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4000000003

第3章 (2)

每快要接近年关的时候,已经没有心思上课了,等着放年假。放假后最好玩的,是打年柴,我们叫打“年火”。在山沟里,在梨园、在土塄上,在野地里,在门前里外可能寻找到的枯树枝、旧板材,都是我们寻找的对象。胆子大的到南面的松山,砍一些松树枝、当然这是最好的“年火”,有油性,不仅好点易燃,还耐烧,火烧得特别的旺。但那是胆大的,或者在村里有些影响的人,才敢去南山打柴。我们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捡些枯烂的树枝来架年火。把年火打好,用绳子一捆,拖着柴火往家里跑的时候,每一孩子的屁股后面,都被奔跑的树枝带起一股冲天的烟土。那是我们最惬意的时候。没有小孩的人家,干脆到地里拤一捆玉米秆,当然这是烧的最短的年火。那时候,谁家的年火烧的时间最长,最羡慕谁家。在除夕的夜晚,我们孩子们会提前到朋友的院子里“参观”,看谁家的年火架得又高又大,那一准明早自家的年火烧完的时候,肯定就会跑到这家看年火。

吃完年夜饭,家长会把明天穿的新衣服、新裤子、新袜子、新鞋准备出来,我们兴奋得会在身上比试一番,性格急的会在土炕上试穿一下,穿好后能高兴得在床上欢呼、跳跃。我们会在期待、兴奋不安的情绪中进入梦乡。这时候,大人们就会举行最隆重的仪式,烧香。即使像我们这个平时不烧香的家庭,在这浓浓的年味儿影响下,母亲都会烧上一炉香。

那袅袅的香气盛满了破旧的老屋,虽有些呛眼,但它是一种古老而陈旧的年的味道。

一般到了五更的时候,隐隐约约的鞭炮声会把我们从期待的睡梦中惊醒,那是我们一年来穿衣速度最快的时候,肯定比平时上学穿衣的速度要快得多。

当年火熊熊燃烧的时候,热闹的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在空中炸响;那时候放鞭可不像现在,往地上一扔了事,而是家长用一根竹竿或类似的东西把鞭炮挑起来,孩子们围在周围抢没有炸响过的鞭炮。甚至有的孩子因抢的速度太快,鞭炮在裤兜里炸响,会把新穿的裤子崩几个窟窿。

把大人们吓一大跳,然后是惹来大人们的责骂。谁家的年火燃烧的时间最长,那里的孩子们围观的最多。那个时候天基本就要快亮了。孩子们会互相攀比谁捡的鞭炮最多。那一上午就有事了,拿上一截燃着的香,点一个扔一个,那是那个年月最酷的事情。这个时候,一年中的高潮和最快乐的时候就接近尾声了。

这是童年时大多数孩子过春节的情形。

而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童年快要过年时的氛围。学校放假后,虽说时间不长,但觉得难挨,因为年的脚步愈来愈快。这时候家家户户会在石碾子上加工小麦或米面,用来做过年走亲戚用的蒸馍。推碾子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迫于大人的威严,迫于对过年的渴望,你不仅不能不推,还得竭尽全力。不过想到刚出笼那热气腾腾的香甜的馍馍,身体里会生出无限的力气。虽不知道要在磨道里转上多少圈才能完成任务,但心是饱满的,被幸福和渴望充盈着。整个小山村的上空会弥漫着米面的清香,沁人肺腑。空气中飘动着的是浓浓的年的味道。久久不散,在幼小的心间飘荡。

快要接近年关的时候,生产队里会将集体养的猪、羊杀上几头,每一家会分几斤猪、羊肉。集体杀猪羊的时候,孩子们会像看节目一样看杀猪、宰羊。杀羊是最简单的,形容一个人的脾气好,会说他像一只绵羊。

