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800000001

第1章 黑暗走在光明后(1)

“今夜大海宁静,/潮水正满,月色皎洁,/光照海峡。”(The sea is calm tonight./The tide is full, the moon lies fair/Upon the straits.)(L.13)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的名诗《多佛海滩》(Dover Beach)以这非凡的气度开局,三言两语就定下了诗歌的时空与情感基调。修饰词“宁静”(calm)、“满”(full)和“皎洁”(fair)既是对事物“大海”、“潮水”与“月色”的客观描述,也是蜜月旅行中的诗人夫妇对未来安定、美满、光明的婚姻生活主观期望的投射。英语中两个“is”和一个“lies”出现,强化了诗人和读者对此情此景永恒存在的心理期盼。然而,时光的游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兰西海岸的灯火/渐趋迷离,终至消隐;英格兰的悬崖耸立,/在宁静的海湾里显出巨大的阴影。”(On the French coast the light/Gleams and is gone; the cliffs of England stand,/Glimmering and vast, out in the tranquil bay.)(L.35)“渐趋迷离,终至消隐”,写出了时光无情的流逝。这时光的流逝带走了光明,带来了“巨大的阴影”。但这外在的“阴影”并没有败坏诗人兴致。相反,他向新婚的妻子发出了共赏美景的邀请,“到窗前来吧,晚风如此甜蜜!”(Come to the window, sweet is the night air!)(L.6)“甜蜜”的“晚风”虽然证明了诗人的雅兴依然,但他的视野却难免受到“巨大的阴影”的局限。此时他已经无法分辨具体的景物,只能看见事物大体的轮廓:“月光漂白过的大陆,与大海相接处/唯见长长的浪花卷起。”(Only, from the long line of spray/Where the sea meets the moonblanched land.)(L.78)在视觉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听觉的作用顿然凸显。“听!你听那磨牙的吼声/海浪卷走卵石,回头/又抛上高高的海滩,/涌起,停息,再涌起。”(Listen! You hear the grating roar/Of pebbles which the waves draw back, and fling,/At their return, up the high strand,/Begin, and cease, and then again begin.)(L.912)眼睛的功能是把注意力引向外在的事物,耳朵的功能却是把外在的声音引入内心,从而实现了注意力的内转,更利于沉思默想。阿诺德此时的凝神谛听,就听见大海“以颤动缓慢的节拍/送来千古悲鸣。”(With tremulous cadence slow, and bring/The eternal note of sadness in.)(L.1314)“千古悲鸣”表明了诗人的情绪也有了巨大的翻转,这与本节中时间的流逝、注意力由视觉向听觉的转移有极大的关联。诗歌开头的一般现在时所允诺的永恒良辰美景顿成乌有。诗人也许突然顿悟,光明与黑暗的交替,潮水的涨落,月的阴晴圆缺,人的悲欢离合,皆是自然之律,难以违逆。

正是这“千古悲鸣”令百感交集的诗人想到了另一个时空中的索福克勒斯,并从中找到了神秘的思想纽带。“索福克勒斯很久以前,/在爱琴海边听到这吼声,/心中想起人类的苦难/如潮汐涨落;我们/在此遥远的北海之滨聆听,/也听到了思想的声音。”(Sophocles long ago/Heard it on the Aegean, and it brought/Into his mind the turbid ebb and flow/Of human misery; we/Find also in the sound a thought,/Hearing it by this distant northern sea.)(L.1520)时空的距离没有把诗人和古希腊的哲人分隔在两个世界,相反,对“人类的苦难”的共同关注,却瓦解了时空的距离。然而,并非人人都会谛听,也许只有阿诺德这样仔细的“聆听”者,才会有此福分,听到“思想的声音”,从而反证了希腊精神已经遭到时人的遗弃。遭人遗弃的不仅有希腊精神,还有作为“信仰之海”的希伯来精神。“信仰之海,/也一度满溢,好似灿烂的腰带,/把世界的海岸缠绕。/但如今,我只听到/它落潮悠长的哀号,/伴随晚风的呼吸,撤退。”(The sea of Faith/Was once, too, at the full, and round earth’s shore/Lay like the folds of a bright girdle furled./But now I only hear/Its melancholy, long, withdrawing roar,/retreating, to the breath/Of the night wind...)(L.2127)诗句“Its melancholy, long, withdrawing roar”从声音、形象和意义上都充分展示出“信仰之海”“落潮悠长的哀号”,从而在读者的心中引发出无尽感慨和绵绵哀伤。尤其是当“信仰之海”退潮之后,“只留下世界广阔阴沉的边界/和无数裸露的沙石”(...down the vast edges drear/And naked shingles of the world)(L.2728),这样的感慨和哀伤将变得更加尖锐和深沉。在这两节诗歌里面,阿诺德试图表明,遗弃了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的现代世界,实质上就是一个荒原世界。

