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2200000002

第2章 走进歌剧

前文并不代表我对歌剧的所有看法。揭了歌剧的短,没说歌剧什么好话,算是欠了账。赊帐不还时间过久,总叫人别扭。因而还是抽空坐在电脑前紧敲慢打,还了这笔本不该欠下的“文债”。也趁此向喜爱歌剧的同行和乐迷们赔了不是。

依一般经验,走进歌剧并不是件易事。从文学角度来说,歌剧的故事和情节常常不是过于简单(想想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就是不合情理(比如莫扎特的《女人心》)。因而,要在歌剧中看故事的人常觉得歌剧没“戏”看。而喜欢纯音乐的乐迷或专家又常常觉得歌剧的音乐过分受到剧情和歌词的束缚,缺乏自己的逻辑。特别是在不知道剧情的情况下,那音乐突强突弱,一会儿来一个刺激的减七和弦,一会儿是女高音惊恐万状的尖叫,着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过,根据我的观察,走入歌剧最方便的捷径,是先倾听歌唱家的歌喉。歌剧其实是一种较为感官化的音乐品种,不似器乐那样要求全神贯注于音乐材料的逻辑展开和有效组织,也不像倾听艺术歌曲那样必须仔细品味词曲结合的幽微曲折,更与浸染于宗教合唱音乐的庄严肃穆气氛迥然有别。帕瓦罗蒂高歌一曲《弄臣》中的“女人善变”,迷倒听众一大片。问问为什么,恐怕不是深奥的哲理(有几人真正听得懂意大利文歌词?),更不是高尚的情操(剧中花花公子的自我炫耀绝不能提倡!),而是那刚健雄捷的旋律令人荡气回肠。本来,咏叹调应该用来抒发剧中人物在具体情境中的特殊情怀,脱离剧情上下文,实际上无法让人理解。但好听的咏叹调旋律确实勾人,脱离剧情,或者干脆压根儿不知道剧情,照样通行无误。加上大牌明星争相斗艳的技巧演释,银铃般的花腔,坚挺的“HighC”,灵巧的饶舌,以及浑厚的低音等等,不禁让人大饱耳福。

当然,不问剧情只听咏叹调违背了歌剧的最终艺术目的,算不上“高雅”的欣赏方式(瓦格纳对此嗤之以鼻)。但这种有缺憾的欣赏习惯一直顺顺当当留存下来,这本身就说明,通过优美的歌喉所展现的动听旋律确有它的独特价值。而歌剧之所以吸引人,可能部分魅力也就在于此。

咏叹调固然动听,再通过诸如“三大男高音”那样的美妙歌喉,利用人们的明星崇拜心理进行商业操作,结果很多人只听了几首著名咏叹调,就以为走进了歌剧的世界。这显然是个错觉。更有些人(甚至包括一些专业音乐人)有种误解,以为一部好歌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能有几首勾人的咏叹调,这些咏叹调在首演后是否立即被观众传唱。相对于歌剧的艺术潜能,这条审美准绳不仅过分苛刻,同时还过分低俗。如果按照这个尺码一刀砍下去,某些意大利和法国歌剧可能勉强过关,但贝多芬的《菲岱里奥》、威尔第的《法尔斯塔夫》、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以及几乎所有的现代歌剧都得被打入冷宫。

歌剧中咏叹调是否优美酣畅固然很重要,但这绝不是歌剧的唯一标准。这至多只能算是成功歌剧的要素之一,绝非全部。如果要作曲家写出一条动听的旋律,在本世纪之前并不太难。难就难在这旋律既要好听,又要符合戏剧情境,符合人物当下的心理状态。唐尼采蒂写作勾人魂魄的曲调算是一把好手,但常常落于俗套,多听反而生厌。因此,他比起后来的威尔第,只配当个二流人物。时过境迁,勋伯格用精密的十二音技法写就了《摩西与亚伦》。在这部可能是有史以来演唱难度最大的歌剧中寻找让人回味的咏叹调,当然徒劳。但是,国际歌剧界仍然承认,它是本世纪最有意义的音乐戏剧作品之一。每个分曲都让人“过耳不忘”,而且同时保证展现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阐述意念深邃的戏剧内容,这样出色的歌剧,真可谓寥若晨星。掰起指头算算,似乎也只有《费加罗的婚姻》和《卡门》可以入选。可见,这是例外。在多数情况中,要么是为了音乐的好听牺牲一些戏剧的逻辑(例如普契尼),要么是出于对戏剧的承诺约束音乐的自由(例如格鲁克)。

