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3900000002

第2章 执政之初

(一)艰辛的童年

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光宗泰昌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是明熹宗天启皇帝的弟弟。朱由检的童年命运十分坎坷,他的生母刘氏,是光宗众多嫔妃中的一位。生一男儿,当母以子贵。无奈有争宠的妃子在侧,鼓动如簧之舌,说三道四,使光宗对刘氏渐渐疏远,进而寻隙斥责。忠厚贤惠的刘氏,恪守妇道,毫不辩解,将莫大的委屈深深地埋在心中。久而久之,积郁成疾,在朱由检5岁那年,郁郁而死。光宗得刘氏死讯,多有悔意,又担心神宗皇帝知道此事,要怪罪于他,便勒令庭掖宫人守口如瓶,不得泄露只言片语,暗中派人将刘氏埋葬在西山。

当时朱由检住在勖勤宫,每忆及生母,就向近侍询问:“西山有申懿王的坟墓吗?”回答说有。又问:“申懿王坟墓旁有刘娘娘的坟墓吗?”回答说有。朱由检似乎得到了心理上的慰藉,秘密付给近侍金钱,令其前往西山祭祀。近侍回来复命,又激起由检对生母的无限思念,潸然泪下。光宗得知由检思念生母,又孤苦无依,怜悯之情油然而生,遂命当时最受宠的康妃抚养他。康妃本来抚养着光宗长子朱由校,并且对其倾注着全部心血,企求得到报偿,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现在又要抚养由检,心中犯难,因是光宗之命,也不好断然拒绝。但她十分清楚皇长子与皇五子的差别和分量。所以对待两位皇子的态度,就有着明显的不同。由检幼小的心灵,虽多少感受到人间的冷暖和爱抚的厚薄,但仍在皇室子孙颐指气使的高贵血统氛围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好在未过多久,康妃生一皇女,便趁机禀报光宗说自己无暇抚养由检。光宗便改命号称东李的庄妃抚养朱由检。

庄妃宽厚仁慈,她的地位虽列于西李康妃之前,但因其恪守妇道,不与人争,所以受宠爱的程度远不能与西李相比。加上膝下无儿无女,十分寂寞。现在奉命抚养皇五子,正是她求之不得的事。由检的到来,既可使她冰冷寂寥的心怀增添些许温暖,又可使她的爱心有了倾注的对象。而由检也从此得到新的母爱,聪颖活泼的天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显露。或许是庄妃倾注的爱太多,也养成了由检任性、自以为是的性格。读书、游戏,欢乐和些许忧虑,伴随着由检渐渐长大。而父皇光宗即位仅一个月便与世长辞,给他年仅10岁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迫使他不得不认真仔细地审视周围所发生的一切。生母的早逝留给他内心的忧伤,因有庄妃的爱抚而得到慰藉,可是父皇是谁也替代不了的。何况,对于父皇的死因,纷纷扬扬,说什么的都有。难道这就是大明权力集中的皇帝所应该经历的吗?

幼年的朱由检无法探求出事物的本质,也无法从中寻找到准确的答案而采取有效的应付手段。只不过依恃其聪颖,注意到眼前发生的一切,想了解探求真谛而设法自我保护罢了。皇兄朱由校接替皇父登上皇帝宝座,在他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对皇父早逝深切哀痛的同时,仍对皇兄的即位表示祝贺。在此后不久的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唯一的变化是皇五子成了信王。可是,当他自由自在地欢度信王生涯时,东李庄妃的郁郁而终,扰乱了朱由检平静的生活,也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悲痛。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外之事,引起他的警觉,他暗中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总想从别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从瞬息的眼神中去猜测、探询出个究竟。直到得知庄妃的死因之后,自责和怨恨便交织于心。他自责自己作为一位王爷,竟连养母也不能保护,他怨恨自己的疏忽,更怨恨自己的无能。于是,他决心自立、自强,以信王的身份行信王之事,不让任何人来左右自己。对周围的一切,要靠观察和思考,决定自己的行动。事实告诉他,宫中的人和事是极为复杂的,对谁都不能过于相信。尤其是对害死庄妃的魏忠贤和客氏,他更是恨之入骨。他总想寻找机会,为养母报仇,以报答她的养育之恩。特殊的环境,使他对周围的人与事都持怀疑态度,且只相信自己,渐渐自以为是,一意孤行。

