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7500000005

第5章 谁的风月(1)

谈论郑苹如,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如果笔下稍一轻薄,不知埋骨何处的郑苹如女士,灵魂就会感到侮辱,那下笔者的文字就会如污水脏污了烈士。也许郊外的野草是有幸的,在暮色到来时,她为烈士掩盖了凄凉,但天色转暗后谁人不起感慨?曾有的美丽与执着,以父亲之邦来对抗母亲之邦的那种奇异的举止,都被岁月覆盖了吗?有意无意的帮忙或帮闲者围绕女士的话题,使人感到中国之大,无聊在蚕食着正义,庸俗和无耻在泛滥。

记得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载:“本朝开国时,江阴城最后降。有女子为兵卒所得,绐之曰:‘吾渴甚!幸取饮,可乎?’兵怜而许之。遂赴江死。时城中积尸满岸,秽不可闻。女子啮指血题诗云:‘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濒死之妇人尚有此种言语,岂苟且残喘之徒比侪焉。

早年在乡间读此事,一直为女子的这种勇毅所赞叹,而验之郑苹如女士,和当下对她的种种坊间的炒作,我们还是三缄其口,闭上那脏乎乎的嘴巴。别以某些人的取舍为取舍,不要让轻薄压倒是非曲直。

用你的手抚摸你的胸口,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和道德的伦理底线。

我私下里一直认为《史记》是散文不可逾越的标尺。“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与屈原并峙而立,一诗一文,而《史记·刺客列传》是这高度之上的花朵,是压卷之笔,嫣然高洁,深情而有力度,它昭示了人类一种异样的美。

“郑苹如刺丁”那一幕往事,弹指70年了,戛然终歇了丁默村性命的枪弹,也消失了60年。许多年间,坊间关于这个故事的种种演绎却史不绝书,有高阳、张爱玲的妙笔小说,也有李安的华彩电影,渲染搬演当时种种情景。当然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郑苹如的死。也许人们未必了解那些事件的始末,却不由得因郑苹如那种以自己的美殉身的举止,深受感动兼感慨,生也何速,死也何疾。

从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审讯汪伪汉奸笔录》,我们可以看到尘封的历史。郑苹如的母亲郑华君1946年11月16日致首都高等法院的信函,从那里也可以粗略知道刺丁的轮廓:

为凭藉敌势残害忠良、诉请严予处刑以彰国法事。窃氏先夫郑钺,清末留学东瀛,加入同盟,追随国父及于右任院长,奔走革命有年。

辛亥、癸丑两役,先夫皆躬与其事。民国二十四年授命上海高二法院首席检察官,‘七七事变’猝发,先夫悲愤万状,沪淞沦陷即杜门谢客,而敌伪深知其人望,欲藉以为号召,对之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先夫大义凛然,矢志靡心,亟以雪耻救国谆谆教导子女。子曰海澄,投笔从戎,效力空军,与敌周旋之后竟尔成仁,完成其报国素志,女曰苹如,由上海法政学院毕业,爱国之志胜于须眉,二十六年承嵇希宗介绍,加入中央调查统计局工作,以获取敌伪情报及破坏工作为天职。丁逆默村、李逆士群均在沪西极司非而路七十六号组织伪特工总部,丁逆担任主任伪职——苹如前肄业民光中学,时丁逆适是校长,苹如借此关系,故得对丁逆虚与委蛇,冀从中获取便利。苹如于二十八年奉中统局密令,饬将丁逆置诸重典,遂与嵇希宗及郑杉等暗中会商,决议由苹如以购皮大衣为由,诱令丁逆同往静安寺路戈登路口西比利亚皮货店,并于附近伏戎以待。苹如于十二月二十一日午后五时许将丁逆诱到该处,某同志即开枪向之射击,惜乎手术欠精,未能命中,当被遁逸。

丁逆由是痛恨苹如,欲得而甘心焉。卒于是月二十六日将苹如捕去,更有丁逆之妻及其他某某两巨奸之妻亦参与逆谋,极力主张应制(置)苹如死命,苹如遂及于难。小女为国捐躯藉以成名,夫复何憾。而忠骸何在,莫可追录。又苹如被捕时带去三克拉钻石二粒,鹿皮大衣一件,金器三两,图章一枚(大陆银行储章),总计损失两千万左右,并应另行追诉,以维私权。

