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6000000002

第2章 绪 论(1)

一 本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任务

本书研究的对象是李白诗歌中的并列式复合词。本书主要对李白诗歌中的并列式复合词着重从词义的角度进行共时与历时的研究,探讨两个语素构词的特点,展示它们在李白诗歌中的使用状况;并附带分析其结构类别和同素异序之类的情况。这一研究属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范围。

本书研究的目的是:作者对李白诗歌中的并列式复合词进行全部统计。考析时,先列出它们在李白诗歌中的出处,再联系语境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考证与分析,力图探讨并列式复合词中两个语素之间的意义关系,以揭示并列式复合词的构词规律,为拓宽中古汉语研究的路子,为学术界所讨论的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规律作出具体的实践,同时归纳出相应的理论与方法。

为达到研究的目的,本书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穷尽搜集李白诗歌中的并列式复合词,尽力弄懂它们在诗句中的意义并作出解释。

2.考证李白诗歌中有代表性的并列式复合词,分析两个语素之间的意义关系,以揭示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的内部形式。

3.按同义、相关、反义和偏义四种结构方式来分析李白诗歌中的并列式复合词,从而展示并列式复合词中两个语素的构词情况。

4.归纳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的特点,总结并列式复合词中两个语素的构词规律。

二 李白及李白诗歌语言研究

一、李白及李白研究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李白从五岁起,随父亲李客“逃归于蜀”,因“家于绵”,因此,唐代的剑南道绵州彰明县青莲乡(即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便是他的第二故里。他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集儒、道、侠精神于一体。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时刻关心百姓的疾苦,魂牵梦绕李唐王朝的盛衰。他既游历天下,广事干谒,欲辅佐天子而“济苍生”、“安社稷”,然后再功成身退;同时却蔑视权贵,傲岸不羁,饮酒行乐,游仙学道,追求个性的极大解放。而唐王朝由盛而衰的现实,却让他“梁园买醉”一时,浪迹天涯一生,到六十一岁还请缨杀敌,结果因病半道而返,最后病逝于安徽当涂。

李白经历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主要生活在玄宗、肃宗两代。他在这激烈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其生平事迹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段:

第一时期(二十五岁之前):青少年时代——蜀中时期。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岁,“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临行,他有《别匡山》一首辞乡之作。诗的结尾写道:“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诗人的身份虽为“漏于属籍”的布衣,但却带着山川的灵秀之气,抱着积极用世的理想,以儒学为功底,以道学染风神,幻想着以布衣直抵卿相,从而达到经邦济世的理想。是年,他再游峨眉山,秋间经清溪、渝州、三峡出蜀,去寻找政治出路,这便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漫游。

第二时期(四十二岁以前):第一次漫游天下——形成他诗歌创作的第一高峰。

第三时期(四十四岁以后):第二次漫游天下——浪漫主义诗人对现实深沉的关注。

第四时期(五十五岁之后):“安史之乱”期间——成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从璘”事件发生在诗人身上,只能说明诗人是出于爱国忠君的一片急切心情。可肃宗不但不用李白,反而在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判他长流夜郎,幸好半道放还。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肃宗卒,代宗即位,李白六十二岁,代宗拜为拾遗。十一月,因病死于当涂。有《临终歌》一首,诗中将自己比喻为大鹏凌空,不幸中天摧折,但仍然相信自己荡起的余风足以激扬万世。

“诗仙”也经历了人间的痛苦,他一生都在漂泊中度过,他的足迹遍及长江、黄河,忧国爱民之心却无时或忘,行吟者在为人民不停地歌唱,他给后世流下了1000多首诗歌。

在灿若群星的唐代诗人当中,李白与杜甫是最耀眼的双子星座,所以,唐诗研究历来以“李杜”为两大重镇。近一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三十年来,李白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名词概念。在四川、安徽、山东等地修建了李白纪念馆,全国成立了李白研究学会,李白研究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地步。出版论文2000多篇,论著80多部,选本、赏析本、注译本10多部,全集整理3部,资料汇编1部、大辞典1部,共计114部之多,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但是,由于李白家世、身世的扑朔迷离,生前又未形成诗集或文集,新、旧《唐书》中的《李白传》又不翔实,所以在李白研究中出现一个接一个的热点。而时至今日,李白的家世、生平、交游及其作品真伪等还存在一个个的谜未曾揭开,正等待着我们去寻求答案。文学研究上的成就与不足,证明李白研究所面临的难度仍然很大。