羊在挨宰的时候,只会有气无力地“咩……咩……”叫上几声。而猪则不同,猪在鲜血澎涌的时候,起码还会大声地嚎叫。

如果队长高兴,可能会再杀上一头年迈的老牛,那样节日会过得更丰盛一些。

我亲眼见过宰杀一头生产队的耕牛,那头牛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熟悉的。因为星期天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到生产队的牛屋去玩耍,哪头牛脾气好,哪头牛拉车跑得快,哪头牛拉犁的时候舍得下力气,我们小孩子也了如指掌。那头被杀的牛是一头老黄牛,年龄大了,拉不动车了。

队长让杀掉。饲养员心有不忍,但无奈,那时候太穷了。养一头不能干活的牛(尽管这头牛为集体干了一辈子活儿)要浪费好多的饲料。那时候,粮食是紧缺的。把牛拉到队部的时候,饲养员的眼里含着泪,把一头和他朝夕相处的牛杀掉,可以知道他的内心有多难过。那头牛特别地通人性,它仿佛知道人们要杀它,它的眼泪和鼻涕掺和在一起流得很长,几乎拖在地上。它也许自己知道已经干不动活儿了,人们要宰杀它。它没有任何的反抗,乖乖地等待人们的发落。更多的人并不关心这个问题,只是等待着能杀多少肉,盘算着自家能分到多少。只是我这个少不更事,内心孤独、敏感的小孩,才会有这样的胡思乱想。

分肉的时候,好像并不是排队、按顺序来的。是保管按花名册来念的。

花名册的排序是队长按劳动力的大小排序的。劳力多的人家,排在前面,劳力少的人排在后面。这在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排在前面的人,分的肉都是膘肥肉满,排在后面的分些肋条肉。要现在说肋条肉是好肉,但在那时候是人们都不愿意要的。我的家庭只能分这些下等的肉。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有点肉香就会馋得我们流口水。肉不多,爷爷会弄些肠、肚之类的东西,回来进行加工,把肠、肚内的东西放掉,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再用碱浸泡,冲洗。最后放在砂锅里坐在火上慢炖。

里面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过不上一会儿,扑鼻的香味溢满整个屋子。父亲会显出不屑的神色,说爷爷做得不干净,但他又耐不住地想尝一尝。这又是一种年的味道。

当年的味道一天天逼近的时候,年也就来了。但由于家庭的缘故,我几乎忘却我过年能感觉到家庭的温馨。是年迈的爷爷陪我度过无数的夜晚,我也肯定我有过年的愉悦,但记忆里实在没有多少清晰的记忆。

以至我成年后对过年始怀有恐惧,有一种恐“年”的情结。本来春节家家户户团圆,是件高兴的事。可我一到春节,惆怅和孤独便会袭上我的心头,盘桓在我的脑际,以至我没有任何的喜悦之情。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所调整。但还时不时地折磨着我脆弱的神经。

……

年火在熊熊的燃烧,金色的火焰随着有些微弱的风不住地往上蹿,年火里不断发出噼里啪啦的炸响。前胸被年火得的暖融融的,我突然意识到火焰是金色的,金色是温暖的颜色,金色是一种暖的色调。我明白,我的整个的童年是灰色的,而年的颜色是金色的,因为有爷爷的温暖,年的颜色才有了金黄的暖色。只是想到爷爷苦难的一生,我的内心会有某种的隐痛。

在新年的第一天,我祝愿爷爷在遥远的天国不会是孤独的!爷爷,我想告诉你,我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像你一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有良知、有德行的人。无论是为文,还是为人!

2007年2月18日星期日

一次难忘的投稿经历

和朋友交谈。朋友说了一句玩笑话,听说你城府很深。我笑了笑不以为然。回到家,晚上因落枕失眠,难于入睡,就无端的想到了白天朋友的话题。越想越不明白。本来城府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词,但用在自己身上竟然有些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城府?我有城府吗?我觉得我为人坦率算不得有城府。但我又做过单位的CEO,要说心机也有一点儿。到底算不算一个有城府的人?越想越难于界定。索性起床翻出《辞海》。失望!

我的《辞海》是1979年版的。竟然没有收入这一词条。这也叫《辞海》?

我正愤然,忽然想到不是还有三本辞海的增补本吗。找出来。没有。我只有哀叹“四人帮”给国家造成多大的文化浩劫。堂堂的上海辞书出版社编纂的《辞海》竟然是这个水平。

嗨,百度一下如何?

