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7200000008

第8章 拐弯抹角

我们盎格鲁-撤克逊人引以自豪的思维习惯之一,就是我们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旦想到问题所在,就心直口快地说出来。当然,在正式的外交和社交场合,出于礼节性的需要,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委婉的变更。但是,直爽的天性支配着我们民族的每一个人,尽管在各种场合中会有一些修正。然而,与任何的亚洲民族只需短时间的接触,就能够发现他们本质上与我们截然不同——事实上,处在相反的两极上。我们并不十分重视那些繁琐的尊称,但亚洲某些地区的语言,累赘的敬语在某种程度上比中文还要麻烦。我们不擅长使用迂回曲折的方式来表达一些简单的意思,但中国人截然相反。比方说,中文里有许多表达一个人死亡的说法,却没有一个是很直接明了的。不管死者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还是低贱的苦力,都要使用这些委婉的说法,所要讲究的是,用哪个委婉语更合适,这之间的差异,倒是很大。这里,我们只是对于总体情况而言,不涉及用词的准确性。假如人人都像匹克威克先生那样性格憨直,说话坦率,别人一听就明白了。那么这不是用词措辞的问题,而是整个说话方式的问题。

一个对中国社会涉足不深的外国人都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仅仅只听一个中国人讲话的字面意思,是不大可能明白他真正想说什么的。不管这个外国人的中文口语是多么流利,这个外国人也许能理解所有的词句,并且还可能把听到的句子一字一句地写下来,但是,即使这样,他仍然不能准确地揣摩出说话人所想表达的意思。原因自然是说话人没有把心里的真正想法都直接说出来,只是旁敲侧击地说些与此相关的事情,希望对方能领会他的“真实”意思,“内心”想法。

与中国人交往,不仅要对中文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而且超强的推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会出错。为了说明中国人生活中的这个随处可见的现象,我们举一些下层民众——仆人的例子。一天上午,家仆像往常一样面无表情地站在你面前,只是告诉你他的“姨妈”病了,因此他不得不请几天假去看望她。从他的请求中,我们也许可以猜到这个仆人根本没有姨妈,或许她也并没有生病,还可以认为他压根没打算去看她。事实上,最可能的是:这个男仆与厨师发生了一些摩擦,而厨师的势力又恰好比他大一些,这个家仆也心下明白,便找了这个托词离开,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暗示了自己甘拜下风。

某个人帮了你的忙,而你又不能立刻付钱答谢他,过后你再送去,他会十分有礼貌地坚持谢绝你的钱。并且还说为了这点区区的小事而收了你的人情,会违背“五常”的,如果你坚持要送给他那是小看了他,贬低了他。如此看来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他觉得你给他的钱没有达到他期望中的数目,就像院长大人奥列佛·退斯特那样,“想要更多”。也可能是另一种意思,暗示现在或将来某个时候你要尽你最大的能力,给他更想要的什么,因此现在若是接受以后就不好开口,他宁愿你一直欠他的人情,待到他以后有不时之需时再说。

既然,中国人谈及自身利益时,都小心谨慎,谈论别人更会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得罪别人得不偿失,因此更加“如临深渊”了。中国人虽然喜欢聊天,但他们凭直觉就能判断出那些事情在这种场合不宜多说。特别是这些事涉及到外国人时,他们就会像坟墓一样从不张嘴。曾经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周围的、不动声色的人,会给我们一些“指点”,获得了这些指点,我们与人交往的行为举止的水平就会突飞猛进。但是,除非他们明白怎样做有利于自己,而且不冒风险,他们才会开口指点。否则,他们就会继续维持沉默寡言的状态,我们的这些中国朋友会始终保持高深莫测的缄默。

最有趣味的事,就是观察一个中国人如何找到一个最佳方法,来把对某人不利的坏消息暗示给别人。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清晰直白的话语交谈,话题却还是越跑越远。更为常见的是,用转弯抹角的方式间接暗示这件事情不能说,也不该说。传信人紧张地环顾四周,仿佛周围哪里会埋伏着暗探。他压低嗓门,小声耳语,竖起三个手指头,暗示他所指的人是那家家里的老三。他言辞含糊地议论了几句,暗示事情很糟糕,但快说到关键地方时,却突然打住,藏起了那个作用重大的关键词,意味深长地点点头,像是在说:“现在你明白了,对吧?”在这整个过程中,那个可怜的外国人晕晕乎乎的,什么都没弄明白。若是发生这样的事是不足为奇的,这时,你的这位“传信人”(这个叫法有误)把你丢在迷迷糊糊的半道上,还暗示说,你总有一天会明白他是对的!

