。沈捷出生于普通家庭,但他有个常人无法企及的梦想,在一次拍摄中他误打误撞进入剧组,开始了另一段人生,娱乐圈处境艰难,那种热爱演戏的光芒,从不曾在他身上磨灭。尽管遇到重重挫折,他都没有放弃,终于实现了梦想——成为万众瞩目的巨星。
  • 天鹅

    天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场景

    场景

    一个是定居海外的寂寞商人妇,一个是四方游学的男作家,他们的故事不言而喻。如果说从精神到肉体的出轨是果,那因又在哪里?邮差送来包裹的那天下午,是丈夫出差后的第三天。她一个人在家,那个古怪的想法又在心中徘徊不去。四月,天气已经像初夏。她签了字,看着邮差走下楼梯。环形楼梯笼罩在凉爽的阴影里,但楼梯的底层洒满午后的阳光,俯视下去,像一个水光闪动的井口。她关上门,站在窗前,看着邮差走出公寓大楼,穿过那条两边栽种着蓝色、白色绣球花的小径。更远处,贴着公寓管理处的墙边,盛开着几丛红色的小玫瑰。邮差是个俊朗的高个儿年轻人,阳光照在他身上,令他栗色的头发更好看。
  • 林场幽灵

    林场幽灵

    国家重点艺术院校——西江美院又开学了。然而,谁也不会想到,正当大家为新学期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学院副院长的女儿大玉突然失踪了!大玉是两天前独自外出写生时,于当天晚上与家里失去联系的。那天晚上,她还给家里打了电话。当时她爸妈都不在家,是妹妹小玉接的。小玉问她住哪里,她说住在一个招待所里。还说那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服务还不错。小玉正要问那里具体叫什么地方时,电话突然就断了。当时,她想可能是电话线路出了故障,或是手机没电了什么的。第二天上午,小玉又打大玉的手机时,没想到还是关机。
热门推荐
  • 教练万岁

    教练万岁

    《全能运动员》作者过关斩将的新书。跑不快?跳不高?缺乏耐力?体重超标?罚球不准?不会投三分?受伤了?想要康复训练?我来帮你解决!我是一名教练,一名创造奇迹的教练!——————过关斩将创新大作,首次尝试架空方法写体育,欢迎品读。
  •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中国式饭局宴会细节全知道

    本书全面总结和剖析了中国人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过程中的礼仪、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从备局、设局、布局、对局、收局等几个角度举例阐述饭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让你在饭局之上尽显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有助于你在觥筹交错间结交贵人,轻松成事。
  • 几度梅花发

    几度梅花发

    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
  • 清季台湾洋务史料

    清季台湾洋务史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境传说

    梦境传说

    传承逆天神力、练成天外化身、手控辟邪神雷、挥手灭杀远古妖兽,抬腿踢飞上古神王,将那些狂傲的天才全部踩在脚下!驯服超级魔兽,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踏上终极强者巅峰!杀戮于九天,纵横于苍穹,八荒六合唯我独尊!
  • 校草驾到:早安,陌雅

    校草驾到:早安,陌雅

    一杯花茶让两颗心彼此靠近,她对他暗生情愫。班上最不起眼的好学生,被新来的温柔校草青睐,究竟是福还是祸?她躲,他找,她逃,他追。陌雅,如果有个人能每天清晨都喝到你泡的花茶,那这人真的是太幸福了……早安,陌雅。亲情,友情,爱情,她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农女大翻身

    重生农女大翻身

    穿越了竟然是个农家女!没关系,在这乱世中,谁说农家女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四国的纷乱,看小小农家女如何在这战火中打出她的名气。 凤鸣九霄,总有一天,农家也能飞出金凤凰! 守望相归,农女翻身把花种,一点一滴累积倾世浪漫
  • 柑橘浪漫

    柑橘浪漫

    两年前,在教育局当副局长的老常渐渐厌倦了城市的喧闹拥挤,他十分倾心野外的宁静和新鲜空气,便辞职来到离城三十多里的冯村,租赁一千亩山地,种植了上万棵柑橘树苗。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泉而饮,耕田而食。老常对这种生活非常满意,感觉精神焕发,心情舒畅,犹如年轻了十岁。 如今,望着万紫千红、郁郁葱葱的山坡,老常伫立山顶,欣赏世外桃源的美景,感叹人生的美好:闲时做山中野鹤,忙时做村野农夫。夫复何求? 这天上午,老常正要到后山上割些荆条用于扎院墙篱笆,忽见一个年轻女人慌慌张张地往山上跑来,身后有一群人喊叫着狂追。
  • 舌尖上的狂欢

    舌尖上的狂欢

    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口腹之欲是通向终极目标的必由之路。盛宴与简单的食物并存,滋润着生命的天天与年年。洪烛的笔悄悄敷衍开来,在这个仿佛人人都可以表述的领域,他更有说服力,也更加深入、精确。通过感受的舌尖。我们一次次登上五味筑起的狂欢天堂!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 《舌尖上的狂欢》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 衣的现象学

    衣的现象学

    人人都要穿衣服,可你是否想过,人为什么要穿衣服?选择衣服,就是选择理想中的自己衣服,是生活中确定自我的手段——“我”是谁?是男是女?是大人还是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着什么样的爱好?性别、职业、年龄、生活方式……衣服就这样演绎着我们的性别属性及社会属性,逐步地、具体地塑造出每个人的人格。穿衣服,界定着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有人着装低调朴素,有人偏爱奇装异服;有时我们希望通过衣服让自己备受瞩目,有时却希望隐身于人海之中。对衣服的选择,折射着他人眼中自我的形象,又体现着自我与他人的距离。某种程度上,衣服就代表着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