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0600000010

第10章  台湾,生命的最后归宿地

1948年下半年,随着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中被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打得落花流水,执掌了中国数十年的蒋介石开始准备撤往台湾。当年12月,蒋介石决定让傅斯年出任台大校长一职,因为他的学术水平和人格品质都堪称是学界的楷模。

傅斯年在听到这一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却是拒绝,因为他知道当台湾大学校长无疑是一件苦差事,要想把台湾大学筹建好,除了要有很强的学术水平和组织筹备能力,还需要一个强健的身体。但是,当时的傅斯年身体并不好,因为肥胖和容易动怒,一直是小恙不断。所以,他选择了拒绝出任台湾大学校长一职。

可是,傅斯年的拒绝并没有让蒋介石改变初衷,随后蒋介石又派遣教育部长、傅斯年的老领导朱家骅连番游说。最终,傅斯年碍不住朱家骅的情面,于1949年1月20日动身赴台,正式接任台大校长一职。

傅斯年执掌台湾大学之后,并没有因为身体的原因而放松对台大的规划和建设,他摒弃了民国初年以来建“大学堂”的观念,继承了胡适等人在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办学观念,尊重个人、注重人性、提倡正义,并将追求真理当作大学存在目的与发展方向,力求以具体行动矫正当时教育制度的流弊。

傅斯年的个人魅力对于台大学风的形成亦有很大的影响,他不畏权贵、发愤治学的精神成为了台大之“魂”。1949年,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访问台湾之时,蒋介石亲自带着一帮军政大员前往迎接。在麦克阿瑟下了飞机和蒋介石坐在一起的时候,前来接机的那一些军政大员都恭恭敬敬地站在两旁,唯独傅斯年一人翘着二郎腿叼着烟斗,坐在蒋介石和麦克阿瑟旁边的沙发上吞云吐雾,以台湾大学校长的身份与蒋介石和麦克阿瑟平起平坐。这件事情传开来之后,便一直被台大学生当作学校最引以为傲的“典故”向别人讲述。

傅斯年虽然贵为与蒋介石平起平坐的人,也是随时能够向国民党财政部要来钱的人,但是他却两袖清风,生活十分清贫。在出任台湾大学校长之后,有时候他的妻子买米还需要向别人借钱,好几位比他更穷的朋友在急需用钱的时,他都会拿自己的藏书出去卖了换钱救急。

出任台湾大学校长之后,傅斯年的健康状况也因为忙碌过度而急剧下降,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是愈来愈严重,后来还患上了胆结石。为此,他的夫人对他的饮食严加约束,每天除了给他吃一些青菜和半碗米饭之外,再也不给他吃任何东西,为了防止他偷吃,夫人从不给他零用钱。但是,就是在这样严格的控制下,傅斯年的身体情况并没有变得更健康。

1950年12月中旬的一天,傅斯年在和朱家骅的闲聊中,突然说道:“你把我害苦了,台大的事真是多,我吃不消,恐怕我的命欲断送在台大了。”在听了傅斯年的这句话之后,朱家骅虽然感到很突兀,但是却没有放在心上,毕竟在他看来,五十余岁的傅斯年正处于干事业的大好阶段,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令朱家骅没有想到的是,傅斯年发出的这句感慨竟会一语成谶。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上午先参加蒋梦麟主持的农委会会议,下午出席位于台北市南海路的台湾省议会第五次会议之后,突然昏迷跌倒。蒋介石听闻傅斯年出事之后,马上派行政院长陈诚前去指挥抢救,动员台湾所有名医,不惜任何代价抢救傅斯年,他本人亦是一直守在电话机旁。抢救一直持续到深夜十一时,可是傅斯年最终还是因严重脑溢血而抢救无效死亡,时年55岁。

1950年12月31日,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里,傅斯年的追悼会在台湾大学法学院礼堂举行,礼堂正中挂着蒋介石亲笔写的“国失师表”的挽幛,旁边放着数不清的挽联和花圈,当日仅是进入礼堂祭奠的人就多达5000余人。

在傅斯年的追悼会上,他一手创建的“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的同仁送来了这样一副挽联:

廿二载远瞩高瞻,深谋长虑,学术方基,忍看一瞑;五百年名世奇才,闳中肆外,江山如此,痛切招魂。

台湾大学的学生与老师们也为他们敬爱的校长送来挽联:

早开风气,是一代宗师,吾道非欤?浮海说三千弟子;忍看铭旌,正满天云物,斯人去也,哀鸿况百万苍生。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傅斯年的追悼会上送来的挽联,则可以说是傅斯年一生最好的评价:

是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

为自由,为正义,为时代青年。

傅斯年的骨灰被安葬在了台大校门旁的一小块儿空地上,而这座小型墓园就是现在的“傅园”——最初,“傅园”是由知名建筑师吴炎操刀设计的,由十六根大圆柱组成的希腊式纪念亭、埃及方尖碑和几何形水池组成,呈现出一派西方古典气息。现如今,“傅园”和台湾大学校园融合在了一起,台大学子们每天上课下课之时听到的钟声就是从“傅园”中的大钟传出来的,每次上课和下课的时候都会传出21声,因为傅斯年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一天24小时,要留下3小时作为沉思”。

“他人评价”

罗家伦评价傅斯年说:“孟真贫于财,而富于书,富于学,富于思想,富于感情,尤其富于一股为正气而奋斗的斗劲。”

胡适对于傅斯年的评价:“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功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这都是人世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我们的孟真确能一身兼有这些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

台北中研院副院长、中研院历史语言所特聘研究员王汎森评价傅斯年:“傅斯年是一个时代的表征。傅斯年从学生时代起便属于学问型的人物,而不只是口号型人士,所以他在《新潮》的发刊旨趣书一再强调,要知道西方的学术‘美隆如彼’,而中国的学术‘枯槁如此’,用一句现代人的话说,‘学术的落后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这句话其实不只是傅斯年的想法,它表达了戊戌以来许多人心中共同的想望。”

§§第三章 林语堂——三度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幽默大师”

他一生运用“幽默”这个“独家兵器”与封建思想和落后的旧文化做斗争,创造了基调高亢、语言诙谐、讽喻犀利的“语丝体”散文,一生中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但都遗憾地与之擦肩而过,一直渴望能够终老故乡,却最终埋藏在与家乡一水之隔的台湾——这,就是林语堂,新文化运动中的旗手,享誉世界的“幽默大师”。

“林语堂的一生”

生平:1895年10月10日,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的一个贫穷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为语堂。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35年,林语堂创办了《宇宙风》杂志,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后逐渐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林语堂既有非常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着非常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许多部经典著作。分别于1940年、1950年和1975年三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66年,林语堂定居台湾,1976年3月26日逝世于香港,享年82岁。

著作:《京华烟云》、《唐人街家庭》、《逃向自由城》、《吾国与吾民》、《欧风美雨》、《生活的艺术》、《新生的中国》、《道家是个幽默派》、《最新林语堂汉英辞典》、《中国新闻舆论史》、《信仰之旅——论东西方的哲学与宗教》、《苏东坡传》、《武则天传》、《中国文化精神》、《浮生六记》、《不亦快哉》、《孔子的智慧》、《语堂文存》等数十部著作。

任职经历: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因其与南洋大学校董发生严重分歧,仅上任半年后就辞职离开。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同类推荐
  • 小公司做大做强18招

    小公司做大做强18招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英年早逝”,或“幼年夭折”?影响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关键因素究竟有哪些?如何破解?怎样才能使企业“活得长”,“长得大”,“走得远”?民营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其成长过程的每一步都考验着管理者的勇气、耐心、智慧,需要经营者时刻保持敏锐的头脑和旺盛的斗志。本书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系统性完整。企业管理者不仅能从中学到经营韬略、商业知识、管理智慧,还能在反复研习的基础上洞察企业未来、赢得市场先机,从而真正实现做实、做精、做强、做优、做大、做久的愿景。
  • 小吃店,大学问

    小吃店,大学问

    《小吃店大学问》就开“小吃店,大学问”这一话题展开,就特色小吃店的开店调研、店铺选址、店铺装修、人员聘请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且详细的阐述,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创业的大戏已经开锣,谁甘寂寞?行动起来。开一家小吃店,让它成为我们梦想的起点!在众多经营项目中,小吃店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吃店投资不多,只要有特色,赚钱很快。基本不存在赊账欠款。为了帮助那些想开或正在开小吃店的人在创业路上少走弯路、不入歧途,作者编写了本书。
  • 看电影,学商道

    看电影,学商道

    商界中常见的资本运营、成本核算、人脉资源、科学决策乃至企业文化、团队管理,都在各种类型的经典电影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体现。套用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不是电影里没有商道,而是很多人缺乏一双从中发现商道的眼睛。本书聊借电影这一体裁,分享经商的各种技巧与智慧,看似没有交集的光影世界和浩瀚商海,在经过层层抽丝剥茧之后,竟能向我们展现商道的无穷魅力。看完此书,读者一定能够在电影艺术与商业智慧之间得到双重享受。
  • 华为如何管理供应链

