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6100000011

第11章 未来的样子

傍晚时分,夕阳染红了天气,也将半个江宁城浸在了暖洋洋的红霞当中,从外面回来时,苏檀儿遇上了小婵,随后也知道了宁毅染了风寒的事情,一边跟小婵询问着大夫的说法,她一边领着三个丫鬟朝爷爷苏愈苏太公的院子过去。

今天有事要跟爷爷请教一下,既然知道了宁毅无甚大碍,自然便不用赶着过去看了。进了院子之后,才发现三叔苏云方与三嫂也在,随着在一起的还有三叔的第二个女儿,目前大家称这小女孩为七丫头,眼下她正在爷爷面前讲故事。几名丫鬟伺候在众人周围。

“……然后啊,那个周瑜呢,就把黄盖打了一顿了……”

苏檀儿走过去搬了张凳子坐下,也与爷爷、三叔三嫂一同听着女孩子的故事,说的是三国的事情,蛮有趣的。不久之后这故事说完,女孩站起来:“二姐。”

“小七知道讲故事了,真棒,跟爹爹去酒楼听说书了吗?”

“不是啊,是先生在学堂时说给我们听的。”

“嗯?”苏檀儿迟疑了一会儿,“哪个先生。”

“毅哥哥啊,毅哥哥知道很多东西呢。”

赘婿这名字虽然说出去不好听,寄人篱下地位低下,但是在女家,基本是将赘婿当做兄弟来称的,因此这七丫头也只称宁毅为兄长,而不是称姐夫。听她说完这个,苏檀儿微微一笑,心中却在想着这事情的意义,旁边三叔苏云方说道:“最近是在教《论语》吧?”

七丫头点点头:“嗯,《论语》,我们学到里仁了……”神情之间却有些紧张,一般问到学业,接下来说不定就得让她背书。

不过这次父亲倒是没说要背书,苏云方向苏檀儿说道:“论语课上却说到三国,虽然小孩子喜欢听故事,但先生当以学识得学子敬重,旁征博引自是正道,但也需有度,檀儿你该提醒立恒一番。”

这是很严厉的训斥了,苏檀儿一时间也只好点头称是,旁边的老太公却是笑了笑:“勿需说得这么严重,区区几日便能得学子喜爱,自也能教导他们喜爱学业,这帮孩子交给了他,便是他的事情。老三你又不知前因后果,怎知论语便与三国毫无关系,又怎知立恒没有深意在其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道理早就教给你们几兄弟知晓,勿要再在此事上指手画脚。”

事实上在这件事上苏檀儿多少也觉得论语课说三国有些不靠谱,但苏老太公却是喜欢的,他无所谓宁毅的学识,事实上之前就大抵知道对方学识不高,他是从其它方面来看待这件事的。

苏家目前情况复杂,苏家三系老大苏伯庸老二苏仲堪老三苏云方各掌一路生意,但无论手腕资质,都还是苏伯庸占点上风。如今老太公苏愈尚在,看起来还是兄友弟恭的局面,但再往下看,第三代却尽是草包,唯有苏伯庸的独女苏檀儿却是独秀一枝,苏愈考虑几年,打算将家业放到苏檀儿身上,当然,这也是件大大的麻烦事。

牝鸡司晨,遇上的阻力要比普通的交接大上好几倍,如果此时苏家的男丁中有一个勉强可堪造就的那也罢了,偏偏是没有,而苏檀儿行事不温不火,各种手段却相当出众,有大将之风,她有这个能力,也有这方面的野心。如今老太公便从苏伯庸管理的产业中划了一些给她正式管理,算做正式考验,这考验并非看她的能力,而是直接让她以父亲的资源做到压服和整合其余两支的目的,看她能做到什么程度。

苏檀儿面临的压力暂归一边,宁毅原本入赘的意义,就是让苏檀儿能够继续留在苏家。老太公对于与宁家祖上的关系是很看重的,因此对宁毅也照顾,苏家如今的矛盾看起来还没有激化,苏檀儿想要压过其他人,整合其他人,这边不让不就得了么,老太公没死,谁也别想强来。

