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3600000006

第6章 人生第一桶金(1)

宅男受难记

心理学上有一个所谓的“破窗效应”:如果一扇窗户被人打破了,而这家主人没有及时修补,那么路过的人还会让它变得更破。

按中国的俗话来说就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乱人捶。”

如今,元廷因为没有及时将红巾军镇压下去,所以引来的是更多的反抗!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十日这天,邳州人“芝麻李”等八人在徐州起义。

这次起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成本最小的起义,但成功后队伍居然迅速扩展起来。

徐州乃是京杭大运河上的要道,不容有失。

为了镇压这次起义,宰相脱脱接受了淮东元帅逯善之和豪民王宣的建议,招募了一支由“城墅趱勇惯捷者”及盐丁组成的临时军队开赴徐州。

这支军队共计六万人,皆黄衣黄帽,号称“黄军”。

在此之前,元朝政府已派出官兵包围了徐州。

此次参战的元军总共达到近十万,对于乌合之众的“芝麻李”等人而言,面临的是一场灭顶之灾。

脱脱作为前敌总指挥,怕功劳被人抢走,先行下令命包围徐州的元军暂停进攻,等他到徐州后再行发起攻势。

结果可想而知:第二年九月,起义仅一年有余的“芝麻李”等人就遭受了沉重打击,徐州孤城被攻陷,连他本人也被俘牺牲。也有史书记载说他并没有死。不过,此人从此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这跟死了应该也没什么区别。

但他手下的有几股人马成功突围,其中大将彭大和赵均用率一支人马向西南而行,一路与元军周旋。最后,于这年十月间同郭子兴部会师濠州。

其实,泥腿子孙德崖等人本性尚好,但新来的赵均用这家伙不是个省油的灯,此人相当狡诈。刚到濠州不久,在他的撺掇下,老孙和老郭二人就险些火并了(这姓赵的后来又流窜到山东,投靠红巾军毛贵帐下,结果要了毛贵的命,致使东系红巾军的羽翼被剪)。

外敌环伺,窝里斗争又日趋升级,眼看就要自毁长城。

内忧外患之下,朱重八在干什么呢?

惴惴不安的郭子兴决定试探一下女婿的口风。

他让人把朱重八叫来,把眼下的形势直接摊牌:元璋啊,眼下老孙他们几个合伙挤兑我,情况不妙啊,你说这往后该咋办?

重八还是从前那句话:帅父多虑了,这主要是您平时会议开得太少的缘故。

那意思是说:您老人家整天就知道宅在家里,慢慢就和大伙疏远了。要避免这些,就要舍得下面皮,多跟大伙走动走动,交流交流,增进感情,消除隔阂。一切自然会好起来。

重八接着又补充道:古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如今咱濠州有朝夕之忧,帅父还当忍此小忿,以大局为念啊!

听了这一席话,第二天,老郭就专门带着女婿一同会见了老孙等人。他一改昔日的不屑,以亲切平易的姿态想要同老孙他们修复关系,重八在一旁也不停帮腔。气氛比平时融洽了许多。

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老郭快意恩仇惯了,搞这套虚与委蛇的东西很不习惯,他仍是打心底里瞧不上这几位。捏着鼻子开了几次茶话会之后,他老人家又重新窝在家里做起了“宅男”。

一个人的心眼儿越小,舞台也就越小。

属于郭子兴的时代即将过去。

而“搅屎棍”赵均用到来后,这个时代过去的速度就加快了。

当初彭大、赵均用等一干人前来加盟时,正是老孙等人前去迎接的。

老孙这几个人自知没什么文化,位居老郭之下,混口饭吃就行。而老郭又豪放惯了,无心问政。如此一来,瞌睡遇上枕头,颇有野心的赵均用等人竟反客为主,给濠州义军当起领导来。

老郭一开始就瞧不上爱吹阴风的赵均用,但对彭大倒礼敬有加。自然就把赵均用给得罪了。

得罪了老孙等人还好说,他们毕竟憨厚朴实,不会使阴耍诈,再说大家毕竟是兄弟一场,总要念着点情分。可得罪老赵的后果,那是相当严重。小人难缠啊!

