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500000001

第1章 宁在朝廷,不下地方(1)

朝廷如同心脏,是唯一的,处在独一无二的地位,地方可以有若干个。朝廷是官场的核心地带,仿佛地核似的,愈接近中心温度愈高,在这里官员可以吸收到足够的热量,为晋升积蓄养分。

1.古代当官的四种途径

宋真宗年间有一落第老儒,北漂于京师。“落第老儒”是经过多次科举考试失败的年老读书人,年龄尚未到进棺

材的地步,处于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尴尬年纪。朝廷对科举考试中的年迈举子有“特奏名”照顾,落第老儒大都在四五十岁,说老不老,说年轻也不年轻,有史料记载的举子最多长达三十年未能考中,最后只好抑郁而终。像这种漂泊在京城的落第读书人不在少数,无法通过科举入仕,老儒只得剑走偏锋,另寻其他入仕途径。没才能、没背景、没钱,整个一“三无人员”,混迹京师的落魄儒生多半毫无背景,期望与当朝大员建立关系甚为艰难。然而,老儒自有妙计。

当时有一市井泼皮名叫于庆的,贫寒不立计,吃了上顿没下顿,与老儒有着同样的悲惨命运。飞黄腾达是所有落魄之人的共同愿望,与博彩的心理一样,希冀有朝一日天上掉馅饼。

于庆到老儒这里买了一注“命运彩票”。这是天赐良机,老儒遂在他身上打起了主意,押下了下半生的赌注。一个泼皮无赖能有什么用处?何况这样的人距离仕途甚远。要知道一颗螺丝钉都有它的作用,何况一大活人。

于庆问老儒,如何才能发迹?

老儒给他彻头彻尾地分析了下原因,最后说想要发迹也很简单,但你需要改个名字。

只要能发迹显贵,对于于庆来说叫什么无所谓。老儒给他改姓丁,取名宜禄。

宜禄,翻译成现代话是“高工资、高薪水”的意思,没什么高明之处。传说三国时期有个叫秦宜禄的人,老婆杜夫人,也就是三国第一美女貂蝉。秦宜禄没本事,老婆先被领导吕布霸占,曹操打败吕布后老婆又被曹操霸占了。万难之下秦宜禄选择了离婚,后来投奔了张飞,不久又想叛逃,最后被张飞结束了憋屈的一生。文盲于庆不知上述的典故,但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却有它玄妙的地方。《宋书·百官志》载:“有苍头字宜禄。至汉,丞相府每有所关白,到阁辄传呼宜禄,以此为常。”由此可见,“宜禄”古时为“宰相仆人”的名字,预示着他的主人能够做宰相。

老儒告诉于庆,你去丁侍郎府上碰碰运气。这就是给他改名“丁宜禄”的高明之处。

丁侍郎即丁谓,时任礼部侍郎。丁侍郎中进士第四名,确实有一定的才能,得到宰相寇准的举荐,上位之后却把寇准排挤走。丁谓本人崇尚祥瑞,恰好晚年的真宗也有这方面的需求,是以平步青云。真宗封禅等大兴土木的事儿就是丁谓与王钦若撺掇的。

老儒不知从何处获悉丁侍郎好祥瑞的信息,恰有无赖于庆求拯救,遂出一石二鸟计。老儒正苦于无法与丁谓建立关系,丁谓门客众多,说句不好听的,给人家提鞋人家都嫌浪费时间。恰好有这么个愣头青,权拿他当枪使了。去丁谓府上是有风险的,却于老儒无碍,不成功,死个无赖,老儒落得为民除害的美名,成功了,老儒便能分杯羹,这就是老儒的考量。

事情出乎意料地顺利,于庆化名“丁宜禄”投奔丁谓。丁侍郎一听来者叫“丁宜禄”,饱读诗书的他眼前一亮,心想,难道这预示着自己能当宰相?暗合了丁谓崇尚祥瑞的心理,丁谓大喜,收之门下。果然,没过多久丁谓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丁宜禄承蒙丁宰相提携,老儒也得蒙引见,得到个教育口工作的官职,进入了仕途。