但如果日后矛盾真的激化,老太公本人或者不在了,这些人想要对付苏檀儿,那么作为她入赘的相公,被人看轻的宁毅自然便是一个最好的突破口,栽点脏,找点借口搞事什么的,那还不简单么。苏老太公就是看到这一点,才让宁毅跑去教书,豫山书院多是苏家子弟在其中,若宁毅书教得好,得到这些小辈尊敬,地位便在这斗争中超然起来,至少有一层师长光环,旁人要动他也得想想好了。

因为这样,宁毅能够让孩子们喜欢,这就是最好的,苏老太公当下又将宁毅的授课情况询问一番,小女孩说得高兴,问苏檀儿道:“二姐,你知道先生明天会说些什么吗?”

苏檀儿笑了笑:“明天怕是没有了,他染了风寒,今天开始在家休养,明天怕是不能去上课了呢。”

“哦?”老太公疑惑地问起情况,苏檀儿便一五一十地照小婵说的复述了一遍,小女孩道:“那我可以去看毅哥哥吗?”苏檀儿摇摇头:“风寒怕传染,小七还是等你毅哥哥好了之后再去探望比较好。”

待到三叔三嫂与小女孩离开,苏檀儿又与爷爷聊了一阵子方才回去自己的院子,去看宁毅时,宁毅正在床上喝药,表情不爽,苏檀儿问候了几句,原本也想说说故事的事,但见他染病,便不说了。

苏檀儿有能力,心中也想着以女儿之身做一番事情出来,但另一方面,她也是一个非常传统和正统的女孩子,从她虽然不喜欢婚姻却选择认命,尝试与宁毅相处就能看出来,个性是有的,框架却还是那个框架。

她希望宁毅当先生能有威严而不是以一些小花样来取悦学生,相对于有点小聪明或是小手段,她更愿意宁毅是个正统的哪怕迂腐的书生,即便没有真正高深的学识,也希望他更能贴合“正道”。当然,就目前来说,这还是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她不会轻易下结论,但的确会慢慢的试图在心中对自己的相公勾勒出一种形状来。

其实这形状想来也是清楚的,他本身是个普通的书生,学识不高,见识也不广,心肠还行,脾气也还马马虎虎。这便是她要许之一生的良人了。

此时倒可以耍些任性,但时间终究是有限的,有一天两人终究还是要住到一块去,自己要与他生出孩子。只要他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这些事情就总会发生。未来……大抵便是如此,没什么可变的了。心中或许还会保留一些小小的期待,但这期待到底具体会是什么,其实连她自己都不清楚,继续接触下去之后,或许会更加细致地了解这位夫君,但要说有什么大的出入、惊喜之类的,大抵是不会的了。

武朝景翰七年秋末,江宁城中苏家宅院当中,走出屋檐之下的清丽女子抬头朝上方望了一眼,轻轻抚了抚耳畔的发丝,俏丽的脸上眼神仍旧明澈,带着些许的无奈,但更多的依然是平静的淡然,风从院子里吹过去时,那一身淡青色的清丽衣裙便在风中轻轻摆动着。这位才在名义上成为人妇不久的秀外慧中的檀儿小姐,此时是这样看待自己的这段婚姻的……

不过就眼下而言,这并非是在她生命中真正占了许多重量的东西,她还有其它的一些事情要去想,要去做,普通的生活,即便偶尔顾及一下,它也会平淡地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如果一切按照理所当然的轨迹发展下去,或许几十年后,当她某一天再度走出屋檐抬起头的时候,会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天看见的风,如同岁月一般的将她带去某个地方,但如今,一切都还充裕,无需去在意许多的事情。

也就是在这种充裕得令人感觉不到的光景里,中秋节到了。

*********************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年头没有特效药,这具身体原本虚弱,没有锻炼多久又感冒,于是到得中秋这天,宁毅还是在房里呆着,只能拿着本古白话小说看看打发时间。