于是,老赵渐渐就与老孙等人勾连起来。在他的撺掇下,几个人开始酝酿着要整一整老郭,而且是准备往死里整。

一天,老郭带着少数几个随从出去办事,结果就在半道上被老赵埋伏的一伙人给绑了,臭揍一顿后,便给拘押到了老孙家。

看样子他们这是要动真格的。形势万分紧急。

当时,重八正在淮北一带办事。但他眼线众多、消息灵通,很快便得知老丈人遇险的事,急忙赶了回来。

在半路上,他遇见了一位旧相识,那人虽不是队伍上的,倒也有些头脑。重八把这事简单跟对方说了,不料那人竟阻止他道:他们既然敢把郭帅拘押起来,想必正在想法子捉拿你,你此去不是自投罗网吗?

重八不能多想,郭子兴一向待己不薄,自己也视其如父,“义”字当头,岂能他顾!

等他赶到老郭家后,只见这家里已经没有主事的人了,就剩下老郭的几个妾和一帮下人。张夫人和马秀英也不在,估计是到外面打探消息了。

在跟郭子兴的几个儿子商量后,重八就对他们说道:帅父平素厚待彭公而轻薄赵某,此事必是赵某主使,非请彭公而不能解围。

于是,他们一起就径直跑到彭大家求救。

这老彭一听完就急眼了,当即拍案而起:“有我彭大在这里,我看哪个敢动郭兄一根毫毛!……”

彭大当即招呼左右,点一支军马就直奔孙家而去。

重八也是全副武装,跟随大伙一齐把孙家给包围了起来。

事情结果是:被人打得遍体鳞伤的郭子兴被解救了出来,虽然命给捡回来了,但阴沟里翻船,一世英名就此玩完。

重八与彭大一齐走出孙家大门时,老孙等人不免有些惭愧地出来相送。重八回头对老孙说道:“副帅,您与郭帅同时举义,素称莫逆,如何偏误听蜚言,兄弟之间自相戕害?”

说完,又朝老赵大义凛然地说道:“天下方乱,群雄角逐,您与彭公既投奔至此,咱们就应戮力同心,共图大举。怎能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呢?”

言罢,拱手而别。

一番凛然之辞,弄得孙、赵等人更是头都抬不起来。

此刻,他们才突然发现:这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来的朱重八,不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小跟班了。

郭子兴自从吃了这个哑巴亏,一直对孙、赵等人恨得牙根痒痒,整日里盘算要报一箭之仇,任谁劝都没用。

可就在这年冬天,元军又突然杀到,大敌当前,大家也就暂停内耗了。

这是继三月份的那次之后,又一拨元军前来攻打濠州。

城中义军极力据守,才顶住了敌人的攻势。不过,如果元军长期包围下去,困也要把人困死。

城中一时人心惶惶,老郭也开始坐立不安了。

所幸的是,还没等众人想出辙儿,第二年春天,主帅病亡,元军无心再战,于五月间解围而去。但这时濠州已被围困了半年多,城内粮草早就短缺了。

于是,重八便派人前往定远,拿盐换回些米粮,这才帮大家暂渡难关。

然而,经此危难,也让重八更清醒了:濠州孤城,的确不能再继续困守下去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就在元军退去后不久,彭大、赵均用两个竟抖擞起来,一个自称“鲁淮王”,一个自称“永义王”。

这么大撑门面,明摆着是想找打嘛。“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个道理居然都不懂。

可问题是,他们称王称霸倒也罢了,但借人家老郭的摊子来吆喝,连累别人跟他们一起挨揍,就很不厚道了。

朱重八已经顾不得这帮鼠目寸光的家伙了。上次濠州被围,已经让他明白不能再坐等下去,眼下当务之急就是应该扩大地盘,狡兔还有三窟呢,不如此,将来一旦再兵临城下就回天无力了。