二、李白诗歌语言研究现状

李白研究中还有一个一个的谜尚未揭开,导致李白诗文系年有些地方至今难以确定下来;版本流传中的异文多,李集的整理难度大;对李诗的注释远远赶不上对杜诗的注释。所以,李白诗歌语言研究,迄今能够见到的是专文研究,专题专书研究还没有。专文研究有两种:一是唐诗语言词汇研究涉及到李白诗歌语言词汇研究的,二是专文针对李白诗歌词汇研究的。前者,本书重点介绍蒋绍愚先生的三篇文章。后者,本书介绍杨克定《李白诗歌中的自然V》一文。

蒋绍愚先生十分重视对唐诗进行语言研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相继撰写了《杜诗词语札记》、《唐诗词语札记》和《唐诗词语札记》(二),三篇力作所研究的词语都涉及到李白诗歌中的词语。其中《杜诗词语札记》和《唐诗词语札记》(二)涉及到李白诗句达78个,重点涉及到了李白诗歌中的单音词36个,其次是复音词8个。本书作者对蒋绍愚先生这两篇文章所涉及的李诗词语作了归类,今举例说明如下:

蒋绍愚先生《杜诗词语札记》,虽不以李诗词语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但作为杜诗词语研究的重要参照,涉及到李白诗歌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达20个。

涉及到李白诗歌中的单音词16个。

(一)涉及的单音节实词:作名词的“边”,作动词的“带、谓、倚、知”,作副词的“看、偏、应、转、直”,计9个。如:

1.“边”,名词。表示处所,义同“处”。

李白《捣衣篇》: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按照蒋先生的分析:此句“边”与“处”对举,“边”与“处”同义。

2.“带”,动词。连,近。

李白《朝歌鼓吹曲》:金陵控海浦,渌水带吴京。

3.“看”,副词,义同“将”。

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二:明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

4.“谓”有“以为”、“认为”之义。如杜甫《奉赠韦左丞》:“自谓颇挺出,立据要路津。”此义习见。由此引申为“料”。如:

李白《江夏行》: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二)涉及的单音节虚词:作介词的“从、寻”,作助词的“得、来”,作语气词的“可”,计5个。如:

“从”除习见的表“由”的意义之外,还有“向”和“至”的意义。

李白《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李白《酬谈少府》:昨观荆岘作,如从云汉游。

照蒋先生的分析:以上均为“向”或“至”之义。动词“从”本有“跟从;随从”义(“何去何从”),由此引申出“向”或“至”的义项,以表示动作的去向,是很自然的。但“从”作介词一般是“由……”之义,表动作的由来,所以就觉得李白“来从楚国游”这样的句子不好理解了。

(三)涉及的跨类词2个。如:

1.逐,动词或介词。

李白《观猎》: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

李白《赠崔秋浦三首》其三: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2.“向”,作动词;又作介词。

1)动词。义同“之”或“至”。即现代汉语的“到……去”或“到”。

李白《留别王司马嵩》: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李白《忆东山》: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2)介词。义同“于”,即现代汉语的“在”。

蒋先生按:“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善养蚕,采桑城南隅。’李白即用其意。‘向’不表示趋向,只表示‘在……处’。”

