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900000004

第4章

第一部4

她的问题解决了。麦基斯科一家还没有到那儿,她刚把浴衣铺在沙滩上,那圈人里就有两个男的朝他走来,一个是那位戴骑师帽的,另一个是黄头发,高个子,就是他老喜欢捉弄酒店里的招待。

“早上好,”迪克?戴弗说。他停顿了一下。“瞧——要么是暴晒,要么干脆不晒,你昨天下午怎么不来?我们都为你担心。”

她坐起身来,轻轻笑了一声,表示欢迎他们过来。

“我们挺担心,”迪克?戴弗说,“以为你今天上午也不来。到我们那儿去吧,可以吃点东西,喝点饮料,请你赏光。”

他看样子挺善良挺招人喜欢——他的口气保证了他会照顾她,过一会儿他就会为她打开一个新天地,展示出许许多多绝妙的机会。他介绍得很巧妙,并没有提及她的名字,接着又轻松地告诉她,大家都知道她是谁,但是都十分尊重她的私生活——这种礼貌罗斯玛丽自成名以来,除了和专业人士在一起的时候,还没有遇到过。

尼科尔?戴弗戴着珍珠项链,古铜色的肩膀和脊背懒洋洋地松弛着,正在翻看一本菜谱,寻找马里兰炸鸡的做法。罗斯玛丽猜测她的年龄大概在二十四岁上下——她的容貌按传统标准可以说漂亮,但给人的印象是,这张脸首先是根据大于活人的比例构造的,具有坚实的结构特征,仿佛五官、生动的额头、肤色,以及能和脾气性格联系起来的一切,全都按照罗丹的风格加以塑造,又以美的标准精雕细刻,达到了完美境界,以至于任何微小的增减都会无可挽回地减损其魅力和神韵。至于嘴巴,雕塑家采用了极其大胆的手法——雕刻成了杂志封面上常见的那种弓形嘴唇,不过仍带有其它部位的特征。

“你来这儿很久了吗?”尼科尔问。她的嗓音低沉,甚至有点粗糙。

罗斯玛丽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这人可能还要在这儿呆一个星期。

“不太久,”她回答得很模糊。“我们出国很久了——三月份在西西里上岸,慢慢往北走。我一月份拍电影的时候得了肺炎,后来就一直休养恢复。”

“噢!怎么会得了肺炎?”

“是游泳染上的。”罗斯玛丽很不情愿谈论个人私事。“有一天我感冒了,可是正好要在威尼斯拍一个我跳到河里的镜头。那个镜头的布景非常昂贵,所以我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往水里跳,跳了一上午。我妈妈正好有个医生在那儿,但也无济于事——我还是得了肺炎。”还没等他们来得及说话,她就当机立断,改变了话题。“你们喜欢这地方吗?”

“他们不得不喜欢,”阿贝?诺思慢声慢气地说。“是他们提议要来的。”他把他那颗高贵的脑袋慢慢转动了一下,好让眼睛直视着戴弗夫妇,目光里含有温柔的情意。

“哦,是吗?”

“这是这家酒店夏季的第二次营业期,”尼科尔解释说。“我们说服高斯留下一个厨子,一个伙计,一个听差——酒店这么做挺合算,今年情况更好。”

“可你并不住酒店呀。”

“我们在塔尔姆盖了一座房。”

“这里面有个道理,”迪克说,一面把阳伞调整了一下,挡住了照在罗斯玛丽肩头的一块阳光,“北部像杜维尔那类地方,都叫俄国人和英国人占了,他们不怕冷,可我们美国人有一半都来自热带环境,习惯了热带气候——所以我们才开始到这地方来了。”