革命不是投资,但革命与投资有基本相同的道理: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需要多样化,才能增强抗风险的能力,革命亦是如此,根据地更应当多多益善。

当濠州众人还在为又一次解围而欢呼时,重八抽空回了趟老家钟离,在那里招募到了七百余弟兄。

别看只有区区七百来人,但他们之中未来就涌现出了像徐达这样的一代名将。而且这也是重八亲自带出来的第一批嫡系人马,班底不错,意义自然也不同凡响。

徐达,字天德,普通农家出身,比朱元璋小四岁,与马大脚同龄。

有史书上记载他也是钟离人,但也有说他是濠州永丰乡人的。不管是哪里人,他之前和朱元璋应该并不相识。我是倾向于他并非钟离人,否则,这钟离人士的成才率也太高了,而且还皆是数百年一出的大才。

史书称其自幼“倜傥沉雄,有智略”,少年时即“不凡,厚重英发”,知晓兵家的《六韬》、《三略》,想来他家境应该还可以,否则哪有这些书读。

据说徐达生性腼腆、低调,但又从小志向远大、好武事。二十来岁时,已长成一位状貌不凡、智勇双全的好汉。

这样的人,生逢乱世,自然是不甘一生寂寞、碌碌无为的。

至正十三年,徐达四处打听,欲前去投奔一位明主。听人说郭公帐下有一位朱公子不错,且正在钟离招兵,于是,二十二岁的徐达便“仗剑往从”,投奔到了朱元璋麾下。

初次见面,朱元璋就被徐达的不凡英气给迷住了。

一天忙完诸事,他便把徐达独自叫到自己的住处聊天。结果越谈越投机,朱元璋就叫人弄来些酒菜,两人席地而坐。一番交流下来,二人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从此徐达便被留置麾下,成了朱元璋的亲随。

在当时的义军队伍里,没几个人知道什么叫“兵法”。再加上徐达平素少言寡语,不喜炫耀,他的经历众人既不得而知,他的兵家才干就更是无从了解了。

但徐达给人的感觉是既雄壮威武又高深莫测,大伙一见他就又崇拜又畏惧,忍不住就对他言听计从了。

看来,有的人天生就具有王者气质,徐达就属于这类人。

自从跟了朱元璋,徐达也没闲着,时常向朱老大进些“王霸之略”,也就是为大哥描绘一下美好未来,甚至劝朱元璋早早摆脱他人掣肘,独树一帜,以期将来能够有更大的施展。

本来,重八同志并没有那么高的追求和奢望,“三千里外觅封侯”,已经感觉是在白日做梦,说到“天命所归”,那更是痴心妄想。

不过,有想头终究是个好事情。

循着这条路走下去,或许某一天,他真会发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所以,听了不少徐达推心置腹的话后,朱元璋喜欢用类似豪言来回应:天德,你所言极是啊!……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自当以天下为己任!……我辈虽微贱,也有意奋发有为,不负天下苍生!

有时演得投入了,朱元璋还忍不住做出几个激昂的手势。

尽管不乏表演成分,但某个夜晚,当辗转难眠之时,徐达帮他筹划的这些近乎荒唐的蓝图,未必也不会有几分入了朱元璋的心田。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当一个人一旦滋生出某种欲望时,就有可能激发出一种能量,从而构想出相应的计划,付出真实的努力,直至成功。

当朱元璋一行人回到濠州时,老郭眼见女婿又给队伍上添了不少生力军,一高兴就把女婿提拔了一级,封为镇抚官。这是一个很独立的职衔,从来只让亲信担任,具体就是负责维持队伍内部稳定的,还兼管着老郭的亲军。

