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0500000013

第13章

部队的战斗异常的艰苦卓绝,先是四进四出攻克的东北的交通枢纽四年,然后又兵临城下, 迎来了解放长春。紧接着锦州战役打响了,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辽沈战役。

这时的邱柳北已经三岁了。

在辽沈战役暴发前,邱云飞来到了东北的田野,他现在已经不是教员了,被分配到胡一百那 个师当新闻干事,现在他的身上挂着照相机,兜里又别着笔,这就是他的武器。

邱云飞出现在野战医院的时候邱柳北正在医院的院子里疯玩,她穿梭在那些飘荡在阳光下的 白布单之间。

自从在延安分别,邱云飞还没有和柳秋莎见过面,他自然不认识邱柳北。那时正是中午时间 ,院子里一个大人也没有,邱云飞别无选择地冲邱柳北走去。

邱柳北早就熟悉了这里的一切,她对穿军装的军人更是稳熟得很,她好奇地打量着邱云飞。

邱云飞就说:小朋友,柳秋莎阿姨在哪里。

邱柳北就说:柳秋莎不是阿姨,是妈妈。

邱云飞意识到眼前的孩子就是邱柳北时,他心头一热,伸出手要抱邱柳北,邱柳北却跑了, 她一边跑一边说:妈妈,妈妈快来呀——

柳秋莎刚给伤员换完药,她听到孩子的喊声,便走了出来,一抬头,便望见了邱云飞。眼前 的人就是她朝思夜盼的,两个人都怔在那里,在她眼里,邱云飞黑了,也壮了,别在上衣兜 里的钢笔帽,在太阳下闪着光,不时地晃着她的眼睛。她在他的眼里,她瘦了,更加成熟了 ,三年不仅是战争的磨砺了,还有孕育孩子的过程,在他看来,她更像一个母亲了。

她说:云飞。他说:秋莎。

在那一瞬间,两个人眼里都含了泪,视线朦胧了。最后两个人相拥在一起,泪水分别从他们 的眼里流了出来。

邱柳北突然在一旁大哭起来,她不明白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她吓坏了。

当柳秋莎抱起女儿时,女儿扎在她的怀里惊恐地冲着邱云飞说:你是坏人。

柳秋莎打了邱柳北一下,咽着声音说:他是你爸爸。

母亲无数次地提过爸爸这个词,爸爸对她来说是熟悉的,她甚至无数地想过爸爸的模样,可 从来没想过眼前的邱云飞就是父亲。邱柳北惊惧地望着父亲,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眼前的邱云 飞和自己想像中的父亲对上号,接下来邱柳北躲在母亲的怀里大哭不止。

他冲她说:这个孩子真像你。

当两个人单独面对的时候,两人就那么长久地凝视着,他们似乎有许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 何说起,两人就那么相视着。

她说:你回来了,不走了吧。

他说:不走了。

她说:你的枪呢?

他掏出了钢笔,举在手里说:这就是我的武器。

她明白了,他回来不是参加战斗的,而是来采访的,她对采访并不陌生,他们医院经常来这 样的人,拿着一支笔,端着一个小本,问这问哪的,然后把问到的话写在小本上,回去后就 把这些东西发表在报纸上了,让更多的人看。她没有瞧不起这些采访人的意思,她总觉得这 些男人大材小用了。拿笔的手本应该是拿枪的,现在拿个笔,连一个人都消灭不了,又有什 么用。

于是她冲他说:你为啥不打仗?拿个笔能打死敌人。

他笑一笑说:这是上级的命令,况且,什么都得有人干才行。

她说:那就让别人去采访,你去参加战斗。

他说:这是上级的命令。

既然是上级的命令,她就不好多说什么了,但马上又联想到了自己,自己有邱柳北拖累着, 三年了,除了给伤员换换药之外,她没有干过更多的工作,一想起这些,她脸上就发热,总 有一种吃闲饭的感觉。现在自己家里又多了一个吃闲饭的,她一直认为不打仗就是吃闲饭, 她心里愈加不安了。

那天,她突然做出一个决定,把邱柳北送回老家靠山屯去。在这之前,她曾动过这样的念头 ,他们这支中队这样的例子也不新鲜了,长征时候有,延安的时候也有,就是到了解放战争 也有。刚开始,她没下定决心,那是因为邱柳北还小,她舍不得,况且在医院工作,她一边 带孩子一边工作,还能忙得过来。她现在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要离开医院,去部队参加 战斗。但她这话谁也没对谁说。

