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1600000007

第7章 军事环境(2)

第三节 人文环境

一、人口状况

志丹历史上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之地,长期以来,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此交替统治,各民族长久往来,联系密切,相互融合。

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保安军有主户714户,客户275户。金代(1115~1234)有7340户。明弘治年间(1488~1505)有970户、19570人。清嘉庆年间(1796~1820)有51500人。同治六年(1867)因战乱,人口锐减,初次招抚仅170人。光绪六年(1880)增至3000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增至1146户、7014人。

中华民国时期,因战争和灾荒,数次从横山、佳县、吴堡、米脂、榆林、镇川、子洲、靖边、子长、安塞、延安等地移民2000多户、7000余人。1939年,全县有1700户、14593人。1949年,增至7000户、35011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迅速增加。1990年全县有22017户、107805人;1995年全县有26834户、114561人;2000年全县有28585户、118005人;2005年全县有38132户、133880人,其中男性70144人,占总人口的52.39%,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48.1%。民族以汉族为主,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96%。

二、经济状况

志丹土地广袤,五谷适生,素有“山保安、牛羊山、米粮川”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战争和大量垦荒,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方式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受“左”的错误干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批判唯生产力论,割资本主义尾巴,强调以粮为纲,忽视其他各业,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长期以来农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197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426万元,财政收入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8元,是全国592个、陕西50个贫困县之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农村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到1983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万吨大关,人均产粮622公斤,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种草种树,发展林牧,彻底打破以粮为纲,单一经营,自产自消,自给自足,封闭落后经济模式的羁绊,使农林牧渔四业并举,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志丹县从县情实际出发,提出“农业奠基,工业强县,优势突破,快速推进”的发展思路,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石油开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到1998年,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90年代末,全县人民以江泽民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指示和朱镕基总理“退耕还林,绿化荒山,个体承包,以粮贷赈”的十六字方针为指针,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坚持不懈地修田造地,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农业,环保工业,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截至200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234888万元,人均17785元;农业总产值28190万元,粮食总产量56884吨,人均占有粮52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基本农田总面积19000公顷,人均2.5亩;工业企业435个,从业人员17400人,工业总产值25629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0%;各种类型商业网点2178个,从业人员4020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6万元;全县财政收入14947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997万元,财政自给率133.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9793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748万元。

三、教育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志丹县教育非常落后。旧学的主要形式有学宫、书院、义学、私塾等。至1949年,全县仅有小学9所,学生236名,教师15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志丹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由单一的小学教育发展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专业教育和群众教育较为齐全的教育体系。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增长,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每年教育经费支出占县财政支出10%以上,各类学校的硬软件建设得到全面加强。至2005年,全县拥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209所、幼儿园5所;有教职工2587人,其中中学教职工935人;在校学生29434人,其中中学生11935人。

第四节 基础设施

一、道路

(一)古道

秦直道 始筑于秦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是秦始皇为抵御匈奴入侵,巡视北方边塞,命大将蒙恬监修的北方浩大军事工程之一。它南起陕西省淳化县林光宫,北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全长700多公里。志丹境内的秦直道,南从甘泉县进入县境永宁镇柏树畔村,北到杏河镇曹老庄村出县境入安塞地,经永宁、双河、侯市、杏河4个乡镇,36个村,长105公里,占总长度的15%。直道多依山势堑山成路,劈峁为道,垭口宽畅,逢沟渠多夯筑,道路宽直。境内残存路面最宽处50米,最窄处5米。

保安军—延州道 保安军城东南行40公里至招安寨,再东行15公里至金明寨,沿延河东南行40公里至延州府。另有保安军城东南行90公里至万安寨,再东行40公里抵延州城。