这里面我们可看到这忠烈的一门,花子夫人(郑华君)作为一个有日本血统的可敬女士,在风雨飘摇的日子,她辛劳抚育的儿子海澄在蓝天上驾机殉国,女儿苹如捐躯,丈夫杜门谢客以度衰年,我们可以从一则故事里看到她的善良和内在承受的压力。“卢沟桥事变”爆发的1937年,郑苹如考入上海法政学院。此时,她的两个哥哥正在日本,一个学医,一个学飞行。战事突起,弟兄两人急切回国,日本当局自然不会放行,就将两人软禁起来。花子夫人赶回自己出身的国度日本,帮助兄弟俩偷渡回到祖国。回到上海家中不久,海澄即奔赴汉口受训,后与飞虎队并肩作战,保卫西南和重庆。

郑家兄妹都是在双语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多年以后郑苹如的侄子回忆童年往事:“祖母同我讲汉话,慢慢地交流,没有问题。但是同她自己的子女讲话,就一半日语,一半中文。”中日交战,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边是父亲的祖国,一边是母亲的祖国。母亲的祖国侵略父亲的祖国。双重背景,直取公义,但是,这个家庭也就有了常人不曾遭遇的矛盾和麻烦。郑苹如的侄子回忆:“有一阵,对面楼房有人用气枪打我们,扔东西砸祖母,嘴里还喊叫着‘小日本!小日本!’那时,中国人真恨日本人。气枪子弹打在祖母的胳膊上,她叮嘱孙子:‘不要出去!他们打我们!’”

我不知道这个老人当时的内心感受,她站在受欺凌的弱者的一边的心是在滴血啊。她这种举止当然不会被自己的民族所原谅,而她舍身帮助的民族又不理解这有着日本血统的老人。但我们从老人的信函中,总觉得可以还原某些东西,“丁逆之妻及其他某某两巨奸之妻亦参与逆谋”,“被捕时带去三克拉钻石二粒”,这在张爱玲小说和李安电影“色戒”里是上海滩麻将桌和六克拉钻戒让麦太太心动的所本。

张爱玲是借烈士的躯体,烈士的钻戒,塞进了自己对胡兰成的爱恨,张爱玲在改写这个故事时,回首前尘往事,难免把自己投影在王佳芝的身上了,因此她笔端流泄“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感情。”

沦陷时期的上海,四位太太大白天开着强光灯打麻将。洗牌时一只只钻戒光芒四射。女主人易太太的丈夫是汪伪情报机关首脑;三个女客中,有两个人的丈夫也都在汪伪政府任职。最年轻的“麦太”,闺名王佳芝,名义上是易太太的干女儿,唯独她没戴钻戒,但是她涂得亮汪汪的薄嘴唇娇艳欲滴,一张秀丽的瓜子脸经得起强光的当头照射,酷烈的光与影更托出她的胸前丘壑。她跟易太太是两年前在香港认识的。香港陷落后,麦先生的生意停了。王佳芝来上海跑单帮,被易太太留住在她的家里。

身材矮小,有点鼠相的易先生,站在他太太背后看牌,觑一个空子向佳芝发出暗号。佳芝即推说有事,告辞。她乘易家的汽车出去,吩咐司机开到一家咖啡馆,打发司机回去。然后她进咖啡馆打个电话,出来,雇三轮车到凯司令咖啡馆停下,进去等人。

她等的是易先生。原来她本是岭南大学的学生。广州沦陷前,岭大搬到香港。汪精卫一行人抵达香港后,她和几个男女同学怀着流亡学生的心情,有志报国。遂自发组织起来,做业余特工,定下一条美人计:由一个女生去接近易太太,然后诱惑汪精卫身边的红人易先生,此公好色,设法把他引出来,除掉他。充当香饵的,自然非学校剧团的当家花旦王佳芝莫属,可惜鱼儿没有吞钩。

“珍珠港事件”后,海路复通,这群学生转学到上海,与一个国民党地下工作者搭上了线。那位特工极力鼓励他们继续进行,于是王佳芝与老易又结上关系。今天正是设好了圈套,要在约定地点刺杀易先生。佳芝等了半天,才见一辆木炭汽车开来。一望便知是他的车。她出去,上车。易先生要司机开到福开森路去幽会,佳芝说附近有爿店,她想趁便去修一个耳环。易先生自然不能不奉陪。车于是折回,从义利饼干行过街到平安戏院,对面就是那家凯司令咖啡馆。