中国人与别的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希望把坏消息都尽可能长久地隐瞒,即使要说出来,也要遮遮掩掩地暗示。但是,中国人采用的“妙法”,掩饰至极,在我们看来令人惊讶又毫无意义。我们听说,一位慈祥的老祖母,无意之中撞见两位朋友在小声耳语,那两个朋友是专程过来的,他们是来通知她的那位出门在外的孙子的死讯的。但是这俩人却一再向她强调:他们不过是在拉家常罢了,尽管半个小时之后,一切都得“摊牌”,挑明真相。我们还听说,一个离家几个月的儿子,在返回家乡的途中,到达离家最近的一个村庄时,有朋友劝他不要留下来看戏了,于是,他从中准确地推断:他母亲去世了!有一次,我们曾经受人之托,转交一封信给一个远离故乡的人,信的内容大致是:在他外出期间,他妻子突然死了,邻居发现家里没有人看管,就把他家的所有东西通通都拿走了,而这些东西原本应该留给他这个可怜的人。但是,这封信的信封上却写着这样几个显然不合真相的大字:“平安家书”!

中国人拐弯抹角的本事,还经常表现在应该使用数字时却故意不用。于是,有五个分卷的书,便以五常的顺序:仁、义、礼、智、信,分别命名,划分1到5卷。《康熙字典》的四十多卷书的分类方式,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样,按照偏旁部首排列,而是根据十二地支的顺序来排列的。在科举考试时,考生所用的房间的名字,也是用《千字文》中上千个无重复的字来作标记的。

在这个方面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家人和外人对已婚妇女拐弯抹角的称呼。一般已婚的妇女们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称呼只有两个姓,她丈夫的姓和娘家的姓。通常人们称呼她为“某某他娘”。于是,一位你熟识的中国朋友会对你讲起“小黑他娘”的病情。也许你从来不知道谁家里有“小黑”,但他却坚信你一定知道。但是,如果没有孩子的话,事情就会变得十分令人尴尬了。这个妇女也许被称做“小黑他婶”,或者其他拐弯抹角的称呼。上了年纪的已婚妇女会随口称她们的丈夫为“外面的”,意思指他是在家外面干活的;但年轻的已婚妇女如果还没有孩子,找不到暗示夫妻关系的词语,经常在称呼自己丈夫时,就不免有些困窘,有时称“先生”。有一次我们听到一个妇女被逼无奈,只能用职业来称呼她丈夫——“油磨坊是这样说的!”

一位颇有威望的中国将军,在向战场开拔的途中,对沼泽地里的一群青蛙鞠躬,希望他的士兵明白:这些小家伙勇气可嘉。对一个普通的西方人而言,这位将军对士兵要求很强的“顿悟力”。但同那些与中国人一直打交道的外国人,则需要超凡的“顿悟力”。有一年临近春节,这每年一度的“年关”,是还债的高峰期,我的一位熟人遇见我后,做了一些“颇具禅味”的手势。他用手指指指天,指指地,指指我,又指指他自己,不说一个字。尽管我惭愧地说,我不明白,但这种不明白,被视为“装傻”。他认为通过他的手势,不难看出他想借点钱,同时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吃(贪吃)喝(酗酒)嫖赌”,这个词语是指四种最常见的恶习,如今还得加上“抽”(鸦片),人们说话时,会伸出一个手掌——“五毒俱全”,意思是他的恶习真够全面的。

中国人的礼仪复杂,一个人可用很隐晦的方式来表达对别人的轻视,这是中国人拐弯抹角的又一范例,不过,这些拐弯抹角的做法,在我们看来很荒唐。比如信纸的折叠不对,就可能含有某种故意的轻蔑。开头用作敬称的汉字,要比其他汉字“位高权重”,写在最高一格上。要是忽略顶格这一点,所体现的蔑视,要超过在英语中没有用大写字母开头拼写一个人的名字。在社交场合上,一言不发被视为无礼(个别不能讲话的场合例外),如同没有到合适地点迎接客人,或者没有按客人的身份送出相应的距离。许多基本礼仪动作中,只要忽略了其中任何一个小“程序”,就可能暗隐着一丝轻蔑,中国人会马上察觉,但那个可怜而又无知的外国人,尽管无数次成为这种轻蔑的牺牲品,却浑然不知自己从未得到真正的礼遇!中国人愤怒时,常常恶语相向,但那些具有文学天赋的人,会用文雅的暗语来快意地表达恶毒的咒骂,而其中的真正含义则需要一定时间才能领会,就像一颗包着糖衣的苦药丸,含在口中,品味一番后,才会感到糖衣里面的苦味。于是,“东西”一词,原意为一件物品,其引申义,用于称呼人,则是辱骂。但这个意思也可以拐弯抹角地表达,说一个人不是“南北”,意思就是他是“东西”——“一件东西”。