保安军—秦王井驿道 保安军城北行20公里至顺宁寨,又北行15公里至归娘岭,再行5公里出长城至秦王井驿,也称长城岭路。

保安军—金汤—庆阳道 保安军城北行20公里至顺宁寨,又西北行45公里至金汤,再西行20公里到白豹城,然后直抵庆阳府。

保安军—荔园堡—庆阳道 由保安军城西南行45公里至德靖寨,再西行30公里至庆州荔园堡,复西行125公里到庆阳府。是宋代抗击西夏的重要迂回道路。

保安军—平戎镇—东华池镇道 由保安军城西南行45公里至德靖寨,再南行25公里至平戎镇,再向南延伸抵东华池镇。另由保安军城南行45公里至永宁山,折而西行10公里至平戎镇,转而南行30公里至东华池镇。

(二)公路

宜川—定边公路 由宜川至榆林定边县,志丹段自双河乡郝岔入境,经双河乡、县城、顺宁镇,从顺宁镇桃沟村出县境入吴起。县境内长66公里,路面宽7.5米,三级油路面,冬季大雪易受阻。

甘泉—志丹公路 南起于甘泉县县城,经永宁镇、双河乡,北至志丹县城。志丹境内长66公里。全部为沥青路面,路面宽8米,三级油路。

志丹—吴起公路 南起志丹县县城,经刘坪、金丁,北至吴起界。志丹县境内长70公里,全部为沥青路面,路面宽8米,三级油路。

志丹—靖边公路 由志丹县县城至靖边县,全长58.6公里,沥青路面44.6公里,沙石路14公里。

元峁—侯市公路 由元峁至侯市乡,全长15.4公里,全部为沥青路面,路宽8米,三级油路。

志丹—马老庄公路 由县城经永宁镇至马老庄村,全长46公里,全部为沥青路面,路宽8米,三级油路。

吊坪—吴堡公路 旦八镇吊坪村至吴堡乡,全长18.3公里,全部为沥青路面,路宽8米,三级油路。

界湾桥—义正公路 由旦八界湾桥至义正乡,全长11公里,全部为沥青路面,路宽8米,三级油路。

川口—旦八公路 由永宁川口大桥至旦八镇,全长25公里,全部为沥青路面,路宽8米,三级油路。

二、邮政

志丹古代为边塞要地,军事上的消息传递依靠烽火台,一般为五里一墩,十里一台,靠举烟、点火传递消息。

明嘉靖七年(1528)后,保安县设园林驿(今杏河镇阳崖根)、徐台子两处驿站。清初,县城置驿递总铺,园林驿、杏子城(今张渠乡城台)、新集儿设铺,传递官文和军事情报。

陕甘宁边区时期,延安设立邮政总站,延安至志丹开设逐日步班,全程96公里,由人挑畜驮运送邮件。

1947年志丹县邮政局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志丹县的邮政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2005年,志丹县邮政局共有职工44人,局内设邮政信汇、发行投递两个班组,下辖旦八、金丁、顺宁、杏河、永宁5个邮电所,纸坊、侯市、吴堡、义正四个邮政代办点和张渠邮政委办点。投递邮件的乡(镇)11个。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和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全县境内重要信件一日内便可送达乡村。

三、通信与网络

志丹县于1953年10月首开志丹至延安有线电话,1956年12月架通了县区有线电话。到2005年年底,志丹县电信局共有职工25人,电信经营网点10个,有线电话线路237公里,全县市(农)话总容量达到14928门,已通电话乡镇12个,已通电话行政村200个,电话入村率100%,普及率31部/百人。全县共建移动、联通基站90余座,12个乡镇全部建起了移动、联通基站,手机覆盖率达到90%。全县移动电话用户达10267户。

四、广播与电视

广播,1958年3月志丹县广播站成立,10月1日正式开始播音。“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广播工作停顿,1968年冬又恢复。20世纪70年代,农村有线广播得到快速发展,全县社社建放大站,队队通广播,架设广播线路4500多杆公里,安装喇叭15000多只,广播入户率达95%。2005年,全县广播覆盖人口12.04万人,覆盖率94.86%。

