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3700000001

第1章 三字经(1)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

人的本性都是好的,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影响,使得性情、习惯上产生了差异。

【赏析】

人生下来都是单纯无知的,但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将会被坏的性情取代。因此,人都应该从小就接受教育,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区分善恶,才能成为有用之材。

【原文】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

如果不好好教育,性格就会发生变化,善良的本性就会被坏的性情取代。因此教育的根本就是贵在专心。

【赏析】

教育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想让孩子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就必须加强对他的教育,并且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

昔日孟子的母亲慎重选择与之相处的邻居。孟子不好好学习,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育他。

【赏析】

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与其母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典范。好的学习环境,严格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刻。

【原文】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孩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考取了功名。

【赏析】

教育也要讲求方法,不得当的教育方法只会适得其反,好的教育方法则会事半功倍。什么是好的教育方法?那就是严格且又得当。严格施行有道理的、得当的教育,这样才会教育出好的人才。

【原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

生了孩子,却仅仅是供其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亲的过错。只是单纯地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做老师的懒惰。

【赏析】

每个人扮演的不同角色赋予了他不同的责任。作为父母,不仅仅是要抚养大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好孩子。老师亦是如此,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更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使之成材。

【原文】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赏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有趁着年轻的时候努力学习,才能在老了的时候不会后悔。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

玉不经过精心的打磨,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经过学习,就不会知晓礼仪,就不能成材。

【赏析】

玉要经过后天的打磨雕琢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东西,否则跟石头并无太大区别。人也是如此,只有经过刻苦的磨练、勤奋的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材,否则只会是平庸之人,没有任何作为。

【原文】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

做子女的,从幼年时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学习更多的礼仪。

【赏析】

幼年时期是塑造优良性格的最佳时期。因为幼年时期的人,认知、情感等方面还处于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很容易受他人言语、行为的影响,他人的言语和行为的好坏可以引导孩子朝不同方向发展,好的言语、行为可以引导孩子的身心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人在幼小的时候,家长应让子女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学习他们的优点,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做一个身心健康有益于人民的人。

【原文】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顺父母,替父母暖被窝。孝顺父母亲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赏析】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从东汉人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里,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就有孝敬父母的美德。只不过黄香是那时的典型代表。而如今,人们逐渐过上富裕的生活,孝敬父母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不论方式怎样改变,都能表达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对父母的爱。东汉时期的黄香替父母暖被窝,不仅体现了对父母的孝敬,还体现了对父母的爱。

【原文】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

汉代人孔融,他四岁的时候,把大的梨让给哥哥,自己吃小的梨。友爱兄长这种好品德,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赏析】

友爱他人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学会的品德,要有博爱他人的胸怀,以友善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个人,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样,也会从别人那里获得友爱。

【原文】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

每个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长,其次才是学识。每个人要努力学好算术和文化知识。

【赏析】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每个人应做到的,这也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方面做到了,然后是个人的学识。我们常说人品与学识相比,人品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学识再渊博,品德有问题,也无益于社会。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才学,但是人品好,那么,他对社会也是有益的。“首孝悌,次见闻”并不是要求人们只重视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不去重视学习。同样,也要求人们“知某数,识某文”,所以,这两个方面都要兼顾,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原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

学习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先从一到十,然后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不断地学习。

【赏析】

这句话中体现出关于学习的两个思想:一是学习要从最基础学起;二是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习要从最基础学起,是要求人们对待学习要重视基础,基础打得越牢,知识的“大厦”也就越建越高。而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要求人们对待学习不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应当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

【原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

三才是什么?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是什么?是太阳、月亮、星辰三个方面。

【赏析】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中,天、地、人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天和地组成的生存空间中,人是主宰者。除此以外,还有太阳、月亮、星辰组成大的生存空间。所以,人类要善待赖以生存的地球,善待生命,积极探索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原文】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

什么是三纲?三纲就是君王与臣子之间的言行要遵循义理,父母子女之间要有浓厚的亲情,夫妻之间相处要和和睦睦。

【赏析】

古代社会所讲的三个行为准则,除了“君臣义”这一行为准则外,其他两个行为准则至今仍然适用。文中“三纲者,君臣义”是从社会责任方面来要求君臣的言行举止要遵循义理,不能违反义理。而“父子亲,夫妇顺”是从家庭关系方面要求亲人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没有和睦的家庭,人的身心也就不能得到健康愉悦的发展。

【原文】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译文】

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周而复始,运转不停歇。

【赏析】

循环往复的春夏秋冬是社会的自然现象,也是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透过这一自然现象,可以得出一个普遍性事理:世界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事物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原文】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

说到东、南、西、北,这是四个基本方位。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心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确定出来。