走进珠宝店,讲定修配耳环一事之后,易先生主动提出要履行诺言,给佳芝买个钻戒作纪念。印度老板在店堂后身两层楼之间的一个阁楼上接待他们,挑出一个六克拉的粉红钻戒让佳芝试戴。“光头极足,亮闪闪的,异星一样,红得有种神秘感。”佳芝知道,刺客已埋伏好了。在“紧张得拉长到永恒的这一刹那间”,她自问是不是有点爱上老易了。看到他脸上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她突然想:“这个人真是爱我的。”然而太晚了。她低声说:“快走。”他立刻明白,跳下楼梯,夺门而出。汽车“吱”的一声尖叫。“砰!”车门声还是枪声?车开走了。

易先生回来了,即命令封锁,把抓到的人,包括王佳芝统统枪毙。

他又站在他太太背后看牌,心里想着王佳芝。“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可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什么情感都不相干了,只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也许在张爱玲看来,国家民族只是一个抽象的道德规则,而生存本身却不能靠道德而活,而是每个具体的人在活。人在具体生活里往往难以尽到道德责任,即使这个人尽力想做到。生活中充满了道德的困境。性、身体、个人欲望让王佳芝战胜了所谓的民族国家。也许在张爱玲看来,生命的感觉应遵循自己的欲望,个人有权利处置自己。然而在民族危亡的时分,这样的为虎作伥,只能是可怜的动物性,这样的伦理支撑是什么?是对汉奸肉体的迷恋,是写出汉奸易先生也有爱的柔软?

张爱玲的小说是惊世骇俗的。她颠覆了黑白、忠奸分明的价值观。张爱玲笔下的汉奸,也不是那么得可恶,长得“苍白清秀”,倒让人觉到了几分楚楚可怜:“此刻的微笑也丝毫不带讽刺性,不过有点悲哀。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

更特异的是,王佳芝的动情,不是能拿到台面的情爱,而是性爱。

“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征服一个男人通过他的胃,“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如果王佳芝背叛了她的同志,是由于她纯情的爱,她还可能被人们谅解,但是,她却是因为性的享受而产生情,并殃及了大义,这才是最大的颠覆,才是小说真正的强大张力之所在。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如原始的猎人与猎物。谁是猎人?从表面看易先生是猎人,王佳芝是猎物,但就肉体的释放而言,王佳芝可能是猎人,易先生可能是猎物。

张爱玲为何把这个故事写了30年?这篇小说很多地方欲言又止,遮掩、延宕、吞吞吐吐,像一个老蚕在艰难吐丝。在小说里,性写得隐晦,但是张爱玲仿佛给李安写了导演批语:“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导演完全看见了性爱在这出戏里关键的地位,所有的戏剧矛盾和紧张,其实都源自这里。

李安把女义士转化为辗转汉奸身下的欲女,阴道成了爱的容器。

胡兰成曾这样评说张爱玲:“爱玲种种使我不习惯。她从来不悲天悯人,不同情谁,慈悲布施她全无,她的世界里是没有一个夸张的,亦没有一个委屈的。她非常自私,临事心狠手辣。”又说,“爱玲对好人好东西非常苛刻,而对小人与普通的东西,亦不过是这点严格,她这真是平等。”张爱玲的不悲天悯人是对道德底线的颠覆,但李安在这个故事看出的不是冷酷,而是张爱玲的爱情自传:“我觉得好像是她的自传,就是她对爱情的牵情之作,这是很明显的。”他觉得:“这个故事并不冷酷,反而有一种温暖很打动我。”这种温暖是张爱玲把对胡兰成的爱借王佳芝和易先生的身体,表达出的一种如何到达女性心灵的路途。

李安讲的不是汉奸和爱国者之间的超越政治立场的爱,而是性的力。两人年龄、知趣、政治和意识形态全然不同,各怀目的走到一起。

由于身体的温暖,由于性,彼此走到对方的心灵深处。

情本是王佳芝的动力。她本来是因为对邝裕民朦朦胧胧的情,才加入邝组织的地下小组的。王佳芝为了宏伟的杀敌目标要初试云雨,本来是希望和邝裕民做,但是在那个特殊的时刻,邝却没有自告奋勇。

