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3000000028

第28章 辜鸿铭讲国学——春秋大义(8)

如若遵循孔子的教诲,按照他教导的那般去完善自我修养,尽力去做一名好学生,那么我们就要在孔子弟子的言谈中找到孔子学说中那些关于如何生活、如何真正地生活的真谛。而想要弄清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的话,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确一个问题的概念,那就是我们是为什么而活?我们都知道,基督教教义是这样表达人类最主要的目标的:“人类之根本目的,就在于赞美上帝。”这样一种理解或许很正确,但却不够明确。在这方面,如同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孔子的学说是十分清晰明确并且没有任何歧义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说人生之本在于孝悌)”据我来看,这恰恰正是孔子学说和别的大的宗教思想体系或者说真正的宗教(如佛教与基督教)的根本区别之处。佛教与基督教的宗旨之一是教育教导人们如何成为一个好人,而孔子的学说则在这上面更进一步,它教导人们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社会性公民。佛教与基督教告诫人们,如果他们想要成为一个好人,一个上帝之子,他们便只需思考灵魂的状态以及对上帝的义务,而无需思考现实社会。而儒教作为另一种学说则认为,对于保持良好的心境来说,思考灵魂的状态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与此同时还必须去思考上帝用来安置人类的社会,以便按照上帝的意愿去完成其功业。如果人们希望可以对上帝尽义务,那么与此同时他也需要对人类尽义务,也就是孝悌的义务。实际上,宗教在原本意义上(如佛教与基督教)就是告知人们,当人们作为公民居住在这个世界上时,就无法成为一个好人。因而要想做一个好人就需要下定决心脱离现实世界,也就不再是一个公民。换句话说,原本意义上的宗教(如佛教与基督教)是这样的:为人们筹划如何隐迹在山野荒林,同时它也是为那些在北戴河避暑的小屋中,不干其他事,而只对其灵魂状态以及对上帝的义务进行思考的人而设立的。而孔子学说中的精义却和其大相径庭。只要人们乐意,可以将其称作宗教,也可以将其称作道德体系,它告知人们作为公民应当怎样生活,也就是为那些卡莱尔说的“要纳税、付租金和有烦恼”的人而设立的宗教。

简而言之,人们可将这种孔教称作良民的宗教。可也会有人说,它压根就不是一种宗教。的确,它也许本来就不是一种宗教,我原本也承认,它并非是为那种笼罩着神圣光环的圣者设立的宗教。而是一种对那些纳税的、交房租的普通百姓而设立的宗教,故此它并非是一种享乐主义的宗教。正是由于它并非是为那些狂热的圣徒而设立存在的,它也就不属于那些幸运的宠儿的宗教。这种宗教里面的教徒,是没有条件在北戴河的避暑小屋中安逸地生活的。在此我想要指出的是,生活中奉行孔教的教义准则要比奉行佛教与基督教的教义要困难得多。假如有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僧人或基督教徒,只需要举行剃度,披上袈裟,住到寺院或北戴河,在那里冥思其灵魂状态以及对上帝的义务就可以了。但是,要想变成一位优秀的孔教弟子,那就不单需要思考其灵魂状态以及对上帝的义务,而且需要思考对全人类的义务。要切实地履行责任、善行以及礼数,要像对待岳母一样地对待共和国的首领。简单地说,儒教(孔子的学说体系)就相当于孝悌的宗教,它并非是一种享乐主义的宗教。另外,我还想说明的是,虽然儒教(孔子的学说体系)不是一种灵光四射、让人疯狂的宗教。可它却与佛教和基督教一样在世界上获取了一样伟大、辉煌的成就。如同渊博的中国文化学教授罗伯特·肯纳韦·道格拉斯先生在伦敦大学说过的那样:“虽然儒教只是一种适合于平淡而非极富冒险之胡人精神的实用性道德体系,但它却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强大力量,足以让亚洲大陆上的大多数居民统一在一个泱泱大国当中,而且让其生活在一种秩序与和平当中。”

在如今的中国,最让我诧异的是,那些满脑子带着“新学”来到中国的人们,却去教育那些原本就将良民宗教当成自己唯一宗教的中国民众如何去做一个良民,如何在社会道德中将自身完善;并且教育那些拥有世界上最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的中国大众们如何去治理自己的国家。在这点上,那位前往埃及去对英国的政治家讲授应当怎样治理大英帝国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不会提出异议的。但实际上人们不应当对此感到讶然,因为在如今中国的这些所谓的“思想家”是那样的厚颜无耻、鄙陋不堪,然而却依然和外国人一样享有特权。但是对我们来说,事情最滑稽(或者说最可悲或其他别的什么叫法)的一面是“新学”中向一个国家的民众所展示的治国之术,这早在罗马帝国前期就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但这些所谓的博学之士,这些接受过教育的人里面的精英,这些帝国里的精神贵族们不但将这种无聊的东西提出,还在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种“新学”,并且对其坚信不渝。但这在我看来,只有一千九百年前的义和团所呈现的那种扭曲的癫狂精神以及昏聩糊涂可以和其相提并论。这些东西,全是些看起来不错的装满新酒的旧酒囊饭袋,如同现在人们在中国见到的效仿欧洲人的穿着四处游荡炫耀的中国人一样。

