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5100000002

第2章 葛生哥嫂(1)

天色渐渐朦胧了。空中的彩云已先后变成了鱼肚色,只留着一线正在消褪的晚红在那远处的西山上。映着微笑似的霞光的峰峦,刚才还清晰地可辨的,一转眼间已经凝成了一片,露着阴暗森严的面容。它从更远的西北边海中崛起来,中断三四处,便爬上陆地,重叠起伏的占据了许多面积,蜿蜒到正南方,伸出被名为太甲山的最高峰,随后又渐渐低了下去,折入东北方的大海。

这时西边的山麓下起了暮烟。它像轻纱似的飘浮着,荡漾着,笼罩上了那边的树林、田野和村庄。接着,其他的山麓下也起了暮烟,迷漫着,连接着,混和着,一面向山腰上掩去,一面又向中部的村庄包围着过来。

最后的一线晚红消失得非常迅速。顷刻间,天空变成了灰色,往下沉着。地面浮动了起来。大山拥着灰色的波浪在移动,在向中部包围着。它越显得模糊,越显得高大而且逼近。近边的河流、田野、树林和村庄渐渐消失在它的怀抱中。

傅家桥夜了,——这一个面对着大甲山的最中心的村庄。黑暗掩住了它的房屋、树木和道路。很少人家的窗子里透出黯淡的灯光来。大的静默主宰了整个的村庄。

只有桥上、街头和屋前,偶然发出轻微的和缓的语声,稍稍振动着这静默的空气。

这是有人在休息纳凉。他们都很疲乏地躺着,坐着,望着天空或打着瞌睡,时时用扇子拍着身边的蚊子。

闪烁的星儿渐渐布满了天空,河面和稻田中也接着点点亮了起来。随后这些无数的可爱的珍珠便浮漾起来,到处飞舞着,错综着,形成了一个流星的世界。

这时傅家桥的东南角上的沉默被突破了。有一群孩子在田边奔跑着,追扑着,欢唱着:

火萤儿,夜夜来!……

一夜匆来,陈家门口搭灯台!……

有人扑到了萤火虫,歌声停顿了一会,又更加欢乐地继续着:

灯台破,墙门过,陈家嫂嫂请我吃汤果!

汤果生的,碗漏的,筷焦的,

凳子高的,桌子低的,

陈家嫂嫂坏的!

歌声重复着,间断着,延续着,清脆而又流利。不到一刻钟,孩子们的手掌中和衣袋中多射出闪烁的亮光来。

“我捉到三个!”尖利的叫声。

“我五个!”另一个尖利的声音。

“我最多!——八个!”第三个提高了叫声。

“我最多——数不清!数不清!喏,喏,喏,”又一个挥着手,踏着脚。

“乱说!你是骗子!……”别的叫着说,“你一个也没有!”

“谁是骗子?你妈的!……谁是骗子?打你耳光!”那个说着,在黑暗中故意蹬着脚,做出追逐的样子。

于是这队伍立刻紊乱了。有人向屋前奔跑着,有人叫着妈妈,有人踏入了烂泥中怔住着。

同时,屋前纳凉的一些母亲们也给扰乱了。大家叫着自己的孩子,或者骂着:

“你回来不回来呀?……等一下关起门来打死你!——你敢吗……”

待到孩子们回到她们身边,她们也就安静下来,仿佛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有的用四扇拍着孩子们身边的蚊子,仰望着天上的星儿,开始低低地唱了起来:

一粒星,掉落地,

雨粒星,

拖油瓶,

油瓶油,炒豌豆,

豌豆生,加生姜,

生姜辣……

孩子们听着这歌声,也就一齐跟着唱了:

蟹脚长,跳过墙,

蟹脚短,

跳过碗!

碗底滑,捉只鹤!

鹤的头上一个突,三斗三升血!