王佳芝手脚冰凉,与那个貌不惊人的有嫖妓经验的梁闰生试了。杀敌计划破产,易先生消失了。突发的杀人事件使王佳芝不仅手脚冰凉,心也冰凉了。从香港到上海,四年后再相见,王佳芝还是喜欢邝裕民的。情再次鼓舞她,她同意再次扮演麦太太,就因为这清晰的喜欢邝裕民的情。

性改变了王佳芝,王佳芝要演的是没有情的性,要与易先生真真实实地上床做性。本来她还要扭捏羞涩一番,但是易先生没给她扭捏的机会。易先生的第一次很暴力,很野蛮。王佳芝像小鸡一样被鹰隼一下子抓了过去,易先生在看似野蛮的性行为中显示出雄性的力。王佳芝被征服了,被雄性的力征服了。在纯粹的性的欢娱里,王佳芝冰凉的手脚暖和过来,冰凉的心也暖和过来。当她站在日式娱乐场所给易先生唱“小妹妹似线郎似针,穿在一起不离分”时,一个飞跃已经完成了,他们两个人,在家国都沦亡的时候,在“家乡啊,北望”的时代,身体的交叉让他们彼此感到温暖,感到“患难之交恩爱深”。性爱改变了王佳芝,使她对终于表达了爱情的邝裕民说:“太晚了,你太晚了。”易先生不仅进入了她的身体,也进入了她的心。

同类推荐
  • 海外飞鸿

    海外飞鸿

    叙伦兄:今日偷得半日闲,给您写下这封信。周末通越洋电话,仍觉得有许多话没有说尽。远居在英伦是孤独的,每次拿话筒都不忍放下,但每每又都克制自己必须长话短说,否则到月底接电话公司帐单时又吓了一跳。我们这些穷留学生,确实还没有奢侈到可随心所欲用太平洋上空的国际通讯卫星来煲电话粥的地步。和朋友们通话,总给我一种愉快和温馨,我从内心真感激您和家乡的朋友们竟还那么惦记着我!说起来,我辞国远行三年了,何尝不也是无时不刻地思念着我的家乡,我的亲朋好友们,思恋着我们在一起欢聚时无拘无束的快乐时光。
  • 今天的孤独,是明天的祝福

    今天的孤独,是明天的祝福

    本书的作者作为孤独的年轻人,同时又深爱民谣,将自己的孤独与民谣、电影、绘画等结合起来,聊自己的孤独及与孤独相处的瞬间,读来共鸣。十五个凌厉彻骨的孤独瞬间,十五个短小精悍的生活故事,足以让我们代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思考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我的关系,一个个关于孤独的问题,都是在探索你内心的力量,从而获得内在的成长与强大。谁不曾孤独?只要与孤独相处,不抗拒,不逃避,不害怕,每一次孤独,都可以用来雕刻自己,也都会是最珍贵的积累期。我们要想得到幸福,首先要拥有独处的能力。
  • 冲浪者

    冲浪者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散文《冲浪者的乐趣》、《阳光灿烂的日子》、《友情颂》、《往事断忆》等约80余篇。
  • 给年轻人的寓言

    给年轻人的寓言

    《给年轻人的寓言》是编者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寓言海洋中,精心撷取的几朵美丽的浪花,希望对年轻人能产生智慧的启迪。《给年轻人的寓言》在编写过程中,并没有满足于仅仅作简单的汇总工作,而是尽量以一个年轻人的身份和视角对寓言进行了解读。对内涵相当丰富的寓言进行解读,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不同的理解。因此,希望各位青年读者能在阅读的同时充分动用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在欣赏寓言的同时,充分领略生活的真谛。
  • 彩云新天遇有时

    彩云新天遇有时

    本书精选近两年的散文、随笔75篇有余,其有爬崂山游记,作者多以赋、兴笔法,描述一个“驴友”眼中的自然物象与自在物象。与野人为善,成野人之美,感纯粹诗意之流转,想神圣华夏之道统,山水之爱,山水之心,野的行走,野的善美。部分文章已在网络发表,受到众多“驴友”与读者的喜爱。
热门推荐
  • 新农村理财实用手册

    新农村理财实用手册

    一本卓然出众的理财图书。它通过五堂课向农民朋友讲述了理财的要点,成为第一本引领中国8亿农村居民走向小康的理财圣典。这本书揭示了农民朋友如何获得金钱,保存金钱,以及用金钱赚取更多金钱的全部秘密。
  • 异能强妃太子接招

