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2400000004

第4章 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出典】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原作】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家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局检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宜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200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有《片玉集》(又名《清真集》)。

【故事】

由于这首词独具的艺术魅力,人们广为传唱,歌妓们更是喜欢它。当时名妓李师师社交范围非常广泛,连皇上都与她有很深的交情,当周邦彦还是太学生的时候,便与李师师有来往,时常出入她家。

一次,宋徽宗微服到李师师的家中去寻欢作乐,他要李师师为他唱一支最好听的曲子。李师师略微一想,便唱出了周邦彦的这首《六丑》。宋徽宗听完曲子,只觉得余香盈室,余音绕梁。宋徽宗对于音乐是颇为偏爱的,尽管他觉得曲子美妙动听,但却不晓得是一支什么曲子,便急切地问:

“这是谁的佳作,我怎么没有听过啊?”

李师师马上回答说:

“此曲为太学生周邦彦所作。”

宋徽宗于是把周邦彦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后来,宋徽宗有一次召见周邦彦,便特意提起了此事,并问周邦彦说:

“你的那首词的词牌名字为什么要叫《六丑》?”

周邦彦叩头说:

“因为这首词犯了六个宫调,即各取六个宫调的声律合成一曲,使宫商相犯,以增加乐曲的变化。那都是最好听的章段,所以取名为《六丑》。”

原来如此,难怪声韵会如此美妙动听。所谓“丑”原是“反其意而用之”,本指六段最好听的章段,和谐地联结起来,配成一支曲子。

宋徽宗听后表示赞赏,并在以后的日子里重用了周邦彦。

周邦彦的这首《六丑》

并非泛泛咏落花,而是抒发对花落后的“追惜”之情,更是对自己“光阴虚掷”的“追惜”之情。词作上片抒写春归花谢之景象。开首二句,“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点明时令、主人公身份,抒发惜春心情。“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过翼”,以鸟飞作比喻,形容春归之迅速,这三句一句一转:“愿春暂留”,表示不忍“虚掷”,珍惜春光;“春归如过翼”,春不但不留,反而逝如飞鸟,竟成“虚掷”;“一去无迹”,不仅快如飞鸟,更无影无踪。“一去”二字,直说到尽头,不留余地。随着句意,惜春之情愈转愈深。以上五句写春去,是题前之笔。接下陡然提出:“为问家何在?”一笔喷醒,又轻轻顿住。“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二句,正面写落花。“倾国”,美人,这里以之比落花。这三句既写因夜来风吹雨打,使落花无家,更写由于落花是无家的,所以虽有倾国之美姿,也得不到风雨的怜惜。这里是人与花融合来写,以花之遭际喻羁人无家、随处飘零之身世。这三句很好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苦闷。“钗钿堕处遗香泽”以下六句,大力铺开,尽情写蔷薇谢后的飘落情景。“钗钿堕处遗香泽”,这里是以美人佩戴的“钗钿”喻落花,零落之余,只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落花飘零是惨景,而以“桃蹊”、“柳陌”来衬托,却显得极有情致。接下侧写一笔:“多情为谁追惜?”“为谁”,即谁为。春去花残,观赏者都已散去,应不再有多情追惜之人了。“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二句一转,蜂蝶无知,不知“追惜”,然而它们却以媒人、使者的身份“时叩窗槅”,似乎在提醒室中人去“追惜”。通过以上描绘,把蔷薇虽然凋谢而香气犹存,春天虽然逝去而值得追惜之情景写得韵味盎然。词作上片特用问语“为问家何在”、“多情为谁追惜”,加以强调,以突出“无家”与“无人追惜”之意,由此见出内中隐含词人自己的身世遭际之感。词作下片着意刻画人惜花、花恋人的生动情景。“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开首二句起衬托作用,以引起下文。词人不忍辜负蜂蝶之“时叩窗槅”,于是走至室外,来到东园,只见园内花时已过,碧叶茂盛,一片“花落”后“岑寂”的景象,也是“光阴虚掷”,春天“一去无迹”之实况。“静绕珍丛底,成叹息,”写人惜花。为了“追惜”,词人静静地绕着蔷薇花丛,去寻找落花所“遗”之“香泽”。“成叹息”三字总括一切,承上启下。“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三句,为一叹,写花恋人。花已“无迹”,但有“长条”,而“故惹行客”,话别“牵衣”,有同病相怜之意,也写出“行客”之无人怜惜、孤寂之境况。无情之物,而写成似有情,虽无中生有,却动人心弦,感人至深。“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四句,为二叹。在“长条”之上,偶然看见一朵残留的小花,词人以为这就是打算与其话别者。虽然“残花”本不是“簪巾帻”之物,然而“行客”却颇受感动,故“强”而“簪”之。然而这哪里比得上它当初盛开时插在美人头上之妩媚动人呢?残英强簪,令人回想花盛时之芳姿,映带凋谢后之景况,有无限珍惜慨叹之意。这既是慨叹花之今不如昔,更是慨叹自己的“光阴虚掷”、“人老珠黄”。词作写至此,词人如梦初醒,似有所觉悟,又有无可奈何之感。最后三句“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为三叹。词人因终不愿落花“一去无迹”,所以又对花之“漂流”劝以“莫趁潮汐”,冀望“断红”上尚有“相思”字。如若落花随潮水流去,那上面题的相思词句,就永远不会让人看见了。“何由见得”,即何由得见,流露了依依不舍的深情密意。这里化用红叶题诗故事,借指飘零的花瓣。末句复用问语,逆挽而不直下,拙重而不呆滞。这是首“惜花”之词,更是首“惜人”之作。全词构思别致,时而写花,时而写人,时而花、人合写,时而写人与花之所同,时而写人不如花之处。回环曲折、反复腾挪地抒发了自己的“惜花”心情,又表露了自伤自悼的游宦之感。