由此可以看出,歌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音乐和戏剧两者的结合中掌握平衡。这就好比男女婚配,有缘可相得益彰,但反目则两败俱伤。理查·施特劳斯晚年曾作一歌剧《随想曲》,用象征笔法提出自歌剧诞生以来就困扰人们的难题:台词与音乐,孰重孰轻?说是风韵犹存的女高音玛德琳娜,同时成为诗人奥立佛和作曲家弗拉曼特的追求猎物。两人在这位尤物面前各显身手,大献殷勤。争执的最后结果是相持不下,玛德琳娜始终无法决定谁是佼佼者。施特劳斯后半辈子投身歌剧,深知从事这个混血品种创作的甘苦滋味,用这样的情节写剧,当然意味深长。早先,莫扎特曾毫不犹豫地宣称:“在歌剧中,歌词理应是音乐顺服的女儿。”百年后,瓦格纳却针锋相对,怒斥此前的歌剧是戏剧的堕落,原因正是音乐喧宾夺主,忘了自己的身份。

话是这样说,实际上却是另一回事。不管是谁,说的和做的都不一定完全一致。伟大的作曲家也是普通人,因此对他们的理论表白也不应过分相信。莫扎特似乎明显在歌剧中更看重音乐。他的歌剧序曲常常脱离歌剧,成为音乐会上最受欢迎的曲目品种;不论男声、女声,高音、低音,各类声部都能在他的歌剧中找到著名的咏叹调;至于重唱和终场,莫扎特更是公认无与伦比的大师。然而,莫扎特的音乐技艺和出色旋律固然让人惊叹,但行家们公认,他之所以是个了不起的歌剧作曲家,更因为他是个一流的心理观察家,发现了常人难以洞见的人性本质。在莫扎特笔下,唐璜成为一个令人敬慕而又遭人唾弃的复杂人物,他身兼撒旦魔鬼和温柔情人,虽朝三暮四、花天酒地,但直面危险、毫无惧色,终显英雄本色。《女人心》在整个十九世纪不为人所理解,贝多芬和瓦格纳等德国理想主义分子都责骂莫扎特,在如此不够道德水准的题材上浪费了才华。时至今日,屡遭磨难的二十世纪人却欣赏其中的幽默和怀疑主义,认为在此剧中,莫扎特用微言大义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笔力尖刻,可谓一针见血。

莫扎特是最好的音乐家,但他在歌剧中绝没有为了音乐放弃戏剧的根本。殊途同归,瓦格纳从相反的方向走到了和莫扎特一样的立场上。表面上看,瓦格纳宣称音乐是个伺候的角色。他很自负地认为,自己首先是戏剧家、哲学家、思想家,然后才是作曲家。但是,一旦瓦格纳写起音乐来,他就忘乎所以了。交响乐般的音响洪流席卷了瓦格纳歌剧的整个织体,人声变成了乐队的一个声部。歌词消失了,它们被淹没在瓦格纳独创的主导动机编织中。具有某种讽刺意味的是,虽然瓦格纳历来反对歌剧音乐脱离歌剧而存在,但他那些才华横溢的歌剧管弦乐片断日后却频频出现在音乐会中。“情殉”“女武神之骑”“林涛”等等原本与歌剧剧情紧紧相连的乐队叙述常被抽去剧中的意义,供人们进行“纯音乐”的欣赏。这真好似早先分曲式歌剧中咏叹调的命运,只不过现在换上了无词的乐队。

莫扎特和瓦格纳一样,同时兼有最伟大的戏剧天赋和最有想象力的音乐才能。因而,尽管他们出发点不同,风格不同,理想不同,但最终都达到了音乐和戏剧两者之间罕有的平衡(但也只是在某些时候)。分析到最后,成功歌剧的奥秘在于,音乐必须时刻注意与戏剧情境相匹配,同时又不丧失自己的独立逻辑和特殊魅力。就像成功的婚姻,妻子为丈夫和家庭尽心尽职,但又努力保持自我,成就自我。显而易见,这是一种极其难以实现的状态。所以,完美的歌剧,就像美满的婚姻,是可遇不可求的。