朱由检16岁那年,突然得病,内侍召来御医为其诊治。由检出于自我保护的想法,拒绝用药,还说:“服药千剂,莫如独宿。”御医暗暗敬佩,盛赞他天性过人。果然,他的病不治而愈。此事虽说明他善于把握自己,懂得自处,但其本质还在于他的怀疑猜忌使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皇兄为其完婚,他搬离皇宫,到惠王府居住。触景生情,想到皇叔惠王,再及瑞王以至皇父的坎坷遭遇,情深意切潸然泪下。而自己的处境,与皇叔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仅仅是自己还留在京师,没有到京外封地而已。然而,作为王爷,如何对待皇兄、百官大臣、各项政务,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不得越雷池一步。年仅17岁的朱由检,每念及此,不禁战栗;为了给皇父争气,他潜心学问,孜孜不倦。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朱由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对君臣界限以及被封为信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等等,有一个起码的了解和认识。为此,他熟读《皇明祖训》。至此,他的心情倒平静了许多。泰然处之,随遇而安,从而成为他平日生活的基调。尽管如此,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曾激起他心中的波澜,从而关注某些大事件的态势和发展轨迹。这不仅表明他对大明王朝的关心,而且也是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特殊的环境,养成了他特殊的性格:为求自全而猜忌多疑,貌似谦恭而自以为是,为发泄胸中愤怒而凶暴蛮横,乃至刚愎自用等等,在其信王生涯中都一一显现出端倪。当地位发生了变化,有了合适的条件,这一特殊的性格,就更加暴露无遗了。

(二)智除巨阉

当信王朱由检把目光越过王府的大门高墙,注视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时,一件十分意外的事件,扰乱了他相对平静的心境,使他为之震惊:皇兄天启皇帝龙体欠安,朱由检本想前往探望,却又顾虑到身为信王,多有不便。尤其是在这敏感的时刻,自己的一举一动,最惹人注意和议论。再加上他深知魏忠贤邀宠专权,把持朝政。为了避免飞来横祸,平时他就常常装病,不入朝谒见,借以韬晦。此时,就更应警惕,以免给人以口实。所以他只好在信王府内为皇兄默默祈祷,希望他早日康复。直到天启皇帝弥留之际,由检才奉诏进入皇宫。只见皇兄侧身扶在床上,招呼道:“到我跟前来。你当为尧舜之君。”由检恐惧万分,不敢遽然答应。过了很长时间,才说:“臣死罪,死罪!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熹宗再三安慰劝勉,又说道:“善视中宫。魏忠贤可任。”朱由检更加恐惧,不知如何是好。转而与魏忠贤接谈,说他服侍皇上,十分辛苦。魏忠贤语气温和地谦逊一番。朱由检趁机要求出宫。接着,天启皇帝又在乾清宫召见内阁阁臣、五军府、六部、都察院大臣及科道官,告谕道:“魏忠贤、王体乾皆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内阁首辅黄立极说:“陛下任贤勿贰,诸臣敢不仰体。”

朱由检离开皇宫,思虑重重。回想皇兄的言语,亦忧亦喜。忧的是皇兄在位仅数年,就撒手而去,大明江山将会如何?喜的是若真的继承皇位,将会有一番作为。不觉又忆起幼年时的戏言。那还是在皇兄即位不久的时候,由检幼稚地问皇兄:“你这个官儿我能不能做?”皇兄笑着说:“可以,可以。等我做几年后,就轮到你做了。”难道这一戏言竟会变成事实?这突来的一切,直弄得他烦躁不安,不能自已。可是,“魏忠贤可任”的话,犹如当头一瓢冷水,令他不寒而栗,顿时清醒了许多。深深感到虽有曙光在前,但被浓重的云雾所掩盖,变得渺茫难测,只有静观事态的发展。

