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6000000008

第8章 活佛与高僧(3)

宗喀巴大师作为一个真诚虔信的佛教徒,认真学习佛教显密教义,深研佛教哲学,形成了自己的佛学体系;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影响极为深远,在藏传佛教界,被誉为“第二佛陀”再世、“伟大的宗喀巴大师”。

58.请介绍第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藏历第六饶迥木牛年,公元1385年,克珠杰降生于乌斯藏江孜拉朵堆雄地方一个官吏家庭。父名贡噶扎西,母名普珍结姆。

幼年时,克珠杰从克珠僧格吉村受沙弥戒,得法名克珠杰·格勒贝桑(意译“善祥贤”)。后往昂仁、萨迦等寺为僧,从仁达哇学经,信奉萨迦教派,研究相宗。16岁在昂仁,与名师俄洞班钦展开辩论,名噪一时,复从极尊热巴大师得受显密诸要。

18岁时,闻宗喀巴大师盛名,特前往拜谒,宗喀巴即为之授大威德灌顶,讲说经、律、论三藏。克珠杰钦佩其佛学知识渊博超过世人,遂从宗喀巴大师学法。大师对他也很喜爱,曾赞曰:“小沙弥已得般若,在四方法侣中,喜得大器。”克珠杰在1407年,正式拜宗喀巴大师为师,改宗格鲁教派(后来不仅成为宗喀巴八大弟子之一,而且位仅次于贾曹杰,成为宗喀巴大师第二大助手)。他回到后藏任江热寺堪布,主持创建日沃当金寺。1418年,受江孜上千户(藏文称之为大司徒)热丹衮桑帕之邀请,前往江孜与之共建白居寺。白居寺是汉语称谓,藏语全称为“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大乐寺”。

1419年,宗喀巴大师圆寂。克珠杰为弘扬大师创立的格鲁派教法,不遗余力,做了大量的事情。他经常徒步奔走于卫藏各地,向众僧宣讲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并与逆教徒辩论,为格鲁派赢得了声誉。

宣德六年(1431年),克珠杰47岁时,被迎入甘丹寺,接贾曹杰之后为第三任甘丹赤巴,继承法位凡8年,亲转法轮,与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共承宗喀巴大师遗愿,改革宗风,“阐明黄教清净慈悲之旨,调伏外教左道,备受辛劳”。

克珠杰除讲经习法外,著有历法书《无垢光释大疏》、《因明七论除暗庄严注》。为了给宗喀巴大师树碑立传,他还著有《宗喀巴大师传》。在宗教美术方面他也有一定的造诣,据传哲蚌寺“布却珠”殿堂的佛像、“措钦”大殿内的宗喀巴唐卡像,色拉寺“额巴”殿堂的苍巴佛像、“曲登”殿堂的壁画等等,均出自于克珠杰的手笔。他还亲自塑造了不少佛像。克珠杰的壁画代表作当推甘丹寺“扬巴坚”经院大墙上的讲经图,所绘人物近百个,造型严谨,用笔简洁,线描挺拔,着色雅致。

自1407年克珠杰师事宗喀巴大师以后,跟随宗喀巴大师12年,在阐述格鲁派教义、制定格鲁派的各种法规和学习程序、建立寺院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贾曹杰和克珠杰作为宗喀巴大师的第一、第二两大助手,对于创立格鲁派起了奠定基础的作用,因此藏族宗教界把宗喀巴、贾曹杰和克珠杰三人合称为“师徒三尊”、“父子三尊”,在寺院中有他们的塑像。

公元1438年,克珠杰圆寂于甘丹赤巴任内。在其之后黄教寺院集团形成,建立班禅活佛转世系统时,他被格鲁派上层僧侣追认为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59.请介绍第一世达赖喇嘛

