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1700000003

第3章 经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北方成就尤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农业、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兴的商业城市不断涌现。

(一)井田制的瓦解和私有制的产生

井田制的逐渐崩溃和土地私有制的迅速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1.井田制逐渐瓦解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所谓“井田”,就是具有一定规划、亩积和疆界的方块田。长、宽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一田的亩积为百亩,作为一“夫”,即一个劳动力耕种的土地。井田规划各地区不一致。有些地方采用十进制,有些地方则以九块方田叫一“井”。把九块方田摆在一起,恰好是一个“井”字形,井田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周朝实行井田制,既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又作为控制奴隶的计算单位。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耕种井田的农业奴隶也随着土地隶属于奴隶主阶级所有,终生不得离开土地。

西周的各级统治者把井田分为三类。他们把位于河流附近、背山向阳的平展土地成千块、上万块地留给自己,叫“公田”。因为公田的面积很大,所以也叫“大田”,驱使奴隶集体耕种。距离城市较近的郊区土地,以田为单位分给和统治者同族的普通劳动者耕种。这部分人因为住在“国”(即城市)里,叫“国人”。国人不负担租税只负担军赋和兵役。这部分人是奴隶社会里的普通平民,他们表面上不受剥削,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是,奴隶社会的掠夺战争是十分频繁的,他们经常被征调去打仗,自己家里的田园都荒芜了,大多数都破产负债。打了胜仗,掠夺来的土地和财富全归统治者所有;打了败仗,还有被俘沦为奴隶的危险,困苦不堪。奴隶主把距离城市较远、土质贫瘠的坏田,分给住在野外的庶人。庶人因住在野外,所以也叫“野人”,奴隶主阶级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最愚蠢,所以也管他们叫“氓”。庶人没有任何权利,只有给奴隶主耕种井田和服其他杂役的义务。他们每年要先在奴隶主的大田上劳动,然后才准许去耕种自己作为维持最低生活水准的那一小块土地。

在长期饱受奴役的情况下,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事件,西周都城镐京的“国人”发动暴动,赶走了周厉王,成为西周衰落的转折点,也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西周的衰落,标志着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

2.私有制的迅速发展

井田制在变革中彻底被废除了,伴随而来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及飞速发展,推动了土地制度的极大变革。促使井田制迅速瓦解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私有制的迅速发展。早在西周中期,就有个别贵族为了额外榨取庶民的剩余劳动,强迫庶民开垦井田以外的空地。这样开垦出来的田地,不可能是方方正正的,也不可能有一定的亩积,这种瞒着公室、不缴纳赋税的私有土地,叫做私田。到西周末期,私田的存在已相当普遍。开辟和耕种私田,需要大批劳动力,而用奴隶制的办法已不能调动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于是,一些顺应新形势的贵族为了调配劳动人手,便改变剥削方式,如向民众征赋税使小斗,把粮食贷给民众用大斗;采取扩大地亩,而不增税额的办法,收买民心。这样,奴隶们纷纷从公室逃往私门,封建依附关系产生了。存在于这种封建依附关系下的奴隶,虽然他们的身份还不是自由的,却不同于庶民。他们可以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独立经营农业和与农业有关的家庭副业,他们已经是封建农民的前驱了。奴隶的逃亡,使一些国家的公田变成了荒原,井田制再也维持不下去了。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正式废除井田制,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1)私田产生

从考古发掘出的文献资料可以推断,铁器的使用始于西周中晚期。春秋时期铁器使用比较广泛,到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其坚硬与锋利程度标志着我国铁器时代的到来。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已经非常普遍了,耕作效率大大提高,这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动力革命,意义重大。

较多地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许多荒地被开垦为良田,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精耕细作,农业产量大增。私田数量的急剧增加,宣告了井田制的崩溃,土地关系向私有化发展。诸侯不得不陆续实行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田税,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2)结果及实质

私田的出现宣告了井田制的瓦解,耕种奴隶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产生,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可保留一部分生活用品。私田出现的实质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二)新的赋税制度出现

春秋时期的财政改革,首先在齐国进行。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其中,在田制、田赋方面实行相地衰征,即根据土地好坏或远近分成若干等级,按等级征收田赋(土地税)。由于税赋大体均等,从而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也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齐国改革财政的同时,晋国也进行了改革。晋惠公六年(公元前645年)秦晋之间发生战争,晋惠公被俘。晋国在大臣的主持下“作爰田”,即把休耕地卖给大家,以获得民众的欢心,争取有更多的人服军役。这种办法,开创了以后按军功赐予田宅的先例。