涉及到李白诗歌中的复音词4个,即“错莫”(“莫错”)、“何处”、“何太”、“烂漫”这四个复音词。

1.“错莫”、“莫错”为迭韵连绵词。又写作“错磨”、“错漠”。“错莫”, 也可作“莫错”。引申为“心烦义乱、失意”之貌。

李白《赠别从甥高五》:三朝空错莫,对饭却惭冤。

李白《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

李白《寄远》:恩情娈婉忽为别,使人莫错乱愁心。

2.“何处”,为“何时”之义。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何处”为“何时”之义,即不知何时生白发。)

3.“何太”,副词。多么,何其。

李白《九日龙山饮》: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烂漫”, 为“纵意”义。

李白《醉后答丁十八》: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蒋绍愚先生《唐诗词语札记》(二)涉及到李诗词语有17个,其中复音词有“苍茫、扫地、欲知、想象”4个。今举单音词“半”在李白诗歌中、在李商隐诗中出现的特殊意义如下:

“半”,副词。义同“俱、全”。

李白《宫中行乐词》: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李商隐《细雨成咏》:半将花漠漠,全共草萋萋。

按照蒋先生的分析:“半”与“全”对举,“半” 义同“全”。特别是李白和李商隐的诗句,如不把“半”讲作“全”,而讲成“一半”,则显然不通。

另外,蒋绍愚先生关于唐诗词语的研究,还有《白居易诗词语诠释》,诠释的单音词10个、复音词9个、三音词1个。其中,值得本书重视的是有三个并列式复合词:夸张(为“夸耀” 义)、珍重(为“殷勤” 义)和往还(为“朋友”义)。

从以上较详细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唐诗词语意义的独特性,如蒋先生涉及到李白诗歌词语的“谓”,作动词,当“料”讲;“看”,作副词,义同“将”;“从”除习见的表“由”的意义外,还有“向”和“至”的意义等。可见,判定一个词在唐诗中不同的诗句里的义项,就有相当的难度。

蒋绍愚先生不仅对唐诗中很难讲解的单音词作了考察与分析,而且还涉及到一部分双音词。他所释之双音词也都很有代表性。如他在《唐诗词语札记》里就“崩腾(附:崩迫、崩危)、摧藏(附:摧残)、何事、忽如、寂寞(附:寂寥)、飘飖、其如、如何、往往、应未”这些双音词进行了讨论。讨论时不仅引出李白诗歌中的用例,而且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发表了很有见地的看法。比如探讨“寂寞”一词时,他引出李白《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句诗之后,特地解释说:“此例中‘寂寞’也可解释为生前都困顿不得意,但与下句‘留其名’对照,则应解释为死亡。”

蒋绍愚先生没有就此止步,他在研究唐诗词语的基础上,发现了词的“相因生义”问题,于是撰写《论词的“相因生义”》一文。他在该文中强调说:词义发展除“引申”之外,还有多种途径。其中有一种就是“相因生义”。为论证词的“相因生义”,他特地举出“言”和“谓”在李白等诗人的诗句里“相因生义”的情况。

以上所述,证明蒋绍愚先生在研究唐诗词语时很自然地发现了——李白诗歌中所使用的词语是完全可以作为唐诗词语研究的代表的。

专文研究李白诗歌语言词汇的,这里介绍杨克定《李白诗歌中的自然V》一文。文章一开头, 杨克定先生就说: “自然V是表示自然物运动的动词。”然后将李白诗歌中的“一、风V;二、水V;三、光V;四、固V;五、鸟V”进行研究。“风V”中,他研究了“吹”和“飘”两个单音动词,并附带罗列了“吹”和“飘”所构成的复音词。水V、光V、固V和鸟V亦是如此。也就是说,他以李白诗歌中这五种表示自然物运动的单音动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这五种单音动词讨论得很仔细,也很全面。文中涉及了与这五种动词有关的复音词,对有些复音词作出解释,只是未作深入的讨论而已。例如:

“飘翩”是飘飞,1次。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軿。(《春日行》)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对唐诗语言词汇的研究,蒋绍愚先生首先身体力行,筚路蓝缕,给我们的研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