这是宋代笔记史料《枫窗小牍》中记载的一则故事。泼皮无赖、落第老儒,他们无法通过国家正规的科举制进入仕途,只能通过另一种制度——恩荫制。

面向全社会,宋廷确立了大致四种入仕途径:科举、国子监(太学)、举荐、荫袭。

这四种入仕途径呈现一个相互递进的关系。首先来说科举制,它是针对贫寒子弟的入仕途径,渐渐地演变为主流途径。宋代科举在唐代基础上增加了“誊录”“弥封”等制度,使科举向“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的最佳公平状态发展。诸多贫寒子弟如吕蒙正、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等皆是通过科举入仕。这是朝廷向民间开放的一种笼络人才的方式,使得万千寒士加入到帝国体制当中,冲淡以往的阀阅世族的权力。科举考试主要有进士科、明经科、武举科、医官、法律等其他诸科。此外,朝廷对耄耋之年的考生设有“特奏名”,即把那些眼瞅要入土为安的老考生放低要求再考一次,或者直接授官。太宗时有个叫赵昌国的老儒,考试时被要求一天内写二十首诗。结果他写了不到十首,水平还一般,太宗也特赐及第。宋神宗元丰年间还有个老儒在卷子上写道:臣老矣,不能写文章了,伏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神宗特赐食禄终身的优待。“特奏名”进一步地体现了朝廷笼络士人之态度。

对广大的贫寒子弟朝廷开设科举,对于广大官员、纳税大户子女等朝廷也照顾到了,即是国子监,宋廷公务员的孵化基地,进入该学校等于进入了仕途。国子监的监生有不满官职的可以参加进士科考试,但成绩再好也不授予状元。为了避免他们与寒门子弟抢名额,官方规定参加进士科的监生应与其他考生区分,另设考场,称为“锁厅试”,如果考不上的罚铜二十斤。还有一条致命的规定,落第的监生终生不得再参加进士科考试,直到宋仁宗嘉三年(1058年)才废除了这条规定。科举与国子监两条主流的入仕途径,已然囊括了方方面面,然而朝廷犹觉得做得不够,又设立了举荐制度,对那些散在民间有名气的儒生给予特殊入仕名额,如种放、苏洵等。举荐,原是汉代重要的选官机制,即察举制。宋代规定官员举荐者不得超过五人,初荐者为“破白”,终荐者为“合尖”,防止结党营私。因有名额规定,所以不是至亲或者哥们儿等关系非常铁的不予举荐,每个官员都小心翼翼地保留自己的举荐权。举荐通常是朝中大员举荐颇有政治声望的官员,有着政治方面的考虑,如赵普举荐张齐贤、吕夷简举荐富弼、庞籍举荐司马光、文彦博举荐王安石等等。

以上三种入仕途径层层递进,譬如寒士通过主流的科举制考试入仕,磨勘升迁混得年头多了,说话有了一定的分量方能去举荐某某人,建立自己的官场网络。这样的人子女当官不愁,若不能通过科举,直接上贵族学校即可,甭管官职多大,至少在仕途内。如果升迁到了宰执、转运使阶层,荫袭等待遇会自然而然地随之而来。

荫袭,也就是前面落第老儒入仕的恩荫制,即父辈为国做出重大贡献,子女直接以父荫当官,是一种变相的世袭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着重提到了宋代恩荫之滥觞。每逢祭天、皇帝生日、大臣致仕或去世等特殊时节,皇家会拿出名额恩荫臣子,致使恩荫成了常例,待遇优厚。如宋初名将曹彬去世,恩荫其亲族、门客、亲校十余人。太宗时期战神李继隆去世,恩荫其子,又录其门下二十余人。宋英宗治平年间恩荫二百人,宋神宗熙宁六年恩荫四五百人,宋徽宗政和六年恩荫一千四百六十人。有时候一次恩荫名额很多,大臣如无子嗣者则以亲属、门客、随从甚至奴婢充额,更有甚者充分发挥了宋代商业优势,直接将朝廷的优恤名额私下买卖,明码标价。如仁宗庆历年间大理评事一万贯,主簿、县尉六千贯,最低一级文官将仕郎三千两百贯。

面对恩荫入仕的巨大诱惑,仕途外的人投机钻营,想尽办法要进入仕途内,只要与当朝大员建立关系,哪怕去府上做个幕僚门客也有恩荫入仕的机会。这无疑给那些落第举子及社会闲散人员大开门径,自然个个绞尽脑汁使尽手段。

《东轩笔录》记载了宰相张齐贤的一个故事:张齐贤任江南转运使时,一日家宴中,有一奴偷银器藏在怀里,恰好被他看见,张齐贤默不作声。日后张齐贤为相时,所谓宰相门童七品官,家里的奴婢纷纷升官高就,日子好得一塌糊涂,唯独当年偷东西的那位还是奴。奴不服气地问道,我侍奉相公时间最长,凭什么他们都得了官,却偏偏把我撇下?张齐贤说我要不说你一定会怨我。当年你偷银器的事在我心里藏了三十年,不以告人。现在我为宰相,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才,安敢用盗贼?念你侍我最久,给你拿路费,走吧!奴震骇,恸哭拜谢而去。