于是笑声、语声、拍手声和跳跃声同时在黑暗中响了起来,欢乐充满着周围,忧虑和疲劳暂时离开了各人的心坎。

但在许多母亲们中间,葛生嫂却满怀的焦急不安。她抱着一个三岁的女孩,身边靠着两个八岁上下的儿子,虽然也跟大家的歌声喃喃地哼着,却没留心快慢和高低,只是不时的间断着。她的眼睛,也没注意头上的天空和面前的流萤,只是望着西边黑暗中的一段小路。

“唉!……”她不时低声地自言自语说,“什么时候了,还不回来呀!……”

“真奇怪,今天回得这样迟!有什么要紧事吗,葛生嫂?”一个邻居的女人听见她的不安的自语,问道。

“哪有什么要紧事!不去也可以的!”葛生嫂埋怨似的低声回答说。“老是这样,不晓得夜晚……”

“漆黑的,也亏他走得。”

“可不是!说是摸惯了,不要紧。别人可给他担心呀!……驼着背,一天比一天厉害了。眼力也比一年前差得多。半夜里老是咳嗽得睡不熟。……”葛生嫂忧郁地说。

接着沉默了。葛生嫂的眼光依然不安地望着西边的一段小路。

那边依然是一样的黑暗,只不时闪亮着散乱的萤光。有好几只纺织虫在热闹地合唱着,打破了附近的沉寂。葛生嫂一听到虫声的间歇,便非常注意地倾听着。她在等待脚步的声音。

过了不久,那边纺织虫的歌声果然戛然中止了。淡黄的灯光,在浓密的荆棘丛边闪动着。

“到底来了……”葛生嫂喃喃地说,“也晓得黑了,提着灯笼……”

然而灯光却在那边停住了,有人在低声地说着:

“这边,这边……”

“不是的!在那边……不要动,我来提!……”

“嗨!只差一点点……跳到那边去了……”

葛生嫂知道是捉纺织虫的,失望地摇了一摇头。随后听清楚了是谁的声音,又喃喃地自语了起来:

“咳,二十一岁了,还和小孩一样爱玩……正经事不做……”她说着皱了一阵眉头,便高声叫着说:“华生!什么时候了,还不回来吗?……捉了做什么呀?”

“晓得了!”华生在那边似理不理的回答说。“哥哥回来了吗?”

“没有呀!……你不能去寻一寻吗?”

“寻他做什么呀!……又不会逃走!……谁叫他给人家买这么多东西呀!……”

华生说着带着同伴往西走了。

灯光立刻消失了。黑暗与沉寂又占据了那边的荆棘丛中。

葛生嫂重又摇着头,叹息起来:

“这个人真没办法,老是这样倔强!……”

“有了女人,就会变的呀!”坐在她身边的阿元嫂插嘴说。

“说起女人,真不晓得何年何月。自己不会赚钱,单靠一个阿哥。吃饭的人这么多,拼着命做,也积不下钱……唉,本来也太没用了……”

“老实人就是这样的,”阿元嫂说。“所以人家叫他做弥陀佛呀。我看阿弟倒比阿哥本领大得多了,说到女人,怕自己会有办法哩……”

“二十一岁了,等他自己想办法,哼,再过十年吧!

“这倒难说,”阿元嫂微笑地说,“走起桃花运来,也是很快的哩……”

葛生嫂惊诧地沉默了。她知道阿元嫂的话里有因,思索了起来。

“难道已经有了人吗!……是谁呀,你说!……”过了一会,葛生嫂问。

阿元嫂含笑地摇了摇头:

“这个,我不晓得,应该问你呢!……嫡亲嫂子不晓得,谁人晓得呀……”

葛生嫂又沉默了。阿元嫂第二次的回答,更加肯定了华生有了女人,而且似乎很清楚他们的底细,只是不肯明说罢了。

那是谁呢?葛生嫂一点也推测不出来。她一天到晚在家里洗衣煮饭,带小孩,简直很少出去,出去了也不和人家说话,一心记挂着家里的孩子,匆匆忙忙的就回了家。这消息是不容易听到的,而且,也不容易想到。她家里的杂事够多了,三个孩子又大顽皮,一会儿这个哭了,那个闹了,常常弄得她没有工夫梳头发,没有心思换衣服,有时甚至连扣子也忘记扣了一二粒,她哪里会转着许多弯儿,去思索那毫没影子的事呢?

