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7800000006

第6章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读书佳话

公元1037年,有个男婴在四川眉山一个书香人家呱呱落地了。他,就是后来的杰出诗人、着名散文家苏轼。少年时代的苏轼天资聪慧,不仅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而且兴趣盎然地酷爱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许。在众人的赞许声中,苏轼产生了骄傲情绪,随手书写一联,贴在门上: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苏轼悠然自得地吟诵着这副对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告诉世人:“天下的字,终于被我识遍;天下的藏书,终于被我读尽。从此以后,可以高枕无忧地潜心于作文了。”几天后,不料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拿着一本书,专程登门向苏轼“请教”,恭请苏轼认一认书中的字。苏轼欣欣然而有喜色地准备作答。可他接过书本一看,不禁脸上冒汗,心里发慌,书上的字竟然一个也不认识。气盛的苏轼主动向老者赔不是,承认自己才疏学浅;老者将着银须,含笑而去。苏轼一面目送老者远远离去,一面深深感到:在无涯的学海中,竟有那么多的字不认识,那么多的书未曾读过,何谈下笔作文。于是当机立断,在那副对联上增添了几个字。此时,境界为之一新的对联终于展现在门上: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改完对联之后,立即步入书房,一面发愤读书,一面潜心作文。到了22岁(公元1057)这一年春天,他终于金榜题名,考取了进士。

苏轼的那副门联在立志的同时还体现了一个“博”字。博,博览群书之谓也。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古通今,写好文章。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作文时苦于读书太少而发自肺腑的无限感慨。唐代皇甫提(shi)说过:“书不千轴,不可以语化;文不百代,不可以知变。”(谕血)意思是说,不读千卷书,就谈不上融会贯通;不读百代文,作文时也谈不上灵活变通。汉代桓谭在他的《新论·道赋》中说得更加明确:“读千赋则善赋。”意思是说,读了许许多多的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就能得心应手地写赋了。桓谭的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多读书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毛主席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壮丽的诗篇,这是与他博览群书,尤其是与他爱好阅读中国古典诗词分不开的。毛主席在求学期间,不仅广泛阅读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着名诗歌《离骚》,而且连汉代的乐府诗,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代的诗、词、曲、赋,乃至近代名家的诗作,也都进行了广泛阅读。毛主席一生中到底阅读了多少诗词?据中南海毛主席故居工作人员张贻玖所作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在毛主席的藏书中,他亲自圈画批注过的有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20篇赋,总计为1590首。正因为毛主席读了这么多的诗词,所以写起诗词来,不但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而且每首诗词都步入了崭新的境界,因而他的诗词都让人爱不释手。这是“读千赋则善赋”的最好说明,更是读书贵在博览的真实写照。

读书贵在刻苦。俗话说得好,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有副对联写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俗话也好,对联也罢,均强调了一个“苦”字。苦,就是要有毅力。当然,条件允许,在舒适一点的环境中读书,有着不为舒适环境所陶醉的毅力,也能够从书海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而提高写作水平。然而,如果遇到艰苦的环境,依然能够始终不渝地扬起毅力的风帆,达到成功的彼岸,那就更加难能可贵了。且不说晋人车撒囊萤夜读,汉代匡衡凿壁借光,也不说战国纵横家苏秦引锥刺股,汉代孙敬以绳系头而悬梁苦读,单说司马光的警枕,冯玉祥将军的木箱也就够感人至深的了。宋朝有个名叫司马光的人,惟恐睡觉时间多了而影响读书,便自制了一副木板床,外加一个特别的圆木枕头。这个枕头硬邦邦的,只要一翻身,圆木枕头就会滚掉,他的头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就被惊醒了,司马光把这个圆木枕头取名为“警枕”。警枕,让司马光吃了不少苦头,却约束了他的贪睡,因而赢得了宝贵的读书时间,终于猎取了渊博的学识,撰成了《资治通鉴》,为后人留下一部重要的历史巨着。少年时代的冯玉祥,仅在私塾里读过一年零三个月的书,便中途辍学跟随父亲来到兵营,吃恫度日。在兵营中,一有空暇,他总是手不释卷。夜间苦读时,为了不影响他人睡眠,他就找了个大木箱,箱内放一盏油灯,再将木箱开个口,把头伸进去,就着灯光看书学习,经常彻夜不眠。几十年戎马生涯,儿十年刻苦攻读,使得冯玉祥将军的学识和写作水平获得了双丰收,他着述的《读春秋左传札记》等书见解新颖,很有学术价值。周总理评价说,冯将军好学不倦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读书贵在加深理解。如果说博览群书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刻苦攻读是写好文章的前提,那么加深理解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毛主席阅读诗词时的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则注重了对前人诗词的加深理解与消化吸收,所以写出的诗词,让人百读不厌。苏轼由于在读书中做到了加深理解,所以写诗、填词、作赋以及撰写散文,均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059年,他从老家眉山乘船,出三峡,沿汉水北上沐京(今河南开封)。在大好河山面前,苏轼诗兴大发,一连写了四十多首光彩照人的诗篇,让人拍案叫绝;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他站在湖北黄冈赤壁之前,面对浩浩大江,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因该词感情充沛,热烈奔放,获得了“豪放派”的美称;也就在1082年,继《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作问世之后,他又写成了前后两篇《赤壁赋》,一词两赋,同一主题,既有相互辉映之美,又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他的散文,不仅清新流畅,而且文字动人,一跃成为“唐宋八大家”的重要一员。