根敦珠巴(1391—1474) 藏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第一世达赖喇嘛,出生于后藏萨迦县赛曲河流域的霞堆牧场,祖上是从康区迁来的牧民,姓额尔巴氏,父名官波多吉,母名觉莫南吉,有兄弟4人,排行第三。出生之夜家里遭土匪抢劫,母亲将他藏于大石缝中,然后逃走,次日返回寻找,见小儿平安,有一只大鸟好似守护在身边,众人惊奇。因家产尽失,无法设帐放牧,全家迁至纳塘寺附近农村帮工度日。他幼时曾为村民牧羊。7岁时父亲去世,他因家贫常穿袈裟到纳塘寺向僧众乞讨,受堪布珠巴喜饶喜爱,给他授近事戒,命其在寺内学习读写。他聪明颖悟,不久即通梵、藏多种字体的书写,在寺内教授诵读和书法。15岁时以珠巴喜饶为师受沙弥戒,起法名为根敦珠巴。从印度僧人僧哈室利学习声明和《诗镜论》等。20岁时又以珠巴喜饶为师受比丘戒。25岁时前往山南学法,在扎西多喀首次拜见宗喀巴大师,并听宗喀巴大师说法。后随大师到甘丹寺,拜大师为师,并去桑浦寺以喜饶僧格为师学习因明。宗喀巴大师圆寂后,1426年他随喜饶僧格返回后藏,在绛钦、纳塘、达那日苦等寺讲经说法,参加巡回辩经,以精通教法著称,博东·乔列南杰赠给他“遍知一切”的称号。1440年随喜饶僧格再去前藏学法3年。1445年喜饶僧格去世,他打算在纳塘寺为喜饶僧格建造佛像作为纪念,为寺僧婉拒,遂立志自建寺院。1447年在当地首领索南桑波支持下在桑珠孜西面建寺,起名为扎什伦布,并造一尊释迦牟尼巨像纪念喜饶僧格。1449年寺院建成后,他任住持,讲经说法25年,门下弟子众多,住寺僧人达1600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最大的寺院。1450年甘丹寺僧众请他去担任甘丹寺赤巴,他以扎什伦布寺新建成不便离开为由推辞,举荐克珠杰之弟巴索·却吉坚赞担任。

60.第五世达赖喇嘛为何被称为“伟大的五世”?

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意为“善慧海”,是17世纪西藏最著名的佛教领袖、政治家和杰出的学者,是西藏政教合一的格鲁派甘丹颇章政权的创建者。

五世达赖喇嘛主持修建布达拉宫“白宫”,同时建立了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确立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五世达赖喇嘛在宗教事务方面注重僧人学习经典和“讲、辩、著”的能力,恢复和发展教规教仪,对一些寺院增拨庄园,新建了13座寺院。为了使雕版印刷术达到普及,在哲蚌寺甘丹颇章和布达拉宫背后新建了印经院。他大力发展格鲁派,打击觉囊、噶玛噶举等教派,但是他个人喜好宁玛派密法,曾向多位宁玛派高僧学习大圆满法,还支持宁玛派高僧邬金·德达林巴创建了山南扎囊县的宁玛派大寺院—敏珠林寺。

五世达赖喇嘛一生勤奋好学,对梵文、诗学、历算、医药、佛教哲学等学科都遍访名师学习,造诣很深。他还勤于写作,著述很多,其文集达30函之多,由布达拉宫印经院刻板印行,是历代达赖喇嘛中著作最多的一位。

他一生弟子众多,经他授予沙弥戒、比丘戒的门徒数以千计,许多人学成后返回故乡建寺传法,对格鲁派在蒙古和藏区各地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他还酷爱艺术,主持了许多寺院塑造佛像、绘制壁画的工作,并亲自撰文记述。

他对藏医药学十分喜爱,在拉萨药王山建立了藏医院,还出资组织名医配制藏药,著名的珍珠七十、常觉等藏药的大规模配制,即开始于此时。

因青少年时期经常旅行,中年后他手脚疼痛,行动不便,遂居住在布达拉宫专心写作和闭关修行,他所著的《受法录—恒河水流》、《相性新释》、《西藏王臣记》、《菩提道次第论讲义》等流传甚广。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藏历二月二十五日,他在久病后于布达拉宫圆寂。

五世达赖喇嘛在明末清初与固始汗联合,为格鲁派掌权及确立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保持西藏数十年安定,促进西藏社会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西藏僧俗大众一直十分尊敬和怀念他,尊他为“阿巴钦波”,即“伟大的五世”。拉萨每年藏历二月的传小召,就是为了纪念他而举行的法事活动。

61.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为何被称为“流浪的法王”?

藏传佛教领袖六世达赖喇嘛仁增·仓央嘉措是藏族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他于1683年诞生在西藏门隅地方,1697年被藏王第司·桑杰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同年在五世班禅罗桑益西法座前剃度受戒,十月在布达拉宫举行了隆重的坐床典礼。1706年,因蒙古军队首领拉藏汉与藏王第司·桑杰嘉措作对,蒙藏军队冲突时,藏王第司被杀,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被迎往北京,行至青海更尕诺尔时,于风雪夜中遁去。

从此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六世达赖喇嘛隐姓埋名。先后到峨眉山、拉萨三大寺、塔尔寺、五台山、京城及尼泊尔、印度等地朝拜云游,为利益众生而苦行修持,最后辗转来到内蒙古阿拉善,时年为1716年。这段时间当别人问及他的身世时,他说:“我自幼浪迹在外,年深日久,父母乡土都忘怀了。”也曾有人知道一点他的事,跪来问他,他就说:“自己尚且不自知,你知道我是谁?”