果然不出朱由检的预料,怀有野心的魏忠贤,面对天启皇帝之死,既有自篡皇帝之心,又犹豫不决,迟迟不将天启皇帝的死讯公之于众。第二天,百官大臣已有所闻,议论纷纷。不得已,魏忠贤才以皇后懿旨,将天启皇帝的死讯布告中外。同时,派遣党羽涂文辅、王朝辅迎接朱由检入宫。朱由检奉诏来到乾清宫,西向而坐,连百官大臣也不知道。此时的朱由检,忧心忡忡,大有危在旦夕之感。他在不相信任何人的心理驱使下,出于自我保护,临入宫时,就携带着干粮和炒熟的米麦等食物,绝不吃宫中一粒米,不喝宫中一滴水,而且时刻警惕着宫中一切举动。到了夜晚,秉烛独坐。偶然看见一名小太监,持剑而过,立即叫到跟前,索取其剑,详加审视,然后扣留放在桌上。

皇宫之外,又是另一番景象。当时群臣百官都在自己的寓所,听到天启皇帝驾崩的讯息,各怀心思,为大明天下、为自己的前途,忧心如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出于对魏忠贤及其党羽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近年来把持朝政的程度,人人都担心明天入朝必有重大事变,生死难以预测。当群臣百官进入宫门,行哭临礼时,只见魏忠贤等人守护在天启皇帝灵柩周围。王体乾来回布置礼部官员准备治丧仪及器物用品;魏忠贤双眼红肿,侍立灵侧,一言不发。待群臣离去后,魏忠贤只呼唤兵部尚书崔呈秀一人进入殿内,密谈了一个多时辰,外人难知其详。有人说,魏忠贤在天启皇帝病情沉重之时,就暗中谋划篡夺帝位,都督田尔耕诺诺连声,而崔呈秀沉默不语,魏忠贤追问再三,崔呈秀才以“恐有外兵”作答。魏忠贤一听此言,极为沮丧,无可奈何,但其心未死。此次再与崔呈秀密谈,也是这个事情。崔呈秀仍以时机尚未成熟而加以阻止。与此同时,一批宦官提出遵照神宗、光宗皇帝之例,把天启皇帝的灵柩安放在乾清宫,信王朱由检暂时住在殿前廊庑,而阁臣则认为兄弟与父子不同,天启皇帝的灵柩应放在别的殿堂,信王住在文华殿。此事未了,又有官员提出请皇后移居慈庆宫,各位贵妃也同时前往;另有官员认为贵妃不能迁移,仍居住在原处。纷纷扬扬,莫衷一是。心绪烦乱的魏忠贤,对此不置可否,尽由礼部安排;而信王朱由检也冷眼旁观,听其自然;朝廷百官大臣既要照封建礼仪治丧,又要避免出现对峙的局面,更不想矛盾激化,发生意外事变。

信王朱由检,以他的聪颖和冷静观察,对魏忠贤及其党羽与百官大臣的争斗、立场和微妙的心态,似乎了然于胸。且正因此,他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担心,只好谨慎,警惕,静以待变。魏忠贤在经过反复思考、再三斟酌之后,无可奈何地收敛了篡位的野心,令内阁拟撰遗诏,正式宣布:“皇五弟信王朱由检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命绍伦序,即皇帝位。勉修令德,亲贤纳规,讲学勤政,宽恤民生,严修边备,勿过毁伤。内外大小文武,协心辅佐,属恪典则,保固皇图。”