读书贵在活用。如果说博览群书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刻苦攻读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加深理解是写好文章的关键,那么活用则是写好文章的根本。郭沫若说过:“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郭沫若在《开拓新诗歌的路》一文中谈到读书时,还说过:“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这里的“活”字,主要是指把书本里的知识(文章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融会贯通并用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难设想,如果有谁读了书,不去写、不敢写、不会写文章,那么就与活用无缘了,读书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晋朝的傅迪嗜书如命,“好广博读”,荣获“书麓”之称,然而此人既不能说,也不会写,满肚子学问,一点儿也没有派上用场。与傅迪相反,《儒林外史》的作者昊敬梓,从小养成了把书读活的习惯。他在潜心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及认真翻阅诸子百家的同时,尤其喜欢阅读“稗官野史”(小说之类的书籍),而且真正做到了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并通过写作验证读书的效果,长年累月,从不间断,这就把书读活了。正因为吴敬梓读书做到了活用,所以他的写作造诣很高,诗词歌赋;提笔即成。不仅字通句顺,而且颇有文采,就连一些作诗填词的里手也十分钦佩他的才华。

读书贵在适当作些笔记。徐特立谈到他的读书经验时说:“不动笔墨不看书。”意思是说,读书时,要做到边读、边记、边思考。英国的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使知识精确。”徐特立和培根均提到了作笔记的重要。古人云:“厚积言有物,勤写笔生花。”作笔记,实际上是从书本中积累写作材料。不少名家都有一面读书、一面作笔记的良好习惯。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仅从1850年8月至1853年6月,就摘录了70位学者的着作,写了20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他摘录的书多达一千五百余本,写的笔记至少一百多本。作笔记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心得式。

所谓“心得”,就是读了文章之后,把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教育,对文章有何种评价等,有所侧重地写出来。写心得,实际上是对知识的积累和练笔。既有利于丰富写作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比如,明代杨慎作了一首《楚江曲》:“巫山花已红,楚江波新绿。两两洗纱人,照影斗妆束。笑问竹枝词,何如采莲曲。”有个中学十选了仗首佳作之后,写出了如下评价:

诗人避开人们题咏的山水,独辟蹊径,着意于咏人,为我们勾勒了人在图画中的优美意境:在花红、水绿的美景中,流连忘返的洗纱人,两两一起,照着水影,尽情地妆束自己,看谁妆束的本领技高一筹。他(她)们一面妆束打扮,一面唱着优美动听的“竹枝词”,并且惬意地探讨“竹枝词”的韵味可曾超过情意缠绵的“采莲曲”。

这哪里是在崇山峻岭之中,仿佛身置于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小诗运用烘云托月之法,借巫山、楚江的优美景色,衬托了一对对涂纱人乐而忘忧的心境。其情、其景、其境,让人百读不厌。

在这则读书心得笔记中,小作者对前人的一首小诗从构思和烘托手法两个方面进行了评价,评得有理有据,恰如其分,文笔也比较流畅。由此观之,读过一首小诗或其他体裁的文章之后,坚持写出心得式的读书笔记,写作水平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二、提要式。

所谓“提要”,就是把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要的文字概略地记载下来。这种提要式的读书笔记,既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原文的主要内容,又有利于提高作文的逻辑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有个学生读了莫泊桑的《项链》之后,写了如下一则提要式的读书笔记:

这篇小说写了一个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终日幻想过着“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为了出席部长家的晚会而向女友借了一挂项链。然而,却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和过度的陶醉中将项链丢失。为了赔偿失物,玛蒂尔德不得不在节衣缩食中,历尽了十年艰辛。小说通过这个妇女的悲剧,嘲讽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这则提要式的读书笔记,以精炼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和小说的主旨,符合了提要式读书笔记的要求。