同类推荐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本书更加强化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学会主持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还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
  • 元杂剧本体论

    元杂剧本体论

    本著作是一部关于中国戏曲发生、发展、形成、成熟以及元杂剧演出体制、脚色扮演、唱腔声律等方面的专论,通过对元杂剧的发生、发展、生成以及体制、音律、演出等方面的论述,旨在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元杂剧文化与艺术的重新思考,揭示元杂剧艺术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希望能为古代戏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能够成为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参考书目,同时也希望能为广大爱好者与研究者提出一些新的研究空间与思路,从而达到对传统戏曲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与全面的认识
  •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本书中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视觉享受?其内容包括了《拉斯科洞窟壁画》、《梅杜萨之筏》、《马拉之死》等的美术经典。
热门推荐
  •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不懂管理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管理就当不好经理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学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并赢得竞争。而要赢得竞争,就要知彼知己。那么,今天西方的和东方的世界级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呢?产品和技术是我们容易看到的,但是更深层次的、起着关键作用的,却是管理的理念和工具。企业的管理涉及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经营等各个方面,本书对经营战略管理、组织管理、新产品开发管理:企业信息管理、企业知识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一一阐述,定能对读者的理解和实际操作有所帮助。
  • 九死一生

    九死一生

    这位老人,这位老兵,叫徐钦林,是1949年10月参加过金门战役的老战士。现住在故乡山东省广饶县大码头镇央上村。金门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我军唯一打败了的一场战役。我军出动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350人),其中牺牲5000多人,被俘3000多人。国民党军阵亡(一说伤亡)9000多人。徐钦林是这场战斗之后唯一逃回大陆的战士。他的右小腿受伤后,靠身上穿的国民党军装才幸免被俘被杀害,并“混入”了国军。1950年2月,他随国民党部队去了舟山群岛。5月份在敌军撤退时,他乘机跑到了山里,后找到了攻岛的我军部队,才返回了大陆,返回了部队。先介绍一下金门战役。
  • 护身命经之一

    护身命经之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得到高度重视。本书采用制度主义的方法,专门对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考察我国的社会组织的具体状况,从而为社会组织的治理提供参考。本书首先讲述了社会组织总体的发展与现状,而后对正式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
  •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罗氏字辈

    罗氏字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丹门仙童

    丹门仙童

    诸圣黄昏以后,其中一个准圣始石,为了突破到圣人修为,秘密控制了很多混沌大世界辖下的小世界,试图改变天道规则,成为万劫不灭的圣人!而主角元炎就是生于被始石控制下的一个小世界神龙界,因为神龙界的天道之灵被抹杀替代,始石为了更好的感悟天道,所以对于修为限制非常严重,但是元炎在玄黄鼎和天殉的帮助下,斩杀了伪天道,破开了神龙界的天道枷锁!
  • 与你漫步听风声

    与你漫步听风声

    【校园甜宠,双洁,1v1,】言绅在遇到阮芷之前,还不觉得自己有多差劲,但是在遇到阮芷之后,发现自己啥啥都比不过这个小家伙!?~?论学习,自己喜欢的小家伙竟然是数学国际竞赛的一等奖!论声音,自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获得配音界的大神级别,竟然被小家伙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拿到了!论家世,小家伙是京市阮家的小公主,而自己是家道中落,从京市搬到海城的言家子孙!活了17年的人生,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差劲~(众人看着某个集团的总裁:哦,没看出来!要是说你差劲的话,那我们就啥也不是→_→)【改了一下简介,嘻嘻,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初恋故事,有欢喜,有逗趣,有矛盾,但,很甜的文!】PS:作者是个小萌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慢慢改进中,不喜勿喷,但是会吸取大家的建议,实在看不下去,那就绕道走吧,你好,我好,大家好!over!
  • 一阵微风落桃花

    一阵微风落桃花

    人生人死,缘起缘灭,今生今世,永不分离,哪怕人妖殊途,也要白头偕老。尽管最后灰飞烟灭,现在,也要常伴君侧,只为护他一生平安,而他却看不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