当即位的崇祯皇帝感觉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基本有保证时,还是不敢得罪魏忠贤。魏忠贤投石问路,让另一个权监王体乾提出辞呈,崇祯帝好言慰留,稳住魏忠贤一派,另一方面却慢慢地消除魏忠贤的爪牙和强援,并巧妙地向天下散布逐步除魏的信息。中国的传统政治是人的政治,是一把手政治,新皇登基,必定会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才能真正坐稳龙椅,旧朝的宠臣继续得宠是概率非常小的事情,何况魏忠贤搞得天怒人怨。

魏忠贤不得已只能以退为进,提出的权力布局、政治变革总是从平反冤狱开始。此举既能打倒旧势力,又能收复民心,争取舆论。

此时,翰林院的编修倪元璐向皇帝连上奏折,不但要求为东林党平反,而且要求捣毁《三朝要典》。因为平反冤狱、新政实施不仅是人事上的变迁,还必须有理论上的突破,在古代就是“正名”。这《三朝要典》是天启朝在魏忠贤的主持辞职,崇祯帝顺水推舟答应了。这下魏氏弄巧成拙,一旦没有职务,真是墙倒众人推,弹劾他的奏章雪片似地飞到崇祯帝的案上,几乎人人皆欲杀之,崇祯帝利用舆论的力量趁热打铁将魏忠贤贬到凤阳,看到大势已去的魏忠贤,在半路中自杀。

魏忠贤死了,但他提拔的官员还把持朝廷要津,崇祯帝如果不把这场斗争引向深入,将魏党除根,他的权力布局意图是很难实现的。中国的传统政治中,新下修订的国史,就是对当时一些重大政治事件进行定性的文件。其中,东林党被当成奸邪之徒,魏党则是忠贞的国家柱石。

崇祯帝很聪明,说有了熹宗皇帝的实录,不必有《三朝要典》,熹宗皇帝的光辉形象在实录中留给后人景仰。然后下旨说:“从今以后,官方不要以天启朝东林党人事件来决定好坏丑恶的评价,天下的人才不要依照《三朝要典》来决定进退。”

理论上一旦有了突破,平反就顺风顺水了,还留在朝廷的魏党很快就被清除了,被阉党打击的东林党人纷纷还朝执政。思宗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剪除阉党,初显其聪睿之智。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爱迪生

    名人传记丛书:爱迪生

    名人传记丛书——爱迪生——造福全人类的“发明大王”:“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是种种变革的最早提倡者,自1850年来,这些变革已经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鸿章无疑是19世纪的一个缔造者。但是,正如赫伯特·斯宾塞在其《伟人史观》的评析中所述,我们必须记住“伟人必须与那个诞生了他的社会的所有现象归为一类,伟人是这个社会所有过往的产物。他是整代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与同时代的人都是长久以来各种巨大力量所形成的产物。”
  • 刘邦发迹史

    刘邦发迹史

    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是如何在秦末的乱世中崛起并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如何能打败包括项羽在内的各路豪杰,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你问刘邦,刘邦可能这么回答:“我没能耐,我游手好闲,但我运气好啊,我凡事看得开,我会招徕人才,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是项羽问刘邦,刘邦会说:“打仗,你行,我不行;用人,我行,你不行!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史上最牛混混刘邦的发迹之路。
  • 安倍晋三传

    安倍晋三传

    日本的政治家都爱给自己找一个“座右铭”,安倍晋三也有一句:“ 初心不可忘”。什么才算是安倍晋三的“初心”?有人追溯到他当选日本政府首相以前的政治理念,有人追溯到他在给父亲安倍晋太郎外务大臣当秘书时受到的影响,有人追溯到他在大学时代学到的知识,有人追溯到外祖父岸信介对他的影响,甚至有人追溯到在他父亲安倍晋太郎结婚之前就已去世的祖父安倍宽留给他的政治DNA……虽说众说纷纭,实际上都在强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想找到安倍晋三的“初心”,就不能只将眼光盯在安倍晋三今天的言行上,还有必要看看安倍晋三的人生经历,过去的豪言壮语,以及了解安倍晋三的家族历史。
  •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后加入法国国籍,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研究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她也因此被称作“镭的母亲”。
热门推荐
  • 佛说贤首经