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鲁国正式推翻过去按井田征收赋税的旧制度,改行“初税亩”。初,是开始的意思;税亩,就是按照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即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交纳土地税。井田之外的私田,从此也开始纳税。这是三代以来第一次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上述这些改革充分说明奴隶社会的赋税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它在各国已经开始崩溃。随着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一种新的、适合封建生产关系需要的国家赋税制度开始形成。

(三)商品经济的发达

1.青铜铸造工艺: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存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从出土文物看,春秋时期最著名的是莲鹤方壶。

2.冶铸业:中国最迟在战国早期已创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已能把生铁铸件经过柔化处理变为可锻铸铁(即韧性铸铁),这又早于欧洲两千三百多年,欧洲要迟至封建社会末期才开始应用这种技术。当时我国由于生铁冶铸技术的发明,铁的生产率大为提高;又由于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创造,使得白口铁铸造的工具变为韧性铸铁,大大提高了工具的机械性能。冶铁技术得到高度发展,表明当时生产力水平很高,这就可能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促使封建社会较早地形成。

3.漆工艺:春秋战国以后,漆器工艺日益繁荣。春秋时期的漆器开始使用金属附件,并有镶嵌金贝和压花金箔的作品。战国时期数量大增,发现地域广泛,最多的是河南、湖南、湖北地区的楚国漆器和四川青川等地战国晚期的秦国漆器。

4.纺织业:麻布纤维相当细密。

5.煮盐业: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四川的井盐。

6.酿酒业:用曲造酒,“曲”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酒曲,是指专门用于蒸馏酒酿造的麦曲。

(四)商业城市涌现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城市大批涌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齐国的临淄、楚国的郢和赵国的邯郸。

(五)水利工程的兴修

1.芍陂

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是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因水流经过芍亭而得名。工程在安丰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附近,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当时这里是楚国北疆的农业区,粮食生产的丰歉,对当地的军需民用影响极大。孙叔敖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组织当地人民修建工程,将东面的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修建五个水门,以石质闸门控制水量,水位上涨时就开闸疏导,水位下降时就关闸蓄水,这样不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了水多洪涝成灾。后来又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

2.西门豹渠

战国初期的魏国西门豹渠,由西门豹主持兴建,也称“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最早的多首制灌溉工程。战国时期魏国邺城的漳河经常发生水灾,吞没庄稼,冲毁房屋,当地百姓不堪其苦。邺城在当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于是魏文侯就派西门豹去做邺令。西门豹来到邺城,目睹一片荒凉,内心十分难过。在经过详细的询问调查之后,西门豹发动人民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河水灌溉农田,成功消除了水灾。漳水十二渠是我国多首制引水工程的创始,“多首”是指从多处引水,所以渠首也有多个。“十二渠”即修筑十二个渠首引水。漳水是多沙河流,多首引水正是为适应这种特点而创造的。多沙河流因泥沙的淤积变化,常使主流摆动迁徙,不能与渠口相对应,无法引水,多设引水口门,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弊端。另外,如果一条或一组引水渠淤浅了,还可以用另一条或另一组引水渠来引水清淤。漳水渠设计合理,不但有引灌、洗碱、泄洪的作用,而且易于清淤修护,反映出当时农田灌溉方式的进步。直到汉初,漳水渠仍有很好的灌溉功效。

3.都江堰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二百多年来,始终发挥巨大效益,实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成都平原之所以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造福于百姓。

4.郑国渠

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在秦国穿凿,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三百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郑国渠充分利用了关中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特点,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一百余年,而且还在于它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的经济是空前繁荣的,其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统治者励精图治,不断锐意创新,调整统治政策,制定并实行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第三,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第四,农耕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都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同类推荐
  • 于阗王国传奇

    于阗王国传奇

    中亚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沙漠和草原,居民只能散居在小片绿洲上生存。这里也是世界的脊梁,从东、西方杀来的各路英豪无一不想体验站在世界屋顶俯视万邦的快感,于是,这片看似不适合生存的地方反而成了群雄逐鹿的舞台,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粟特人、大月氏人、匈奴人……各路英豪都曾在这里粉墨登场,大显身手。
  • 不忍细看的大明史

