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1500000002

第2章 笺经杂记(1)

余书藏中所收《坛经》不下十余种,其最佳者为明正统四年黑口刻本。每半叶八行,行十六字,字大悦目,元椠本典型尚存,气象静穆可敬。其次则为嘉靖间五台山房刻本。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古意犹存,尚为佳帙。兹以两刻本,校勘其异同。正统本之优点,为法海所撰《坛经略序》,尚未改为《六祖大师缘起外纪》,其序文亦未为后人所窜乱。正统本有无名氏《跋》一首,嘉靖本则摘录《跋》中之语,名曰《历朝崇奉事迹》,而删其《跋》。正统本共分九品,曰《悟法传衣第一》;嘉靖本改为《行由第一》,分其后半为《般若第二》。正统本曰《释功德净土第二》,嘉靖本改为《疑问第三》。正统本曰《定慧一体第三》,嘉靖本改为《定慧第四》。正统本曰《教授坐禅第四》,嘉靖本改为《坐禅第五》。正统本曰《传香忏悔第五》,嘉靖本改为《忏悔第六》。正统本曰《参请机缘第六》,嘉靖本改为《机缘第七》。正统本曰《南顿北渐第七》,嘉靖本改为《顿渐第八》。正统本曰《唐朝征诏第八》,嘉靖本改为《宣诏第九》,近刻本又改为《护法》。正统本曰《法门对示第九》,嘉靖本改为《付嘱第十》。其间字句之不同者尤不胜枚举。于以知《坛经》之窜乱,其在正德、嘉靖间乎?明人好窜改古书,已成为风俗,不独于佛经为然也。余尚有嘉靖小字刻本,及闵刻朱墨本,亦为《坛经》中之佳品。此外则有福建鼓山刻本、长沙刻本、金陵刻本、如皋刻本等,皆近时普通单行本也。

《坛经》最要之宗旨,在于示明一切万法,皆从自性生。自性即是自心,自心即是真佛,故不必舍自佛而求他佛,但觅自心佛可也。其重要之下手处,在于依法修行。修须自修,行须实行。其所修、所行者,先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痴愚等十恶,再去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等八邪。去十恶八邪,即是除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见他人之是非善恶,是之谓归依自性天真佛。故六祖谓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也。若不能依法实行,口善心不善,虽诵经念佛奚益?南辕而北其辙,其去真佛也远矣。

学者之于《坛经》,皆宜诵读之、讲贯之、思索之、体认之,以反求诸夙夜饮食、男女衣服、动静语默、应事接物之间。六祖之所谓“心平何劳持戒”,吾则求吾心之如何能平。六祖之所谓“行直何用修禅”,吾则求吾行之如何能直。六祖谓“恩则孝养父母”,吾则求孝养父母之所以尽其恩。六祖谓“义则上下相怜”,吾则求上下相怜之所以尽其义。六祖谓“让则尊卑和睦”,吾则于尊卑思所以行其让。六祖谓“忍则众恶无喧”,吾则于众恶思所以致其忍。于此六者,无一不致其精微曲折之详,无一不能贴向自家身心上做工夫,以截断其旧习,以变化其气质。虽读此一经,而已入圣贤仙佛之境界矣。呜乎,独处不能谨,口诵不能实行,徒以经典梵呗,严饰乎外,伪也。欲以虚伪之善,盖真实之恶,自可欺,人不受欺;人可欺,佛其可欺乎?