严格地说,我认为,假如世界上还有值得中国人民需要向别的民族学习的东西,那肯定不是统治之术。英国有一句很好的谚语:“布丁的味道,只有吃了才知道。”除去古罗马,也许还能加上现在的英国,从古到今,还有哪一个民族在统治如许庞大的国家上所取得的成功、在政治统治上所获取的成功能够和中国人民的成功相媲美呢?这里我所说的统治,自然不是指那些制定宪法、召开国会、议论政治以及大声吵闹之类,而是指让整个国家都处在和平和秩序当中。

既然中国人民在统治上获得了如许杰出的成就,那么其获取成就的秘密是什么呢?其实这个秘密并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而是包含在这么一句看起来十分寻常的格言中:“有治人无治法。”换句话说,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在政治统治上获取如此巨大的成就,是由于他并没有在宪法上煞费心力,而是找到了统治之道的根本,可以让中国人自觉地让自己成为良民(孝悌者)。我们的那些立法人包括一切伟大的立法人不是致力于法律、法规和宪法的整治,而是依靠他们所挑选的那些适合的人。我想在这里指出,中国的帝王或者说君主的真正任务并非是统治,不是忙于细节的管理,而在于选拔出合适的人才。他先是对他们所选拔出来的人所展示的良好的精神和风范予以鼓励,并静观其变,看他们是不是拥有真正良好的精神和风范。简略地说,中国统治者或者说帝王的真正任务,不单是需要担负起培养国家公务人员良好品格的职责,而且需要担负起培养全民族良好品格的职责。实际上,对于中国官员来说,他们的任务除去管理外,更主要的是负责培养全民族良好的品格,以便让人民具备自觉的精神而非仅仅是依赖政府。歌德对什么是最好的统治形式这个问题给出一个回答:“最好的统治形式,是让统治成为一种多余的形式。”

已故的麦嘉温博士在他的有关中国人共同生活的描述中说过:“人们所观察到的这个民族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他们的组织和联合能力,同时这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最明显标志之一。对他们来说,组织与联合行动十分容易。原因就在于他们内心具备一种对权威的尊崇以及遵纪守法的本性。他们这种温驯平和并不等于那种精神衰落的、遭受阉割的驯良,而是源于一种习惯性的自制,和长期在地方、村庄或市政事务里保持着自治而出现的结果。相对于国家而言,他们更多地学会了自我依赖。如果将这个民族里那些最为贫穷以及从未接受过教育的人带入某个荒岛上面的话,他们将能迅速地将自己组合成一个政治实体,如同那些接受过理性民主教育的人们所采取的举措一样。”

中国人治理国家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秘密就在于“有治人无治法”这个原则之中。这原则是他们所需要并为之一心一意所致力的,教化着大众,让他们遵循孝悌,而非为了制定宪法而煞费心思。另外,正如麦嘉温博士所谈及的,他们遵循孝悌之教并获得如此杰出成就,秘密同时也在于他们内心深处对权威的尊崇。而这种基本准则正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古代知识的传授与宗教(也就是中国的良民宗教)的基础。因为内心深处有一种对权威的尊崇,所以我们中国人向来拥有麦嘉温博士所声称的那种“理性民主”。起码从公元纪元的汉朝开始到民国之前的情况一直都是这样,假如我们内心深处不具备对权威的尊崇的话,我们得到的就只能是大家都知道的目前所处的“无政府状态”的共和政治下被人们称作“非理性民主”的东西。虽然中国的政治统治一直是君主政体,可我们却从未发生过专制,但现在人们却一致认为,中国的统治(一直到如今的共和时期)始终是一种独裁统治。假如一个民族拥有一种理性的民主精神,如同中国人民始终都拥有的一样,那么,专制就无法存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出现过一次专制,也就是秦始皇的暴政,他下令将书籍焚烧掉,那个时代的中华民族被那种“非理性民主”精神给吞噬了。实际上,这种“非理性民主”造成的后果——也许算是对它的治愈——正是独裁。“非理性民主”越厉害,独裁政治就会变得越可怕。