但现在,她有点明白了。她记起了华生近几个月来确实和以前不同的多。第一是他常常夜里回来的迟,其次是打扮的干净,第三是钱花的多,最后是他懒得做事,心思不定,要没有女人,她想,是不会变得这样的。

但那女人是谁呢?是周家桥的还是赵隘的呢?这个,她现在无法知道。阿元嫂是个牙关最紧,最喜欢卖秘诀,越问她越不肯说的。这只好慢慢的打听了。

然而她心里却起了异样的不安。葛生只有这一个亲兄弟,父母早已过世了,这段亲事,照例是应该由兄嫂负责的,虽然度日困难到了绝点,仍不能不设法给他讨个女人;现在华生自己进行起来,于兄嫂的面子太难堪了。

“看哪,二十一岁了,阿哥还不给他讨女人,所以阿弟自己轧姘头了呀!”

她想,人家一定将这样讥笑他们。刚才阿元嫂说,“你是亲嫂子,应该问你呀!”

这话就够使她难受了。阿元嫂显然是在讥笑他们。她们自己还像睡在鼓里似的,什么都不晓得,又哪里知道现在外面的人正在背后怎样笑骂了呢?……

她想到这里,两颊发起烧来,心里非常的烦躁。但过了一会,她的心突突地跳起来了,她在想那个未来的弟媳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倘若是个奸刁的女人,她想,他们这一家将从此不能安宁了,他们兄嫂将时时刻刻受到她的讥笑、播弄、干涉、辱骂。眼前的例子太多了,分了家的尚且时常争吵,何况他们还没有分家,葛生是个那么老实无用的人,而华生却是脾气很坏的少年,一有了什么纠葛,又是葛生吃亏是不用说的。为了葛生,她现在对什么事情已经忍耐得够了,难道还能天天受弟媳妇的委屈吗?……

她想着,不觉非常气愤起来,恨不得葛生就在面前,对他大骂一顿,出一出胸中的积气。但是她念头一转,忽然又忧郁起来,呼吸也感到困难了。

她想到了华生结婚前后的事。要是华生真的已经有了女人,他们得立刻给他结婚,再也不能拖延的。而这一笔款子,一下子叫葛生怎样张罗呢?聘金、家具、酒席,至少要在六百元以上,平日没有一点积蓄,借债约会也凑不到这许多。凑齐了以后又谁去还呢?华生这样懒得做事,不肯赚钱,拿什么去还呢?即使能够赚钱,结了婚就会生下孩子来,用费跟着大了,又哪里能够还得清!这个大担子,又明明要落在葛生的肩上了。葛生又怎么办呢?挣断了脚筋,也没……

“喔,我道是谁!怎么还不进去呀?”一种沙哑的声音,忽然在葛生嫂的耳边响了起来。

葛生嫂清醒了。站在面前的是葛生哥。他什么时候走过来的,她竟没有注意到。

“什么时候了,你也晓得吗?”葛生嫂忿忿地说,“老是起早落夜,什么要紧事呀!……漆黑的,也不拿一个灯笼,叫人家放心不下……”

“你看,月亮不是出来了,还说漆黑的。”葛生哥微笑地指着东边。

葛生嫂转过头去,果然看见微缺的月亮已经升到了东山的上面。近边树林间迷漫着一派浓厚的夜气。她的四周,已经极其明亮。葛生哥露着一副苍白的面孔站着,显得很憔悴。

“刚才可是漆黑的……”她喃喃地说,口气转软了。

同类推荐
  • 故乡他乡:上海青年支边往事

    故乡他乡:上海青年支边往事

    他们,是一群有着共同经历的人;看上去已经不年轻了,脸上印着沧桑,有的生出白发,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支边青年”。那么,他们究竟是新疆的上海人,还是上海的新疆人?究竟是支边青年,还是知识青年?究竟是应当扎根边疆,还是应当落叶归根?这一连串的话题,将会成为历史的过去,却依然是留到今天的记忆。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疼痛与唤醒