禅家所有语言,皆机锋相对,因病与药,使参问者舍去执见,直入中道而已。故圭峰禅师曰:“性不易悟,多由执相。故欲显性,先须破执。”其所谓破执者,试以《金刚经》证之。经曰:“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又曰:“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又曰:“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曰:“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又曰:“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又曰:“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又曰:“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又曰:“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又曰:“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又曰:“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又曰:“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又曰:“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又曰:“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又曰:“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又曰:“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又曰:“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又曰:“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此等句,不及备录。录此以见谈般若者,随说随扫,以破人之执著之相也。后世之谈禅者,其法皆出于般若部。所以问者曰是,则答曰非;问者曰非,则答曰是;问者曰有,则答曰无;问者曰无,则答曰有。且即毁即赞,即赞即毁;即立即破,即破即立;即体即用,即用即体;即言语非言语,非言语即言语。一时权宜相当,故有与甲相宜者,未必与乙相宜;与乙相宜者,未必与丙相宜。随机说法,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故六祖为志道曰:“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虽然,立教皆为对机。对机者,除病除执也。若本无此病,即无庸服药;本无此执,亦更不必破。无病而药,无执而破,则无益而有损矣。善夫,莲池大师之言曰:“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此处扫荡,彼处建立。随时逐机,无定法故。假使只看《楞严》,见势至不入圆通,而不广览称赞净土诸经,便谓念佛不足尚矣。只看达磨对梁帝语,见功德不在作福,而不广览六度万行诸经,便谓有为福德皆可废矣。反而观之,执净土非禅宗,执有为非无为,亦复如是。喻如读医书不广者,但见治寒用桂、附而斥芩、连,治虚用参、耆而斥枳、朴。不知芩、连、枳、朴亦有时当用,而桂、附、参、耆亦有时当斥也。是故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予尝谓《六祖坛经》不可使无智人观之,正虑其执此而废彼也。”

“心性”二字,空宗与性宗等解说各不相同,惟禅宗则毫无区别。所以黄檗禅师云: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又云: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见《传心法要》)。《南阳慧忠国师语录》:“曰: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曰:迷则别,悟则不别。曰: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曰: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学者据以上数则,既知心性非异,可以读《坛经》矣。

六祖之碑铭及《坛经序》中有最难笺注者三处。王摩诘所撰《六祖碑铭》中之“泉馆”二字。余注曰:“泉馆”即“渊馆”也。筑馆于重渊之下,犹言穴居也。唐人避高祖讳,故改“渊”为“泉”。当时颇以未得确证为憾。后偶阅袁褧仿宋本《六臣注文选》中郭璞《江赋》:“渊客筑室于岩底,鲛人构馆于悬流。”原注曰:“渊客,鲛人,皆水中居,故筑室构舍于岩流之下。”此即泉馆之出处也。他日当为补入注中。又法海《坛经略序》中之“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只可平天,不可平地”三句,又德异《坛经序》中之“末上”二字。此三处皆不易笺注,学者慎勿滑过。“达摩”或作“达磨”,“惠能”或作“慧能”,皆可通用。第七品中之“羊鹿牛车”,近时新刻本改为“羊鹿之车”,大谬!万不可用。不知《法华经》中共分四车,曰羊车、鹿车、牛车、白牛车耶?此略举之,其说详载注中。

数年前有客问余曰:《坛经》第一品中,“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此山何名也?又问第七品中,“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此泉何名也?第十品中“嗣法四十三人”,其名详于何书?何名也?余于时不能答,旁有座客代余答曰:此乃考据文字,于明心见性毫无交涉也。然余终以不知此答为憾。近来阅书稍稍留意,积久则此山与泉及四十三人皆确知其名。已详载《坛经》注中矣。

注中偶有重复之处,因经中往往有极机警、极爽利之话头,与极确实之理解,非仍引前注不能了然者,故又重复而用之。非若专门名辞,前已注过者,则每用注见前,或详见前注,可以了之。若理论则反,不如径将前注仍注一番,学者既省检查之劳,又获熟读之益。故注者不避重复之诮也。

《说铃》为说部丛书,内有《现果随录》一种,其九十一则载:江北沈生,幼厕黉宫,恃才妄作。读书萧寺中,见《六祖坛经》,妄举朱笔涂抹。回家暴亡。示梦于父曰:吾以涂抹《坛经》,现在地狱,身带火枷,苦楚难忍。父为我到寺读书处,寻出《坛经》,洗去涂痕,庶可脱苦。父悲痛不胜,入寺搜访,果见原本,急洗去旧痕,并发心重刻一部流通,为子忏罪。

唐释法才《光孝寺瘗发塔记》:“佛祖兴世,信非偶然。昔宋朝求那跋陀三藏,建兹戒坛,豫谶曰:后当有肉身菩萨,受戒于此。梁天监元年,又有梵僧智药三藏,航海而至,自西竺持来菩提树一株,植于戒坛前,立碑云:吾过后一百六十年,当有肉身菩萨来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王也。今慧能禅师,正月八日抵此,因论风幡语,而与宗法师说无上道。宗踊跃忻庆,昔所未闻。遂诘得法端由。于十五日,普会四众,为师祝发。二月八日,集诸名德,受具足戒。既而于菩提树下,开单传宗旨,一如昔谶。法才遂募众缘,建兹浮屠,瘗禅师发。一旦落成,八面严洁;腾空七层,端如涌出。伟欤禅师,法力之厚,弹指即遂。万古嘉猷,巍然不磨。聊叙梗概,以纪月岁云。仪凤元年,岁次丙子,吾佛生日。法性寺住持法才谨识。”