在我看来,我们在中国是一直拥有“理性民主政体”的,虽然从统治方式上来说一直是君主统治。然而中华民族却始终是一个民主的民族。我敢这么说,就我所知,中国人(这里我所指的是真正的中国人,而非人们现在在中国大街上或政府某些机构中见到的、在打扮上模仿欧洲人的那帮人或者说是乌合之众)现在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真正民主的民族。著作《中国佬约翰来书》的编者英国剑桥大学的罗斯·迪金逊教授,在他的最后一本游记里写到:“以前我从未到过这样的一个国家,这里的人民是这般的自尊自立并且这般的热情。例如在美国,每个人都以为有必要对你保证一点,那就是他和你同样和善,但实际上他们却非常粗暴地对待你。但在中国却大为不同,因为你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对你的和善。他们不具备那种个人权利的自我意识,却又不像人们在印度随处都能看到的那种匍匐在地上的卑下胆怯。中国人是真正的民主主义者,这一点从他们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同胞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到,他们已经达到了民主主义者一直期望西方国家所需要达到的那种标准。”也正是因为这些,我认为,现在中国人民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民主的民族。而真正的“理性”民主主义者与“非理性”的民主主义者的不同也正在于此。那些真正的民主主义者,他们从未想过你和他们有何差距,而那些虚伪的民主主义者则在自我意识中感觉他们的确赶不上你,却又妄图通过维护自我意识去证明他们和你同样优秀。真正的民主主义者考虑的不是自己的权利,而是自己的义务。虚伪的民主主义者则会坚守自己的权利,而不履行自己的义务。理性民主和非理性民主的本质区别也正在于此。

我想对那些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那些对严肃关注着当前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事情的外国人说一下,中国的希望所在,既不是袁世凯,也不是那些用舞会与茶会款待外国人的效仿欧洲的假洋人们。我想对那些外国人说的是,中国的希望在于麦嘉温博士所说的中国人内心深处对权威的那种尊崇,在于一种良民宗教!虽然我们在最近的两年半的时间里经历了剧烈的动荡,面对着一个除了搜刮挥霍财物、胡乱发布条令以及不断许愿之外什么也不去做的政府,可是,在如此一个泱泱大国中,人民依然在遵循着和平和秩序。仅仅就这一点,就能够让外国人诧异不已。对于这些现实,我们应当感谢的并非如很多外国人所想象的那样,是袁世凯的机敏聪慧或他的某位臣卒,而是中国人还未曾丢掉他们内心深处对权威的尊崇以及良民宗教。简略地说,如今中国的希望不在于袁世凯,而在于孔子的良民宗教。在文章的开篇,我引用了孔子一个弟子的话,你们可以从里面发现对这种良民宗教的简洁阐释,并且还能将其要点做如下归纳:第一,和平、秩序和安宁乃至国家自身的存在,不是依靠法律与宪法,而是依靠中国的每个子民都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以此去过一种真正的虔诚生活,或者更现代地说,过一种道德的生活;第二,孝悌应该被当做道德生活或者说虔诚生活的根本;第三,良民宗教的秘密在于人们履行义务而非争夺权利。人们对权威并不表现出不信任以及怀疑,而是表现出尊崇。对这种良民宗教,孟子曾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爱其亲,畏其上,世永昌。”

同类推荐
  • 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当你的工资跑不赢通胀、当你因为拼爹无力生存艰难、当你背负巨额房贷拼命挣扎的时候,还要面对有毒的空气和食品,你是不是觉得,在中国活下去需要强大的勇气?是公平的教育、完善的福利、安全的养老,还是反腐廉政、缩小贫富差距?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 这是哪儿?北京!

    这是哪儿?北京!

    老猫在《这是哪儿?北京!》这部书里面展示的是一个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林林总总、具体清晰的北京,有关于它的历史掌故,也有关于它的衣食住行,更有关于它的好玩与无奈。一句话:这是一个有烟火气也有故事的都市。这是一本关于北京的书。不是那种老先生、老北京的回忆式的书,也不是那种蚁族、北漂的憧憬式、奋斗征服式的书,而是一种记录。记录一下几十年间城市的变化,也记录形形色色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心态。
  • 论语日记(上册)

    论语日记(上册)

    《论语日记(全2册)》以日记的形式把《论语》二十篇作别开生面的解读,如道家长里短般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注重对《论语》每一个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详细解读,且汇集历代儒学名家的不同解构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论语》所反映的内涵。同时,作者还深挖《论语》中每一个字的来源及引申义,让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该字的微言大义。《论语日记(全2册)》在阐述《论语》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时,还结合经典佐证,以及史料、文献、文学资料进行侧面的阐述和对比,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扩增,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智慧的提升。总之,《论语日记(全2册)》堪称一本阅读《论语》的工具书。
热门推荐
  • 嚣张小皇妃