两人商定把孩子人送回老家靠山屯,说做就做,两人请了一个假,一起回了靠山屯一次。她相信,好心的屯人是会接受邱柳北的,自从逃离靠山屯,她还没有回去过。

当柳秋莎一家三口出现在于三叔家门前时,于三叔惊呆了,他做梦也没有想过,柳秋莎会回 来,在他的印象里,芍药早就被日本人打死在老林子里了,就是不被打死也被冻死战死了。 这对于当年抗联来说,发生的一切都不新鲜。

于三叔前后左右地把柳秋莎看了。

柳秋莎就说:三叔,我是芍药哇。

真的是芍药,于三叔惊呼一声,便呼地奔了过来。

一家人围着柳秋莎问长问短,问园问方地问了个遍,柳秋莎便一一答了,当于三叔得知芍药 要把邱柳北放在自己家里寄养时,他一拍腿说:芍药哇,你就啥也别说了,这算了个啥,你 们为革命脑袋都不要了,这点事算个啥。

柳秋莎还想说句客气的话,见于三叔这么说,便把所有想说的话又咽回到了肚子里,她知道 乡亲们的心情是火热的。

当下,于三叔叫过自己的三个孩子,老大是个男孩,十几岁了,老二是女孩,八九岁的样子,老三是个男孩,拖着鼻涕,五六岁的样子。于三叔就说:芍药哇,不瞒你说,我和你三 婶本来还打算再生一个的,现在不生了,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你放心,有我孩子吃干的 ,就不让你的孩子吃稀的。

柳秋莎面对着乡亲的热情豪迈,她还能说什么呢,来之前,她让邱云飞带上了相机,此时, 她抱起孩子,站在于三叔家门口,让邱云飞认认真真地给自己和女儿留了一张影。在以后 的岁月中,这张照片一直伴随着她。

后来,于三叔又带着柳秋莎和邱云飞来到了柳秋莎父母坟前,当年的父母是于三叔等乡亲帮 助掩埋的。此时,父母的坟前被当地政府立了块碑,上面写着:“抗联烈士”几个字,坟头 已是荒草凄凄了。

柳秋莎跪下了,邱云飞也跪下了。

柳秋莎说:爹,娘,芍药来看你们来了。

说到这便说不下去了,她痛哭流涕,她此时也只能用痛哭来表达她此时此刻的心情。

于三叔说:芍药你就好好地哭一回吧,当年有日本人要抓你,大声哭一回都不能,哭吧,哭 吧,把爹妈哭醒了,看看现在的芍药,完了你好上路。

柳秋莎在父母坟前,伤心欲绝地痛哭了一回。

接下来,她和于三叔一家人告别了。

三婶抱着邱柳北,刚开始孩子不明白这是要干什么,她还和三个孩子玩了一会儿,此时看到 妈妈要走了,把自己扔下了,她受不了了,扯开嗓子哭了起来,她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给那邱云飞身上,她没有爸爸时,一切都过得好好的,现在有了爸爸,她的日子就全变了。于是 ,她就一边哭一边喊着,我不要爸爸,妈妈你带我走,别不管我。我听话。

以前,柳秋莎曾威胁女儿,不听话就不要她了。此时的邱柳北多么希望母亲能把她带走哇。 女儿起初的哭叫,让她停下了脚步,她泪眼朦胧地回望着女儿,于三叔挥着手说:走吧,别 回头,几天就好了。

柳秋莎掉转头,果真没再回一次头。她迈着大步向前走去,后面跟着邱云飞。

同类推荐
  • 汽车上

    汽车上

    那张肖像,老师画得很慢。每天晚上六点,女孩都会像天仙一样飘然而至。乡下的天色暗得特别早,那是因为乡下的晚上没有内容的缘故。像恋人都喜欢电影院里的昏暗,老师也希望他头顶的夜幕越暗越好,他一个人呆在校舍里,觉得这整座学校都是他的,甚至连学校外面的街道也是他的。他会把传达室那扇小门故意打开,这无疑是给女孩一个信号——里面有一个人在等她,颜料和画笔准备好了,椅子和背景也布置好了,只等她落座,只等她摆好姿势。他会焦急地一趟趟地往门口跑,他希望能在半道上碰上她,装出无意间碰上的惊讶,噢,这么早就来啦。
  •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描述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丰富多彩的浪漫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做出了种种冒险的事。《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虽是为儿童写的,但又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看的读物。因为阅读这部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 广场

    广场

    《广场》是一部“戏剧式”小说,后也成为玛格丽特·杜拉斯改编上演的第一部戏剧,至今仍在法国巡演。通过一个流动商贩和一个年轻女佣坐在街头广场椅子上的琐碎谈话,表现两人的日常生活,捕捉他们的细微情感,特别是人在社会中的孤独感。
  • 缴枪不杀