《肇庆府志》曰:永宁寺在县(新兴县)南琅村旁,相传为六祖辞母处,旁有辞母石。又曰,六祖庵在县(四会县)东扶庐山下,六祖尝避难隐于此。后人因建庵祀之。

《广东通志》曰:光孝寺在南海县西北一里,相传六祖祝发于此。《图经》云,本乾明、法性二寺,后并为一。刘宋永初间,陀罗三藏飞锡至此,指诃子树曰:“此西番诃梨勒果之林,宜曰诃林。”遂创戒坛。预谶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自西竺国持菩提一株植于坛前。唐仪凤元年,六祖慧能祝发树下。因论风幡,建风幡堂。宋太祖改为“乾明禅院”。绍兴二十年,改为“报恩广孝寺”。后易今名。咸淳五年重修,元明屡经修建。有睡佛阁,国朝顺治六年,僧今盌修。康熙十一年,东莞人蔡元真,以寺颓废,请平靖两藩重新之,有牌记。寺又名法性寺,有米元章书三世佛名。稍北为六祖殿,前为菩提坛,坛侧为发塔,其东南为达摩井,西为五祖殿。循廊而东,为风幡堂,堂前有池泓然。

《坛经》正统刻本卷尾有无名氏跋语一则,近世已无传本。语颇详实,故附录于下。其辞曰:宋太祖开国之初,王师平南海。刘氏残兵作梗,师之塔庙,鞠为煨烬。而真身为守塔僧保护,一无所损。寻有制兴修,功未竟。会宋太宗即位,留心禅门,诏新师塔七层,加谥“大鉴真空禅师太平兴国之塔”。宋仁宗天圣十年,具安舆,迎师真身及衣钵入大内供养,加谥“大鉴真空普觉禅师”。宋神宗加谥“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本州复兴梵刹。事迹元献公晏殊所作《碑记》具载。六祖禅师,自唐开元元年癸丑岁示寂,至大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岁,已得五百七十八年矣。自大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岁,至大明正统四年,已得六百八十年矣。时正统四年岁次已未仲秋八月中元日重刊。

莲池大师曰:大鉴能禅师,世称南宗。大通秀禅师,世称北宗。然黄梅衣钵,不付“时时勤拂拭”之大通,而独付“本来无一物”之大鉴,何《宗镜录》谓大鉴止具一只眼,大通则双眼圆明?如是,何以不得衣钵?夫曹溪亲接黄梅,远承达磨,又远之承迦叶,又远之承释迦。乃永明传道于天台韶国师,而为此说者,何也?抑随时救弊之说也。昔人言晋宋以来,竞以禅观相高,而不复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故初祖西来,至永明时,又或以为一悟即了。故《宗镜》及《万善同归》等书,力赞修持。则似乎南宗专于顿悟,而北宗顿悟渐修,智行双备,故有只眼、双眼之喻。高松老人独奋笔曰:此一只眼,是之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也,是之谓把定乾坤眼也,是之谓顶门金刚眼也。倘新学辈诸浅见者,执《宗镜》所云,作实法会,则大鉴止是空谛,而大通方始是中道第一义谛,可乎?或曰:曹溪六代传衣,举世靡不知之。而当是时,何为惟见两京法主二帝门师?北宗大著于天下,而不及曹溪者,又何也?曰:曹溪既承印记,秘其衣钵,为猎人守网,潜光匿彩,至于一十六年。大通之道盛行,曹溪之名未显也。迨风幡之对,而后道播万世矣。曹溪潜龙深渊,不自炫耀。大通见龙在田,不自满盈。其言曰:彼亲传吾师钵者也。盖善知识之相与以有成也如是。(《竹窗三笔》)