电视,1977年9月,志丹县建成一座30多米高的电视信号接收塔,架通输电线路2公里,10月1日正式开始转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但只能解决县城机关干部和居民看电视问题。1993年6月,志丹电视新闻开播。1995年,建成有线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8个,发射功率5.96千瓦,卫星地面接收站35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54.6%。1999年以后,志丹县把广播电视列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加快发展。到2004年年底,全县架设广播电视传输光缆239.39公里,贯通了全县12个乡镇,实现了县乡联网。截至2005年,全县广播电视传输网245.87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14087户,覆盖人口6.25万人,覆盖率为47%。

五、工业设施

志丹县境主要工业单位有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永宁采油厂和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西区采油厂。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永宁采油厂组建于1990年4月,初建时为延长油矿管理局志丹县永宁钻采公司,2005年9月重组后更名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永宁采油厂,厂址位于志丹县县城北。截至2005年年底,全厂拥有职工2911人,采油设备1211台(件),生产油井2476口,年产原油突破百万吨大关。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西区采油厂,组建于1997年3月,厂址位于志丹县旦八镇。截至2005年年底,全厂拥有职工10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8名,采油设备1433台(件),生产油井2187口,年产原油突破百万吨大关。

第五节 军事要地

一、军事重镇

志丹县城 位于周河中游东岸,宜定公路线上。自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始置保安军筑城以来,除清同治末年和中华民国初年移县府至永宁山寨外,其余历代均为县治驻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期限为三秦咽喉,边陲要塞。近现代,其战略地位更为重要。1935年,保安县城解放。1936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赤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从此,其就以刘志丹将军的英名而闻名全国。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驻志丹,志丹城遂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曾被誉为“红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城不断扩建、改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县城已成为志丹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之中心,亦是志丹县军事防御和保护的主要目标。

旦八镇 位于县西45公里处的洛河北岸,是旦八镇党委、政府驻地,为西川交通要冲。洛河水和樊川水在此交汇,地势险要,水源充足,居民集中,交通便利。民国时期,国民党在此筑寨,驻守民团。现代战争中,战略地位重要,在此设防,可控制西川四路交通,阻敌入侵,为县境西川防守要地。

杏河镇 位于县东北25公里处的杏子河东岸,北接张渠,可通靖边,东南连安塞,可通延安,为东川交通要道。清代设园林寨,现为杏河镇党委、政府驻地。战时可作部队宿营地,在此设防,可控制东川四路交通,阻敌入侵。

顺宁镇 位于县城北20公里处的周河上游东岸,延定公路线上。宋设顺宁寨,现为顺宁镇党委、政府驻地。川宽地平,交通便利,食宿方便。

金汤 位于县西60公里处的洛河东岸,属金丁镇。金吴公路(金丁至吴起)由此经过,紧与吴起相连。白豹川河与洛河在此交汇,且有公路通往甘肃。该村群山环绕,地形险要,川宽地平,交通便利,居民集中,给养充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是防御西夏、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军事重镇。

二、重要关隘

拐沟砭 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处,顺宁镇境内。紧与宋庄村相连,宜定公路新旧线在此相交。山高谷狭,地势险要,在此布兵设防,可控制拐沟砭三角地带和宜定公路,为县境防御之主要关口。

高台子 位于保安镇与顺宁镇交界处的宜定公路线上,距县城12公里。此地河床狭窄,岸高坡陡,地势险要,在此设防,可控制宜定公路南北交通,为县境防守之主要关口。

康家沟 位于县城南12.2公里,康家沟水与周河水交汇处,宜定公路在此盘山而过,且与甘志路在此交汇。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易于把守,为控制县境南北交通的主要关口。