    华为如何管理供应链

    现代企业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企业的供应链就是一条生态链,客户、合作者、供应商、制造商的命运都在一条船上。
  • 直销圣经

    直销圣经

    直销不仅造就了无数企业和行业的辉煌业绩,还造就了无数的高收入人群。近几年来,直销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并以其非凡的魅力吸引很多喜欢挑战的人员加入。许多人正是看到了直销的光明前景而加入到直销员大军中来的。本书致力于满足每个直销人员应当掌握的正确心态与基本技能,是每一个直销人员必备的入门指南。本书的所有观点和技能都来源于权威的专家学者的专业指导和直销成功人士。
热门推荐
  •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面对无法容忍焦点被其夺去的莫小菲的挑衅,她也只是冷眼旁观,直到不堪的过去被人当成把柄攥在手中——她可以为了几枚硬币抛弃尊严,可以吃别人丢弃的食物,唯独碍于他的包容才不得不作出了断。
  • 金七十论

    金七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笔墨江湖

    笔墨江湖

    良子曾经是枪手圈鼎鼎有名的代写枪手“神笔马良”,因为在一次代写工作中逼死了金主而金盆洗手。但他为了帮助未婚妻小婉还债而重出江湖,受吴公子指使,成为商业间谍,帮助吴公子打败了他的竞争对手刘大富。然而吴公子为了给被良子害死的哥哥复仇,事后反咬良子一口,暴露了良子身份,挑起了刘大富与良子的矛盾,良子陷入到了复仇的恶性循环之中……
  • 在北大听演讲

    在北大听演讲

    北京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无数文人学者、国家政要、商界巨子都把能来北大演讲作为一种荣幸。他们相信,在北大里会有他们的知音和听众……
  • 爱玛

    爱玛

    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时,爱玛才惊觉原来自己也在爱着奈特利先生。
  • 一只狗离开了城市

    一只狗离开了城市

    本书是邓一光中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者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创作技巧日渐娴熟,这一时期创作的《狼形成双》等获得过百花奖,作者笔力雄健,能熟练驾驭不同的题材,显示出作者在军旅文学之外的另一种风貌。
  • 奥特兰托堡

    奥特兰托堡

    《奥特兰托堡》诞生于1764年,作者是贺拉斯·华尔浦尔。这篇小说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哥特小说。小说表现出对中世纪的缅怀,对理性主义的反叛、对主观想象的追求。开拓新的题材,发掘“怪诞”的审美价值,解放为理性束缚的想象力,探索哥特小说的写作技巧。《奥特兰托堡》开创了一个新的小说流派,对18世纪后半叶及以后的小说、影视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

    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

    一个用文字和灵魂跳舞的女子,五十多篇有趣又有料的原创故事。专治生活迷茫、犹豫不决等疑难杂症。一个人最面目可憎的时候,就是一边抱怨生活,一边还躺着不动的时候。整日庸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中,西风南浦说:请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仰望星空而永远热泪盈眶的人,用自己的努力来和那些鄙视他们的人争夺这个世界。你无须讨好别人,但必须学会提升自己。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年龄,都能把日子过得简约而精致,不纠结,不迷茫。如何成为一个有品位、有教养、有尊严、有见识的人?你可以在《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中找到答案。
  • 流言中的女人

    流言中的女人

    曾经,她为爱不顾一切。当曾经的爱人出现在她的面前,面对深爱她的男友,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背叛。只是,这一次……没有人理解她的爱,没有人原谅她的年少轻狂。爱,在流言中成为堕落。流言,犹如一支支的毒箭,将她伤得体无完肤。而她深爱的男人,却又一次弃她而去。流言中的生活,她该如何选择人生,如何选择爱情?
  • 重生之民国夫人

    重生之民国夫人

    玉寒锁烟色,晚来缘几何?他出身军阀,手握重兵,对她强取豪夺;她出身名门,美名远扬,却被他死死纠缠;一个霸道强硬,想将人牢牢锁在身边,一个负隅顽抗,想逃离得无影无踪。一场车祸,一世重生,前世今生爱恨纠葛,牵扯着志在天下的青年军阀,深陷情爱的青梅竹马,江山与爱人,两场生死较量,究竟谁能赢尽天下?江山美人、军阀混战、重生锁恋,尽在《重生之民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