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类推荐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早在中国的史书《漠书》中,就有关于日本的记载。而在日本的史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就地理形势而言,在古代社会中,中国一直是距离日本最近的且各方面都较为先进的大国,因而日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民族学习的榜样。世界帝国史话 德意志帝国
一般意义上的德意志帝国是指从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到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帝国成立后,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经济、军事、科技都获得了飞速发展,一跃而为世界一流强国。“德意志独特道路”看似一条康庄大道,但是根植在其骨髓里的扩张基因使它迅速走向灭亡。1918年,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瓦解,其留下的残局最终交给了魏玛共和国。《世界帝国史话:德意志帝国》力图通过对德意志帝国发展轨迹的叙述,展现一个迅速崛起而又急速败亡的新帝国典型。元:铁血、杀戮与融合
赫赫大元,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元帝国如同一个大熔炉,把吐谷浑、党项、契丹等民族和部落一一同化,逐渐形成今天的“中华民族”。伴随着无休止的征战、杀戮,元帝国的铁骑将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先进文明的种子播散至世界各处。这个光芒太过炽热的时代虽短,却迸发出不可抑制的创造力、扩张力、竞争力和进取力。在这段时代激流中,霸主、权臣、宿将、名士或杀伐在手,或谋定事成,或金戈铁马,或自守风流,他们的骄傲与迷惘、沉醉与梦碎,织就一幅浸染着血与泪的历史图卷。惊回首,元世祖铩羽西南的狼狈,伯颜失势遭贬的凄凉,赵孟頫如鸟困笼中的挣扎,北方军阀内斗不休的虚耗,大都城破国亡的悲怆……一幕幕鲜活如昨日,仍令人目眩神迷,黯然叹息。
热门推荐
中国画论史
《中国画论史》止于郑板桥论画,主要论述了中国画历史。作为一本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下限为什么在乾隆年间呢?我是以某一画家或某一文艺批评者,凡能增益前人的理论,对于探讨中国美术理论的演变与发展有所启发,即使是一句话,也要沙里淘金,勾寻出来;或者理论虽然错误,而其影响颇大,也都予以评介。相反,重复前人之见,平庸之谈,即使议论成册,一概不取。当然这只是就我所掌握的材料和我的看法作取舍的。我以为“扬州八怪”的作品及其画论,是中国古代独放异彩的“夕阳”,自此以下,有价值的理论没有多少了。晚于郑板桥的清人,其中有可取的见解,比如谈题跋、印章,已经与同类问题集中到一起,提前插入明代有关的章节。倘若硬要续写到中国古代史下限的1851年,其结果,一是有伤《中国画论史》著论的宗旨,一是让读者兴味索然,所以还是到此结束为好。千里之外
人们觉得绿披变了,沉默寡言,眼神也不似往日那般灵动。有人为此惋惜,怕她精神出了什么毛病。于是就有不少人来关心她,包括为她张罗对象。小肖和赵户籍依旧照常光临,但她总是淡淡的,不为所动。从春到夏,从秋到冬,等寒冷的冬天过去,满山渐渐地泛绿,又变得郁郁葱葱了。小饭馆依旧开着,时而也看到绿披慵懒地坐在门口,似乎在看街景,也似乎在想心事。人们都习以为常,日子就这么重复地过着,没什么变化。很平常的一个下午,绿披做完了事,照例又来到门前坐着,跟往常一样看风景,望着街道的尽头,发着呆。有熟识的人路过,免不了打声招呼,聊两句,说点家长里短。入乡随俗,她已习惯了这里慢吞吞的日子。阳光悠悠地在苍老的墙壁上移动着,她的脸被暗褐色的木门映衬着,有一种鲜明的生动,年轻总归熬得过岁月。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也罢,独生子女也罢,其实在今天是差不多的一个群体。因为今天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但之所以提独生子女,还是感觉独生子女好像本身就代表一类人,一类让父母比较头疼的一类人。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
《图说世界名人: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介绍了,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