那个相貌上有拉丁美洲人特征的青年一直在翻看《纽约先驱报》。

“我说,这些人是哪些国家的?”他突然问了一声,接着又念了一句,略带点儿法国口音,“‘在韦维王宫酒店下塌的有潘德利?弗拉斯科先生,博尼斯’——我没有夸张——‘科利纳?麦多卡女士,帕谢女士,塞拉芬?图利奥女士,玛利亚?阿玛利亚?罗托?梅斯女士,莫伊斯?特贝尔女士,帕拉格丽斯女士,阿波丝?亚历山大女士,约兰达?约斯夫鲁女士,吉纳维娃?莫玛斯女士!’这位对我最有吸引力——吉纳维娃?莫玛斯。简直值得去韦维走一趟,一睹吉纳维娃?莫玛斯的芳容。”

他突然焦躁不安地站了起来,猛地伸了个懒腰。他比戴弗和诺思小几岁,高个头,身体结实,但很瘦,不过肩头和上臂肌肉挺发达。按传统眼光乍一看,可以说他相貌英俊——但他脸上微微有点让人不舒服的东西,损害了他那双褐色眼睛里咄咄逼人的光泽。然而,当人们忘掉了他那不能不说平淡无奇的嘴巴和他那年轻的额头以及上面那些显示焦虑和无益的痛苦的皱纹之后,却还能记得他那双眼睛。

“我们从上星期有关美国人的新闻里发现有几位不错,”尼科尔说。“伊夫林?奥伊斯特,还有——另外那几位是谁来着?”

“有一位是斯?弗莱士先生,”戴弗说,一面也站起来,拿起耙子认真地耙着沙子里的小石子。

“哦,对了——斯?弗莱士——不是他叫你毛骨悚然的吗?”

和尼科尔在一起让人感到很安宁——罗斯玛丽觉得比和她母亲在一块儿还要安宁。阿贝?诺思和那个法国人巴尔邦谈起了摩洛哥,尼科尔抄下了那道菜的配料,做起了针线活儿。罗斯玛丽打量了一下他们的装备——四个大阳伞,形成了一面阴凉的天篷,一个便携式更衣间,一个吹气的橡皮马,都是些罗斯玛丽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来自战后(这里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译注。)突然涌现出的豪华制品,说不定这些东西的主人还是第一批购买者呢。她猜想他们也许是些时髦人物,尽管她母亲从小给她灌输了一种思想,认为这些人都是寄生虫,可她在这里的感觉并非如此。即便看到他们是那么慵懒,无所事事,就像这漫长的上午一样,她觉得这里面仍包含着什么目的,一种工作,一个方向,一种她尚不了解的创造性活动。她的思想还不成熟,琢磨不透他们彼此间关系的实质,她关心的仅仅是他们对待她的态度——但她觉察出了一层蛛网般的相互关系,她暗自认为,他们似乎过得很愉快。

她挨个把眼前的三个男人打量了一遍,私下里飞快地体验同他们每个人在一起的感觉。三个人各有各的特点,但都有一种特别的文雅举止,仿佛那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过去和将来都如此,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与演员们之间那种临时伴侣作风没有丝毫相像之处;而且她还体会到一种蕴涵深远的优雅风度,这与导演们那种粗糙随意的伙伴关系大异其趣,而在她的生活经历中,导演们是知识阶层的代表。演员和导演——这些就是她所认识的所有男人,此外还有那些形形色色缺少特征的大学男生们,只对一见钟情感兴趣,她去年秋天在耶鲁大学的舞会上见过不少。

这三个男人不一样。巴尔邦不如另外两个斯文,多几分怀疑眼光和冷嘲热讽的态度,举止很正式,甚至带点虚饰。阿贝?诺思表面上腼腆,实际上极擅幽默,言谈举止常常令人捧腹,让她颇感意外。她一贯认真严肃,对这种性格无法产生太好的印象。