杨 渠 位于县城东43公里处,杏河镇境内。向南经侯市可通安塞、延安,向北经杏河、张渠可达靖边,地势险要,易于防守,为控制县境东川南北交通之要地。

第六节 军事设施

一、秦长城

秦昭襄王二十五年(前282)修筑。横亘于县西北与吴起交界处,西南至东北走向。西南自金鼎镇芦子沟村入县境,东北至纸坊乡李畔村出县境入吴起县地。县境内经金鼎、纸坊两个乡镇的八个自然村,长15公里。

二、城堡寨

保安城 位于县城中心地段。宋筑,元、明、清不断修葺、增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甘回海城之警,县令丁秉乾稍加修葺县城,添兵房四,置仓廒一,城小而隘,形如釜底。民不乐居,兵不能守,自修复后,城内无人居住。原保安城依山川趋势呈凸形,城墙高15米,底宽15米,顶宽4米,夯层10~12厘米。城内又筑小城,东西南北四条街,南北各开一大门,东南、西南角各僻一小门,城北依栲栳城,南俯含瓮城(现已无存),三城如联珠。

栲栳寨 位于城隍庙沟北侧山麓周河东岸,宋康定元年(1040)四月修筑。沿山势夯筑,城墙高15米,宽4~15米,呈箕形。因旁有栲栳谷而名之。

石堡寨 在顺宁镇保娃沟门山上,面积2400平方米。宋初筑,至道年间(995~997)废。崇宁三年(1104)重设,名威德军。崇宁五年(1106)复名石堡寨。《宋史·地理志》载:“保安军之北,两界上有 流名藏底河,夏人进是筑城,为要害必争之地。政和三年(1113)贾炎乞进筑,不果。政和七年(1117)知庆州姚克成之,即威德军。”《西夏史稿》载:“龙州,今陕西志丹县北30里,本为石堡镇,元昊升为龙州。”

顺宁寨 在顺宁镇杏树崖根与附马沟门之间。宋庆历四年(1044)始筑,名宋宁城。元废,明设巡检司。依山而筑,呈箕形,西北走向,长约600~700米,南墙迤山而下约400米,北墙约300米,西北砌陡崖为墙,东南为城址制高点。

德靖寨 在今旦八城台村。宋天禧元年(1017)设置建子城,天圣元年(1023)改名德靖寨。绍兴九年(1139)郭浩主管鄜延经略安抚使,时鄜延东皆金人,西北即夏境,其属朝廷者,唯保安一军,德靖一寨。元代废。

狄家城 在县城西南45公里处,旦八镇境内。宋狄青曾屯兵于此。

金汤寨 在今金丁镇金汤村。宋初置金汤寨,元符二年(1099)改设金汤城,明嘉靖时重修,谓之金汤镇。北临北门沟,西南利用川台地夯筑,下有洛河环绕,东靠山势堑砌或夯筑炮台,呈箕形。西南、西北呈长方形,置二台阶。一台阶为居住区,二台阶为防御区。宋时防西夏,明时防套虏,此其要冲。城墙残体北长700米,南长500米,西长200米。

园林寨 在县城东北25公里处,杏河镇。

杏子城 在张渠乡城台村。宋绍圣四年(1097)筑,名平戎城。《宋史·地理》载:“平戎寨东至塞门寨(今安塞县镰刀湾)六十里,南至园林堡(今杏河镇)五十一里,西至顺宁寨(今顺宁)七十里,北至杏子堡四十一里”。元代废,明正德年间(1506~1521)重修,改名杏子城。城墙残体北100米,南200米,夯筑层厚15厘米,并有炮台五处,南北通道各一条。

旦八寨子 在旦八镇石洼庄北侧,地处洛河与樊川交汇处,修于民国初年。地势险要,依山势夯筑寨墙,外用条石砌筑。寨西制高点设一炮台,高8米,宽3米;东临洛河,南北各置马面墙,高3~5米,宽1.5米,夯层厚10厘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旦八寨子曾为国民党地方民团团总曹俊章的巢穴。《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021页中所称“土围子”,即指此寨。