唐圭峰禅师曰:此方迷心执文,以名为体。故达摩善巧,拣文传心,标举其名(心是名也),默示其体(知是心也),喻以壁观(如上所叙),令绝诸缘。问:诸缘绝时,有断灭否?答:虽绝诸念,亦不断灭。问:以何证验,云不断灭?答:了了自知,言不可及。师即印云,只此是自性清净心,更勿疑也。若所答不契,即但遮诸非,更令观达。毕竟不与他先言知字,直待自悟,方验实是亲证其体,然后印之,令绝余疑。故云默传心印。所言默者,唯默知字,非总不言。六代相传,皆如此也。至荷泽时,他宗竞播,欲求默契,不遇机缘。又思惟达摩悬丝之记(达摩云,我法第六代后,命如悬丝),恐宗旨灭绝,遂明言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任学者悟之浅深,且务图宗教不断,亦是此国大法运数所至,一类道俗合得普闻,故感应如是。

同类推荐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16岁故事

    16岁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女主霸倾天下

    女主霸倾天下

    这是一个男尊女贵的世界。虽说这个世界对女子来说犹如天堂,女娶夫,可雪瑶却很无奈,因为她穿越到了一个弑母杀妹的女帝公玉寒雪身上,刚穿来,就状况不断。传言,公玉寒雪阴狠毒辣,弑母杀姊,用鲜血铺成了她的女帝之路。传言,公玉寒雪无情暴戾,喜怒无常,以杀人为乐,无人敢忤逆她。传言,公玉寒雪夺姊夫君,囚禁折磨传言,…当她穿越成她,步步为营,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傲立于天地之间,剑指苍穹,睥睨一笑,天下为动,她创巅峰国度,只能让世人仰望惊叹,她真实的神秘身份更是让整个天下俯首膜拜,俘获无数俊男美女的心,从此她成为百姓心中的神,天下的希望和主宰,写下了盛世不朽的传奇。彼时他乃天下荣华之身,优雅尊贵,天人之姿,被她囚禁,从不愿看她一眼,无喜无悲,仿若面对死人。他是质子,狄修国太子,日日夜夜对着华丽冰冷的宫殿,对着公玉寒雪,忍辱负重他是鬼谷谷主,芝兰玉树之姿,天下无双,无意间救了她,得知她乃天下盛传毒帝公玉寒雪,心痛…他他他……(美男继续增加中)后来他看着她的目光无限深情宠溺,仿佛都能溺出水来,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水里怕摔着,恨不得将她融入骨血…他宁愿永远是这种质子的身份,只想永远留在她身边,哪怕背弃自己的国家,也只是不想离开她半步他无比庆幸自己曾经救过她,眼里心里全是她,鬼谷的庞大势力也只是想用来博她一笑,如画江山也比比上她那灿烂一笑还有他,他,他…他们爱她入骨自述版:溪怜幽:我从不知道原来真正属于我的“情劫”是这样的苦涩,可即使再苦涩再心痛我依然不会放弃,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努力走近她冰冷的心,哪怕一直等待,我也无怨无悔。墨谷沐玄:她一直都是我的瑶儿,爱她宠她一直是我心中最大的幸福,哪怕为此背离鬼谷祖训,都不可动摇。巫雅千竹:莫道有情却无情,她的心根本无法触摸,她离我还是那么遥远,原来真相是如此的残忍。淳古孤诺:她其实有一颗最温暖的心,我一直以为故国是我一直坚持的信念,可面对她时我才发现,她才是我想要守护的珍宝。千魅漓:情圆依梦成人,情破兽亡,她是那个主宰我阴晴圆缺之人。冰绝玉笙:受尽千年折磨,我也从未后悔过,我一直坚信她终究会到来。……还有他他他的自述。
  • 主母无心

    主母无心

    成功人士是变态的,成功人士的老婆是更变态的,这样才能打倒变态。这是一个变态老公勤勤恳恳培养变态老婆来打压自己的故事。前世:她叫安怡,身为间谍死于非命,因为造杀孽过多被发配到阿鼻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但她心理是坚强的,灵魂是强大的,在受苦之余不遗馀力的利用八方资源贿赂各方地府官员。在她百年来不懈的努力中,官吏和小鬼牵了姻缘,女鬼和男鬼暗通曲款,麻将扑克风行,白天搭伙扎金花砌长城,晚上结伴偷香火,油锅改成了舞池,刑具束之高阁,阿鼻地狱被搅和的乌烟瘴气。她被踢回人间,阎罗王向她保证她绝对长命百岁九九轮回永世为人。死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地府喝孟婆汤,赶紧投胎永远不见。今生:皇族郡主章无心,懦弱胆小,为了逃避嫁给江湖魔头自杀身亡,再睁眼安怡成了章无心。她阴险狡诈,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更嫁于了江湖魔头成为当家主母。简介:她用她身边的一碗肉换了他一条命。他就用一生的付出来换她一辈子的幸福。他爱她,所以他处处挖坑设计陷阱让她跳,这样她才明白敌人就在身边。他宠她,所以他常常推她跳万丈悬崖,这样她才明白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他恋她,所以他时时带兵灭国,因为国君肖想她,这样她才明白红颜是祸水,祸水只有他这个祸害配。
  • A Drift from Redwood Camp