但是迪克?戴弗无可挑剔。她暗暗对他产生了好感。他肤色发红,饱经风雨,短发的颜色与肤色一致。胳膊上手背上也长着淡淡的短毛。眼睛湛蓝,鼻子略尖。不管注视谁、和谁说话,他都那么诚心诚意,不带半点疑虑——这种注意的确令人得意,因为又有谁屑于注视我们呢?常有目光落在我们身上,是那种好奇或不感兴趣的目光,仅此而已。他说话略带爱尔兰腔调,声音柔和谦恭,但她感到这声音里流露着一种强硬,一种自制和自律,这正是她所崇尚的美德。哦,她选中了他,尼科尔抬起头来,看见她选中了他,听见了那微微的一声叹息确认他已陷入罗网。

将近中午时分,麦基斯科夫妇、艾布拉姆斯太太、邓弗利先生、西格诺?坎皮恩等人陆续来到海滩。他们带来一面新阳伞,一边竖伞,一边瞟了戴弗夫妇几眼,随即露出满意的神情钻到阳伞下面——除了麦基斯科先生,他独自站在外面,样子怪滑稽。迪克耙石子耙到了他们附近,然后又回到自己的阳伞跟前。

“那两小伙子正凑在一块儿读一本《礼节大全》。”他悄悄说。

“打算结识一下有分量的人。”阿贝说。

玛丽?诺思是罗斯玛丽头一天在浮排上遇到的那个皮肤晒得黝黑的年轻女人,这时刚下水游了一圈上岸了,脸上带着微笑,轻松活泼地说:

“这么说,‘决不动摇’先生和太太来了。”

“他们是这人的朋友,”尼科尔指着阿贝提醒她说,“他怎么不去跟他们说说话?你不觉得他们漂亮吗?”

“我觉得他们很漂亮,”阿贝看法相同,“并不仅仅是漂亮,就这样。”

“瞧,我觉得今年来海滩度夏的人特别多,”尼科尔说。“这是我们的沙滩,是迪克耙掉一堆石头才清理出来的沙滩。”她考虑了一下,压低了声音,免得叫坐在后面的一个阳伞底下的那三个保姆听见。“不过,比较起来,他们还算不错呢,去年来的那些英国人实在让人难受,一直嚷嚷个不停:‘海多蓝呀!天多白呀!小娜丽的鼻子多红呀!’”

罗斯玛丽觉得不能把尼科尔当敌人。

“可是他们打起来可真够瞧的,”尼科尔接着说。“你来的前一天,那个结了婚的男人,就是那个名字听起来像汽油或黄油什么的——”

“麦基斯科?”

“对——当时他们争论起来,那女的抓起把沙子扔了男的一脸,男的二话不说就坐在她身上,把她的脸压在沙子里。我们都惊呆了。我想叫迪克去拉开他们。”

“依我看,”迪克?戴弗说,心不在焉地低头盯着席子看,“不如我去请他们吃晚饭。”

“不,你可别去,”尼科尔立刻对他说。

“我觉得这么做好极了。他们就在这儿——我们也调整一下,适应适应。”

“我们适应能力强得很,”她不让步,还笑了一声。“我可不想把我的鼻子压在沙子里。我这人尖酸刻薄,”她对罗斯玛丽说,接着提高嗓门喊起来,“孩子们,换上游泳衣!”

罗斯玛丽感到这将是她生活中的一次典型的游泳,以后只要一提起游泳,就会立刻想起来。这时,大家一块儿朝水边走去,已经懒散够了,这会儿都跃跃欲试,要从灼热的沙滩上进入凉凉的水里,一边大吃辣味咖喱外加冰镇白葡萄酒。戴弗一家的日子过得和古老的文明时代一样,要尽可能让手头的东西物尽其用,让每一次的过渡都发挥出最大价值,她不知道从现在这种专心致志的游泳,到充斥饶舌的外省午餐时间,还有一次过渡。但是她又一次意识到,迪克在照料自己。她很乐意跟大家一块儿行动,就像听见了一道命令似的。

尼科尔把一件模样挺怪的衣服递给丈夫,刚才缝的就是这件衣服。他进了更衣帐篷,出来时惹得大家哄闹起来,因为他穿了条透明的黑色网眼游泳裤。走近一瞧,才看出还有一层肉色布里子。