蒋绍愚先生对唐诗语言词汇的研究给了我们莫大的启迪。

杨克定专文针对李白诗歌中“自然V”的探讨,他对李白诗歌中这些单音动词的研究,让我们看到李白诗歌语言词汇研究是大有前景的。

在唐诗语言词汇的研究领域里,李白诗歌语言词汇研究的难度虽然很大,目前的研究仍然显得十分薄弱,对李白诗歌语言词汇的研究还没有全面展开。仅有的一本《李白大辞典》,不是关于李白诗文词语解释的辞书,而是文学研究的成果。但是,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只要加大对李白诗歌语言词汇研究的力度,“李白研究”这个名词概念就会同时属于语言研究的领域!

三 李白诗歌语言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价值

研究汉语的发展史,也就是研究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情况,首要的工作是进行断代的研究,而断代研究的基础工程是进行专书、专题研究。这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共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的指导性原则。那么,选取什么样的专书、专题,便成了研究的前提条件。对于专书的选择,当然是选取有语料价值的专书;而对于专题的选定,当然是要选取具有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题目。从这样的要求来看,李白诗歌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价值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李白诗歌语言是唐诗语言的代表,至今对汉语有重要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至今仍然扣动着人们的心弦,回荡在人们的耳旁。谁不被李白的《蜀道难》所震撼?谁又不为他的《将进酒》所沉醉?连三岁的小孩也能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诗至今广为流传,当今电视广告用语就有“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些都反映了李白诗歌具有浓厚的大众化色彩。诗人最能使用并创造语言来表达具体与抽象之概念而唱出人民的心声。李白还因他个人特殊的经历,他对唐朝社会的底层与上层都有深切的关注,他的诗歌语言极富唐代口语色彩。但是李白诗歌语言同时又具有典型的书面语色彩。李白儒道知识渊博,能融会经史子集中的词汇,所以他的诗堪称“无一句无来处”。具体地说,李白的诗歌用语,早年多带有青少年时代学习古代典籍的痕迹,中年与晚年的诗歌既化用典故又成功地吸收了唐代口语词汇,具有了诗人自己的语言特色。即他的诗歌用语不全是口语,更不是艰涩的仿古词语,而是富有口语色彩的唐代书面用语。李白诗歌语言是唐诗语言的代表。

同类推荐
  • 资乎者也2

    资乎者也2

    《资乎者也2》与许多高大上的人生指导不同,此书中大多观念,皆为作者曾经的思维误区之反省。传统、权威的不容质疑和不敢质疑,混混然地囿于“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一旦开始觉察与思辩,生命便又呈现鲜活的欣欣然。文化与文明日趋多元,对同样一个观念,将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的不同见解并列在一起,本身便是一件非常有趣又值得玩味的事情。况且,每个观念后面都给每个读者留了一席思考的空地……
  • 传承与创新——历届天津相声节理论研讨文集

    传承与创新——历届天津相声节理论研讨文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相声得到长足发展,表现之一为相声名家极多。如张寿臣、常连安、郭荣起、马三立以及后来者刘文亨、高英培等数十位名家则在各区曲艺团里领衔献艺。天津不但出名演员,还出名段子。如高玉峰、谢芮芝创作的《文明词》(后改名《西江月》)、张杰尧创作的《关公战秦琼》、张寿臣创作的《夸讲究》《地理图》《巧嘴媒婆》《贼说话》……太多太多的传统段子出自天津,并都是久演不衰的段子。而且,专演相声的茶馆也很多,分布在各区。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天津仍向全国奉献了王佩元、常宝霆合说的相声《挖宝》。当然,它也没有逃过在那时候所有的相声茶馆全部关闭的厄运。
  • 徐志摩诗歌全集

    徐志摩诗歌全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
  •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除了西藏,不知道还能去什么地方