【赏析】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从古至今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为此,我们的祖先最早发明了指南器———司南,随后,发明了罗盘,其中指南针制作简易,所以它影响大、传播广,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原文】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译文】

说到金、木、水、火、土,这是“五行”。这个“五行”是事物存在的客观规律。

【赏析】

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是我国古代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古人认为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个要素组成的,这种认识属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原文】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译文】

说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道德规范,是不能混乱的。

【赏析】

古人认为“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规范,是君子必须要做到的。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们的道德规范又有了新要求,现在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是当今时代对人们提出的新要求,可以说当今时代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继承和发扬了古人的优良传统,但又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要求。

【原文】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译文】

稻子、高粱、豆子、小麦、黍子、谷子,这六种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赏析】

古人所说的“六谷”,不仅是当时人们生活中食用的主要粮食,而且也是我们现在所食用的主要粮食。“六谷”的广泛种植和传播,给人类提供了更有利于生存的物质保障。

【原文】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译文】

马、牛、羊、鸡、狗、猪,这叫做六畜,它们是人类所饲养的动物。

【赏析】

现在人们所饲养的动物,都是古人将野生马、牛、羊、鸡、狗、猪等动物经过长期驯化而衍变成今天的家禽和家畜。这些家禽和家畜成为人类的重要食品和工具。

【原文】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译文】

说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些合起来叫“七情”。

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赏析】

“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情”是人类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七情”是人的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也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原文】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译文】

我国古人根据制造乐器的不同材料对乐器进行分类,分为八类,即匏类[笙(泽澡佶灶早)等],土类[埙(曾俦灶)等],革类[鼓等],木类[柷(扎澡俅)等],石类[磬(择佻灶早)],金类[钟,铃等],丝类[琴,瑟等]与竹类[管,箫等],这些叫做“八音”。

【赏析】

古人从制造乐器的不同材料进行乐器的分类,说明了当时演奏的乐器种类较多,可以看出古人对音乐的喜好和追求。从古人用的音乐器材,可以看出我国灿烂的五千年文化。

【原文】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译文】

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赏析】

人类的繁衍是自上而下、代代相传的,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得以延续下来。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宰者,不仅有繁衍后代的义务,还有义务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原文】

自子孙,玄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译文】

由己身的儿子、孙子再往下,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一共是九代,俗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与人之间尊卑长幼和宗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赏析】

“九族”是我国封建时代宗族观念的基本概念,也是封建的等级制度的基石,它是以男子为本位来计算世系的,这表现出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它反映了宗族自上而下人与人之间的尊卑长幼和宗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原文】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译文】

父亲对子女要慈爱子女对父母要注重恩情,夫妻之间的关系要和顺,兄长要关心爱护弟弟,弟弟要尊敬兄长。

【赏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成员之间能和睦相处,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家庭成员之间要平等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

【原文】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译文】

对待长辈要尊敬,对待晚辈要友爱。朋友之间应诚实守信。

君王对臣民要宽仁相待,臣民对君主要忠心不二。

【赏析】

中国自古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孔子所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可以看出礼仪对国家和个人至关重要。

【原文】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赏析】

前文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每个人都应遵守的,不能违背。

【赏析】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每个人有各种的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除了“君敬、臣忠”这两个准则外,其他准则仍然在维系社会安宁,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原文】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译文】

所有教儿童的老师,要把知识讲得很清楚,要详细讲解古书文义,并且教儿童读书时懂得如何断句。

【赏析】

学习要从基础学起,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才能攀登“知识的顶峰”。在学习的初期,老师的教导和讲解非常重要。

【原文】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译文】

读书人的求学初期要循序渐进,读完了《小学》,才可以读“四书”。

【赏析】

《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

《小学》全书六卷,分内外两篇。内篇有四个纲目:前三个是立教,明伦,敬身,第四个是鉴古。外篇分两部分:一是嘉言,二是善行。《小学》是旧时封建社会的小学教材,宣传孔孟之道,灌输封建思想。“四书”指《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学习必有一个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学习更高深的知识。

【原文】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译文】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赏析】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于战国初编纂成书,属“四书”之一。《论语》一书,体现出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孔子(前缘缘员原前源苑怨),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原文】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译文】

《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主要内容写的是有关道德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言论。

【赏析】

《孟子》一书是记述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四书”之一,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孟子》

一书,所体现出孟子的思想是“性善”论,他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对统治者的暴政作了激烈的揭露和批判。孟子(前385年?—前304年?)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原文】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译文】

