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6800000001

第1章 序言(1)

序一 心灵之歌——《楼之诗》序

杨燕

斑斓金秋,看完了《楼之诗》,感慨万千,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望窗外,流动不息的车,绿荫掩映的楼,多变的城市景象似乎通过这流光溢彩的街景从朴拙的远古走到了盛世的现代。沧海桑田,星移斗转,世代变迁,城市不断更新。早期的城市,有着森严壁垒的围墙、深邃的护城河、高耸的烽火台……如今,围墙变成了城市景观,护城河从绿树丛中蜿蜒穿过,滋润绿地,净化空气,提高了城市的品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千上万的“寒士”从“蜗居”迁进了新居。宜居城市、园林城市、田园城市、绿色住区——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改变,新的理念不断涌现。而改变这一切的主力军,正是这一批批忘我的建设者和他们伟大的创造力。

看着案牍上厚厚的书稿,我为作者的“安居情结”、“民本意识”所深深感动。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曾在诗中叹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改革开放的21世纪,“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而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共产党人。他从幼年时代的“蜗居”中走出来,直到成为知名房地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以其切肤之痛,深刻体会了民众对于住房的殷殷之求。鉴于这种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出于共产党人的责任与义务,25年来,无论为官与从商,他始终致力于为老百姓建房、建好房,孜孜不倦地在房地产业进行辛勤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品“安居情”,思“金房歌”,感“抗震曲”,叹“群雄吟”,无不震撼人的心灵,我从中听到了一曲真诚而深情的心灵之歌,深感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需要更多这样忧国忧民的“公仆”与“民子”;山水、乡情、诗意,作者笔下所描述的“临河而居”的亲水之乐、川西民居的飘逸洒脱,田园城市的美好愿景又给我们带来了格外一番享受,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激励人们为未来的美丽蓝图而尽心竭力、添砖加瓦。

英国诗人雪莱讲过:“美是诗歌的灵魂。”《楼之诗》给人的美感是真切而强烈的,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美能磨练人性。”这本《楼之诗》的美之所在,就在于它展示了房产人在努力从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磨练人性、提升自己的心理历程。所以,我希望我省的房产企业家们在努力对城市进行美的塑造之同时,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磨练,铸造出更加美好的情操与灵魂,并勤于和勇于研究著书,立说于世。我想,这对于增进社会对房产行业的了解、消除误会、促进和谐,必然是一件好事;对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及行业的整体水平,无疑也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因此,我要说:《楼之诗》不失为一本好书,凡是关心房地产事业发展的人士都应该认真地读一读,相信会对你大有裨益。

2010年11月

序二 四读《楼之诗》

何开四

在我结识的朋友中,王晓白先生是值得尊敬的一位。他是成都的老房产,做过多年的基层房管局长,现为金房集团老总和成都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会长。同时,晓白先生又和文学有不解之缘,从小就有作家情结,历经风雨沧桑,而文学之志不衰,至今兼任金牛区文联副主席,可谓既言商亦言文,文商互补,相得益彰。几年前晓白先生以《楼之思》示我,展读之余,不禁感慨系之。这是一本房地产的专著,取精用宏,刊谬钩沉而创见迭出,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飞动的文采,沛然的情思,又一扫学术文章的沉闷枯燥,有文学散文的品位。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作品问世的。这次晓白先生把多年的文学创作结集出版,命名为《楼之诗》,并请我作序,我得以再一次领略他的文采风流。《楼之诗》极富特色,无论是其内容和艺术传达都富于个性特色。兹拈出数点,以概其余。

一、

读晓白先生的诗歌,首先让人感到的是作者的真诚。我认为这是《楼之诗》最可贵的品格。诗歌说到底是诗人心灵和情愫的审美对象化,人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决定了诗的品位高低。大凡诗人都有其纯真的一面,晓白先生已年届花甲之龄,却不失一颗赤子之心。庄子云:“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这是庄子谈人生境界的话,也许在庄子看来,婴儿状态就是人生的大境。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的辉煌时,也说过希腊人是健康的儿童。纯真的心灵乃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泉,诗歌的纯洁源于心灵的纯洁。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性格决定命运。诗人与否,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他的内在气质。晓白先生有一首咏《牛》诗,可看作诗人的自况,或曰夫子自道。其中有这么三句:“牛/俯身奋蹄拉犁头/为求天下人皆饱/耕耘不停留/牛/不肯割耳宁砍头/鞭打绳抽终难悔/笑迎稻花稠/牛/铁骨铮铮情最柔/最喜孺子身上坐/牧归唱自由。”

它显示出,诗人移情于牛,以牛喻人,讴歌的是勤奋、达观、傲岸、先忧后乐的人生大境,是孺子牛的真实写照。诗人襟怀的磊落可见一斑。如果说这种精神还有形而上的一面,那么,在诗人具体情景的抒写上就更为真切。我们且读一读《查危房归来有感》一诗。当狂风暴雨来临之际,诗人的行动是:“岂敢小楼听风雨/撑伞出门查灾情。”在低洼棚户中查看灾情之时,诗人的感触是:“盆舀积水罐接漏/滴塔声声刺入心/握手道别难启口/愧对父老送我情。”查危归来后,诗人的心声是:“任期危房貌未改/自摘乌纱当平民!”