“瞧,玩什么把戏,女里女气的!”麦基斯科先生嚷了起来,显出鄙夷的神情,立刻朝邓弗利先生和坎皮恩先生转过去,添了一句,“呀,真够瞧的。”

罗斯玛丽看见这样的泳裤,乐得格格直笑。出于天真的本性,她内心深深感到戴弗一家有一种令人刮目的朴实,却不知这里面的究竟,不知那并非朴实,不知那是凭着重质量不重数量的信条,从某国市场精心挑选出来的;那种行为举止上的质朴,婴儿般的安宁与善意,对朴实品质的看重,这些实在来之不易,是通过她无法想象的搏斗才得到的。在当时,戴弗一家准确地代表了一个群体的最新发展,所以在他们周围,人们多半都显得笨拙狼狈——其实,一个质的变化已初见端倪,罗斯玛丽对此却毫无觉察。

她和他们站在一起,看着他们喝雪利酒,吃饼干。迪克?戴弗用一双透着凉意的蓝眼睛看着她,用他那张善良而坚定的嘴巴,经过深思熟虑,认真地说道:

“很久以来,你是我见到过的惟一青春焕发的女孩。”

后来,罗斯玛丽把脸埋在母亲怀里哭了又哭。

“我爱他,妈妈。我爱他爱得无法控制了——我从来没有对谁有过这种感觉。可他结婚了,我也喜欢她——的确毫无希望。啊,我真爱他!”

“我挺想见见他。”

“她请我们星期五吃晚饭。”

“要是你爱上了人,那就该欢喜才对,不该哭。”

罗斯玛丽仰起头,脸上动人地微微一颤,笑出了声。她母亲总能给她重大影响。

同类推荐
  • 完全犯罪

    完全犯罪

    货轮大洋号从法国马赛港出航,打算返回日本,沿途停靠亚洲各大港口。这天,大洋号航行至印度洋,船上四位习惯晚餐后聊天的特殊人物,船长、事务长、船医,以及一位在法兰西游学三年搭此船回国的古典文学学者,又围坐在一起,喝着咖啡。这晚,四人的话题集中到了一桩不久前轰动巴黎的杀人疑案。“巴黎的警察实在太无能了!”事务长首先开腔,“苏格兰场和日本警视厅一定不会犯这种错误。”“不对!那是因为凶手棋高一着的关系。”船长说,“一点线索也没有留下来,真是一个犯罪天才。”
  • 金色的玉米

    金色的玉米

    那年,他虚岁十六。乡下的孩子上学晚,他九岁时去的柳树小学。柳树小学里面有一棵老柳树,因为树龄太老,树干已经翻裂,袒露着苍白的树心。生他养他的柳树村也没有几棵柳树,没有人在意这些称谓。他居住的镇子叫杏树屯,难道就非得有杏树吗?都是无所谓的事,就像他叫王德利一样,十六岁了,他似乎真的没有得到过什么利益。计算一下,这年应该是一九八五年,也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年头。第三次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举国上下都在躁动,王德利似乎也在躁动。十六岁,本身也是躁动的年龄。
  • 蜘蛛女之吻(百读文库)

    蜘蛛女之吻(百读文库)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监狱的一间牢房里关押着两个囚犯,一个是政治犯瓦伦丁,另一个是同性恋者莫利纳,特务机关派到瓦伦丁身边的卧底。两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奇妙的对话,呈现出一幅幅电影与现实交错的画面。本书《蜘蛛女之吻》1976年发表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小说的魅力迅速蔓延开去,转化到各种表现形式:歌舞剧多年来久演不衰,成为百老汇经典;改编的电影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 三国3:孔明出山

    三国3:孔明出山

    本书为“日本金庸”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三国》第三部,主要描写汉献帝时期军阀混战、群雄逐鹿的局面,重点着墨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故事。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
  • 消失的殖民星球