《中庸》这本书是孔伋(孔伋即子思)所著,“中”没有偏差,“庸”没有变化。

【赏析】

《中庸》是“四书”之一,是我国古代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原为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这本书共33章,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与《大学》互为阐发。到宋代,经朱熹整理,亦列为“四书”之一,对后世的读书人、一般民众的个人修养、精神生活和为人处世之道,均有影响。孔伋(前483—前402),战国初期鲁国人,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孔子的孙子。

【原文】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译文】

《大学》这本书是曾子所著,所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赏析】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四书”之一。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四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曾子(前505—前434),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弟子。《大学》一书主要给读书人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原文】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译文】

读通了《孝经》,读熟“四书”以后,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才可以读。

【赏析】

同类推荐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
  • 浮生若梦: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浮生若梦: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浮生若梦:红楼梦的前世今生》是《红楼梦》研究的精华之作,收录了王国维、胡适、鲁迅、蔡元培等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著作。红学研究的流派很多,包括“索隐派”、“新红学”、“评论派”等,著者从多个方面对《红楼梦》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唐诗爱好者而编辑的唐诗选本,是新时代的唐诗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
  • 现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成功。正是基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华阅读文库》,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乐府诗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感情强烈外露,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在《陌上花开》中,安意如以诗为线索,以史为素材,以独特的感性文字,将古意盎然的乐府诗词完美解码,复原了那些哀乐缠绵的故事、丰神俊逸的人物、婉曲难测的情怀。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五代。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
热门推荐
  • 跟诸子百家学养生

    跟诸子百家学养生

    《跟诸子百家学养生》告诉我们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养、补养之意。简单地说就是谋求长生,并且要健康地活着——“活得要有意义”并且“有意义地好好活着”。
  • 和你拥抱世界,拥抱爱

    和你拥抱世界,拥抱爱

    李长愁前半生看到王劲松被社会鞭策,学着去承受不该有的年龄的世俗,并帮助他试着去接受现实。等待后半身,李长愁成了前半生的王劲松,两人的身份对换。
  •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世界儿童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这部源于马克·吐温真实童年经历的小说,通过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讲述了聪明又淘气的汤姆和小镇上的小伙伴们的冒险故事。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当时世俗道德和教会戒律所不容的,但几次冒险经历使他们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充满生气。
  • 染指成婚:总裁前夫太迷人

    染指成婚:总裁前夫太迷人

    一纸契约,夏芊芊嫁给了暗恋多年的豪门总裁雷昊天。可是情深似海换来的却是满身伤痕。背叛,冷漠,毁容……一桩桩,一件件,让夏芊芊绝望的选择放手。可就在她涅槃重生之后,那个冷酷霸道的雷昊天再一次出现在她的生命里。“女人,你别想逃!”这一次,夏芊芊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雷昊天会轻易放过她吗?尤其是在之后夏芊芊带走他珍爱的“宝贝”之后……
  • 武道之风卷残云

    武道之风卷残云

    风卷残云,武道山上,剑气震荡,银练无双,青云剑锋染赤血,一曲红尘多自叹。武道一途,横尸骨,逆夺造化,天地不容。
  • 不轨之臣:废柴国师要翻天

    不轨之臣:废柴国师要翻天

    她面上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心里却跟明镜似的,宅里斗,深宫斗,朝堂斗,其斗无穷其乐也无穷。她一步步地由深闺小姐到一朝国师,一步步地要助他登上皇位。她虽甘为一国之重臣,却怀不轨之心。到最后,尘封多年的秘密揭开后才晓得,原来他们前尘旧事,不仅仅是这二十年来的互相牵绊,它还远到很久很久以前,远到今生来世,生生世世……千年守候,逆天而行,能否换你一世相陪?
  • 三国的人生智慧课

    三国的人生智慧课

    《三国演义》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与其说它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史书、兵书、人生之书,或者说,它是一部智慧之书。读《三国演义》,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大谋略、大智慧,这种智慧并非就事论事,而是通过对三国原著的许多故事分析、综合、升华而成,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大领悟、大道理。《三国的人生智慧课》深入品读《三国演义》中的人生经验与智慧,语言生动、见解独特。
  • 驻春园小史

    驻春园小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陪谁玩

    你陪谁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绝密试验档案

    绝密试验档案

    新书《谋断星河》已经发布,请书友们多多支持!书友群:114906232。大学毕业生鲍帅意外目击碎尸案,但报警之后案发现场却诡异消失,之后他更是遭到神秘凶手袭击,身体发生可怕变异,在获得力量的同时也正一步一步迈向死亡。保护自己的警察突然变成了监视自己的眼睛,重重监视之下突然出现诡异字条,凶案现场出现的神秘标记竟然涉及六十年前的失踪大案。鲍帅意识到眼前的事情绝不简单,他必须自救!凭借变异所得的力量一路追查,与死神赛跑,终于发现一切都源于一场恐怖的绝密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