要不说电脑是个好玩意:一搜索竟出来那么多解释。我选了一条我认为比较全面、比较靠谱的解释,和朋友们共享:

城府出自《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城府原意是指一个城市或一家府院(过去地主和资本家的私家住宅占地面积都很大,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府),说一个人很有城府是形容人的胸怀很宽广,很有包容性,很能理解和体谅别人的感受。

城府深浅标志着一个人素质修养的高低。人世间有花开花落,月盈月亏;人生中有酸酸甜甜,坎坎坷坷,这是十分平常的事情。少年的时候,对任何事情,总会只知其一,不想其二。哪怕芝麻粒大的事情,也会夸大其词,心中感到不是滋味。如果是大事,更是坐卧不安,诚惶诚恐。

那个年龄是没有城府的年龄,如果有的话就叫做老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中学,大学,学得知识不断增多。走向社会,经过许许多多事件的磨炼,该忍的忍住了,该等的等起了。不再会怒形于色,不再会声嘶力竭,更不再会气急败坏了。这说明城府已由浅入深。

城府标志在一个人的言行上。

“城府”特指人们在待人处事时的心机,还特意举例做了说明:心无城府即为人坦率。如此看来,城府的深与浅代表着世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心机的多与少。而“心机”一词倘若用以人们改造客观与主观世界的活动中尚有它的积极意义,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城府”

一词则涵括着更多的贬义,缘于它限定在了为人处事的上面。

城府:城市及官署。“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后汉书·庞公传》

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令人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

——《晋书·愍帝纪论》

后称人胸怀坦白为“胸无城府”,相反则称“城府很深”。

讲一个人城府很深,含有两种意思。一是褒义,谓这人有心机谋略,思想深邃,且不愿意随便吐露。二是贬义,谓这人不坦率,让人猜不透心思,不敢把他当朋友看。城府是每个人都有的,只不过有的多一点儿,有的少一点儿罢了。三国时,孙刘联合抗曹,诸葛亮受刘备委托到东吴与大将周瑜共商计策,面对曹军的大兵压境,二人都不愿先说出抗曹之计,最后同时伸出一只手,手心同时写着一个“火”字,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二人不禁相视大笑。瑜亮斗智,战了个平手。在此,谁先说都不好。人对事物的感悟,体察,了解,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了解不够,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清楚,这时很难说清楚。另一种是,自然的运动变化有其特定的规律,这种自然之理我们能够感知,但却很难把它表述出来,如人在冥冥之中感知的那些神秘的东西,人内心有时莫名其妙的悸动和不安,究竟是什么?说不清楚。在外人眼里,就表现为一种城府,城府深的人,往往对生命的难测和自然之理的运行有较深的理解。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不可说的,那么,对道的认识也就让人感觉出一种城府。

所以说,城府是一种体认生活,体认生命,体认自然的能力。城府与性格内向不是一码事,但性格内向的人常被误认为很有城府。这就是城府与性格内向的相同与不同。

上面的阐释我觉得够全面的了。说明城府这个词是个“两面派”。我弄清了这个词的意思。那么我的城府深么?不要说和老子,就是和曹操、刘备相比,那也是天上地下。如果有也只算是些骗骗老婆的雕虫小技而已。但如果说没有一点城府,那也是瞎撇。只要你是个成熟的人都应该多少有些城府。何况自己也曾当过单位的小头头,没有点城府,你真还不行。由此我想到了我的青春岁月经历过的领导。尽管现在回忆起来有些苦涩,但也不折不扣成了我人生一点儿财富。他们也成为我人生的良师。在抒写人生这篇大文章的时候,在我的性格和思维模式烙印里面一定有他们的痕迹……