不谈这则故事中的张齐贤如何品察人品,单说他们家的奴婢通过什么途径“皆得官”?是官,不是吏。官有国家正规编制,吏只是朝廷的临时工,官与吏在宋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文已述,举荐是有条件的、有利益的,且有名额限制。想来张宰相府上奴婢众多,他怎会挨个举荐?由此可见,我们有理由推测,奴婢与于庆、落第老儒他们很可能是通过获取恩荫名额入仕的。

面对恩荫的诱惑,《青箱杂记》提到宋仁宗皇年间士人往往为了入仕名额奔走呼号,时有两位士人最具代表性,一个绰号“望火马”,另一个绰号“日游神”,但凡有那么一丁点儿入仕的机会他们两位闻风即到,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朝廷遂颁布“谒禁令”。也不能怪士人投机钻营,变相世袭给很多幸运儿提供了捷径,找人托关系是一种传统,反映出走捷径似乎是人们的固有思维。寒窗苦读十年的学子到头来饥寒交迫,那些目不识丁的布衣百姓只因做了大员的奴婢而得官入仕,这让学子们情何以堪?

然而,这种恩荫名额其实只有在京师最为泛滥,所以大家扎堆开封汴梁。宋代规定:“文臣自太师及开府仪同三司,可荫子若孙,及期亲大功以下亲,并异姓亲,及门客。”官员等级官阶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司”(司空、司马、司徒)的,恩荫范围才可达到异性亲属及门客随从。文散官官阶为三公三司的,最低也是宰执层次的职事官。地方省长(转运使)恩荫的范围仅为嫡系及本宗族,名额很少,通常是一人。

恩荫属于稀缺资源,谁能争取到谁就有发迹的可能,诸如泼皮于庆、落第老儒这种与朝廷大员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以其门客随从充额,这种机会只有在朝廷才有。此为很多仕途外的人员要混迹京师的缘由。

2.朝廷提携地方,地方孝敬朝廷

明清时期京官通常比较穷,但他们左右了地方官的升迁,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所以建立了“京官提携地方官,地方官孝敬京官”的利益交换模式,但这种模式在宋代却并不风行。宋代的京官是指不经常列班上朝、职务较低的官员,上朝奏事的称为“升朝官”。我们要说的京官是在中央系统工作的官员。

宋代把全国划分成若干“路”的经济区。宋初颁发诏令,诸州正常经费开支之外的财产全部上缴中央。宋初时全国划分六个财政经济区,即六个“路”。每一路的官衙称“转运使司”,又叫“漕司”,长官为转运使。发展到仁宗时全国共有18个路级行政区,下辖府、州、军、监320个,县1262个。除转运使外,每路还设有经略安抚使主管军政,提点刑狱使主管司法,提举常平使主管社会救济,均由中央官员充当,属于中央在地方设置的直属部门。中央对地方的财政、军事等权严格掌控,致使地方财政空间不足,财神爷甩袖子——子皆无。

赵匡胤打天下时,建立了“桩库”,藏有收缴的各地方的金银财帛,同时规定每年国库有节余则封存入库。桩库的钱财有两种作用,第一是国家有难时救急,第二是为了赎回燕云十六州(实为十四州)。赵匡胤曾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贿赂契丹人,朕甚悯之。今天我攒个三五十万两银子从契丹手里把地盘赎回来,如果契丹同意那就把钱给他们。如果不同意,那就把这些钱用在军队上,招募勇士,准备开战。宋太宗时将“桩库”改名为“内藏库”,宋神宗写了一首诗,共九十二字,“内藏库”按照字的排列顺序管理,譬如“九重方执象,万里定寰区”,其中的“九”即是九字号小库。直到北宋灭亡这笔钱也没怎么用上,后被金人给抢走了,金军搬运了三天三夜不绝。

天下财帛尽数麇集京师,桩库里面到底有多少钱无法计算。这种强干弱枝的政治意志导致了地方财政匮乏,全国财政分布不均,形成京师一家独大的利益划分。一旦地方有个病有个灾的,财政漏洞的贻害暴露得十分明显。典型例子是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的澶渊之盟。为什么辽军能够迅速推进到距离首都开封直线距离120公里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市)?两百里地的路程,辽军铁骑一个急行军,一天之内兵临城下。辽军能够迅速推进,一方面是因为河北路地处华北平原腹地,无天堑可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地方财政枯竭,毫无经济实力组织抵抗,战争的比拼也是经济实力的比拼,虽然冷兵器时代这点不甚明显。说白了地方没钱,财富全堆积在中央,一旦遇到灾难要从中央拨款到地方,必然导致地方执政能力下降。