    缴枪不杀

    从全省地图上看,阳水县鼓突起一小团挂在地图的右下方,类似于一个人身体上凭白无故地长出了一个肉瘤,很是有点别扭。这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由来已久。省城里很多人都不知道阳水,有一次省电视台搞了一台“地理知识竞赛晚会”,主持人问阳水在哪儿?台下一位嘴上留一圈胡子的小青年很自负地站起来大声地说:在非洲纳米比亚。阳水县接待处原先归县政府办公室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山里的野猪、麂子、山雉、石鸡等野味越来越紧俏,这些年到阳水考察调研的、参观学习的、投资办厂的、开会的、采访的、拉广告的人逐渐地多了起来。
  • 败军之战

    败军之战

    小说用很多笔墨叙写了抗战时期发生在广西钦州的一场中日之间的激战。场面惊心动魂,惨烈无比。作者再现一段历史的原貌,本意不是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想要后人记住历史、记住英雄,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祥和安康的环境。作品时间、空间跨度极大,后半部分极力描述美好惬意的生活,并巧妙地插入艺术构思的日记和碑文,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这个意图。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国家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以告慰英烈、警醒后人。
热门推荐
  • 天命殓师

    天命殓师

    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婴儿,长大之后,却成为了一名整天爱跟死人打交道的殓师。一段生死护送之途,将他送上了命运早已为他安排好了的冥冥之路。从此,一个身穿粗布麻衣,身背黑匣的少年殓师踏入了一个风起云涌的天下江湖。失传千年的墨门机甲术,诡异血腥的人体改造术,弱小异族的神秘崛起……所有的一切开始与他关联到了一起。这是一个我心由我,不由天的故事。
  • 倒着写的故事

    倒着写的故事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倒着写的故事》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陪楼

    陪楼

    《陪楼》揭示了鼓浪屿沦陷时的动荡不安和抗日时的狂风暴雨融入中国婢女救拔团、厦门沦陷、鼓浪屿事件、厦门中秋博饼等历史文化,呈现百年厦门全景以女佣阿秀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情感命运与家国情怀以独特的视角打开了一扇厦门百年历史的窗口,同时也尽情展现出鼓浪屿中西文化交融的魅力小说弥漫着一种不随流水即随风的温婉的鼓浪屿情调长篇小说《陪楼》是一部以闽南地方特色为背景的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鼓浪屿,融入中国婢女救拔团、厦门沦陷、鼓浪屿事件、厦门中秋博饼等历史文化,呈现百年厦门全景。
  •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本书堪称当代国外学术界少见的博学之作。它把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这些重要主题置于现代性这一概念的总体框架中加以考察,可以说确立了现代性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从美学角度分析了现代性的五个基本概念: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对其来源、演变过程直至目前的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列举了丰富实例。作者还提出美学现代性应被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即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对立于美学现代性自身。
  • 辽金西夏:边域称雄

    辽金西夏:边域称雄

    我国宋朝时期,北方出现了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即辽、金和西夏。这三个政权称雄边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辽也称辽国、契丹,是中国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国北部。金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西夏原名大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长达190年,最后亡于蒙古。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08件小事

    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08件小事

    只要拥有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的品格,无论生活中有多少艰难险阻,人生之路都会信步无阻。
  • 我们曾是夫妻

    我们曾是夫妻

    本书描写了三对夫妻在离婚之后对待前夫/前妻的态度,离婚后与前任无法彻底隔绝的种种纠葛和牵绊,以及在爱过痛过哭过笑过之后,逐渐懂得在这一特殊关系里如何相处,如何面对新生活的故事。
  • 给大爷出殡

    给大爷出殡

    麦子放下镰刀的一个下午,天气闷热,一丝风也没有,五点多钟,五哥正在地里忙着,五嫂惊惊乍乍地跑来了,急辣辣地对五哥喊,孩他爹!咱大爷倒头了!五哥的五脏六腑像被人掏空了似的,激灵一个战栗,泪水就下来了。我大爷是个有社会身份的人。1940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享受厅局级待遇的离休干部。这种参加过二战的老战士,活在人世上的已经非常稀少了,各级领导都非常关心他们的生活。我大爷离休后的管理,不归我们市,也不归我们县,更不归我们镇。但十多年来,我们镇逢年过节慰问老干部,从来没落下过我大爷。
  • 婆罗岸全传

    婆罗岸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