同类推荐
  • 达尔文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达尔文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安徒生经典

    安徒生经典

    书稿精选安徒生童话代表作《海的女儿》《丑小鸭》《野天鹅》《坚定的锡兵》《白雪皇后》《没有画的画册》等,以及安徒生自传精华,基本呈现出安徒生童话的风貌和精华,同时由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陈丹老师,从审美、阅读和写作等角度进行详细导读,使本书更适合课堂内外阅读使用。
  • 爱国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爱国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A卷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A卷

    本书为2015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作品集,获奖者均为当下正游走在校园里的少年作者,他们拥有最崭新的视角和情感,以此描绘出新一代最年轻的成长面貌和梦想导航。作为《盛开》每年推出的特色系列,一直以来都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辅导类和课外阅读类书籍。
  • 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凝聚男女情爱离 别的悲喜剧)》为“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之一 。《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凝聚男女情爱离别 的悲喜剧)》收录根据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罗密欧与 朱丽叶》、《威尼斯商人》改编缩写的两篇故事。
热门推荐
  • 诸天我为王

    诸天我为王

    战神江河,崛起于微末之间,修神功,炼仙丹,闯遗迹,一路碾压万族天才,横扫九天十地。这一世,执掌星河,称霸诸天。若有不服者,杀无赦!
  • 度曲须知

    度曲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妃请自重

    皇妃请自重

    上一世苏瑾离为人棋子,没落得个好下场。重生后,苏瑾离发誓活出自我,不仅要离那些人远远的,还要往全身插上利箭,谁来戳谁……可那个人,喂,说你呢,靠我这么近干嘛,小心我戳死你!那人却露出一口大白牙,笑得灿烂极了,“你戳我一次,我戳你一生。”苏瑾离:“滚!”(︶︹︺)
  • 喊山

    喊山

    山是有灵性的,这里的兵都这样认为。山是会说话的,这里的兵都深信不疑。这里的山是穷山,山上不长树,山下不长草,疯长的是无法排解的愁绪。这里的山是大山,挡住了天,挡住了路,挡住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挡不住的是四季风雨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一座大山,一座哨所,哨所旁是一栋营房,营房里住着两个兵和一条狗。这就是大山深处的一户特殊人家。大山里有一座鲜为人知的战备仓库,这里被列为军事禁区。说不清走过了多少岁月,说不清经历了多少风雨,自从有了这仓库就有了这深山哨所和这守山的兵。
  •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从对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剖析,且着重从负面的剖析着手,引向对这一问题的正面思考。在转型期这一有限时段内,探求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电视新闻媒介的生态质量和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拙轩词话

    拙轩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姐其人

    江姐其人

    一曲红梅赞,唤起了多少人对纫岩上那位视死如归的巾帼英雄的深情怀念。在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中。江姐这个名字是大家最熟悉的了。小说、电影、歌剧都饱含激情地讴歌了她的英雄事迹,并对她的光辉形象作了深刻动人的描写。然而现实生活中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友的江姐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那就鲜为人知了。
  • 跟刘太医学养生

    跟刘太医学养生

    刘氏家族是中国金朝医学家刘完素的后裔,也是明朝永乐太医刘纯的后裔;更是中国少见的历史悠久的中医家族。刘纯创立的养生之道与三分治七分养学说,至今是全世界华人的口头语;也是中医预防疾病和治疗慢性病的理论。
  • 饥饿

    饥饿

    为了讲述饥饿的故事,作者走遍印度、孟加拉国、尼日尔、南苏丹、马达加斯加、美国、阿根廷以及西班牙等地进行调查。他发现有众多原因可能会导致饥饿:极度贫穷、战争动乱、健康问题、投机经济……《饥饿》就是就要讲述这些饥饿人们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在恶劣环境中忍受饥饿。《饥饿》试图发现:为什么在当今世界,依然有9亿人每天都在忍饥挨饿?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斗气魔妃太狂傲

    斗气魔妃太狂傲

    人家穿越她也穿,可她怎么就这么倒霉,穿成了个废物大小姐,还被一个陌生男人吃干抹净了,更可恨的是,在她苏醒之际,这该死的男人竟消失不见,她愤然起誓,当她傲然挺立在这魔幻之巅时,当小废物变天才之际,必将那死男人碎尸万段!管你是什么人物,给姑奶奶我乖乖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