金鼎山寨子 位于县西60公里处金丁镇政府驻地,濒临洛河与罗坪川河交汇处的东岸。四周无依,孤立突兀,山顶有古庙遗址。旧志载:“梵宇层列,上祀元帝,建自宋时;明万历年间,居民依险为寨,缮治垣墉,以避套虏。”清时屡有增修。清末,西捻军余部曾在此屯兵。民国时驻有民团。

此外,县境还有永宁的杨城、老崖窑、小崖窑、寨子峁、新庄寨子;旦八的王城子、刘城子、吕城子;金丁的马子川寨子、刘砭寨子、任寨子、镇地城、龙儿山寨、刘老庄寨子;吴堡的榆树洼寨子、小赵庄寨子、曹河寨子、崖窑角寨子;义正的小寨、寨子洼;双河的麻子沟寨子、寨子河寨子;保安镇的寨子山;纸坊的柳树崾#寨子、稍园寨子、徐大涧寨子、演老湾寨子、杨庄寨子;顺宁的杨渠寨子;张渠的杏子堡;杏河的牛寨子、新集驿、园林驿等,均为当时的防匪、防盗设施。

三、烽火台

县境内有战国、秦汉、宋代修筑的用于军事报警、消息传递的烽火台(墩)54处,保留较完整的30处。在秦长城沿线分布密集,现存有遗迹6处,呈梯形或圆锥形。

四、窨子

县境内多处可见散布在悬崖峭壁上,由人工斧凿的岩洞——窨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用于避兵。清《保安县志略》载:“余子俊筑边墙时凿岩寨八百余所,多足避兵,如老崖窑、金鼎、三台诸山,其最著者为永宁山寨。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凡洞寨无不破灭,所存者唯县南永宁山一寨。”

同类推荐
  • 重生之军团召唤

    重生之军团召唤

    这是一个征战不断的大陆,这里是一个万国共存的大陆,在这里每天都有国家覆灭,同样也有国家建立,猪脚带着系统穿越来到这个世界。
  • 用活孙子兵法

    用活孙子兵法

    提起三十六计,几乎每个人都能数出其中的几个计谋,如声东击西、以逸待劳、顺手牵善、浑水摸鱼、指桑骂槐等等。但三十六计的智慧精髓在哪里,怎样在具体的做人做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却非人人能知。本书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对三十六计的每一计都形象地总结其要点,从政治、商业、人生三个方面切入,以极具代表性的事例对每个要点进行演示说明,详细阐述了每个计谋的适用情况及其优势劣势所在,教会读者在现实生活中见机行事,娴熟地运用三十六计中的策略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灵活应对各种局面,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之一,由孙武编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最早、最负盛名的古代兵书。《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谋略著作。
  • 兵家智慧活学活用

    兵家智慧活学活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能的民族,几千年积累的军事谋略足可以编成一部兵家谋略大辞典。在众多的兵家著述中,有些谋略早已超出军事范围,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春秋战国的学问家流派中,兵家堪称威名赫赫。在中国,知兵而成“家”成“学”者,绝非浪得虚名。
  • 最强妖孽特种兵王

    最强妖孽特种兵王

    【请试读三十章】他是最强妖孽,也是一尊魔王!四年前,被人陷害,远走他乡。四年后,王者归来,傲视天下!纵横武道世界,登临绝巅之上,唯吾独尊!
热门推荐
  • 鬼王妖妃

    鬼王妖妃

    御花园里,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一阵风过,带来阵阵清香。“娘娘,小心身子。”宫女拿过一件披风,轻轻披在亭中赏花的人身上。“呵呵……我没那么娇气的。”柔柔的嗓音滑过人的心田,仿若春风拂过,让人心情愉悦。说话的女子是一个很美的人儿,肌肤如雪,面似芙蓉,弯弯的柳眉下,秋水般的明眸含笑,纤细白嫩的手轻抚着自己凸出的肚子,脸上露出为人母的慈爱。因为她对待下人还算……
  • 清慕已久