按照宁毅以前的经验,目前的状况,出门在院子里转转还是可以的,但这是古代。医疗条件不好,一帮人的身体状况又差,只要有人照顾,对于病情的防治还是看得很重,时值秋末天又开始转凉,小婵把了门口根本不许他这个不安分的病人出去,宁毅倒也理解小丫头的苦心。

也罢也罢,反正他也不是多么好动的人,只是隔一段时间会打开窗户换一次气,即便这样小婵也是鼓着小脸不高兴,宁毅无聊,便废了时间跟她讲解新鲜空气对人体的好处等等。

到得傍晚时分,宁毅加了一件衣服,随着回来的苏檀儿等人出去赴宴,无论如何,既然只是风寒,中秋节这个大型的家宴还是要参加的。苏家上上下下从主人到管事、小厮、丫鬟、护院足有数百人,规模庞大,在主厅及几个大院子里将一张张八仙桌摆开,热闹得一塌糊涂。

宁毅在曾经自然也有过吃大规模宴席的时候,譬如每年公司尾牙都是规模浩大,但不得不说,越是现代化,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越重。如今在古代的氛围中,即便这个家里真心对他这个赘婿很热络的人没有几个,坐在这里也也能感到一种亲切的热闹感,外面忙忙碌碌的放鞭炮,孩子跑来跑去,人群中吆喝声、招呼声、闲聊声响成一片,他便也与苏檀儿一同跟人打招呼——他其实是喜欢这种感觉的。

夕阳还未落下,宴席已经开始上菜了,便在这热闹的气氛中,火把与灯笼燃起来,天渐渐入夜,各种声音响成一片,猜拳的、发酒疯的、跟苏老太公这边的主人家们过来说好话的,几个孩子还过来念了几首自己做的诗,婵儿娟儿杏儿三个丫头也高兴,她们被安排在不远处的丫鬟席上,笑着跑来跑去,叽叽喳喳地跟苏檀儿说话,报告些什么,偶尔也跟宁毅说,说“姑爷姑爷她们在传你说的故事呢……”,宁毅不过随兴在课堂上讲了几个故事,倒是已经在小辈当中传开了,似乎还有往丫鬟小厮中传过去的趋势。

啧,缺乏娱乐的年代就这样……

晚宴开始得早,其实入夜不久便渐渐进入了尾声,但当然,中秋节嘛,大家一起赏月还是保留节目,老太公会着苏伯庸跟众人说些话,然后老太公回自己的院子,一帮苏家人都跟过去,闲聊唠嗑什么的,基本上都得跟苏太公说上话才行,一些年轻小辈就算要走,也必须有这个流程。而以苏伯庸为首的三兄弟,则负责哪些以管事为主的下人,红包其实已经发了,主要尽量轮流的说些贴心话。

老太公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但身体健康,精神也矍铄,宁毅与苏檀儿在吃饭的时候就跟他打了招呼,这时候再过去,老太公说些“你们以后是要相互扶持的”之类的话,然后催促着感冒的宁毅快回去休息,虽然此时的宁毅看起来神色如常,只是嗓子稍微有些沙。

如果是在现代,二十岁的身体吃不吃药都能把感冒扛过去,毫无压力,如今倒是被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家叮嘱自己照顾身体,宁毅心中无奈。但事情既然是这样,那也没什么办法了,前几个月的锻炼强度不大,仅仅出于健身的习惯,因此对这具书生的体格没起到多彻底的作用,接下来该把系统性的强化锻炼提上日程才行。

一路回到小楼之上,苏檀儿跟着宁毅也进了他这边的房间,片刻沉默之后叮嘱了宁毅今晚好好休息,然后稍有些为难地暗示着自己晚上还是要出去的事情,因为前几天就跟他说了,要去参加濮园诗会。