一年多以后,当朱元璋被老郭提拔为和阳总兵时,徐同志便被朱老大顺理成章地提拔为自己的镇抚,“位诸宿将上”。

在老郭手下,朱元璋资历有限,其余诸将根本就没拿他当棵菜,但徐达、汤和等人对他却是“奉约束甚谨”,算是帮他树了不少威信。提拔这帮兄弟自然就成了朱元璋拉拢他们的首选方式。

再后来,天下名将必称“徐、常(遇春)”,功高劳苦的徐达也被朱老大称誉为自己的“万里长城”。

隔了数日,朱元璋正在料理一干簿书,这时一人突然闯入,原来是徐达。

徐达近来已经和朱元璋亲近多了,见左右无人,便凑到老大耳畔低语道:“镇抚不欲成大事么?何故郁郁居此,长屈于人下?”

这问题提得太直接也太尖锐了。朱元璋一时语塞,只得如实相告:“知久居此地,终非长久之计,但羽翼未半,不便高飞。”

徐同志果然是个有心人,才来几日,就已把队伍上的事情摸得门儿清:“郭公长厚,孙公无能,彭、赵又相持不下,此危地,行事多牵掣,万一不慎,祸及于身……”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个道理,朱元璋还是懂的,只是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

徐达趁机提议朱元璋前去攻打定远。因为定远是郭子兴的老家,但现在被元军占领。借此出兵,可以一举两得,既让郭子兴长了面子,又借机实现了分兵独立。

但带好几百人前去,会不会让郭子兴起疑呢?

徐达建议朱元璋,只带最精干的二十余人,其余人一概留下,那样,郭子兴就不会有任何疑心了。

朱元璋点头称是。

于是,朱元璋便将那七百人交给别的将军带领,自己则仅仅带着精心挑选出来的徐达等二十四人,向郭子兴提出,想南去夺占定远。

而就这二十四人,最后基本都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参与缔造并见证了一个新的王朝。

他们分别是: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张赫、张铨、周德兴。除了三人封公以外,二十一人皆封侯,全都成了开国功臣。其中,郭兴、郭英兄弟的妹妹还是朱皇帝的郭宁妃。

不过,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在濠州城上万人的义军中,起码还有两位当时看来并不起眼的人物,可是因为其后代太出名的缘故,所以他们的名字也就幸运地被史书记住了:一个叫张关保,一个叫戚祥,都是随同老郭一同起义的定远人。

他们的后代,一个是万历首辅张居正,一个是民族英雄戚继光。

机会要把握的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本想着去定远图发展,但人算不如天算,中途朱元璋得了场急病,不得不半路无功而返。

一晃半月过去,他的病才稍微好了点。这一天,他突然听到门外有人连声叹息着经过,好奇之余,他让人出去打听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定远有一处叫张家堡的地方,那里有一支当地人自发组织的民兵,他们孤军乏食,无所依属,想来濠州投靠红巾军,但又犹豫未决,故而先派人来试探一番。

老郭自然高兴,愿意全部接收他们。但又不知道派谁去接洽才好,毕竟,双方没打过交道,前去办这事的人面临一定的风险。

前来试探的人见老郭在犹豫,很有些失望。大伙看在眼里,但干着急没办法,不免觉得可惜,就忍不住叹气了。

听完这番介绍,朱元璋知道:机会来了!

于是,他勉强支撑病体,跑到老郭那里去请缨。

老郭担心他大病初愈,身体吃不消,但耐不住朱元璋的再三请求,最终答应了。

得到郭子兴首肯后,朱元璋连忙挑选了骑士费聚等二人、步卒九人,连他自己一行十二人,马不停蹄赶往定远地界。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少年时代曾学习技击,朱元璋在濠州时与他结识,后见其容貌雄伟,遂交为莫逆。