1720年5月带领随从数人去青海赛科寺。冬初,驾返阿拉善。次年夏返赛科寺。因天祝石门旧寺僧众的再三恳请,于农历七月初三日,驾临石门寺。1727年重新修建石门新寺,并亲自担任该寺寺主,名曰“达宝佛”。他前后用16年时间将青海罗布藏丹津反清事件中遭到彻底毁灭的石门旧寺另选寺址全部重建恢复。

1746年,六世达赖喇嘛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南部沙漠中的承庆寺圆寂。他的法体由弟子阿旺多尔济供奉于广宗寺内,直到“文化大革命”前,镀金灵塔尚存于世,透过灵塔内镶嵌的红玻璃,可看见法体的面孔,“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所幸尚有佛舍利供于广宗寺。

六世达赖喇嘛在世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体“道歌”。这些诗歌杰作在看似情歌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含义,它包含了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对教义以及修行的证悟理解,闪耀着慈悲和智慧的终极关怀。

62.藏传佛教史上出现过哪些佛经译师?

藏传佛教的发展传播,离不开一批批致力于佛经翻译的译师,是他们使藏传佛教愈加完整系统,也使佛法穿越时空的阻隔,盛行于五洲。而这里所提到的佛经译师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毗卢遮那:早期密经翻译家,吐蕃王赤松德赞最初命受戒出家的“预试七人”之一,约8世纪人。

桑希:姓巴氏,是护送金城公主进藏后留居西藏的唐朝大臣巴德武的儿子,其生卒年不详,约8世纪人,早期佛典翻译大师。

仁钦桑波:是藏族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佛经翻译家,藏历第一绕迥之前六十九年(958年)生于阿里古格的恰汪热纳特。

卓弥·释迦益希:藏历水蛇年(993年)生于后藏芒喀地方。是吐蕃王朗达玛的三世孙札西则巴在后藏拉堆(今昂仁一带)称霸时期的一位名扬四方的上师。

63.如何正确阅读理解一些图书中藏传佛教大成就师的神通?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佛教中有世间和超世的两种自在大神通。一般人们所说的神通是指世间法神通。这类世间神通,不但佛菩萨有,而且邪魔外道也有;不但修炼的人有,而且未经修炼的人中也有与生具有的;不但在精神、心理正常的人中有,而且在精神、心理失常的病态人中也有;不但人有,而且有些动物也有。既然神通是佛魔共有、神鬼共有、人畜共有的一种现象,就无法仅仅从神通确定神通具有者是佛还是魔,是神还是鬼,是凶还是吉,这是其一。

其二,佛教的转生善道和解脱成佛,不是靠神通,而是靠慈悲善行和般若智慧。若不具备智慧,虽然神通广大,也和邪魔没有什么两样,脱离不了轮回。

第三,如果学佛的人舍本求末,轻德行而重神通,认邪魔为佛菩萨,把骗子当作有神通的高人,就会堕入万劫不复的邪恶深渊。

由于以上原因,佛教不提倡神通。除了特殊情况外,即使有神通者,戒律也禁止其显现。这“特殊情况”,就是指那些具有高尚的人格德性者,不为名利和贪心所驱动,而完全为了化度众生的诸种方便。佛教高僧、大成就师所显现的神通,从本质上讲,也都不离度众方便的原则。

64.如何理解佛教的慈悲和许多大成就者传法过程中的杀生行为?

一种新事物、新思想出现时,都会受到僵化顽固势力的反对和排斥。这几乎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佛教最初传入藏地时,也脱离不了这种被旧势力反对排斥的命运。对顽固势力,说理教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时,就需要用更有效的手段。静命的教化和国王赤松德赞的支持,都抵挡不了苯教旧势力的反抗。这时,只好请来神通广大的莲花生大师施展神通,降妖伏魔,清除佛教发展的障碍。

11世纪,一批新的佛法传入藏地,那些佛教内部的僵化顽固势力,又竭力反对新引进的教法。他们目光短浅,从自身利益出发,诬蔑那些新引进的教法传承如大威德、时轮等是“外道”、“邪法”,贬损大威德为“畜类牛头本尊”等等。为了推广大威德法,大成就者热罗大师用神通法力和保守势力进行了不屈的斗争。试想若没有神通法力,这种新的密法能在藏域扎根吗?