无论宁毅是否生病,濮园诗会苏檀儿都是一定会去的,因为对她来说,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跟某些人套关系,谈生意。在这个确定性上,即便宁毅不高兴,乃至于大吵大闹,恐怕都没什么区别。只是作为妻子的身份,在夫君感冒的时候交代这种事情感觉似乎就有些奇怪。

不过宁毅倒是理解这事,他心中只是对着这种事情觉得有趣,自己这个小妻子一方面肯定不会放弃掉苏家的那些生意,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尽量兼顾这场婚姻,哪怕在目前来说这还根本是场有名无实的婚姻,并且她还占着主导的地位。古代的女人啊,这真是让他觉得可爱的努力。

稍稍欣赏一番苏檀儿努力斟酌着不想给他多余想法的表情后,宁毅笑着让她早去早回。待到苏檀儿准备离开,叮嘱婵儿好好照顾他时,他才想起来:“哦,不用了,让小婵一块去玩玩吧,我没什么事了,顶多看会书就睡。”

濮园诗会的六船连舫上表演众多,一路上还能欣赏整个秦淮河的灯市夜景,对于此时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场盛宴级的享受。前几天开始小婵就在他面前兴高采烈地说这诗会有多好玩多好玩了,因为以往苏檀儿都会带着她们三个一块去。宁毅对婵儿感觉很好,不愿因为自己的缘故搅了小丫头的兴致,不过苏檀儿还没有说话,婵儿已经笑着摇起了头:“我不去呢,在家里陪姑爷一起看书。”

纯以感情而论,苏檀儿视三个丫鬟如妹妹一般,绝对比对现在的宁毅要深得多,但无论如何丫鬟毕竟是下人,眼下小婵懂事,她便不用多说了。宁毅费了几句口舌,确定没办法说服小婵之后才作罢。

两人在二楼廊道上目送三人远去,从这里望出去,苏家的这片宅院在视野间远远铺开,一直延伸到远处的街道、整个江宁城一片鳞次栉比、灯火辉煌的热烈场景,这时候如果能找个高的地方望下来,这片古代的辉煌夜景必然别有一番风味,只可能今天倒是没办法欣赏了。

“姑爷,我们进去吧。”小婵笑道,“你也给小婵讲个故事好不好?”

“凳子搬出来就在这里讲啦……”

“那我不听了。”小婵一抿嘴,随后又为难地挑了挑,“这里风大啊,进去啦……”

“没事的没事的,你看,都没风,而且我穿了这么多……要不然再加顶帽子好了……从这里看看也很有趣的啊,就这样说定了,凳子搬出来,给你讲个……西游记……要不然西厢记的故事也行。”

他既然这样说了,婵儿也只好放弃了立场,两人搬了凳子在这小平台上坐下。这时候苏家的院子里已经没有了之前那般热闹,偶尔能看见准备出门的人,远远的各种鞭炮锣鼓声、吆喝声传来。中秋夜虽说是陪家人过的节日,但实际上各种应酬还是很多,例如苏檀儿一般要去赴会的不在少数,灯会、酒会、诗会,各种各样,普通人家也未必都要呆在家里,出去逛集市看舞龙舞狮猜灯谜才显得热闹。

而此时在城市各处,一个个最主要的节目也已经接近开始,有的诗会已经往外面挂出了第一首诗,然后也会有某些固定的青楼将这些诗词选唱出来,至于最大的几家诗会,人还在陆续赶来,苏檀儿出门的时候,举办止水诗会的潘府门口也是各种名人云集,平日里与宁毅等人在河边下棋的秦老今天也穿上了相对正式一点的衣服,在小妾芸娘的陪同下出了马车,随后便有人领着一大群跟班赶过来迎接:“秦公驾临,潘府上下蓬荜生辉……”

这人正是如今的潘家家主潘光彦,同时也是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潘明臣的大兄,才学也是不凡,最擅长绘画,尤其是仙鹤图为其一绝,一般人都尊称一声鹤翁,尽管如此,对于这秦老,他仍旧是颇为尊敬。两人年纪相仿,秦老连忙笑着还礼:“不敢当不敢当,鹤翁你若还是这般多礼,下次我却是不敢再来了……”