    异能强妃太子接招

    原以为是重生了,没想到只是回到自己该回的世界。姐姐背负了艰苦的命运,苏汐染为自己而活,到后来却为身边的人而活。而他,原本是27世纪的,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异界大陆,他为她而活。两人都是逆天的存在,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请期待。男主女主身心干净。有虐有甜,喜欢看的收藏。(作者性格随性,完全按照自己的性格来喜欢看的收藏,谢谢!第一次写书,多多关照,谢谢!)
  • 正牌爱妃不受宠

    正牌爱妃不受宠

    (已完结)父王竟然如此狠心,将我嫁给一个快要死的人。即使他是三皇子又如何?即使他是大乾王朝第一美男又如何?府上竟然没有奴婢,没有奴才,院中却又杂草丛生。这是人呆的地方嘛?好歹我也是个公主啊,好歹我也曾倾国倾城过啊。好歹……执子之手,不如牵狗。泪流满面,子不走我走~~~
  • 魅相不为后之凰坐天下

    魅相不为后之凰坐天下

    本文又名《丞相太魅惑》,是一个立志写正剧的很“正经”的作者呕心沥血,历经千辛万苦,想了八年,念了八年,却从未想过放弃的作者倾心之作。----------像虐文。。。穿越千年,她只为寻沐千言,没想竟然踏入了权利争斗的漩涡中。成为丞相,建立暗影组织,不过偶然。谁知竟然牵扯出了她的身世之谜,还有她穿越时空的秘密...当她与他定情时,他却转身去娶别人,她心碎如焚。当她一心找寻的人对她好都是别有用心时,她心若刀绞。当她的母皇终于离世,她的国家摇摇欲坠时,她幡然醒悟。“凤凰第一次磐涅,张开双眸。”“凤凰第二次磐涅,双翅舒展。”凤凰第三次磐涅,振起翱翔。”风云变,群雄起,天下大乱她浴火重生,却只为自己的国家而战,再无心亦无情。天下无人不知幽城,天下无人知幽城城主。他一袭锦缎雪衣,一张无人见之面孔,在世人眼里幽城城主如神祗一般,神秘而又可望不可即。却不知他以银月为棋局,天下为棋子,肆意玩弄人心,冷眼观世间百态。更想不到有遭一日高高在上的幽城城主会狠狠坠落神坛,与一般男子无异。汐儿,回到我身边。不然,我会毁了整个银月大陆。
  • 红色禁卫军(二)

    红色禁卫军(二)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一些原来不归中央办公厅管理的场所,由于中共中央的领导人经常莅临和使用,例如人民大会堂,从便于管理和警卫考虑,还是由中央办公厅接管比较合适。于是,接管这些场所的事宜,提上了日程。在人民大会堂交由中央办公厅管理后,1966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召集中办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又具体部署了钓鱼台国宾馆的管理和警卫工作的交接。
  •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1949年以前就业的群体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成为失声的群体,口述史研究是近年兴起的新方法之一。本书作者对十九位解放前后有过工作经历的上海职业女性进行访谈,记录她们的个人职业生涯与婚姻家庭生活,了解她们在两个时代中所发生的变化,同时探索时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书中收录的采访对象,职业颇具代表性,既有曾从事地下工作的老革命家,也有普通工人;既有教师、护士和会计,亦有小商贩和家政工作者。上海曾是纺织大城,纺织女工更占相当大的比重,既有养成工又有童工,既有私营厂工人又有外资企业工人,还包括解放后著名的劳动模范。她们的叙述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为妇女史提供史料,更为上海工业史、上海社会史提供珍贵的旁证。
  • 羽族单

    羽族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朱柏庐诗文选

    朱柏庐诗文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的修习在于独抒灵性的思考,这并不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不是说树立一种好的模式,然后跟着去做就行了。正如东施效颦的可笑在于东施只知道西施捂着自己的胸口楚楚可怜,样子很美,却不知道这种美是因人而异,不可复制的,同样的动作发生在她身上就显得很丑。盲目去模仿别人,会失去自己应有的特色,所有对于他人的成功和经验,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
  • 你要不要那么粉萌

    你要不要那么粉萌

    强大的少女遇上冰冷的男神,这怎么还多出了一个姐控?【本文纯属脑洞,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这里庄河,希望大家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