    除了西藏,不知道还能去什么地方

    我要走了,前往成都,然后想办法走川藏线,去拉萨;三年前我去过西藏,8月末9月初,走的是青藏线,从西安乘火车到格尔木,再乘汽车去拉萨;还在长江源头沱沱河边住过一夜;那个时候,青藏铁路正在建设中,到处都可以见到修建铁路的机器和工人;在我的思维中,总想在青藏铁路贯通以前去西藏,以原始的方式转原始的八廓街;在我还是少年的时候,就知道西藏,就幻想什么时候亲身体验西藏;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候,应该是在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的时候,或许在清清的豆苗地和红薯秧中间。
热门推荐
  • 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

    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寂寞而又美丽的九十年

    寂寞而又美丽的九十年

    从中国散文诗作家自觉用“散文诗”这一文学体裁发表作品至今,已经90年了。对人而言,90岁已是垂垂暮年;可散文诗,90年后依然风采迷人。我曾用这样一段话描述散文诗:“在雅文学的殿堂里,有一位远离显赫地位,然而却令人倾倒的美丽混血儿。她,便是散文诗。”这段话包含两个关键词:寂寞、美丽。这两个词伴随散文诗走过了90年。文学有雅俗之分,诗与小说都有雅俗之分。小说有通俗小说,诗有传单诗、打油诗。可散文诗无法入俗。她美丽的天性限定她只能属于高雅文学的一种。
  • 以我痴情,换你相思

    以我痴情,换你相思

    我爱你,你看不见。你爱她,我知道。苏艺看着他冰冷的眼,冷得她的心脏都缩了一下,为了另一个女人,你还要怎样折磨我呢?在爱他这条路上,苏艺已经走了一生的永远,逃不脱,也不想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回到古代当大佬

    回到古代当大佬

    欢迎来到架空时代!有什么想法就评论出来,说不定能在书里实现!(好吧,我就是想抄书评!)
  • 赵氏孤儿传

    赵氏孤儿传

    赵武重生到春秋时期,晋国刚刚经历过下宫之难,那个历史上赵氏孤儿赵武的身上。看他如何带领赵氏族人,克服艰难险阻,让赵氏重新崛起。
  •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当时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因而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他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书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彩的心理分析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书里作者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因得胜而神采奕奕的将军形象,而且通过分析俾斯麦身上所特有的三种性格元素——骄傲、勇敢和怨恨——揭示了支配他一生如猛狮般能量不竭的缘由。
  • 情孽之竹马领回家

    情孽之竹马领回家

    面对竹马的告白,男神的跟随,男闺蜜的死亡,依依会如何选择……
  • 铁鹰出击

    铁鹰出击

    不论白天黑夜,在风驰电掣的旅客列车上,他们面对一幕幕的惊心动魄。不管春夏秋冬,在人潮如流的火车站里,他们识破邪恶,保卫一方平安。不畏山高路远,在偏僻荒凉的大山和莽原深处,他们巡守一颗永恒的心。没错!他们就是全球最独特的一支警队~中国铁路警察。如果你感兴趣,那就请你跟随我的叙述,走进一段又一段的传奇人生,去体验一个不一样的新视界……QQ读者群:929158807(欢迎加入)
  • 末世之深渊召唤师

    末世之深渊召唤师

    深渊。这是这片土地的名字。无限层面的无底深渊。这里是无穷无尽,令人窒息的恐怖之地。这里是环境极其恶劣,生命极其危险之地。深渊。致力于死亡和毁灭的恶魔家园,亦是,陈锋是否能够在这末日生存最大的保障。身处末日,陈锋的能力便是沟通深渊,凭借力量亦或是一些特殊的祭品,能够从深渊之中召唤恶魔为己所用。他是……深渊召唤师。
  • 前妻不将舅

    前妻不将舅

    萧然没有想到,替她摆平“出轨事件”的人竟然是四年前被她强行占有的男人。成为离婚人士的她,因为一桩交易促成了她和这个男人的婚姻,并当了前夫的舅妈!“跟我结婚,你只赚不亏!”陆焰宸从一出场就用嚣张诠释了他的势在必得。萧然妥协,扮演着“舅妈”角色,也心安理得在陆焰宸的安排下伸出报复的魔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