“哈哈,秦公还是这般风趣……对了,明公也已经到了……”两人寒暄一番,朝里面走去。

不久之后,止水诗会开始,原本停靠在秦淮河最为热闹街道边的六艘画舫连成的大船也缓缓驶离岸边,一首首的诗词从各个聚会上传出来,在城市各处传扬,满城灯火与笙歌中,风雅的气息也变得愈发浓厚了起来,这个城市热闹的中秋夜,才开始正式进入了高潮。

同类推荐
  • 平淡为官

    平淡为官

    一个生活在现代的青年徐青,靠着自己父母给他留下来的十几套房产过着米虫一般的生活,徐青一辈子过的都还算舒服,虽然没有什么大成就,可也不会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而这笔不小的财产呢,也算是改变了徐青,让他变成了一个没什么生活动力的人,虽然待人随和,也有很多朋友,可也缺少了拼搏的勇气,而就这样一个现代都市的青年,在一觉醒来之后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北宋浙江东路的一个小小县令,看着自己的一妻两妾和两个小萝卜丁,以及那案头上无数的文件,徐青彻底懵了。
  • 天唐锦绣

    天唐锦绣

    穿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但是当房俊穿越到那位浑身冒着绿油油光芒的唐朝同名前辈身上,就感觉生活全都不好了……
  • 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的建立》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八月,钱塘潮起,曹操在邺城问身旁的郭嘉道:奉孝,我想去江东看潮,你说该怎么办? 郭嘉歪着脑袋想了想,答曰:灭掉孙权便是! 曹操点了点头,又问:可是,我突然又想吃火锅了,这又该怎么办? 郭嘉又歪着脑袋想了半天,答曰:灭掉刘备便是! 曹操低下头,暗自纠结了起来:那我究竟是先吃火锅呢,还是先去看潮呢? 郭嘉顿时一个踉跄,他看着曹操那张无辜的脸,小心翼翼地问:要不咱们猜丁壳? ———————————————————————————————— 本简介由[重生之郭嘉书友群87763108]提供
  • 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

    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

    本书以综述、专题研究、文献摘编、报刊资料、大事记五大板块,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热门推荐
  • 苏醒的秘密

    苏醒的秘密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沉睡的秘密,随时光黯淡,却永不磨灭。二十五年前,她怀着遗恨沉睡;二十五年后,她带着秘密苏醒。她说:“我的梦想是变成女魔头,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她归来,是为了拯救曾经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他是高冷禁欲的生化教授,却不自觉被她的神秘吸引。
  • 铸天记

    铸天记

    异世重生,这是一个以修炼天魂为主的世界,一位被众人唾骂为废物的少年将遇到什么样的劫难,将如何修炼成仙,将如何铸造新的天宇撑控万千宇宙!!!偷的乾坤法宝,穿越时空只为伊人,结局却是天注定,万般艰难只为铸天,只为能够改变命运结局,我命由己不由天。
  • 重生星际之凤九娘

    重生星际之凤九娘

    意外身亡的凤九娘没有魂归地府,而是重生到了未来,小小的江湖变成了浩淼无边的星际长空,林子更大了,出没的鸟儿也更多更古怪。凤殊:犯我者,一剑斩了。-----------------------------------------------------入坑须知,看我看我:本文有各种型号的天雷地雷,入坑者需谨慎,最好自带避雷针,不要送人身公鸡,作者君努力减肥中,更不要寄刀片,作者君也有爹妈要养~~谢谢,虎摸~~
  • 重生之异界红警

    重生之异界红警

    朋友,你玩过红警吗?这是一个关于红警竞技的故事,一个让菜鸟成长为高手的指导教材,那些红坛不可告人的秘密,将在这里一一陈列,且看主角如何在高手如林的红坛,一步步登上红警王座。(ps:月亮3、08、蓝天、97、哦花、奥特曼、加亚西、超人、毁灭、柳州仔、星期一、829……等等红坛的现实高手,在此文中都有涉及。)
  • 每一首都是情歌