    佛说贤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情商交际学

    高情商交际学

    一个人与社会沟通和互动的方式就是他本身。你交往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如何才能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人脉是鲜活的会呼吸的生物,你必须用它需要的方式来喂养它,给它提供活力,关心它,让它成长。本书提出三级成长:第一,在价值交换的基础上,将陌生变成熟悉,将熟悉变成信任。第二,把深度交往的能力锻炼成一种可复制的社交模式。第三,以万变应千变,在对抗中实现平衡,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自己。每个人天生是学习者,高情商交际学让我们无论面对谁,都能拥有主导权。
  • 皇朝平吴录

    皇朝平吴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世傲王紫魅天下

    绝世傲王紫魅天下

    ╮(╯▽╰)╭我这个第一杀手竟然穿越了?还是穿越到一个草包上,好!老天你叫我穿,我就把这个世界给闹翻天!圣兽,不稀罕,姐有上古神兽,看谁的厉害!神器,还凑合着,姐有上古神器,看谁的最劲爆!
  • 每天学点金融学

    每天学点金融学

    金融学本来就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借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原理的影子。本书通过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内容,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金融学的知识向读者一一讲述。使读者既不感到枯燥乏味,又能在轻松阅读中学习金融学知识。
  • 重生之璀璨异世

    重生之璀璨异世

    沈孟卿误亲了秦衡,此后,全球娱乐最璀璨的不是大满贯影后的沈孟卿,而是宠妻无度风靡世界的秦衡。大豪门里宅斗不穷,大商场无声硝烟弥漫,纵观,你与我。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 凤头鸡

    凤头鸡

    相传很久以前,峨眉山有一种神奇的野鸡,尾很长,毛色火红鲜亮,头上长着好看的花冠,看上去既像孔雀又有些像传说中的凤凰,因此被叫作凤头鸡。这种鸡居然不吃叶,不吃草,更不吃瓜果粮食,独独只吃一样东西——蜈蚣。它真正神奇的是能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峨眉山上有两户中医世家,一家姓熊,父子两人,父亲叫熊绥,五十岁,儿子叫熊山。二十五岁。另一家姓牛,却是父女两人,父亲叫牛峨,四十六岁,女儿叫牛眉,刚满二十岁,虽说这两家不同姓不同宗,但医术却都是同一个祖师爷传下来的,他们居然都能治疗红斑狼疮、癌症等多种疑难杂症。
  • 正邪天下(3)

    正邪天下(3)

    一段师门恩怨引出一场天下动乱。武林之争始于绝世奇人空灵子所创“天平六术”。空灵子六位逆徒横行江湖,扰起一场血腥风雨。两位神秘少年便在这风雨江湖中同时崛起,各凭绝世智谋在武林中卷起一股狂潮,心怀圣意者,却魔缘不断,而心怀邪念者,却机缘连连,更统一邪道与正道相持不下,然而,自古正邪不两立,他们终因不同的信念而决战武林。
  • 幻想乡的流亡者

    幻想乡的流亡者

    这是一个被月之都一炮崩到幻想乡里的星际流亡者的悲催(幸运)的故事。想象中的自己,我觉得我是个高人,工业进化,机械成神,可现实却是……走开,你们这些该死的月都人,走开,不要再用炮轰我了……我每天都从美妙的幻想乡中醒来,是个对生活极有品味的人,没错,吃观音土当早饭,生病用的都是永琳牌药片,然后用金钱收买灵梦用武力威胁紫妈,对了,我还跟文文搞事……呃,这个没有。总之,我真是又绅士又伟大,我就是这样一个尊贵的人,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