    清慕已久

    前生北清奈觉得自己很傻一味的追逐这个林慕白的脚步,最后原来她生孩子不过是为了救他的妹妹,她只能看着自己的孩子被他们强行从肚子里拿出来,他甚至都不曾看过她一眼。她被囚禁在医院里。得知了这些年的一切,家族的破产闺蜜的去世甚至未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的孩子,统统都是他们报复她的手段。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她而起她含着泪跳下楼她想着也许就是解脱。只是没想到她竟然重生了回到了自己的十八岁她发誓绝对不会再让前世的种种在发生。她对他避而不见,但是他却没了前世的高冷甚至像是一个小狼狗一样不让她离开。她逃离他步步紧逼。他说:“奈奈和我回家吧!”
  • 别碰我的尸体

    别碰我的尸体

    生,死,一念,与世暂别。是活着的死人?既然活着,为何言死?既然死了,这具身体又是谁的棋子?既要夺去我的生命,以荒诞的理由;又要我活着,给予我在这个世界上得不到的一切。吾尸若毁,魂亦无依,为何要和我开如此恶劣的玩笑?随心所欲。
  • 秦牧散文

    秦牧散文

    秦牧是当代杰出的散文大家,本书精选了作者散文佳作57篇,包括《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叭儿狗与仙人球》等,全面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概貌。
  • 末世之姐姐不当炮灰

    末世之姐姐不当炮灰

    前世的她找了一个男朋友被抢了,找了一个老公又被抢了,末世到了找了一个好好先生,结果依旧是被抢了。而抢了她三次的正是她的双胞胎妹妹,小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她跟了妈妈,而妹妹则跟了爸爸。妈妈心疼妹妹,临死前让她让着妹妹。于是所有的好东西都让给了妹妹,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她来背。可是就算是这样,也换不回妹妹的一点儿关爱。最后她竟然死在了妹妹的手里,当妹妹拿着刀子捅向她的时候说,“如果你一直活着,他就永远不会看我一眼···”于是她就这么死了,当刀子捅进她心脏的时候,她的心里在说着,“妈,这辈子,你的遗言我做到了···”等她再次能睁开的眼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重生到了妈妈刚死的时候,这一世她决定为自己而活。
  • 你的工资和奖金从哪里来

    你的工资和奖金从哪里来

    本书客观实际出发,引用大量鲜活的事例,为逐步揭开工资和奖金来源的同时,更多地给出提升自身价值的思路与行动方略。
  • 那些年的他

    那些年的他

    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那么爱一个人了。你是我前半生的荒凉,后半生的氟西丁。——程楠
  • 纸刺刀

    纸刺刀

    日军印制数十亿别国货币的“贝壳计划”被国际间谍获得,共产国际中国情报组派遣富墨林到三江地区建立情报组,搜集该计划的情报。与此同时,日军情报军官铃木信到三江,以开印务所做掩护,成立情报站。两大情报阵营展开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白骨筑起山中造币工厂;老爷庙中潜伏的特务;钱币秘密运出……富墨林的未婚妻被日军大佐强暴,血腥年代的爱情夹杂着冰冷的雪花……
  • 马云全传

    马云全传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马云的创业历程和管理精髓,其中,大量的事例让你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马云,本书内容范围涉及创业、管理、经营、营销、融资、团队等诸多方面,是解读马云最全面的精品读物。在一个全民解读马云的时代,让我们一起走进马云,走进阿里巴巴!
  • 情剑风云诀之神琴魔剑

    情剑风云诀之神琴魔剑

    一代奇侠情剑侠侣归隐之后,江湖平静近十余年年,可是江湖必定是江湖。一场因为一块古玉引起江湖纷争,由此铺展开来,而少年成名的蓝千浩也卷入武林斗争之中。情剑侠侣后代江湖行,江湖又是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