“天圆地方,道在中央”这句话同时道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只识其字不晓其意,对中央概念的错误理解,必然会失去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王安石拜相的前三十年一直漂流在地方,与中央士大夫交往不深,人脉关系不够扎实,“熙宁变法”引得士大夫们激烈反对,新法施行几年后王安石被罢相,他对“中央”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偏颇是罢相的原因之一。

朝廷如同心脏,是唯一的,处在独一无二的地位。一个国家、一个机关单位、一个企业不可能有两个行政中心,由此可见朝廷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有若干个。如同向湖里扔一块石头,激起的涟漪必然由中央向四周扩散。将此概念明晰,我们不难发现朝廷是官场的核心地带,仿佛地核似的,愈接近中心温度愈高,在这里官员可以吸收到足够的热量,为晋升积蓄养分。

3.京官的巨额福利

郊赐,就是朝廷给广大京官提供的热量。读书人做官一方面为了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优越的物质生活,通俗说是“千里为官只为财”,官方叫“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见为官的初级目标是先要获得财富,而后再去施展政治抱负。郊赐,是朝廷为广大官员提供的一次合理、合法拿钱的好机会。

宋代官俸之低是中国历代之最,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杨亿上疏论官俸低称:“左右仆射乃百僚之师长,月俸所入,不及军中千夫之帅,岂稽古之意?”国家副宰相工资不及中级军官高。从这开始,宋代公务员开始涨工资。

同类推荐
  • 武家栋梁

    武家栋梁

    武家起于微末,栋梁崩于战国,当荒谬的武士道大行其道,谁还记得当初源氏的誓言。当羽柴秀吉还在为找干爹而苦恼,德川家康开始自称河内源氏的时候,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才是武家栋梁。八幡宫前深深荒草中,隐藏着武家数百年的荣耀,吉良家的少年,却被迫踏上追赶时代的步伐,走上一条与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下克上、背叛者的下场只有灭亡,一切幻想将在滚滚铁骑下化为灰烬,源氏栋梁家将在白旗下浴火重生。(主角不是萝莉控)
  • 三国之超级霸主

    三国之超级霸主

    乱世之初,作为一名后世的特种兵,罗阳来到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或许,活下去,才是罗阳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只要能够活下去,什么事情都愿意做!如果你不让我活下去!那我就让你活不下去!士兵?抢!军队?抢!城池?抢!名将?抢!美女?抢!国家?抢!天下?都抢了那么多了,这天下也是不抢白不抢!
  • 世界文学与戏剧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世界文学与戏剧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江左枭雄

    江左枭雄

    温家大司马!纵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
  • 惠姓春秋

    惠姓春秋

    400年前,西班牙人门多萨写完《中华帝国史》,发出“中国社会是世界一个奇迹”的感叹,感叹“统一始终是中国的主导”。黑格尔比较各国历史后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中外历史学家共同思考,在中国以外的世界里,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封建的大帝国,但它们分裂后,再没有统一过,而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合分分,“合”,始终是主旋律,这是为什么?答案是纷呈的,其中中国宗族的族规思想与国家维系的思想体系大体协调一致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姓氏产生最早的民族,其起源可上溯到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糟粕,更多的是精华。
热门推荐
  • 一纸休书:邪帝凤后