即使是最没有文化的中国人,也能随意低声当场虚构出“还算过得去”的借口,这种超凡的想象力令人惊奇。只有外国人才会把“找借口”当回事,他们没有想到这种即兴创作,是一种顾面子的巧妙方法。而即使是最认真的外国人也不应强求自己上天、下海、钻地,去穷追不舍。对他们而言,时刻探索真相已成了一种难改的积习。到了绝路上,那些最无知的中国人也能保证自己“东方不败”,他把自己的无知当做盾牌,保证自己全身而退。他“不知道”,他“不懂”,申明这两句话,如同宽容一样,掩盖了许多罪过。

每天发行的《京报》,对我们这个主题,能提供最充分的例证。任何地方比不上《京报》,它用文言文大大地丰富发展了“指鹿为马”的技艺,而且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即便在“表面光”的中国,没有比《京报》这个精彩的镜头更能呈现真相了,尽管它是个半透明的镜头,但它摄入的关于中国政府的真相,要超过其他所有窗口的总和。中国人对任何事情总是不讲真实原因,而拐弯抹角地暗示,要是这是普遍真理的话,那么,从一个人的冠冕堂皇的表述中去猜测他里面的真实含义,便是你别无选择的事情了。中国官方生活是最完美的例证,其中拘泥形式和矫揉造作这两点,都是无与伦比的。《京报》“头条新闻”栏目充满着老官员浑身病痛的描写,说他们都渴望告老还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要是他的“泣血哀求”被拒绝,反而要他回到岗位上,又是什么意思?那份煞有介事的长篇奏折真正暗示的是什么?一位被指控犯有重罪的高官被确认无罪,如同每一份奏折上声称,只是犯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这难道意味着奏折的作者没有受到他人的影响,还是那位高官真的干了那些事情?谁能说得清楚?

我们断定,每一位细读《京报》的人,通过研判每一份文件,要去逼近文件背后隐藏着的真情,以便更多地了解中国,这要胜过阅读有关这个帝国的所有的著作。但是,假如将来任何一个“蛮夷”,依然要靠暗示的途径了解中国人,只能听其言猜其意,弄得他真是像一个中国人,难道我们那时就没有理由去担心迷失西方人自我吗?

同类推荐
  • 毓老师说易经(第3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3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当你的工资跑不赢通胀、当你因为拼爹无力生存艰难、当你背负巨额房贷拼命挣扎的时候,还要面对有毒的空气和食品,你是不是觉得,在中国活下去需要强大的勇气?是公平的教育、完善的福利、安全的养老,还是反腐廉政、缩小贫富差距?
  • 不可不知的美国常识

    不可不知的美国常识

    美国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国度,不仅是世界上的强国,也常常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走进美国、了解美国,可以开阔视野和提高个人的认知,可以让每一位读者在短时间内认识美国。本书从签证移民、教育、留学、旅游、历史、文化等十一个方面,系统地介绍美国。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广泛收集美国的相关知识,然后精心遴选,书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点均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在全球化的今天,读这本书,最大的益处是帮助读者对美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大洋彼岸的国度不再神秘,为那些还未做好前往美国的人们提供及早认识美国的契机,同时为即将前往美国的人们提供更可靠的行动指南。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本书对“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踪迹”提出的大胆科学猜想,将向您揭开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并道出美国宇航局“突然终止”登月计划背后的真实原因。
热门推荐
  • 力量全集

    力量全集

    本书讲述的是一套开发人体潜能的方法。这套方法可以开发人体内蕴含的一种神奇力量,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如达芬奇、爱迪生、爱默生、牛顿、苏格拉底、歌德、雨果等都曾凭借这种力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过去的千百年间,这种获取力量的方法一直鲜为人知。而本书中告诉你的,恰恰就是获取这种神秘力量的方法。它可以激发你的潜能,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一一财富、健康、幸福以及成功。通过学习这本集量子物理学、心理学、宇宙学、精神学、玄秘学的惊世之作,你将获得主宰人生的强大力量。
  • 逍遥旅

    逍遥旅

    他拥有千亿修真者羡慕的先天五行之体,他拥有狂怒而能量激增的特殊体质,他还拥有重伤后能量大增的怪异的身体,他难道只是一个普通的较强悍的修行者而已吗,他的真正的身份连他身为神界五大巨头之一师尊都探不清楚。他的真正的身份是什么呢?他的任务将会是什么?这一切都不从而知,只能靠他本人一步步的去探索。没有最豪华的打斗场面,只有更豪华的打斗场面,请您细细品来!
  • 成长故事