    每一首都是情歌

    《每一首都是情歌》收录了王小龙从1981-2015年35年的诗歌(包括组诗)50余首。每一首都是诗人竭心动情之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动人的诗歌。
  • 四灵风云志之黑龙再生

    四灵风云志之黑龙再生

    一个年轻王子即将成,祥派和的景象。在圣湖之滨,乎冷山下一个来自南方的部落有10万多人,生活在草原之中,享受着安宁和富庶。年轻的乎冷族王子皮罗哥,满心期待成庆典。但是不知道为何的脑海中有个声音呼唤着他。乎冷族有一条禁忌,那就是:任何人都不能触碰圣湖之水否则将遭受天谴。在圣湖边上,所有人都静看着从来没踏入半步。但是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皮罗哥骑马来到圣湖边,摔倒在地、血流入内中魔幻的声音……
  • 原创技术发明方法:自主创新源泉

    原创技术发明方法:自主创新源泉

    本书运用支点成功学理论,系统阐述了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原创创新,深刻揭示了原创技术发明方法。作者在深入研究西方科学技术发明历史的过程中,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突破西方专利壁垒的高度,提出了支点创新力理论和方法;它以苏格拉底“转动自己”和阿基米德支点“尤里卡”内涵为源,从科学技术发明史上众多经典案例中,总结了顿悟——发现科学规律——产出原创技术原理——原理转化原创技术原型——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品牌、标准……原创成为一切创新的源泉。本书为广大读者掌握技术跨越发展之道,提升个人发展竞争能力,突破跨国公司专利壁垒,展开了独到的路径;这是一种全新的原创创新思维方法。
  •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中)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中)

    本书以旧派武侠名家王度卢《宝剑金钗》中的李慕白为原型,将小李探花李寻欢摆弄于朋友义气与爱人情感的强烈冲突中,加之以武林争霸的阴谋与野心,在情节上表现得极有戏剧张力,而无论是“兵器谱”中的正邪双方(天机老人、金钱帮主、小李探花、银戟温侯、嵩阳铁剑)或未列兵器谱中的阿飞、荆无命,乃至于女阴谋家林仙儿,都写得有声有色。这部作品运用了相互映照的写法,深刻描摹出一个人光明与黑暗、狂野与温和的性格冲突,是古龙小说中最经得起以心理学理论作品。
  • 临渊而立

    临渊而立

    微信吱哇个不停,我不看也知道是端端发来的新房设计图。我托着因失眠发痛的脑袋径直盯着电脑上写完的党委工作报告,思索是删掉句号呢,还是加个感叹号?政治处王主任是我的顶头上司,讲话喜欢用感叹语。团刘政委三令五申写材料用词要平实。前不久,我跟他俩下部队调研,王主任说到某连挑选标兵射击,很是气愤,说,可憎,可憎!真可憎!如此弄虚作假,糊弄我们,实实地可憎!老王,你能不能把那个鬼叹号去掉?材料是叹号,讲话也用叹号,有人都给我提意见了,说把你改名叫叹号主任得了。政委,习惯了,习惯成自然,不好改喽。
  • 外国文论研究的学术历程

    外国文论研究的学术历程

    《外国文论研究的学术历程》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3卷。全书总分为五章,其中解放前的文论研究为一章,解放后的文论研究分为四章。按照系列套书的统筹规划,该卷秉承套书的总体要求,注重原生态,竭力走进国外文论引介与研究的历史,以欧美文论、日本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俄苏文论为经线,以学人、学说、学刊为纬线,细数百年来中国学人在引介和研究外国思想家的学说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同时也见证了外国文论在中国的旅行印记。本书在梳理中反思当代中国的外国文论引介路径与接受格局上的现实问题,探索我国未来的外国文论引介的战略规划,研究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