诗人通过回返自己的内心世界,洞察到了世界的表象和实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眼前的世界/虽然看似梦乡,/五彩缤纷、瑰丽新奇,/其实没有欢乐,没有爱情,没有光明,/没有坚贞,没有和平,没有对痛苦的援助。”(...For the world, which seems/To lie before us like a land of dreams,/So various, so beautiful, so new,/Hath really neither joy, nor love, nor light,/Nor certitude, nor peace, nor help for pain.)(L.3034)第31行诗中的“To lie”既是“存在”,也是“撒谎”,点破了“表象”与“实质”之间的张力。“我们仿佛置身于黑暗的旷野,/无知的军队在黑夜中交锋,/混乱、挣扎、逃逸、惶恐。”(And we are here as on a darkling plain,/Swept with confused alarms of struggle and flight,/Where ignorant armies clash by night.)(L.3537)在这“黑暗的旷野”,诗人唯有求助于爱,向他的妻子发出了吁请:“啊,我的爱,愿我们/彼此忠诚!”(Ah, love, let us be true/To one another!)(L.2930)只有“真”(true)“爱”(love)才能拯救这个充满“谎言”(lies)的世界。

论诗才、诗歌的总体质量和数量,阿诺德都要比同时代的大诗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1809—1892)和勃朗宁(Robert Browning, 1806—1861)稍逊一筹。但就单篇的名气和影响而言,《多佛海滩》恐怕就要力压群芳。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诗歌中,《多佛海滩》之所以如此引人瞩目,为人传诵,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诗作本身在观念和气质上的现代性。

《多佛海滩》自发表以来,许多诗人对其主题都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回应,绵延至今,未曾断绝。如果能够梳理“多佛海滩”引起的“余波”,那将是一篇更长论文的范畴。在此,我只想举出,现代主义诗坛的两大巨匠——叶芝(W.B.Yeats, 1865—1939)和艾略特(T.S.Eliot, 1888—1965)——都在自己的诗歌中对阿诺德的洞见发出了呼应,足证《多佛海滩》的深远影响。

我们已经看到,在《多佛海滩》中,阿诺德穿透世界的表象,直抵其真相,“我们仿佛置身于黑暗的旷野,/无知的军队在黑夜中交锋,/混乱、挣扎、逃逸、惶恐”。对这一世界的认知,我们在叶芝的名作《二次圣临》(The Second Coming)中不难发现阿诺德的声音:“万物崩溃,中心难再凝聚;/世界动荡无序,/血污潮水横溢,/纯真礼法湮没,/精英信念丧失,/群氓激情似火。”(Things fall apart, the center cannot hold;/Mere anarchy is loosed upon the world,/The blooddimmed tide is loosed, and everywhere/The ceremony of innocence is drowned;/The best lack all conviction, while the worst/Are full of passionate intensity.)同样,对于阿诺德描述的“信仰之海”退潮之海,“只留下世界广阔阴沉的边界/和无数裸露的沙石”这一“荒原”景象,艾略特用了更为详尽的篇幅进行铺陈:“这紧紧缠绕着的是什么根啊?从这/石堆能长出什么枝叶?人子啊,/你说不清,也猜不透,因为你只知道/一堆破碎的偶像,烈日在那里炙烤,/枯树下没有阴凉,蟋蟀也不歌唱,/干燥的石头没有水声。只有/这红色的岩石投下的阴影。”(What are the roots that clutch, what branches grow/Out of this stony rubbish? Son of man,/You cannot say, or guess, for you know only/A heap of broken images, where the sun beats,/And the dead tree gives no shelter, the cricket no relief,/And the dry stone no sound of water. Only/There is shadow of this red rock...)