此诗熔叙事与抒情于一炉,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张力。一位著名诗人读后击节赞叹,感慨莫名,给予高度肯定。他这样写道:“作者王晓白就颇具那位身在‘草堂’而忧国忧民的‘老杜’遗风。他的一组‘危房诗’,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情现代化。”这一评价切中肯綮,因为它真切地传达了一位公仆、一位民子的情怀,而这种情怀具体、赤诚,有可以触摸的质地,没有丝毫的虚饰和作秀,能和读者灵犀相通,引起强烈的共鸣。如果我们再和它的姊妹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一通观,这种感受会更深刻。

该诗中写道:何惧难重重/莫道路漫漫/成就安居千秋业/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诗人为电视片《安居梦》撰写的主题歌,此歌曲后又在《安居情》电视晚会中演出。《安居情》曾在1997年1月全国房改工作会上重播,受到了朱镕基总理的好评。安居,安居,这是天下寒士之所望,这是人民大众最迫切的声音,民以食为天,民亦以居为天。作为一个草根出身的基层房管局长,感同身受,情动于中而发为文,其真诚的力量、赤子的情怀,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这里我又想到了“文如其人”的命题。“文如其人”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常话。中国传统文论一向讲究文如其人,即文品和人品的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未必如此。社会生活的复杂,人生多故,人事丛脞,反掌荣辱,转烛盛衰,浓重的人格面具遮蔽了人的真面目,人的性情并非在诗文中能表现出来,人品和文品的分离不在少数。放眼诗坛,以诗附庸风雅者有之,以诗为敲门砖者有之,以诗广而告之者有之,以诗谋利者有之,以至钱锺书先生曾浩叹“文章不足征人品”、“大奸能为大忠之文”,这是文学的异化,也是文坛的悲哀。而晓白先生以真诚为圭臬,崇尚“诗言志”,崇尚“要入诗家须有骨”,崇尚“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崇尚“诗品出于人品”,正是一以贯之地承续了中国诗学“文如其人”的优良传统,彰显了诗坛的正气,这在当今的诗坛可谓弥足珍贵了。

二、

白居易论诗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读张籍古乐府》一诗中又说:“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应该说是中国诗歌自《诗经》以降的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传统。晓白先生深得其意,他的诗歌创作有强烈的时代感,始终能和时代同步前进。他总能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言之有物,不著空文,并由此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那种形式主义的内容苍白,那种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和他的诗歌绝缘。我谨以他的几首诗歌为个案略作评骘。

《圆梦曲——八咏我的家园之变迁》是一首组诗。家园八咏,出自肺腑,情真意切;沧海桑田,尽收眼底。既有阅读的的快感,也令人逸兴遄飞,浮想联翩。兹援引其中三首:

1. 公路旁边油毡房

——1959年的家

“南关”坡下,

西铜路旁,

斗室两间,

低矮油毡房。

门外运煤车急,

院内黑灰飞扬,

一家六口居十载,

挤大四个小儿郎。

2. 大粪坑旁小平房

——1981年的家

花照壁前,

成灌路旁,

四十平米,

三代喜同堂。

不惧小道泥泞,

无奈水迹浸墙,

窗外粪池添野趣,

房角屋前秋菊黄。

3. 茶店子街筒子楼

——1985年的家

茶店凄淒,

影院攘攘,

巢居十八,

沙发也当床。

一廊六户共厨,

一厕廿人同享,

一家炒菜全楼香,

饭后抢厕忙。

《圆梦曲》可称以小喻大,言近旨远。也许家居是人们感受最深的东西。家居的变迁系连时代的变迁。诗歌的构架恢弘,纳须弥于芥子,50年的八次搬迁,房屋从破瓦屋、油毛毡房、草房、红瓦平房、通道式楼房逐步变为单元套房,面积也由10平方米逐步递增到此时的130平方米,真算得上历经人世沧桑。而细品其每一首诗,都富于特色与个性,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意境的建构,都和每一特定的时期对应,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让读者进入具体的历史语境,跟随诗人情感的澎湃,纵览时代的风云色变。读这组诗歌,我想起了著名作家高晓声的小说《李顺大造屋》。如果说高晓声写李顺大造屋的不易,展现了一代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艰难竭蹶和历史变迁,那么,《圆梦曲》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如诗人所言:“我想,许多人也都经历过这样的变化。我曾经住过的这些房子,就犹如步步登高的八只脚印,它们记录了新中国百姓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的步伐;也犹如加了高音的八个音符,组成了城市平民喜圆安居之梦的进行曲。”毫无疑问,这首组诗极富艺术的价值,而在审美中又有“史”的品格和文献的珍贵。不唯如此,诗歌还有丰富的意蕴,特别是其中的家国情怀尤其令人感动。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精神气脉中最本真的情愫,乃至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家是国的家,国是家的国。”很难想象一个缺乏亲情的人对国家民族会有真正的感情。晓白先生的吟咏,浓郁的亲情,跃动于字里行间,令人动容。另一方面,诗人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他的“寒士”情结弥漫全篇。“独居高楼思寒士,/“危改”未竟心恐惶,/舍尽余生建广厦,/丹心报得三春阳?”这正是诗人心事浩茫的真实写照。如果我们再联系诗人《抗震曲》中那些感人肺腑的诗篇,如《我是一个共产党员——“5·12”强震夜思》《谢谢您——致金房的姊妹兄弟》《震撼——“5·12”周年有感》等,通过这些泣血而作、感情真挚的作品,我们对晓白先生的家国情怀,特别是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类推荐
  • 依依柳岸