有人也许会说,佛教不是以慈悲为本,禁止杀生吗?前面所说热罗大师用咒力杀死了那么多的人,这难道符合慈悲爱生的原则吗?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只知道佛教的慈悲,不知道佛教的大方便。

大乘佛教思想的核心是利乐众生,为众生服务。一切方便法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为了众生的利益,可以采取任何必要的方便手段。这里面就包括惩恶扬善和以杀为度的手段。佛经里边就有悲心船长杀短矛海盗保护船民的故事。教化是佛教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对那种说理教化起不了作用的恶众,有时只有采取威慑杀伐的方便手段才会起到拯救、救度和威慑等止恶扬善的教化作用。大慈大悲的象征观世音菩萨,有时也化现为凶暴的马头金刚和三头六臂的黑天怙主;地藏王菩萨也化现为鬼王阎罗,惩罚地狱的恶众。并非观音、地藏没有大悲心,只是觉得对众生施以悲愿,只用温柔慈善的手段度化还不够。由于众生的业缘各异,随缘施度就需要各种方便手段。明白这个道理,对这类问题就不会产生非议了。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本书是余秋雨“封笔”5年来出版的首部新书。在书中余秋雨一改以前学者身份,以老师的角色和十余名北大学子“课堂互动”来对话中国文化,并对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进行了新型的解读。业内人士称,该书也开启了中国文坛“散文式”文化通史的先河。
  • 中国人性格地图

    中国人性格地图

    中国是个多省多民族的国家,每个省份的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给每个区域的人的性格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性,使今天的社会群体变得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活力,也让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大地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 菊与刀(经典译林)

    菊与刀(经典译林)

    《菊与刀》是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最佳读本。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则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作者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本尼迪克特是著名美国民族学家、女诗人,是美国人类历史学派开创人博厄斯的学生,也是其学术继承人。192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从1936年起代理哥大人类学系主任。她与美国人类学家米德一起,结合心理学的研究,形成博厄斯学派的一个支派,即“心理学派”或“民族心理学派”、“种族心理学派”。
  • 孟子:雄辩时代的斗士

    孟子:雄辩时代的斗士

    孟子奋然继起孔子的志业,“虽千万人吾往矣”,就是他最真确的写照。《孟子:雄辩时代的斗士》还原了孟子的经典、孟子的思想所处的真实历史场景,孟子的观点和想法在列国争雄的时代远远不是主流,而孟子所讲的道理也不为当政者及时人所理解,所以孟子要周游各国,大声陈述自己的观点以对抗时代。本书以《孟子》为依据勾勒出了战国时代的孟子形象:承袭儒家理想的孟子,奋然继起孔子奔走游说的志业,为维护儒家理想而战。
热门推荐
  • 妇人诸乳疾门

    妇人诸乳疾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打劫

    打劫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不可不读的最温暖的感情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温暖的感情故事

    翻开一本书,就进入了一片奇妙的天地;读懂一个童话,就唤醒了一颗心灵的种子。它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会长出神奇的豌豆藤来,会在花蕊里藏着个漂亮的拇指姑娘,还会结出神奇的金苹果……翻开这本书吧,相信每一颗心灵的种子,都会结出幸福的果实。
  • 大乘义章

    大乘义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腹黑傲娇:渣男变魔妃

    腹黑傲娇:渣男变魔妃

    “各位父老乡亲,好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第一届女子争霸赛,这里是灵犀和莫忘,现在为您带来第一手独家……
  • 冷心少主慢慢撩

    冷心少主慢慢撩

    他们第一次相遇的时候,都是自己最狼狈的时候,他身负重伤,她容颜尽毁。后来,当她的剑指向他的心口时,他闭上眼睛不作抵抗,“世人都想置我于死地,我的命只有一条,如果你们非要拿去的话,我只愿死在你的剑下……”
  • 简爱(青少版)

    简爱(青少版)

    《简·爱》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 女主人公简·爱,幼失父母,从小寄养在舅舅家,因备受虐待而萌发反抗意识,进了罗沃德学校。毕业后,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因发现罗切斯特早有妻室——一直被囚禁在庄园一间阁楼里的疯女人,简爱便只身逃离庄园,四处流浪,最后,因心中一直恋念罗切期她重又反回到他身边。这时,庄园已被烧毁,罗切斯特双目失明,手也残疾。简爱毅然和他结了婚,使他再度获得幸福。
  • 我的世界只住一个你

    我的世界只住一个你

    她三岁,他四岁。她追在他屁股后面喊着,然后一把将他扑倒在地,吧唧了好几口。她十岁,他十一岁。她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揽着他的腰,甜甜地问道:“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他沉默,于是她猛地站了起来,嘟囔道:“你是我的!”她二十一岁,他二十二岁。“我们都分开一段时间吧。”说完,她便转身离去。泪水,浸透衣襟。她二十五岁,他二十六岁,他将她抵在墙壁上,嘴角勾起一抹坏笑,在她耳边轻喃道:“怎么,不偷亲我了?”她红着脸低下头
  • 街心花园

    街心花园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唯吾战天

    唯吾战天

    虽不知前路何如,但吾必踏浪前行,披荆斩棘,逆天而行,唯吾战天!新书设定九个等级:炼气,筑基,结丹,金丹,渡劫后战王,战仙,战尊,战皇,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