我参加工作后,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迷惘导致了我开始追寻我的文学梦。我想通过我的努力改变我的现状。本身这种想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极其幼稚的,但那时候意识不到。我第一次投稿,是一篇杜撰的小说,标题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反正内容和领导有关,可能是把现实生活中的事搬到了小说里。要命的是投稿的时候光写了单位地址,忘记落我的名字。那时候的编辑是挺负责任的。退稿时退到了单位。传达室的唐老头也负责任,他收到退稿后不知道是谁的稿子,无奈之下,拆开了信封。在里面也没找到名字。老头挺可爱的,也忒爱岗敬业。在传达室外面的黑板上写了一条启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作者速来取稿。妈呀!该我倒霉。如果我第一时间知道此事,拿回来也就没事了。偏偏我没有看到。直到有好心的同伴告诉我:是不是你的稿子。

等我到了传达室的时候,老唐告诉我。拿走了。

谁拿走了。我有些莫名其妙。

张矿长。老唐说话的时候一脸得意。我当时弄不清他为何会如此得意,那神色就像一太监对下人一般。

我的信件,你怎么给了他。

我不知道是谁的。又没写名字。是写领导的,我就给领导了。唐老头毫无悔色,并且理直气壮。平心而论他说得也没有错。

我记不清当时的想法。我内心有些忐忑不安。但还是找到了主管生产的张矿长。

我说:张矿长,那是我的稿子。

噢,是你写的。他用审视的目光看了我半晌说:

写得不错。我给你送到太行报社了。想给你发表发表。

我说:张矿长,我写的是小说,是杜撰的,是瞎写。我内心说,你没有权利拿我的稿子。

不、不、不……写得不错。很好!很好!过两天就给你发表了。

我哭笑不得。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秀才遇上兵。他是不是把我的小说当成匿名举报信了?因为这个矿长是放羊出身,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起来的。不识字。顶多会写写自己的名字。我知道和他说下去是对牛弹琴。我只有悻悻地走了。我现在想,如果当时不去取,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对我的打击报复了?

我后来体会到什么是领导城府了。

那时候少不更事的我也就认为这事儿就过去了。没有想到半年后,这位可爱的领导,在后来的工作中,找了个茬儿,把我从牛皮烘烘的机电队开到了采煤队。(后来这个细节我把它用在我的处女作《骚动的灵魂》

里面了)采煤队干得是煤矿中最累最脏的活儿。老百姓有句话,你能把我打到十八层地狱?真有!我以为天底下最不好的职业就算煤矿了。那真是地狱。虽然机电队的工作也下井,但这两个工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在机电队是外线工。如果井下没有机电、电器、电路故障,基本是睡一个整班。有时睡冷了,还想替人动弹一会儿,出出汗暖和一下身子。我到了采煤队,真感觉到了地狱,如果在这儿写作真可谓底层写作。

同类推荐
  • 20世纪中国作家对明清性灵文学的接受

    20世纪中国作家对明清性灵文学的接受

    本书主要以中国明清文学、现当代文学的史实为基点,锁定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张爱玲、汪曾祺、贾平凹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文献史料的钩沉和比对,并加以较为充分的论证和反复的考量,以尝试求证:这些作家的文学创作及其创作理念与明清性灵文学之间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内在共通性,以及后者是如何接受明清性灵文学的深刻影响的;此类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的价值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平生最爱纳兰词:当时只道是寻常

    平生最爱纳兰词: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全集》以康熙三十年刊刻的纳兰性德的文集《通志堂集》为基准,另有补遗。本书《平生最爱纳兰词:当时只道是寻常》收录了纳兰性德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并由专家对其做了精心注释,版式精美,是纳兰迷值得珍藏的精品。
  •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

    2010年,曾经引起无数话题的80后开始步入“奔三”的行列,他们不再天真不再任性。如今的他们是否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是依旧潇洒单身还是家庭美满?又能否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本书与众多80后一起面对这一代人的理想与迷茫彷徨与坚强,共同探讨这2.04亿人群集体的怕与爱。
  • 与诗人对话