当时正值盛夏,由于赶路太急,又加之刚刚病愈,身体虚弱的朱元璋中暑了。

所幸并无大碍,六天之后,他们一行人就到达了定远的宝公河一带,并隔着河水与那支民兵的营地遥相望见。

对方发现可能是濠州方面来人了,便全副武装列队出迎,表面是在显示尊重,暗地里更多的是想讨价还价。

元末的小股民兵或义军,往往都是在朝廷和大股义军之间骑墙观望,谁开的价高就卖给谁。

所以,此刻的朱元璋一行人,面对的是一支亦友亦敌的队伍。谈得好,摆酒相请结为兄弟,谈得不好,露出獠牙化为豺狼。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从达·芬奇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成为一名画家、科学家后的生活,以及他在艺术事业、科学事业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达-芬奇充满波折动荡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人令人惊异的博学多才,从他身上领略人间艺术中最接近上帝的灵感和智慧,体会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他为人类艺术事业、科学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 十全天子:乾隆

    十全天子:乾隆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十全天子:乾隆》就是该丛书之一。它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乾隆皇帝。《十全天子:乾隆》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中国历史长如江河、浩如烟海,历史人物更是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如一代枭雄曹操;神算子诸葛亮;精忠报国的岳飞……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本书《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点击历史人物100位,助你收获超凡智慧。
  •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作者以生动流利、饱含深情的笔触从迈克尔·杰克逊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中,用记事的方式书写了其童年生活、成名经历、辉煌与悲哀的人生、从黑人楷模到苍白怪人等无数经典片段,内容丰富而翔实,重现了其生前一个个生动的瞬间,让一代歌王波澜壮阔而又多姿多彩的一生在书中得到了几近完美的展现。
热门推荐
  • 杀神记之武欲遮天

    杀神记之武欲遮天

    一代杀神霍休云,纵横天下,唯我独尊!我欲遮天,以证武道!
  • 续佛祖统纪

    续佛祖统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接骨手法

    接骨手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以声为眼

    以声为眼

    【严家二小姐深夜与人在街上拥吻,男方疑似当红天王沈辞!】深夜,一条话题迅速窜上热搜,刚开始点进去的网友也是抱着手残的心情点进去的,当看到编配的照片时,都差点把眼珠给瞪出来,他们看到什么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严二小姐的甜蜜同时还有那股恋爱的酸臭味,可惜就是看不清男方的脸,但看身材确实有些像沈辞。还没等这场风暴持续多久又是一条爆炸新闻出来:【秦家大少秦暮衍深夜晒结婚证,女方为严家二小姐!】这回的新闻就不是疑似了,直接一张结婚证摆那,铁证如山,毫无ps痕迹。都城某件私人别墅中,严笙看着高高挂起的热搜对身后的男人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 大乘四斋日

    大乘四斋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明王朝:洪武篇章

    大明王朝:洪武篇章

    康熙评价明朝“治隆唐宋”,清朝官修史书《明史》评价明朝“远迈汉唐”。明朝何以享有如此盛誉?且听长篇小说《明》娓娓道来。第一部《明1:洪武篇章》述写朱元璋艰苦卓绝的登顶之路。
  • 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的99个感动

    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的99个感动

    古今中外,但凡事业有建树者,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着人生的每一个细节,靠别人的施舍是永远不会成功的。20年以前,一位在企业界非常成功的先生将他的两个儿子送到外地上学,其中的一个就读维吉尼亚大学,另一个就读纽约的一所学院。
  • 罪惟录选辑

    罪惟录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等你来解的人类难题

    等你来解的人类难题

    本书介绍古今中外未解难题五十余个,包括莫斯科地铁失踪案、武则天出生地之谜、600年前英格兰血案之谜、光绪帝死因之谜等。
  • 给自己点个赞

    给自己点个赞

    本书是一部超人气励志暖心文集,由豆瓣、人人、微博上最受关注的一批作者联合打造,数十万粉丝共同关注,超百万次点击量,共同探讨如何这复杂的世界里面对平凡的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才能够迎来更好的未来,屡次成为热门话题,被众多网友疯狂转发参与。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能挺自己一辈子。网络人气作者治愈暖心文集,数十万粉丝共同关注,超百万次点击量,要相信,你是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