    依依柳岸

    未名湖是镶嵌在燕园中的一颗绿宝石。环湖垂柳,柳荫小径,塔影婆娑,波光潋滟。月下观湖,静若惺忪着睡眼的处子,微风花影,则是一杯轻漾的春醪。
  • 春牧场(珍藏版)

    春牧场(珍藏版)

    “羊道”三部曲记录了李娟跟随哈萨克族的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粗犷苍茫的新疆阿勒泰山区游牧生活的日子。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生活在此得以呈现,在自然的静穆与残酷面前,这个游牧民族所展现出的淡然、坚韧与智慧,让宇宙里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都显得如此独特。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文坛杂俎

    文坛杂俎

    本书包括“文坛杂忆”、“文化之旅”、“文坛杂说”三卷,收录了《闲话邓友梅》、《布衣燕祥》、《近看王蒙》等文章。
  • 古代闺恋诗词三百首

    古代闺恋诗词三百首

    闺恋诗词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始终,历朝历代都有数不清的痴男怨女伤春悲秋,相思悼亡,因此都有优秀的爱情诗词留世。本书就是一本集中体现中国历代闺恋诗词的作品。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中,精心选择出了三百首闺恋诗词加以注释,评析。通过作者详尽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热门推荐
  • 961213与961312

    961213与961312

    本辑为“上海新锐作家文库”第三辑.共六种,是六位青年作家近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精选本,包括:桃之1 1的《做作》、河西的《折子书》、小饭的《妈妈,你知道我偏为添乱而生》、张怡微的《时光,请等一等》、走走的《961213与961312》、苏德的《沿着我荒凉的额》。
  • 恃宠而骄:腹黑苏少惹不起

    恃宠而骄:腹黑苏少惹不起

    顾默没有想到,她来这世间二十一年,会有一天为了钱,把自己送上一个陌生男人的床。“做我的女人,给你想要的一切!”男人醉醺醺的,将她抵在医院漆黑的楼道内。“苏少,我们银货两讫,希望以后不要再有瓜葛。”“银货两讫?”男人邪魅的挑挑眉,“你真以为你值一百万?”
  • 你未嫁我不老

    你未嫁我不老

    《你未嫁我不老》内容:身为宋小丫的男性好朋友,在宋小丫失恋这天起,朱一洋化身失恋侠,誓要拯救这个被失恋打败的十年好朋友。但这种幸福也会遭遇逆袭,朱一洋的学妹沈佳莹欣赏并爱着他,但朱一洋把这份爱当成单纯的兄妹情,因为他不能爱上她,他怕一旦爱上,宋小丫会孤单……
  • 轮回今生梦重影

    轮回今生梦重影

    从开始的单纯,到现在的冷漠,她只是在成长罢了,她是人,她有要守护的人,她失去的已经够多了,她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时过境迁,她明白了一件事:有的人,只一眼,就已将她放在心上,有的人却偏要经历风雨才明白爱……
  • 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事先做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人世的态度做事。集做人做事做到位经验之大成,教你把握做人的分寸和做事的火候。人在世界上,谁也不比谁傻,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有的人一生平庸?做事先做人是成功者谋定一生的真本领。
  • 斗战神之绝世三仙妖(一)

    斗战神之绝世三仙妖(一)

    看到这些淳朴的村民,只因为自己这一点小小的恩惠,就把自己当成再生父母、救命恩人一样崇拜,羊力大仙心里忽然觉得有些不是滋味。春风化雨在中原之人眼里,出得塞外,便尽是苦寒之地。只是,这些享尽中原锦绣繁华的唐人并不知道,出塞之后,入北疆、近天山南麓,在这样离长安有八干九百多里之遥的地方,还有一处极度繁华的绿洲之国。此国名车迟,处在塞外少见的一处绿洲盆地,水草丰美,国泰民安。又因车迟国的位置恰好处在大唐丝路的咽喉要道,那些南来北往、不绝如缕的商旅们给国家带来无尽的钱粮物资,使得这车迟国盛世繁华,冠绝今古。
  • 情感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情感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曾经那些飘落心碎的日子

    曾经那些飘落心碎的日子

    相遇的简简单单,相识的不明不白,是宿命还是缘分。一直到她离开的时候,她也不明白。原来蓝色混合红色是紫色。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 论魔神的诞生

    论魔神的诞生

    若漫天仙神,以造苍生劫难而成道,吾宁以十世轮回,十死无生之执念而成魔,送诸神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