    一纸休书:邪帝凤后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凤后通敌叛国,特打入死牢,择日斩立行。”她屈膝俯首:“臣妾......谢主隆恩。”六年同行,三年结发,最终得来的是通敌叛国的死罪,他目光悠冷,她的心更冷她是当朝军师,他是一国之君,他六宫无妃,排除众议,只娶一后,三千宠爱集于一身,人人称羡,到头来只是一场笑话然后——龙榻之上,两具雪白身躯紧紧纠缠,熟悉的他,陌生的她。“姐姐,莫要怪妹妹我狠,怪就怪你我爱上了同一个人,黄泉路上莫回头,孟婆汤一饮便什么痛苦都没了。”“你可知错?”昏暗的冷宫之中,他牵着梨花带泪的她一脸沉痛的开口,却在看见墙角之处那缓缓抬起的那张脸时神色大变是谁赐的毒,是谁赐的休书,是谁赐的刑,是谁赐的命!——————————————一缕幽魂飘散,当她不再是她时,披上伪装再回首,蓦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局,是她的局,他的,又或者是她的?江山美人之争,是谁选择了江山推却了爱人是谁拿半壁江山来换伊人回眸是谁生死相随却恨之入骨是谁机关算尽步步为营最终——最终又是谁幡然醒悟,是谁不改的痴心,是谁另取佳人,是谁要美人也要江山又是谁与之最终相伴——————————————封半城:一双素手轻点,城池倒塌,高傲的男人顷刻间一无所有。“凤素颜,你究竟还要把朕逼到何种程度。”大殿之上,男人疯狂咆哮,只手震塌方桌。大殿之中,纤细身影笔直而立,面上不带一丝波动,朱红的唇微启,笑的讥讽,素手一扬,一封“休书”落入男人眼间。“签了他,从此我们阳关独木。”拂袖之间,飞扬的长袍映入所有人的眼,清冷的声音缓缓传遍这整个大殿。“记住,我叫柳扶风,凤素颜早死,死于你的双手。”沈临风:“我是她安排在你身边的侍卫,只要你一个命令,我便会扑汤蹈火,即使付出性命,在所不惜。”“不甘么?你明明是她的人却不得不陪在我的身边,恨我么,是不是很想我死,那样你就可以回到她的身边了。”柔荑微动,纤细十指轻轻抚上他满是伤痕的脸,一抹轻笑浮在那张美丽的脸上:“若是没有她的命令你还会保护我柳扶风么?”他面色平静的打掉她的手:“不要忘记了,你的命是她救的,你若伤了她我势必和你纠缠到底。”封司濯:愤怒的男人扭转过头,怒斥身后较小的女子:“你再怎么讨好我也没有用,我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都不会喜欢你的。”
  • 妙香词

    妙香词

    前世,她遭人陷害,被打入冷宫十几年,受尽屈辱,终于等到自己的儿子登基称帝,本以为是苦尽甘来,没想到成为太后还不到一年,就因阴寒入体而死,她不甘心!自己本是相府嫡女,为什么老天将所有的苦都给了自己?一朝重生,她回到自己十一岁时,智斗姨娘,教训绿茶,看她如何笑看世间繁华!只是她旁边的智障是怎么回事?!说好的腹黑小霸王呢?!!
  • 高冷师傅小萌徒

    高冷师傅小萌徒

    丈夫娶了表妹,自己被打入冷宫,全家被抄,满门无一幸免,拼命生下的孩儿被人生生煮食。前世的陆婳,惨绝人寰!重来一世,变心的丈夫,恩将仇报的表妹,凡是害过她之人,一个都别想逃。只是,躲过了所有前世的孽,却还是没逃开这世的债。
  • CIA超强阅人术

    CIA超强阅人术

    阅人术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是每个CIA特工上任后的必修课,它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与神情细节,快速地判断出对方的品行、能力,从而做出相应的对策调整。本书以大量生动的案件作为实例,并结合CIA特工多年的实践经验,为读者讲解CIA特工的超强阅人技巧,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学习先进的阅人方法和技巧,学会如何分析他人的内心世界,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更好地把握他人的心理,从而在社交中游刃有余,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做到知己知彼,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The Warden

    The Ward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游之金乌大圣

    西游之金乌大圣

    穿越成一只被灭门的小乌鸦,莫尘本来只是想安安静静修个仙,报个仇,谁料却被大舅哥湖边捉婿。为了碧波潭一家老小的性命,为了在那只猴子手下活命,莫尘不得不努力修行,谁知道这一修就修出来个横压一世的金乌大圣出来。这是一只小乌鸦苦逼的成长史。
  • 营养保健粥

    营养保健粥

    要健康,多吃粥。《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有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 安龙纪事

    安龙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温暖向阳开

    温暖向阳开

    被迫放弃米兰模特事业的梨安回归儿时的栖息地,并被父母偷偷换上了与他同校并同样的专业,拥有不凡的世家背景的他们偶然间住入同一个屋檐下。忘记不了起初梦想的梨安,追逐在自己的梦想道路上,结识了当红男模,临序。他们尽情挥洒属于自己刻苦艰辛的爱情,在尘土飞扬,熙熙攘攘的街尾来回寻找已迷茫的幸福。多少年后,他,他,她,他们在模特界里开始了刻苦铭心的纠缠不休。你是否记的等待在季节里的容颜?【保持一日两更】
  • 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

    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

    《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汇集了1998年至2015年《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栏目四代彼时的青年批评家,如南帆、孟繁华、陈晓明、戴锦华,如李敬泽、吴义勤、施战军、张新颖、郜元宝、邵燕君、毛尖、杨庆祥等96名,有重要影响力;再现了17年来文艺批评的争鸣与共鸣,试图还原历史,更在于描述和激励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