    消失的殖民星球

    为人类在群星之中争取一席之地!宇宙就是一个彼此争战的战场,每个文明都不给对方任何机会。16世纪,英国在美洲洛诺克岛建立殖民地,随后该殖民地神秘消失。在未来太空,412个外星种族成立联合体,禁止联合体之外的种族殖民,企图让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种族自生自灭。为对抗种族联合体,退役军官约翰和简,再次进入争战不断的宇宙,领导一个新开辟的殖民星球——洛诺克。约翰和简不知道的是,他们领导的星球会是第二个消失的殖民地……
热门推荐
  • 所以和明星在一起

    所以和明星在一起

    当红明星白晟在生日会上遇见一个不认识自己的女生,因此他对这女生有着深刻印象。
  • 论语拾遗

    论语拾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此爱无边

    此爱无边

    【女频一组C班签约作品】金融危机下,四个拥有强势背景的少爷小姐如何面对扑朔迷离的商界危机?她与他那段浪漫而短暂的爱情缘何中断?她与他又有着怎样的爱恨纠葛?复杂的关系,剪不清理还乱的爱情,让四位少爷小姐挣扎于坚持与放手的困境。最后,在真相公开的那一刻,相爱的人如何才能冲破一切枷锁,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
  • 后来我们说

    后来我们说

    青春是什么,也许青春是我们不禁意间丢失的那块橡皮,也许是被风胡乱吹起的头发。也许是阳光从树缝里撒下,也许是河面颤抖的莲花。青春是美丽的故事,是我们说不完的诗……
  • 明诗别裁集

    明诗别裁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猎杀者

    猎杀者

    秋生从醉八仙酒馆里走出来,已经深夜了,上弦月像小船停泊在幽暗的天空。他刚刚喝了一大壶黄酒,身上有些发热,大口吸着有些发凉的空气,转头四顾,这座江南宁静而诡异的古镇,正浮动在薄薄的月光里,远近衰败的房屋,印着岁月斑驳的痕迹。“奇怪,太奇怪了。”秋生自语。秋生在家开一个小杂货铺,每天早上九点开张,晚上九点打烊,日子过得平静而普通。有一天夜里他突然失眠,觉得冥冥中有什么人在召唤他,便离家出走,追着那个声音星夜兼程,仿佛是一个去朝拜的信徒,不停地走啊走啊,当他走进古镇那一刻,这个声音告诉他,他如期抵达。
  • 外科十法

    外科十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他是国民党陈诚将军的长孙。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MBA,曾为麦肯锡资深顾问。为了寻找生命的答案,他曾经出家为僧三年,在禅宗、汉传佛法、藏传佛法中找寻修心的方法;又到西藏、青海、云南、印度、尼泊尔,追随近百位高僧活佛学习。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坦诚写下这本《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是希望“让认真寻找心性的朋友们,不必走弯路。 在这本不一样的自传里,陈宇廷讲述了自己传奇的半生经历:在台湾的少年时光,在美国求学的生活,在投资银行和麦肯锡工作的岁月,出家求法的经历,和格莱美音乐家央金拉姆的传奇婚姻。
  • 孤女天骄

    孤女天骄

    奋斗十年,白沐秋终于买了新房,除去了脸上的胎记,正打算找个人一起共度未来的美好生活。谁知,一朝穿越,一切归零,从头再来!看小孤儿两世为人,召唤妖王,收服魔君,如何在异世混的风生水起。“魔王大人,让我回去吧!”“想回去也不难,只要你够强。”“多强算强啊?”“只要能呼风唤雨,翻江倒海,摇山震岳,拔地参天…”“停停停!我先去吃个饭。”
  • 在森林捡到一个媳妇!

    在森林捡到一个媳妇!

    新书【我的夫君战力爆表】欢迎大家来围观。雷捡到了一个雌性,做饭好吃,性格好,人也好看,姆妈说,遇见自己喜欢的要赶紧下手,所以,他就下手了。ps:这是一篇耽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