    不忍细看的大明史

    明朝,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又欲望膨胀的年代。不仅皇帝们如此,大臣们也是如此:李善长外表温和,但待人苛刻,以营党欲;朱高煦恃功骄恣,凶悍不法,以篡夺欲;王振善于伺察人意,以虚荣欲;刘瑾欺上瞒下,以把持欲;严嵩、张居正很不廉洁,以求权欲;魏忠贤见风使舵,以变态欲;李自成勇猛有识略,以残虐欲;吴三桂勇冠三军,以私情欲。权倾一时的大臣、不可一世的佞幸,有正人君子,也有宵小之徒;有忠臣的死谏,也有阉人的疯狂……正是这个偏执家族,揭开了明朝近三百年的重重迷雾,为后人们留下了一个捉摸不透、无限遐想的明朝。
  • 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历史人物封藏在字里行间,经过岁月的淘洗,历史是一场戏剧,用人和事件串联起来,生旦净末丑,轮番上场,关键时刻的风云人物总能在剧情的拐点上奏出最强音。他们振臂呼喊,竭诚尽忠,冲锋陷阵,鞠躬尽瘁。
  • 神探狄仁杰之魂行武朝

    神探狄仁杰之魂行武朝

    一个刚出生便被遗弃的孤儿,在孤儿院长大。而不知不觉间穿越到了神探狄仁杰的世界,在这里他拥有了渴望得到的父爱母爱。但是上天又无情的剥夺了他的幸福,从此他如一个孤魂一样行走在这个世上。
  • 欧皇崛起

    欧皇崛起

    "(本书为《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的续集,为故事发展的第二阶段。)马林花了六年时间,从一名被赶出家门的穷流浪骑士,奋斗成为伯国的伯爵,并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黑水公司”,麾下有2万强悍的雇佣兵,成为雇佣兵中的王者。然而,对于一名博学多才的学霸级穿越者而言,成为雇佣兵界的王者,显然不是终点。于是乎,马林带着武装到牙齿的强大雇佣军,在全欧洲,掀起了腥风血雨,开始了欧皇崛起模式。最终,北海成了被马林所有的领土包围的“内海”。秘鲁和墨西哥的金银,智利的硝石,加勒比海岛的蔗糖、香料,南非的黄金……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为新的帝国增添营养……"
热门推荐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挖坟的,给我站住

    挖坟的,给我站住

    传闻阳山龙脉某座墓中有能使白骨生肉的宝物,引起各方盗墓者虎视眈眈。而陈遇为救因癌症危在旦夕的女友,也加入盗墓者的行列,立志要找到宝物。一日,守墓人乌夕夕上街买菜,被潜伏在附近的盗墓者之一秦漠认出,并成功骗走她身上的宝物——能够打开祖先墓穴的钥匙。乌夕夕找到酷似秦漠的陈遇,向他讨要钥匙……
  • 重生之婚然天成

    重生之婚然天成

    她,被所有女人嫉恨,因为那个神一般的男人。他,被所有男人艳羡,因为那个妖孽一般的女人。寡淡,薄情,倨傲,疏离,冷漠,目空一切,这是外界对他的评价。流氓,禽兽,胡搅蛮缠,占有欲强,这是她对他的评价……
  • 现实与虚构

    现实与虚构

    在都市里,越来越多的女性被叫做“剩女”。在“剩女”这个反动词汇背后,其实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优秀女性。她们有事业和故事,有追求和要求,有技能和情趣,有圈子和朋友,只是没有结婚。她们之中,绝大多数不拒绝婚姻,只是拒绝不完美的选择。
  •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

    《淡然:幸福的人生不较真》讲述在这个忙碌的、充满诱惑的世界上,生活的焦虑和工作的压力,常常让我们无法开心和快乐起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社会现象。比如:有些人患得患失,有些人苛求完美,有些人悲观失望,有些人烦躁不安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让我们痛苦不堪,甚至有人开始抱怨命运、抱怨社会的不公。其实,与其说是这些外界因素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让我们的生活少了份安宁,倒不如说是我们的内心少了一份淡然,少了一颗平常心,毕竟有些东西是强求不来的。
  • 绝代佳人:西施

    绝代佳人:西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在深入挖掘和整理绝代佳人西施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人族尊严

    人族尊严

    人族衰落,妖魔主宰世界,人类,只不过是妖魔的苦力和血食而已!长江河畔,少年觉醒,前世记忆重现,誓要重拾人族之尊严!
  • 娱情非已

    娱情非已

    逐梦演艺圈四年之久,当他终于注意到她,她累了,他醉了。
  •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在往后的数千年历史中,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且看本书为你一一道来。
  • 主角当道

    主角当道

    穿越遍地走,重生多如狗,各类主角层出不穷的武侠世界说:“爱我,你怕了吗?”崇拜的大侠可能是几百年后的新人类,倾慕的女侠可能是手握美颜系统的宿主,身边的小伙伴可能是重生的反派boss,连酒铺的老板都可能是个知道“剧情”的穿书者……在这样的“武侠”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