    嚣张小皇妃

    穿越也就罢了,竟穿成一个懦弱的九岁和亲破公主?搞什么玩意!贵族小姐还敢欺负她?哼,让你们见识一下她的手段!拳殴小主,暴打奴才,炼药救皇帝,什么炼药秘籍、功法大全皆不在话下!自恋狂妄又怎样,她就是那个嚣张小皇妃!
  • 明明如月

    明明如月

    明末清初的扬州,是烟雨江南里一个耀眼的繁华存在。一个,是给明朝后宫进贡香粉的粉晴轩江府;一个,是忠心为国的任府;一个,是清朝安插在江南的细作王府。且看以扬州十日屠城为大背景的明朝子民如何在乱世末路里,演绎属于他们的地老天荒。用尽长长短短的一生,去谱写出了哪些爱恨情仇,最后如何保卫家国和天下?所谓的正义与邪恶势力的较量,究竟孰是孰非?所谓的春秋家国梦,情仇爱恨,究竟孰轻孰重?最终的一切,终究是尘归尘,土归土,是否还可回得去曾经的那些感动?
  • 娇祸

    娇祸

    大墨二十九年春,被后娘毒害的少女再次睁开眼,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活下来,杀后娘,践庶妹。PS:【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很淡定平和的人,然却仍旧是个凡夫俗子,不得善善!是以心中无限感慨,觉得俗世尔尔,以期能做个如常如漠的人。故有此作,期于文中陆娘子,得偿所愿!】
  • 王者归来绝傲公主

    王者归来绝傲公主

    她曾是先皇最疼爱的小公主,战场上消息传来却不知去向,同胞皇弟无奈替她瞒天过海。她女扮男装混军营,三年后边疆一位大将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又三年,曜王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是敌国的太子,邪魅的眼神是死神的呼唤,冷酷的话语无人反抗,厮杀的身姿是死神的镰刀。战场上无一败绩的他却接连多次被她戏弄,他发誓要她受尽百般酷刑方可出出尽心头气,在她失踪三年重新归来后……一次四国间交流,他当众以皇后之位求娶;而她双手作揖无所谓道,“皇兄,皇妹的王府还缺一个曜王妃……”
  • 和一只蚊子较上了劲

    和一只蚊子较上了劲

    一只蚊子幽灵般地介入了我的生活,起初我并不是很介意,直到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杂乱无章后,才引起了我的重视。我是个职业诗人,已经出过八本诗集了,尽管都是自费出版的,让我倒贴了许多印刷费,但这并不影响我在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大家都知道我的大名叫郎一豪,笔名一嚎。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头孤独的城市狼,企图通过一声声干嚎把人们从欲望中唤醒。刚开始,写诗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的职业曾经是银行职员,在营业部数钱的那种。渐渐的,我发现数钱和写诗是两种非常犯冲的行当——数钱扼杀了我许多诗的灵感。
  • 宝贝和妈咪都是戏精

    宝贝和妈咪都是戏精

    “兄台,借你家祖传宝贝一用。”6年前,她设计了他。6年后,他带着腹黑贱萌的小包子找上门来:“嫁我或娶你,选一个。”来不及作答,小包子驾着直升机从天而降:“渣男靠得住,母猪会上树,麻麻,跟我走!”两个小时后,华国最聪明、最金贵的宝宝被人绑着扔上了南海某荒岛。而另外一人:“姓江的,你到底想怎样?”某人冷冷道:“大宝说他一个人太孤单……”某包子:“@&%¥#!……渣男无耻!!!”【双强双洁,小包子腹黑又戏精,甜宠欢脱不虐。】
  • 锦衣行

    锦衣行

    无所不用其极的腹黑锦衣卫,碰上一心复仇,温婉又倔强的琴手。他们一个是官,一个是奴。一个遭万人唾骂,一个受万人排挤。却偏偏被命运一张大网扯进了勒进了同一根鱼线上。“你嫁与我,做我兰家的媳妇儿,我便什么事情都由你!”那个时候,胭脂以为兰绍会是这一辈子的依靠。可是后来,那一夜漫天星辰灿灿,她带着她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文摘

    文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消夏集

    消夏集

    《品尚书系:消夏集》为作者谢有顺近年的散文、随笔精选,也是作者在学术研究之余的感性心语。一部分为生活记趣,或回忆,或写实,或在行旅中信笔写来,文字端庄而不失机智,多为温润之作;另一部分为精神沉思录,以读书觉悟人生,与先贤对话,从个体心灵中透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多为有感而发的锐利之思。文字优美而有闲趣,且不乏深刻,读之可以消夏,也可清心。这种义理方正而言辞讲究的学人笔墨,提供的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 莲峰志

    莲峰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