三、纲目式。

经过分析和综合,把全书或全文的内容要点分条概括出来,就成了纲目。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整理成这样的纲目:

(一)各方皆美邹忌,邹忌找出问题:

①妻私我;②妾畏我;③客有求于我。

(二)邹忌入朝设喻,指出齐王受到蒙蔽:

①宫妇私王;②朝臣畏王;③国人有求于王。

(三)齐王纳谏除蔽,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①下令奖赏提意见者;②效果立竿见影——国人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这种纲目式的读书笔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有助于理清情节线索和划分段落层次。经常作纲目式笔记,对作文前养成列提纲的习惯以及提高构思能力等,都有帮助。

四、摘录式。

把书中或文章中最精彩、最精辟的词汇语句或者最新鲜、最典型的观点材料摘抄下来,以便提高写作能力。摘抄内容可分为几个大部。如景物部、场面部、人物部。“景物部”又可分为天文类、地理类、植物类、动物类、建筑类、用具类、其他类等;“场面部”又可分为家庭类、学校类、社会类、竞赛类、劳动类、战争类、其他类等;“人物部”又可分为肖像类、情态类、动作类、心理类、语言类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分得更细些。有了这些阅读方面的积累,再加上勤练,写起文章,就会做到言之有物,妙笔生花了。

写好文章的途径干条万条,读书则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清代金缨指出:“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英国哥尔施密说得更好:

“初读好书,似遇新友;重读此书,似会旧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似遇新友”,贵在“读好书”;假若读了坏书,非但无益于作文,更无益于健康成长。所以瑞士的希尔泰严肃地指出:“坏书是带有知识性的毒药,它会毒杀精神。”

书籍是储积智慧的不灭的明灯,是积累知识的源泉,更是帮助你提高作文水平的良师益友。据说,有人曾向着名老作家巴金请教作文的方法,巴金开门见山地说:“我的方法,只不过少年时候读了几部书,尤其是把《古文观止》背得烂熟,后来写文章就顺手了。”据前人的经验,能熟背50篇古文,就算有了一点语言文字基础。一部《古文观止》编选了前人精萃文章220篇,已超过“基础”的三倍多,巴金却把它们背得烂熟,所以他写出的文章让人爱不释手。由此观之,多读好书,积累学问,的确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关于这一点,即使是中央领导,也是深有体会的。1994年年底,江泽民总书记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在该校图书馆阅览厅,同中文系学生亲切地攀谈起来。江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熟读,重要的地方还应背下来。”江总书记不仅要求同学们这样做,而且率先垂范,接着兴致勃勃地背起了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总书记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精神,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请您多读好书吧,因为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真正做到“下笔如有神”。如果用元代程端礼在《读书分年日程》一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只有在读书时做到勤苦用功,写起文章来才能如释重负,轻松自如。

同类推荐
  • 希腊寓言

    希腊寓言

    希腊寓言希腊寓言希腊寓言希腊寓言希腊寓言希腊寓言希腊寓言希腊寓言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泥塑(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泥塑(阅读中华国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 经济法概论

    经济法概论

    本书共分6篇。第1篇为法学基础知识,从法学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了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及基本知识。第2篇为经济主体法,介绍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公司企业等企业法律制度。第3篇为经济主体行为法,介绍了企业等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从事订立合同、设立担保、注册使用商标、专利等经济行为时应该遵守的法律制度。第4篇为经济秩序管理法,主要对国家管理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具体阐述。第5篇为宏观经济调控法,介绍了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适用的法律。第6篇为经济仲裁与诉讼法,主要介绍了经济主体的权益受到侵犯时的救济措施——仲裁和诉讼。
  • 神至之笔的古韵诗词

    神至之笔的古韵诗词

    收录了少年行;采莲曲;戏赠杜甫;劝学;励学;人日立春;苦吟;野望;咏柳;边词;湖口望庐山瀑布水;采桑子;忆秦娥;小重山;苏幕遮;贺新郎;夜游宫;浪淘沙令;苏武令等唐诗宋词。
  • 把微笑留给孩子

    把微笑留给孩子

    教育,润物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教育的这种智慧,这种境界,这种追求,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在教育实践中,那一个个平凡却并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现出教师解决问题的教育智慧;或记录着教师走出困惑的教学经历;或展现出教师奉献爱心的热忱。
热门推荐
  • 一月阑珊映彼岸