同类推荐
  • 爱看月亮的猪

    爱看月亮的猪

    孙悟空、猪八戒、白蛇、王昭君、哪吒、孟姜女、梁祝、金蝉子、蜘蛛精、杨玉环、牛郎织女……如果他们的故事,和你知道的不一样呢?所以,有了这本胆大包天,重写经典神话的爱情故事集。你想看吗?歌功颂德让他们去吧,我们来歌颂爱情。
  • 陌路相逢

    陌路相逢

    本书收作者中、短篇小说5篇,讲述了一件件情感故事,希望能让读者们有所感悟。
  • 古城秋实

    古城秋实

    我的家乡福山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的初秋是美丽的,站在青龙山顶极目远眺,红瓦绿树和流光溢彩的屋顶交相辉映下的城区,银光闪烁、蜿蜒而下的内夹河和五彩缤纷、果实累累的田园,起伏逶迤的山丘和碧波荡漾的门楼水库……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
  •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后经典叙事语境下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

    后经典叙事语境下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

    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狂飙,始于70年代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融合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手法以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实验意识,以多样、丰富的文本形态日益吸引着文学评论家和读者的视线。本书在后经典叙事研究的语境下,依托后经典叙事学提出的颇受文学批评学界关注的理论、视角、概念、范畴,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新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结构、话语、修辞、伦理等方面的探究,从而解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轫的美国小说现实主义转向的叙事内涵。
热门推荐
  • 博弈学(历代经典文丛)

    博弈学(历代经典文丛)

    对博弈论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囚徒困境”这个名词,这是博弈论中一个基本的模型,也是“非合作性博弈”的典型模式。简言之,这一模式代表了处于相同困境状态下,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几种选择,最后必将背叛其他人,作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的一种情况。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一位四十岁的证券经纪人,放弃优裕的生活,疯狂迷恋上了绘画。为了追求艺术理想,饱尝贫穷、饥饿的煎熬,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终遁迹与世隔绝的塔西提岛,并成为一个自成一格的画家。毛姆用幽默的文字、动人的情节、深刻的思想编织了一位艺术家的传奇人生,探索了艺术与生活的矛盾与相互作用,小说精彩的叙述令一代代读者欲罢不能。
  • THE EUROPEANS

    THE EUROPEA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后余生

    爱后余生

    "十九岁,她成了他的女人。他对她说:“我爱你。”二十四岁,她怀了他的孩子,却眼睁睁的看着他跟别的女人结婚。他说:“除了名分,我什么都可以给你。”可是展正希,名分和爱情我都不想要了,我只要自由,以及你这辈子都得不到我的痛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启之万世轮回

    天启之万世轮回

    天地未开皆为混沌,天地初现为太初,世间演变万物及为天地,直至天地衰竭成为世末……天地万物无时无刻在生和灭,这就是轮回。轮回既是一切的结束又是一切的开始,对于修行人来说是体验世间、渡劫重生、万事因果等必经之路,但他们不知道这也是天地对大千生命的考核……
  • 至正集

    至正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千骨(中)

    花千骨(中)

    她是世间最后一个神,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煞孤星。由于身上有着易招引鬼怪的特殊气味,所以自小便被妖魔缠身。出生时,满城鲜花尽数凋零,故取名花千骨。性格天真,敢爱敢恨。原本心无杂念的她,自从在群仙宴上初遇白子画时,便注定了她此生为他沉沦……一百零一剑、八十一根销魂钉、十六年的囚禁……她依然固执的不肯放弃。然而,当白子画削去那块绝情池水所留下的伤疤时,当逼着白子画在天下苍生和自己之间选择之一,白子画最终选择了天下苍生,而忍痛将轩辕剑刺向她时,她终于绝望了,对他下了一道神的诅咒:“白子画,我以神的名义诅咒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伤不灭!”
  • 球类运动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球类运动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了以下几大球类的基本技术:足球、羽毛球、网球、保龄球、台球等。
  • 韩娱之崛起

    韩娱之崛起

    李梦龙这个自己给自己起名字的男人,在众多佳人的帮助下重新找回自我、崛起的故事。本书争取写出的效果:男主不中二;女主不花痴;配角、反派不傻缺;全程争取不虐,尽力,尽力!
  • 无妄之灾

    无妄之灾

    这是个无人生还的故事,缘起于一桩埋在地下十二载的陈年旧事。郑媛捧着瓶矿泉水,站在最不易被察觉的角上,她身处一个同学会现场,正竭力压抑自己逐渐膨胀的焦躁情绪——包间里的人越聚越多,郑媛等的人还一个未到。郑媛匿名在校友BBS上召集了这次中学同学会,可她很明白,如果自己想见的人不来,这个兴师动众的同学会就变得毫无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