    A Drift from Redwood Cam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游钟山记

    游钟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孽男配逆袭记

    妖孽男配逆袭记

    谁说穿越重生这事只有女人能做,他个大老爷们也照样来了一把。上辈子连男配的边儿也没摸到,就被三震出局,挂了。穿越之后,重振雄风,卷土再来。瞧他如何一步步逆转剧情,屌丝变王子,荣登男主宝座。
  • 夜王的冷情妃

    夜王的冷情妃

    前世,她是国家最出色的情报人员,却被唯一的朋友背叛。一声枪响,她带着满腔的恨意和讥讽闭上双眼。今生,她本为将军府尊贵的嫡长女,却出生丧母,又不得父爱,受尽屈辱与折磨!没有实力,她隐忍;没有权势,她建立。然而突如其来的圣旨仿佛一道枷锁,将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人硬生生的缠在一起,他追逐,她远离,却始终躲不开情之一字。既然注定纠缠,不如放手一搏!赢了,她笑!输了,她杀!如此简单,而已――可当身旁傲世无双的男子用那双狭长的冰蓝眸子深情不悔的看着她时;当那人为她笑,为她痴,为她怒时,她冰冷的心是否还能无动于衷?她心底的伤痛又能否彻底放下?【本文系宠文无虐型,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新文求支持,求收藏!】【初见】“蓝小姐并不似传闻那般怯懦无知?”他淡淡道,完美的俊脸上看似不带任何情绪,只是望向眼前清冷出尘的少女时,一向凉薄的心中却是不可抑制的浮上一抹诧异和惊艳之色。“传闻是什么?不过道听途说罢了!莫非夜王殿下相信?”蓝羽情丝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屑和讥讽,径自说道。“本王自是—不信!”他上前几步,低头看着她,神色很是专注。窗外的暖阳洒在两人身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光,男子的风华绝代合着女子的清冷高贵绘成了一副唯美的画卷。【复仇篇】望着冷漠的连一丝感情都没有的白衣女子,蓝清灵心中尽是绝望和恐惧。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原来都逃不过她的掌控,自己就像个跳梁小丑般,一步步的走进她的陷阱。原以为可以将她永远踩在脚底,却不想自己才是万劫不复的那一个。“你到底要做什么?当初就该杀了你!杀了你!!”身边是亲生母亲的嘶喊,她瞪大了眼睛想出口阻止。可是,张了张嘴,却吐不出半个字,痛苦的泪水从那张已不复美貌的脸上滑落。她的舌,早已经被那个妖孽一般的男子下令拔掉了;她的脸,也已经被毒素彻底侵蚀。她怎么会忘了,那日日夜夜的折磨?一切都是她们自找的啊!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她张嘴大笑,无声的自嘲着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失败,直至咽下最后一口气。
  • 简单攻略

    简单攻略

    你是我想不到的无关痛痒,我是你猜不到的不知所措。飘呀飘,冥王太美却坏蛋,拎着她就爱抛。 飘呀飘,蛇肚肚里出来了。 飘呀飘,络腮胡子眼前跑。 飘呀飘,飘呀飘,飘呀飘~呀,她飘了飘了! 本文无男主!υ?(????)υ?
  • 你“知道”的太多了

    你“知道”的太多了

    被杀人灭口前,说的最多一句话是什么?那就是“你知道的太多了。”但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 攻克7大学习问题的145个好方法

    攻克7大学习问题的145个好方法

    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了怎么办?学过的东西总是记不住怎么办?考试总是发慌考不好怎么办?家长想正确指导孩子学习该怎么办?……本书共分五部分,分别针对学习中常见的七类问题——学习兴趣、阅读习惯、听课效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记忆力、应付考试,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