    一月阑珊映彼岸

    孟婆之汤,绝尘之水,在那开满彼岸花的忘川河畔,每个通往奈何桥的人都要忘却前尘踏入轮回门。可是总有那么些人,宁可来生带着前世的痛,也不愿忘记心里的那个人。“喝了这碗汤就会忘记一切,忘记所有的疼。”冥神这么说。可是……她喝了,也尝过了苦辣酸甜辛,可为何她还是会那样的疼?她明明已经没有了心,为什么还会有这样心如刀搅似的疼!?“夜阑兮!难道我死了,你都不会放过我么?”
  • 重生之校园王者荣耀

    重生之校园王者荣耀

    三生三世,我又获得了重生,为了当初的诺言,儿时的梦想,不甘于平凡的我再一次重新踏上征程。美女云集,羡煞众人。兄弟万千,踏破长城。酒煮天下,孰谁豪杰。我主沉浮,谁与争锋。
  • 武临天下

    武临天下

    一个被捡来的孤儿在他十八岁那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世的机缘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拥有了人们羡慕的一切,可在这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隐秘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无上的绝学,无比的财富和数不清又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任何的谜团都会在他的面前不自觉的解开,但在这背后是更深的谜团!爱恨情仇的交织,得失取舍抉择,怀璧其罪的他将怎样解开最终的秘密武临天下……
  • 倾世绝宠:腹黑四小姐

    倾世绝宠:腹黑四小姐

    一朝穿越,顶级特工变成了废柴四小姐。极品亲戚一堆还被太子未婚夫嫌弃。没关系,神物相随开挂,还怕活不出什么精彩吗?什么?中了魅药?某位无良忠犬妖孽男可怜巴巴的看着她。看她有什么用?这个她也不知道怎么解啊!某男妖孽一笑扑倒吃干啃净之,还咋吧咋吧嘴,他的'解药'很可口。这是一个冷漠迟钝女被扮猪吃老虎的强大男扑倒的故事。本文1对1粉丝群476123639敲门砖任一角色名都可以。
  • 萌化九尾日常

    萌化九尾日常

    九尾醒来,打了个哈欠,印象中好像有一个灵魂融进了自己的身体。啊,管呢,继续睡。……然后九尾的意识就被取代。再次醒来,继承了九尾和宅男灵魂的小玖出世
  • 于公案

    于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卡耐基沟通与处世的艺术

    卡耐基沟通与处世的艺术

    这是一本关于改善人际关系及为人处世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克服封闭式的人性弱点,将有非常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狂拽摄政王,霸宠太子殿下

    狂拽摄政王,霸宠太子殿下

    【那些年,摄政王与太子殿下不得不说的两三事】凤二爷,战功赫赫威风凛凛的摄政王,邪魅狂狷,样样都好,就是有一样——断袖。坊间皆传摄政王府中有一男宠,凤二爷甚至为了他忤逆当今圣上!对此,凤二爷置若罔闻,“我堂堂摄政王,爱宠谁宠谁,干你屁事?”她给他世间绝宠,却仅仅是因为狼狈孤寂的他像极了当年还是小乞儿的她。谁知,一场刺杀,她身陷囹圄,一个高大的身影坚决地护她在身后,“别怕,有我。”纳尼?眼前这个三观极正、冷酷坚毅的男人还是那个乖巧的小绵羊男宠吗?好,兜兜转转,原来生活如戏,全靠演技!她,女扮男装,肆意人生。他,扮猪吃虎,悠哉度日。
  • 全系魔法师:逆天五小姐

    全系魔法师:逆天五小姐

    傲天大陆,强者为尊,魔法师盛行,大家族羽家却出了个废物五小姐,成为所有人的笑柄,星魂斗转,神魂归位,凤凰涅槃以后,注定翱翔九天,掀起一番惊涛骇浪,丹药宝器在手,神兽强者追随,携手那世间最至高无上的男人,笑看天下……
  • 神雕侠侣(第四卷)(纯文字新修版)

    神雕侠侣(第四卷)(纯文字新修版)

    南宋末年,江南少年杨过被郭靖送去全真教学武。全真教教规森严,天性叛逆的杨过在教中吃尽苦头,忍无可忍,终于逃出全真教。被活死人墓中的小龙女收留为徒。师徒二人在墓中一起练武、一起长大,渐生情愫。但师徒通婚违背宋朝礼教,二人爱情不能为世俗所容,其间尝尽聚合离散之苦,杨过更得知了父亲身死的真相,但在国仇家恨的权衡中明白了更多。杨龙二人的感情一再波折,最终分离十六年。二人十六年后重逢,无限欣喜……杨过带着小龙女离开深渊,前往襄阳。杨过以高强武功,于万军之中杀死蒙古皇帝,蒙古大军顿时崩溃,在襄阳就要失守时解了襄阳十六年的围困。经此一役,神雕侠侣天下扬名,杨过却带着小龙女悄然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