    与诗人对话

    一名真正的作家、学者在我的心里是神圣的、崇高的,那种敬意用我平实的文章是难以言表的。或许在准诗人的眼里,网络诗歌也许算不上真正的诗歌,但就这样不成熟的诗歌在网络里却有自己的流行的速度和市场。它不讲究诗歌的倾向,只为了心灵和心灵的碰撞,这就是诗人心理情绪的发泄,或许就是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那种。虽然大多数的诗歌写得很不正规,但一定是真实心情的表达,正如当年席慕容和汪国真的白话诗,那时候每个青年都喜欢,现代人都喜欢用这种简单的诗文抒发自己的情感。而网络诗歌实质的效应,说到家就是它的实用性和交谊性。
热门推荐
  • 星际女丹师

    星际女丹师

    顾安乐穿越到星际世界,成为一名缺爱少女:父母失联,六亲不靠;先天平庸,异能无望!本以为成就星际红人,斗败阴险小虫已是莫大成就,哪晓得还有更大更难的事等着她……哼哼,丹药在手,有何可惧?!……学霸学长,铁血将军,还有那个独行客!闺蜜战友,父母家族,还有那些大佬们!别这样看着我,我好方!
  • 诗学禁脔

    诗学禁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写作的艺术

    写作的艺术

    这本《写作的艺术》(On the Art of Writing)是亚瑟·托马斯·奎勒-库奇爵士(Sir Arthur Thomas Quiller-Couch)1913年至1914年“在剑桥大学对其学生讲授写作艺术”的演讲集,其中为首的一篇正是1912年他被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任命为剑桥大学英语文学教授时的就职演讲。作为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教育改革者,奎勒-库奇爵士在这本演讲集中,强调了语言的艺术性及其至关重要的性质,给出了一些在语言表达及理解过程中都不可或缺的“技巧”。
  • 剑祖

    剑祖

    剑者,锋芒也!剑仙者,上达青冥,下至九幽,御剑千里,剑破苍穹!一个剑道没落的仙侠世界,最后一名道祖玉皇登天路,身死道消!五方大地,东土神州,西天佛土,南荒妖域,北海魔渊,中土鬼都!一名现代青年重生上古,降临其中!
  • 浮生星界

    浮生星界

    创世神盘古开天地之后,分天人等六界,为命运而引发上古神魔大战,战得天崩地裂,六界崩碎,生成七界,为星界……赵钰,出生在凡界的山里,鹤凌神帝找到了他以后,踏上了星界争霸的道路……
  • 龙皇剑帝

    龙皇剑帝

    秦道渊得知尘封多年的旧事,接受父亲临终的委托,仗剑行世,纵横天涯,历经千难万险,除去叛徒,重返巅峰。有兄弟,有美人,有无尽传说,剑芒所向,便是万世血仇。秦枭,你,给我等着。
  • 萌萌仙约:上仙,您的狐狸丢了

    萌萌仙约:上仙,您的狐狸丢了

    第一次见,她是榕树下晒太阳的小狐妖,被妖袭击,为他所救。再见,她蜕变成一只小狐仙,住在了他的轻音谷,阴差阳错下他们走到了一起,可小狐仙却误会紫陌大大喜欢的是好友素云,理解错了紫陌大人的某些意思,在两人大婚之际,带着紫陌上仙的孩子逃之夭夭,紫陌大大无奈千里去寻妻。妻子儿女全都到手,何奈状况百出,上古凶兽统统现世,解决完凶兽之乱,却又曲终人散,带着儿女,回到当初的地点,今夕何惜?当初的伊人,又在何地?
  •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领导力提升与开发

    领导力提升与开发

    从领导力的内涵和起源入手,以东西方理论互相借鉴、中外思想互相参照的方式,分析如何提升领导力:提升领导力应注重行为、态度和风格;提升领导力应考虑权变和情境;提升领导力应把握好权力与政治的运用;提升领导力应注重激励和沟通;提升领导力要善于变革和创新。同时,提出通过领导胜任力模型、领导者的职业生涯规划、领导力开发技术与实施等方面进行领导力的开发。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领导力即获得追随者的能力,表现为“跟我来”、“看我的”、“一起干”。制约领导力提升与开发的因素主要有:道德失范;权力滥用;决策失误;用人失察;协调失衡;思维僵化;心理障碍;言行失体;眼界限制。
  • 寄卢载

    寄卢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