    疼痛与唤醒

    敬畏诗人,我将贴近诗歌;敬畏诗歌,我将抵达灵魂。虽然,我不能用自己拙劣的文笔为诗人写点什么,但我却可以默默地祝福所有的诗人——守住诗歌的温暖,守住心灵的这片芳草地,让诗性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 山自在,水如来: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山自在,水如来: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度思考。书中精选熊召政游记多篇,并有高考阅读原文和模拟试题阅读原文多篇。全书分三辑,第一辑以旅行和生活中的感悟为主;第二辑以游记为主,旅行和文化气息浓郁;第三辑旅行游记和佛语禅悟较多,大多数讲淡然的心境,纵情于山水之间,不要太追逐利益等精神。
  • 林微因:不慌不忙的坚强

    林微因:不慌不忙的坚强

    林徽因,一个完美的绝代女性典范她是清高的,她是世俗的,她是感性的,她是理智的,她也是浪漫的,她是民国才女中不肯屈服于命运、会选择命运的女子。这都是她,不是很纯粹,但值得细细品味。走近她,了解她的生活、她的文字、她的思想,欣赏她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意志,体会她在尘世的喧嚣中寂静安然的心态,学习她的交际魅力和处世智慧。做内心强大的女人——自信、乐观、睿智、豁达、理性、坚强。
热门推荐
  • 最后一发爆矢留给我

    最后一发爆矢留给我

    死亡,战争和鲜血;以多恩之名,为神皇复仇。战锤40K同人作品,讲述一名帝国中士成长在永恒圣战中不断成长,最后找到自我救赎的故事。
  • Night and Day

    Night and D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究极升级修真系统

    究极升级修真系统

    叶陵穿越修真世界,觉醒究极升级修真系统!“恭喜玩家,爆率触发,获得神技万毒掌!”“恭喜玩家,驯服灵兽赤焰虎,赤焰虎成为玩家战宠!”“恭喜玩家,完成修复伏魔枪任务,获得神技伏魔傲天诀!”“恭喜玩家,抽奖获得神级丹药通天丸!”……自此,叶凌灭杀仇人,横扫劲敌,传奇轶事名动世间,仙缘伴侣追随左右。手握伏魔枪,座下赤焰虎,从南山宗落魄天才到天元大陆至强仙尊,叶凌上演了一段修真传奇之旅。
  • 种田纪事

    种田纪事

    什么?穿成官家小姐?NONONO,这不是本姑娘要的。要什么?嗯,修修仙,种种田吧。这个时空不能修仙?那只好勉为其难种种田喽什么?不能走?那就跑喽~也不能跑?那就偷跑喽~也不能偷跑?那就偷偷偷偷偷偷偷偷的跑喽~~
  • 乡村小妖孽

    乡村小妖孽

    美女师父传授他绝世神功、超凡医术后飘然离去。为了寻找师父,他只能高调行事。他相信,只有高调才能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美女师父!
  • 灵纹仙劫

    灵纹仙劫

    修真之路,逆天行道;仙凡天劫,九死一生;一缕仙缘,得道成仙;道法万千,殊途同归。一场上仙间的斗法,破坏了一个原本安宁的村庄、导致了一个幸福家庭的破灭;一本传家之宝——算命神书,蕴含着诅咒之力、血脉之力,而世代却视其如珍宝、如命根,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灭村之仇、毁家之恨,如何能报?神秘的混沌天河、盘古开天的秘密、银汉一族由来……
  • 最终超进化

    最终超进化

    女丧尸:愚蠢的人类,怕了吧?姑奶奶能进化!李墨:拥有游戏系统,你觉得我会怕你?等着,看我去游戏世界升个级,最终超越你的进化!嗯,没错,最终超进化!《七日杀》游戏系统系列丛书第一部。
  • 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更精彩

    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更精彩

    许多成功者,他们与失败者的区别,往往不是更多的劳动和孜孜不倦的流血流汗,也不是多么聪明过人的头脑和谋略,而只在于他们的韧性和耐心。如果你想改善人生,请不妨从忍耐,甚至习惯寂寞开始。耐得住寂寞者,始有所成,终有所就。
  • 命运在左,爱情向右

    命运在左,爱情向右

    陪伴身边15年的‘父亲’不是她的亲生父亲;她恨了18载的‘母亲’也不是她的母亲;天大地大,她竟不知自己姓谁名何;照顾她19年的青梅竹马轰然离世;她终于懂得: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