    成长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重生巨星之宠翻天

    重生巨星之宠翻天

    【女王归来,男主强大腹黑,一对一,极宠文】她和同父异母的姐姐容貌有五分相似,命运却半分不同。姐姐是掌上明珠,天之骄女,粉丝无数的“天使”女星。她却只能活在暗处,替家族替姐姐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直到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被家族抛弃乃至落海而亡。谁想她竟能重生到命运转折那天。逆旅归来,她不会再为家族去偷那传说中手可通天的暗夜帝王的东西,而是凭借从小练出的强大身手,娱乐圈中翻云覆雨,夺回原本该属于她的一切,让那些得罪过她的人尝尝永坠地狱的滋味。***精彩片段***片段一:唐家和姐姐不是对眼前被称为“暗夜帝王”的男人又敬又畏怕得要死吗?“认识我吗?”她唇角微弯,用那张化妆后和姐姐愈发相像的脸,对满脸冷漠的人冷冷一笑,毫不客气地欺上那据传手腕强势,却从小身体羸弱的男人,一把将他推倒在了沙发上。“…蝴蝶很美。”男人却突然动容,修长的手拂过她肩头若隐若现的紫色蝴蝶,“你的眼睛更美。”“该死!”她竟忘了自己肩上的蝴蝶,是“天使”姐姐绝不会有的东西。…一夜之后,无暇香肩上的紫色蝴蝶,突然出现在某化妆品最新的海报上,红遍全球。片断二:“她柔柔弱弱的模样,挺适合演执扇宫女的,不是吗?”某女微笑,看向自己曾经的姐姐。“这……”副导演皱眉,临时换角,换掉的还是个曾经有点名气的女星,不太合适吧。下午正式开拍的时候——“您说的真是太对了,越看她越适合执扇宫女……”副导演凑上去讨好地指给她看,那个站在角落里的小小执扇宫女,正红着眼睛装着可怜。此时她是倾国倾城的皇后,而昔日红遍全国的清纯玉女,却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半脸不露的小宫女。副导演看着她唇角露出的淡淡笑靥,悄悄伸手抹了把汗,中午电话里那个冷漠却充满威慑的男子声音言犹在耳:“让她不开心,这个剧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片断三:“吻戏删掉。”“…好。”“拥抱删掉。”“…”“牵手,不准。”“…那我和他干脆隔三米对戏好了!”“甚合我意。”
  • 辽史

    辽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宿主快跑天道来啦

    快穿之宿主快跑天道来啦

    宿主吊炸天,系统很忧桑。系统:宿主金手指要不啦?便宜卖了,一折!风潇潇:“不要。”系统:宿主你悠着点啦,男女主的光环快被你整没了!风潇潇:“要的就是这效果。”系统:宿主快跑哇,天道追来了!!!风潇潇回头一看:“我屮艸芔茻,你特喵的不早说!”一人一统疯狂逃跑中。。。
  • 斗爱之冠

    斗爱之冠

    新学期转入明御高中的一对姐妹饱受争议,姐姐慕时音美丽又仙气,妹妹慕芝爱乖戾难接近。可谁也不知道,她们转入明御的真正秘密。
  • 痴情酷王爷:恋上替嫁小厨娘

    痴情酷王爷:恋上替嫁小厨娘

    “喝了它。”一碗堕胎药,葬送了她所有的温情与希望。“你还不配拥有本王的孩子。”冰冷的笑意迎向他绝情的双眸,毅然离开……再次出现,她已是为魔,为情而着魔,杀尽天下绝情男儿。可是,真正面对他时,她竟然下不了手……
  • 热爱生命(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热爱生命(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在短暂的40年的生命里,他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棕狼》《老头会》《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本书收录了十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杰克·伦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多元化的题材,以及显示出来的强烈的作家个性,多少年来一直深深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在《寂静的雪野》里,作者描写了淘金者之间共患难的友谊。在《女人的刚毅》里,他描写了印第安妇女坚贞的爱情和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北方的奥德赛》里,杰克·伦敦以广阔的画面展现出一个印第安酋长的悲惨遭遇。
  • 绝魔至尊

    绝魔至尊

    从踏入修真界的大门开始,就注定一生要与妖邪抗争,除恶务尽!妖魔邪祟死灰复燃,汲魔灵摄魔魂!以万恶之源来清万魔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